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如果能学会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希望这样的好习惯不仅在一个事件上展现,也能迁移到其他的行为上面。我们称这样的迁移行为为转移,是指被矫正者跨空间的一种行为的持续作用力。也就是说,在行为矫正结束之后,个体在与矫正过程所处的空间不同的状态下,呈现出矫正后的目标行为或类似的行为,或者说个体能够随时随地地独立做出矫正后的目标行为或类似的良性行为,而不需要帮助。
例如,小刚在班里被老师所进行的矫正训练矫正后,已经可以坚持10分钟认真专心地听老师讲课了。而且,在回家写作业的时候,他也能保持长时间地思考问题,而不会因为一点儿小的事情而转移注意力。我们可以说,小刚的这种行为矫正就做到了转移,所以该矫正的效果很理想。
那么如何才能让这样的好习惯转移到其他行为中?这就需要我们动动脑筋来寻找一些有效的办法去促使目标行为发生转移。
★强化转移
所谓强化转移,是指在一个矫正过程结束以后,当目标行为A发生转移后,我们就要对转移后的这个新目标行为B进行强化,使目标行为B在转移成功后保持下来。这种方法诚然可以说是最容易执行的方法,不过也是最需要矫正者毅力的方法。因为我们需要周而复始地、不厌其烦地对当事人的任何一个良性行为进行强化。虽然这种强化转移的效果肯定是很不错的,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如果是少量的行为则推荐使用这种方法进行转移,但在行为量很大时就不可取了。
★多情境刺激训练
所谓多情境刺激训练,是指在矫正训练过程中,可以同时给予被矫正者多个情境的训练,这样做的好处是,只要是在这些场景中的目标行为便都可以顺利出现并保持下去了。而且通过研究还发现,如果在多个场景中可以出现目标行为,则目标行为转移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大大增加。
例如,小刚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讲,经常走神,老师经过考虑,在给予他的强化过程中包含了:①在课堂上做到认真听讲,②在家中能够专心地完成作业。经过了为时两周的矫正,小刚的注意力问题真的得到了改善,而且不仅是在上课和写作业时可以集中注意力,同时在学校听讲座或在科技馆里听导游讲解时也都可以做到专心致志。
★一般性情境刺激训练
所谓一般性情境刺激训练,是指在矫正训练中,更多地增加在日常生活中和矫正训练中都存在的共同刺激。举例来讲,在矫正小刚写作业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时,由于考虑到矫正训练在家中进行,所以需要在矫正过程中找到一些和教室中的环境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为矫正刺激物。这样做可以使转移变得更加顺利和容易。所以如果把孩子写作业的地方摆上一张书桌、一把学校用的椅子,这样的效果可能就会更好,而且同时也可以促进他在写作业时注意力集中之后,更好地将目标行为转移到在上课时也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的行为上。
对于保持和转移这两个方面有两个主要的影响因素:一是行为矫正计划设计的合理性与实施的可行性,二是是否是在自然的环境下(或者半自然的环境下)进行行为矫正。
我们之所以要在行为矫正的过程中重视保持和转移这两个概念,是因为进行行为矫正的最终目标并不是为了在特定时间、特定场合使当事人的不良行为得以矫正。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使被矫正者可以自己管理、约束自己的行为,甚至可以自觉创造出符合社会规范的、对自己和别人都有益的良性行为。所以归根到底,保持和转移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