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成长过程不仅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需要在和谐人际关系基础上建构起稳定而牢固的朋友关系。
一、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一)真诚信用原则
诚信是诚实、守信、信任的内在统一体。我国历来把守信作为一个人立身处世之本。人的其他品质,如宽容他人、理解他人、平等待人、与人为善等,都离不开诚信的基础。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可见,诚信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真诚信用原则要求我们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诚实、不欺骗、遵守诺言,从而取得他人的信任。
(二)竞争与合作原则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竞争与合作也是人际关系的基本形式,也是整个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竞争与合作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始终存在竞争,竞争推动社会发展。就个体来说,竞争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影响整个人生;竞争能够激活人的潜能,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竞争能够提高人的智慧;竞争能够提高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磨炼人的意志;集体之间的竞争,能增强集体成员的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现代社会更需要合作,合作产生群体力量。这种力量是单独的个体力量无法比拟的。社会通过分工和合作的方式,把人力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使每个人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而劣势得以尽量避免,这样就可能达到力量倍增的效果。
【案例】
比尔·盖茨的成功
20多年前,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注册的微软公司还几乎无人知晓。通过研制一些办公软件并投入市场,微软公司开始为一些圈内人知道。但与当时的电脑业大亨IBM相比,微软简直不值一提。但是,比尔·盖茨有雄心把自己的公司发展成如IBM一样的大公司。在当时,人们都认为只有发展电脑硬件才会赚钱。但比尔·盖茨认为,个人计算机将是未来电脑发展的主要方向,而为它服务的系统软件也将越来越重要。于是,他组织人员日夜奋战,开发研制新型的系统软件。不久,他听说帕特森的西雅图计算机产品公司已经研制出一种基于8086的称为QDOS的操作系统。微软马上决定以合适的价格买下其使用权和全部的所有权。之后,比尔·盖茨组织自己的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终于研制出了自己的操作系统——MS-DOS系统。在当时,微软公司势小利薄,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向社会推出这项产品。这时,比尔·盖茨想到了IBM。双方合作的基础首先是对双方都有价值,而且是对方急切需要的一种价值。因此,合作的实质也就成了“你为我用,我为你用”。在当时,IBM想向个人计算机方向发展,但它必须有合作伙伴,IBM虽然十分强大,但要完成此项开发,软件上仍需与人合作。恰好微软公司在软件开发方面的小有名气和成果也具有一定优势,这样,二者一拍即合,合作成功。
个体之间也一样,既需要合作,也需要竞争。要充分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竞争促进合作的加强,合作保证竞争的胜利。案例中,微软既有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同时又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研发自己的产品,在产品问世后,树立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发掘IBM的优点和长处,与其合作。比尔·盖茨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使自己获得了成功。大学生在交往中,也要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力争做优秀的竞争者和理想的合作者。
(三)平等互利原则
人都有友爱和受人尊敬的需要,都希望得到别人平等的对待,人的这种需要,就是平等的需要。在人际交往中,交往的双方的需要及其满足程度必须是平等的,平等是人际关系建立的前提。人际关系以能否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为基础,如果交往双方的心理需要都能获得满足,其关系才会继续发展。因此,交往双方要本着互助互利原则,如果一方只索取不给予或只给予不索取,那就容易使另一方或者认为自己被人利用,或者误解对方的诚意,不敢再进一步向对方敞开心扉,从而中断交往。事实证明,交往中互利性越高,双方的关系越稳定和密切;互利性越低,双方的关系越容易疏远。大学生人际交往中也有一定的物质利益的互惠互利,但更主要的是精神互利、心灵相通相容、交流感情、沟通心灵。
(四)相容原则
