海思(1 / 1)

心中的桃花源 梁衡 1309 字 1个月前

没有见过海,真想不出她是什么样的。

开篇一句,破空而来,突出了海的美超出人的想象。

眼前这哪里是海呢?只是水,水的天,水的地,水的色彩,水的造型。那如花灿开的浪、时起时伏的波、星星点点的雨、湿湿软软的雾,一起塞满了这个蓝天覆盖下的穹庐。她们笑着,叫着,舔食着天上的云朵,吞没了岸边的沙滩,狂呼疾走,翻腾飞跃。极目望去,那从天边垂下来的波涛,一排赶着一排,浩浩****,如冲锋陷阵的大军;那由地心里泛起的浪花,沸沸扬扬,一层紧追着一层,像秋天田野上盛开的棉朵。那波浪互相拥挤着,追逐着,越来越近,越来越高,赶来到脚下时便陡立成一道齐齐的水墙,像一匹扬鬃跃蹄的野马,呼啸着扑上岸来,“啪”的一声,一头撞在那些嶙峋的礁石上,顷刻间便化作了点点水珠和星星飞沫。还不等这些水珠从礁石上退下,又是一排水墙,又是一声巨响,一阵赶着一阵,一声接着一声,无休无止,无穷无尽。倒是水雾里的那几只海鸥在悠闲地盘旋着,吻着浪尖。我站在礁石上,任海风鼓满襟袖,任浪花打湿鞋袜,那清风碧波,像是从天上,从地下,从四面八方,从我的五脏六腑间一起涌过。我立即被冲洗得没有一丝愁绪,没有一星杂虑。而那隆隆的浪,滚滚的波,那浪波与礁石搏斗的音乐,又激**起我浑身的热血。海啊,原来是这个样子。

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入手,浓墨泼洒描绘海的壮美。

对波浪撞击礁石,详细地刻画了过程,富有画面感和动感。

每天,我在海边散步,便被织进一张蓝色的大网中。我知道这水和空气本是透明无色的。但天高水深,那无数的“无色”便积成了这种可见而不可触的蔚蓝色,似有似无,给人一种遐想,一种缥缈,一种思想的驰骋。朱自清说“瑞士的湖蓝得像欧洲小姑娘的眼”,我这时却觉得这茫茫的大海蓝得像一个神秘的梦。

透明无色的水和空气积成了蔚蓝色,可见而不可触的似有似无,让作者联想到这是一个神秘的梦。

渐渐地,我奇怪这海的深和阔。那滚滚的海流何来何去?那万丈长鲸,何处是它的归宿?那茫茫的彼岸又是什么样子?我想起书上说的,在那遥远的百慕大海区,舰艇会突然失踪,飞机会自然坠落。在大西洋底,有比喜马拉雅山还高的海岭在起伏,有比北美大峡谷还深的海底深谷在蜿蜒。还有那海底的古城,那长满了绿苔的墙,那曾是住宅和商店的房。真不知这一片深蓝色中还有多少个这样的谜。本来,不管是亚洲高原上的大河,还是澳洲大陆上的小溪,都将在这里汇合;不管是杨贵妃沐浴过的温泉,还是某原子能电厂用过的冷却水,都要在这里相聚。时间和空间在大海里拥抱。太阳晒着将这一切蒸发、循环;台风鼓着,将它们翻腾、搅拌。亿万年的历史,五大洲的文明,纵横相间,一起在这里汇拢,融进这片深深的蓝色。科学家说,物质是不灭的,那么掬起一捧海水,这里该有属于大禹那个时代的氢,也该有哥伦布呼吸过的氧。于是,我明净的心头又涌上一汪蓝色的沉思。

连续使用三个疑问句,写出了作者对海的好奇与深远的思索。

“掬起一捧海水,这里该有属于大禹那个时代的氢,也该有哥伦布呼吸过的氧”,所思深远,所以想象奇特,认识新颖而深刻。

当我从海湾的那边返回时,乘的是船。风平浪静,皓月当空。船在月光与水波织成的羽纱中漂**。我躺在铺位上,倾听那海风海浪的细语,身子轻轻地摇晃着,不由想起那唱着催眠曲的母亲,和她手里的摇篮。本来,地球上并没有生命,是大海这个母亲,她亿万年来哼着歌儿,不知疲倦地摇着,摇着,摇出了浮游生物,摇出了鱼类,又摇出了两栖动物、脊椎动物,直到有猴,有猿,有人。我们就是这样一步步地从大海里走来。难怪人对大海总是这样深深地眷恋。人们不断到海边来旅游,来休憩,来摄影作画、寻诗觅句,原来是为了寻找自己的血统、自己的影子、自己的足迹。无论你是带着怎样的疲劳,怎样的烦恼,请来这海滩上吹一吹风,打一个滚吧,一下子就会返璞归真,获得新的天真、新的勇气。人们只有在这面深蓝色的明镜里才能发现自己。

反复地写“摇”,简笔勾勒了人类的进化,如运用蒙太奇般,形象展示了大海孕育生命的过程,突出了摇篮的美感,写出了人类的感恩。

当我弃船登岸时,又转过身来,猛吸一口带咸味的空气。

结尾“猛吸”照应了前文的震撼和深思,突出了作者所受到的精神启迪。

阅读指导

眼前这哪里是海呢?那滚滚的海流何来何去?那万丈长鲸,何处是它的归宿?那茫茫的彼岸又是什么样子?不知这一片深蓝色中还有多少个这样的谜。文章通过对海的博大、壮阔的描述,引出有关海的种种联想,进而引出海与人类的关系的深邃思考。

由海的博大联想到海的包容力,从海底世界的神秘到海所融汇的世间的水,从自然界的水循环到跨越时空的对历史和文明的包容,这种跨越时空的联想使人感受到的是有生命力的海。更为奇特的是感受着海浪对船的颠簸,竟使作者联想到大海与人类的关系,从“我们就是这样一步步从大海里走来”说明大海是生命的摇篮,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从“人们不断……原来是为了寻找自己的血统、自己的影子、自己的足迹”可以知道人们到海边来是为了感受人类发展的历程。从“无论……一下子会返璞归真,获得新的天真,新的勇气”“发现自己”说明大海是人类心灵的摇篮。结尾“猛吸”含蓄表达了对大海的深沉的爱。大海赐予了人类新生与活力,作者爱她的博大精深,爱她的包容一切,爱她给予人类心灵的慰藉。题目是“海思”,着重点就在“思”上,文章体现了一个学者独特的感受力,气象恢弘,独具魅力。

文章组织得过渡巧妙,衔接自然,上下文浑然一体。描绘大海的壮丽图景,抒发了作者的情感与沉思,作者借过渡语句将这些段落衔接在一起。第二自然段的结尾“又激**起我浑身的热血。海啊,原来是这个样子”,暗示下文写自己的感受;第三自然段结尾“我这时却觉得这茫茫的大海蓝得像一个神秘的梦”,神秘在何处;第四自然段具体描绘了自己的联想,本段结尾“于是,我明净的心头又涌上一汪蓝色的沉思”,又引出下文多层次的思考。

本文语言大气磅礴,作者借助于联想、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手法,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感官,采用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的顺序将海的壮美浓墨泼洒,将大海写得情趣盎然,又特别真实可感。如“垂”“泛”“拥挤”“追逐”“扑”“撞”,从视觉、触觉、听觉等多角度,运用拟人、比喻、排比、夸张等,逼真传神地刻画了大海的惊涛骇浪。同时,作者又选用了恰当的动词和形容词,将场面的动感与恢宏传达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