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参考文献(1 / 1)

公共教育学 石中英 1955 字 1个月前

1.[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2.[日]平塚益德:《世界教育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

3.[英]罗素:《自由之路》,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

4.[美]欧文·拉兹洛:《多种文化的星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5.[英]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6.[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

7.[美]韦恩·K·霍伊,塞西尔·G·米斯克尔:《教育管理学:理论·研究·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8.[美]派纳:《理解课程——历史与当代课程话语研究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9.[法]卢梭:《爱弥儿》,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年。

10.[美]小威廉姆·多尔:《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11.[美]斯特弗、盖尔:《教育中的建构主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12.[美]詹姆斯·库泽斯等:《领导力》,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

13.[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14.[美]肯·布兰佳等:《鲸鱼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15.[美]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16.[美] W.韦伯:《有效的学生评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

17.[瑞典]胡森等主编:《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

18.[日] 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

19.[美] B.约翰逊著:《学生表现评定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0.[美]布卢姆等:《教育目标分类学提纲——认知领域》,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

21.[美]克拉斯沃尔等:《教育目标分类学提纲——情感领域》,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

22.[美]Gary D.Borich ,Marin L.Tombari:《中小学教育评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

23.[美]克里斯腾·尼卡尔森·纳尔森:《发展学生的多种智力》,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

24.[瑞典]胡森、[德]波斯尔斯韦特:《教育大百科全书》(第1卷、第2卷、第8卷),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06年。

25.[英]托尼·布什:《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26.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东方出版社,1996年。

27.孙喜亭:《教育问题的理论思考》,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

28.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

29.毛礼锐等:《中国古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

30.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华书局,1981年。

31.陈元晖:《教育与心理辞典》,福建教育出版社,1988年。

32.吕达等:《杜威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

33.[俄]乌申斯基:《乌申斯基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34.宋元人:《四书五经》(中),中国书店,1985年。

35.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36.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7.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组译:《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38.吕达、周满生:《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美国卷·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39.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40.黄济:《教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

41.[德]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94年。

4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43.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2004年修订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44.[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

45.孙培青:《中国教育管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46.范国睿:《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47.王承绪、朱勃、顾明远:《比较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

48.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49.王策三:《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50.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51.钱志亮:《特殊需要儿童咨询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52.张东娇:《公众、事务与形象——学校公共关系管理导论》,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年。

5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

54.黄葳:《现代教育督导引论》,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55.国家教育督导团办公室:《督察·研究·建议——第六届国家督学调研报告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56.劳凯声:《教育法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年。

57.劳凯声:《变革社会中的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58.余雅风:《教育法新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59.张宗尧、李志明:《中小学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60.杨克敌:《环境卫生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61.檀传宝:《教师伦理学专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62.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6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64.吴清山:《学校效能研究》,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年。

65.杨小微:《全球化进程中的学校变革——一种方法论视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66.Bullock,Ann Adams,& Hawk,Parmalee P.(2001).Developing a Teaching Portfolio:A Guide for Preservice and Practicing Teachers.New Jersey:Prentice-Hall,Inc.W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y Press.

67.Drefus,Hubert L.,& Dreyfus,Stuart E.(1986).Mind Over Machine.New York:Free Press.

68.Gardner,H.(1993).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2nd Edition).New York,Basic Books.

69.Gagné,R.(1987).The Conditions of Education(4th ed.).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

70.Goodlad,J,I.(1966).The changing American school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71.Guba,E.G.& Lincoln,Y.S.(1989).Fourth Generation Evaluation .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Inc..

72.Sarason,Seymour B.(1999).Teaching as a Performing Art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73.Skawinski,S.,& Thibodeau,S.(2002).A Journey into portfolio assessment .The Educational Forum.

74.Stenhouse,L.,(1975).A Introduction to Curricul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ondon:Heineman.

75.Tyler,R.W.(1949).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76.W.F Pinar,W.M Reynolds,P.Slattery & P.M Taubman(1995).Understanding Curriculum.Peter Lang Publishing,Inc.,New 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