相容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相容,指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与人相处时的容纳、包涵、宽容及忍让。宽容、克制并不是软弱、怯懦的表现,而是要做到大是大非问题上讲原则,在非原则问题上不斤斤计较,这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原则,也是个体人际交往的心理品格,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化干戈为玉帛”,赢得更多的朋友。大学生过的是集体生活,与同学朝夕相处,更要求同存异,彼此宽容,不但要容纳他人的个性,还要容忍他人的短处,谅解他人的过失,对他人不求全责备。做到宽容就要善解人意,善解人意是人际交流的“黄金法则”,其奥秘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尚书·君陈》中说:“有容,德乃大。”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五)尊重原则
尊重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尊重他人两个方面。自尊就是在各种场合都自重、自爱,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人就是重视他人的人格和价值,承认他人在交往中的平等地位。大学生学历、年龄相当,但每个人又有区别于他人的个性特征等差异,但无论个体差异有多大,在交往中,每个个体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同等资格获得善待。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对人类的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需要进行仔细研究后,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这五种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马斯洛看来,尊重的需要是人的一种高级需要,其地位仅次于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友谊的形成与维系
友谊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特殊情感,它与交往活动中所产生的一般好感是有本质区别的。友谊是一种来自双向(或交互)关系的情感,即双方共同凝结的情感,任何单方面的示好都不能称为友谊。友谊以亲密为核心成分,亲密性是衡量友谊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心理学家罗杰斯对这种亲密性做了三点概括:首先,能够向朋友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内心秘密;其次,对朋友充分信任,确信“自我表白”将被朋友尊重,不会被轻易外泄或用以反对自己;最后,限于被特殊评价的友谊关系中,即限于少数的密友或知己之间。
(一)友谊的形成
通常,人与人之间成为朋友,需要经过以下四个步骤:
1.定向阶段
包括对交往对象的注意、选择和初步的交流等。
2.情感探索阶段
交往双方开始思考并寻求共同点,包括兴趣、爱好、话题等。随着交往次数的增多,发现可以建立情感联系的方面越多,交往就会持续下去。也有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此时交往将会结束。
3.情感交流阶段
此时,交往的双方已有了基本的信任和感情。交往的广度和深度继续发展,能真诚为对方着想,既善于赞美对方的优点,也敢于批评对方的过错。通过双方的信息反馈,感情会逐步加深。
4.稳定交流阶段
这时,交往的双方能够包容对方的缺点,在心理上有同一性或相容性。互相认识全面而深刻,允许对方进入自己的私密领域,双方有很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二)友情的维系
1.真诚待人
交往产生友谊。确切地说,应是真诚的交往产生友谊。真诚对个体而言,指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感受,是人们心灵深处的主观意志。交往中的真诚原则是指待人诚实无欺,胸怀坦**,为人诚心、诚恳、真心实意。朋友之间真诚相待,还要做到不掩过、不恭维,这是个体高尚的自我道德约束,是人类真、善、美完美结合的体现。它有益于自身德行的养成,有益于友谊的建立与发展。相反,那些虚情假意、表里不一的人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友谊的。
2.为人热情
在人际交往中,一个热情、充满朝气的人总是受人欢迎的,因为热情,才会关注周围,才会主动关心他人。热情,意味着我们不断地对自己希望与别人建立联系的内部需要做出反应,即一个热情的人会主动伸出友谊之手,广交朋友。友谊的发展也需要双方用热情来浇灌,表现为朋友之间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彼此替对方分担忧愁、分享快乐。当朋友取得成功时,与他分享喜悦;当朋友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给他以鼓励与支持;当朋友出现缺点和错误时,主动提出批评。热情是青年大学生敞开心扉、接纳朋友的最佳途径。因为一个关心理解他人、热情帮助他人的人总能获得别人的理解和关心,从而建立起真挚的友谊。
3.胸怀宽阔
