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理解学习障碍,认为学习障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信息的接收、编码、储存及提取运用过程中出现落后。近年来,认知心理学强调学习障碍的元认知缺陷方面,认为这是导致学习障碍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患有学习障碍的儿童不能正确产生或根本不产生解决问题的计划;遇到困难之后,他们不能进行有效的调节;他们知道一些元认知策略,但是不知道如何将其有效地运用,即元认知策略与参与的缺乏。学习障碍患儿元认知缺陷的研究涉及元认知知识、策略使用、元认知体验等元认知的不同方面。
★元认知知识的缺陷
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的元认知知识相对缺乏。元认知知识是关于认知的知识,包括学习风格与学习方法的评价与应用。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对作为学习者的自我缺乏清晰的认识,不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不知道自己擅长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也缺乏正确的评价。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在学习之前往往不能明确学习任务的难度或无推测难度的意识,对学习材料的性质、组织形式、类型特点,学习任务的目的,应当采用何种策略等的认识都与学优生存在较大的差距。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往往还缺乏对各种元认知策略的了解,不了解各种策略的适用条件,不知道选择哪种策略使学习变得更容易,更不会由此订立出周全的学习计划和对学习过程进行监视和调节。
★学习策略方面的缺陷
1994年,丹博(Dmembo)以大脑信息加工过程为基础,结合弗拉维尔元认知理论,提出了一个有关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的模式。由此模式可推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能对信息进行直接加工的有关方法和技术属于认知策略,而对信息加工过程的控制、监视和指导方式与方法,属于元认知策略。这一观点言简意赅,说明了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概念的联系与区别。(见表1)
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在学习策略的各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所谓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我们认为凡是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学习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均属学习策略范畴。学习策略的应用水平是衡量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会不会学习的标志。
★元认知策略方面的缺陷
执行过程和策略使用是学习活动中元认知加工的核心成分。执行过程涉及分析任务要求、选择适当策略、分配学习时间、学习进程的监控和调节、评估结果等多方面内容。研究显示,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在这些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同时,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能否主动、恰当地使用策略,是该领域研究中人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早期的研究显示,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与一般儿童在策略使用上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卡威(Kavale)发现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在回答阅读理解问题时,不像一般儿童一样使用有效的推理策略;斯腾伯格(Sternberg)对学生阅读障碍成因的研究显示,阅读障碍的重要表现就是缺乏阅读策略与监控,具有障碍的学生逐个字母阅读而非以音节或单词或句群为单位阅读,缺乏获得字义的技巧等;弗雷钦那和卡耐特(Fleischner & Garnett)发现一些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尽管已获得成功解决文字题的技能,但从不在解题时适当加以使用;还有研究发现,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与学优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虽然都在使用元认知策略,但不同的是,学优生能够及时进行策略转换,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不断地使用新策略,而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则容易重复使用一种策略,即使这种策略已经被证明是无效的。另外,20世纪 90 年代以来大量涌现出的以策略使用训练为核心的干预性研究也证明了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在策略使用上与不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存在显著差异。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常难以判断问题是否得到正确解决,他们倾向于使用计算正确与否的标准评价作业,在检查错误方面更多使用表面标准和单一标准,还常使用错误或不准确的标准。
此外,面对同样的问题,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与学优生选择了不同的策略。这是因为他们对于策略的有效性的理解存在差异,导致解题程序和结果的不同。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在学习中出现困难不仅仅是由于缺乏策略,更是由于缺乏对相应的问题选择有效策略的调节能力。
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缺乏元认知策略,缺乏获得、储存和加工信息的策略,不知道何时、何处使用元认知策略,不能够根据学习内容和情境选择相应的元认知策略并进行策略使用的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