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均负担学费水平快速提高

199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生均需要支付学费为2603元,比上年提高了900元,增长了51%。在随后几年内,河南省高校生均学费稳步增长,到2005年达到了4005元。2008年,河南省生均学费水平达到了5584元,是1999年的2倍。由此可知,河南省生均学费水平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表8-13)。

(二)生均学费占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比重较高,并呈现下降趋势

1999年,河南省生均学费标准占城镇居民收入的比重为57.43%,到2000年提高到了72.05%。这一年也是比重最高的一年,随后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2007年下降到了35.25%,与2000年相比下降了近一半(表8-13)。

表8-13 学杂费占居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单位:元;%)

(三)生均学费水平高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生源在校生学费负担较重

1999年,河南省生均学费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重达到了133.6%,2000年这一比重达到了172.93%,也是历年来的最高值。如果再加上学生在校期间的其他支出,所占比重会更高。这表明农村居民至少用两人的收入才能供养一名大学生。因此,高校收费水平对于农村家庭来讲,负担是十分沉重的,这也要求政府加大对农村学生的资助力度,保证农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表8-13)。

(四)河南省高等教育学费收入增长较快,占地方GDP、居民储蓄和财政支出的比重增长明显

一是河南省总学费收入增长迅速。1999年和2000年分别为4.39亿元和7.8亿元,到了2001年达到11亿元。从学费收入数量上来看,基本上是以每年3亿~5亿元的增长速度增长,到2008年达到65.76亿元,比1999年增加了61亿元。二是学费总收入占河南省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较高。1999年以前,总学费收入占河南省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千分之一以下。到2000年,这一指标突破了千分之一,达到了0.154%,2001年达到了0.205%,2008年达到了0.357%,这也是学费收入占GDP比重提高最快的几年。三是总学费收入占居民储蓄的比重总体上处在比较低的水平,同时呈现出缓慢增长的趋势。1999年,这一比重为0.149%,到了2008年这一指标达到了0.691%,平均每年递增千分之一左右。四是总学费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稳步提高,由1999年的1.142%上升到了2008年的2.882%,提高了近一倍(表8-14)。

表8-14 总学费占GDP、财政支出的比重(单位:亿元;%)

(五)生均资助金额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

199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生均学费为2603元,而生均资助金额只有809元[1]。2000年,生均学费达到了3434元,而生均资助金额为818元,生均学费超过生均助学金近2600元,高校在校生支付学费增加,同时政府采取各种手段解决贫困学生入学难问题。2004年,政府加大对贫困生贷款资助的力度,生均资助金额达到971元,2005年,生均资助金额上升到了1132元,但当年的生均学费水平却上涨到了4005元(图8-3)。由此可知,尽管高等教育中生均学费标准在提高,但同时政府也加大了高等教育的资助力度,反映出政府保证每位学生不因缴不起学费而辍学的决心。具体表现在:一是政府采取绿色通道政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先入校学习,随后再根据情况缴纳学费;二是采取贷款的方式解决困难问题。2000-2003年,全省高校共有3.1万名学生贷款,贷款总额1.1亿元,人均贷款约3500元。从2004年开始,贷款学生数量开始增加,2004年达到4.2万人,2005年达到8.1万人,2006年、2007年、2008年均为11万人以上;贷款额度也开始提高,2004-2008年基本维持在人均贷款4500~4700元(见表8-15)。

表8-15 2000-2011年河南省高校学生贷款情况(单位:人;元)

图8-3 1999-2008年河南省生均学费和生均资助情况(单位:元)

注:2004年(含当年)以后的生均助学金中包含了助学贷款。

(六)不同类别高校的生均拨款水平差异明显

一是综合类、农业类和政法类院校生均拨款标准提高较快。1999年,随着高等教育大规模的扩招,河南省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也急剧扩张。与此相对应,高等教育投入金额不断增加。综合类、农业类和政法类院校的生均拨款水平分别为4668元、5673元和4062元。2008年,三类院校生均拨款水平分别提高到5754元、6282元和7835元,比1999年分别提高了1086元、609元和3373元。从提高的幅度上看,增幅最多的为政法类院校。

二是师范类院校和财经类院校生均拨款增幅缓慢。1999年,师范类院校和财经类院校生均拨款水平为4029元和3763元。在整个高等教育门类中,是生均拨款水平最低的两个门类。2008年,这两大门类的生均拨款水平分别增加到4496元和4362元,分别比1999年提高了467元和599元。如果计算近十年内的通货膨胀率,实际增长幅度为负增长。

三是理工类和医药类院校生均拨款水平出现负增长。1999年,理工类院校和医药类院校生均拨款水平分别为5777元和5877元,也是七大门中生均拨款水平较高的两大门类。在随后的几年内,这两大门类生均拨款开始下降。2008年,理工类和医药类生均拨款水平分别为4969元和4057元。比1999年减少了808元和1820元。因此,总体而言,理工类院校和医药类院校生均拨款表现出负增长的趋势(表8-16)。

表8-16 1999-2008年河南省高等教育分类别生均拨款情况(单位:元/人)

续表

(七)本专科生均拨款水平呈现出下降趋势

从图8-4中可以看出,1999年是河南省本专科生均拨款水平最高的一年,从2000年开始,本专科学生生均拨款水平急剧下降到5070元和3657元,比上年下降了近1000元。2001年,本专科生均拨款水平分别降至4331元和2867元。此后,生均拨款维持在现有水平上。2008年,本专科生均拨款水平分别为5341元和3428元。与1999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300元和800元。本专科生均拨款差距也基本保持在1000元左右。

图8-4 1999-2008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本专科生均拨款水平(单位:元/人)

[1] 此金额不包含助学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