胸怀宽阔是一种对人豁达大度、不计较小隙、容忍异己的品格,是人们缔结友谊的必备条件。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个性差异,彼此的兴趣、爱好、性情乃至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交往中总会出现一些不一致、磕磕碰碰,甚至矛盾冲突,这就要求我们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宽容谦让、胸怀宽阔。具体做法是:首先,严于律己。一个具备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总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断修正、完善自我,其高尚的人格终能感化对方,使对方愿意与之相处,成为朋友。其次,求同存异,悦纳别人。如果恃才自傲,言语尖刻,以己之长量人之短,别人只会敬而远之。青年大学生只有学会以宽阔的胸怀和气度、诚恳求实的态度去宽容体谅他人,才能使友谊经受住考验,进而持续发展友谊。
4.正确地对待异性
异**往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是反映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异性间交往有利于青年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与良好个性品质的陶冶与培养;异性间交往也是青年获得真挚爱情、幸福婚姻的必要前提。大学生异**往要遵循尊重女性、男女平等的基本原则,还要进一步加强道德修养,讲究高尚的格调。既要热情友好,又要诚实稳重,讲究交往的分寸。异性之间要理智地把握好友谊与爱情的界限,避免发生误解,保持异性友谊的顺利发展。
三、中国传统的友谊之道
友道是中国传统五伦关系中的重要一伦,所谓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
(一)志趣相投,交道友
孔子说:“毋友不如己者”。这个“如”不是比较的意思,而是指相似,不要交和自己志趣不相似的人,因为志趣不相似的话,双方根本不可能来往。孔子交朋友时,不是每一个都与之有很深的交情,交朋友首先要考虑道义;其次要考虑礼仪,要有规范。
孔子有一个好朋友,蘧伯玉,他是卫国的大夫。一次,蘧伯玉派一个朋友到鲁国看望孔子,孔子和他见了面就问这位使者:“我那位老朋友如何?”这位使者就用了一句话来回答:“蘧老先生想要改善自己的过错,没有办法,怎么办?”使者走后,孔子说:“真是一个好的使者。”孔子跟蘧伯玉做朋友,两个人互通消息的时候常说“我想改善自己的过错,但还没有做到”。孔子和他的朋友都不断求知、修德,以改进生命质量。可以说,孔子和他的朋友是志趣相近。
(二)恭敬有礼,如兄弟
孔子有个学生叫司马牛。司马牛的兄弟死后,他很难过,于是抱怨“人皆有兄弟,我独无”。子夏说,我曾经听老师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接着又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为兄弟也”(《论语·颜渊》)。敬即谨慎、慎重、认真,与人交往,能够自我约束,能够合乎礼的要求。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这个时候,就可以做到四海之内皆兄弟了。也就是说,只要秉持敬与恭,努力行善、守规范,交朋友就不是问题。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论语·公冶长》)意思是晏平仲很善于交朋友,掌握了交朋友的真谛。通常,人们在开始交往的时候都知道互相尊重,但是时间长了就难免疏忽,来往也有很多不注意的地方,久而久之就会生出嫌隙来,影响朋友之间的关系。晏平仲与人交往时,不仅开始时能够互相尊重,时间长了也不会有疏忽懈怠,始终保持一颗恭敬的心。所以,朋友之间的情义始终不曾有丝毫减弱,因此时间越长,越容易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损益相别,交益友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择友是建立朋友关系的基础。在孔子看来,朋友有两类:“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友直,代表真诚而正直,这是交朋友的第一种。真诚正直的朋友一般也称为畏友,即敬畏的朋友。有这种朋友在场,你就必须收敛,因为他会坦率地指出你的错误。友谅,是要与守信用的人交朋友。谅是守信用的意思。友多闻,即与博学多闻的人做朋友,如此,你才有文化素养。
“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便辟,即装腔作势,喜欢充老大、充门面,在任何地方发号施令。这种人不够真诚,是会给人带来损伤的朋友。善柔,就是刻意讨好,不管你说什么他都赞成。这种朋友带来的害处就在于,让你总以为自己很好了,就没有进步了。便佞,就是巧言善辩,有些人学问不好,但是口才很好,什么话都可以说得很有趣,碰到这样的朋友,我们也要小心。
总之,如果我们同正直的人、诚实的人、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便是有益的;同善于阿谀奉承、两面派、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便是有害的。所以,我们在择友时,应尽可能做到“三观”:交友观其德,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友谊,那种违背道义帮助他人的行为不能称为友谊;交友观其性,看交往对象是否有善良的品格和良好的个人修养;交友观其友,注意观察了解对方身边聚集的是什么样的朋友。
思考题
1.说说人际关系与生命质量的关系。
2.如何理解“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话的含义?
3.你身边是否有“诚信危机”现象?你是如何看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