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为何存在?我该如何存在?这是一个终极追问。
一、人活在关系中
生命,从狭义上来讲是个体从摇篮走向坟墓的延续过程,从广义上来讲是指作为有机体的个体的存在状态。我们每一个人都以生命这种特殊的方式存在于世界上,每个人有其特殊的身份、职业、境遇、家庭以及个性,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个体,因此我们既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又享受着社会赋予我们的权利。同时,生命必须发挥作用,才能体现其存在的价值。而这种作用的发挥程度,也决定了个体生命的深度和广度。个体发挥自身的价值,必须从关系中得以实现。人无法凭空与他人、社会、自然发生互动,而必须有一定的关系制约。换言之,关系中的人,才是有价值的人。在关系中,人生的意义才能有所体现。
(一)生命中的两类关系
人的生命过程,就是与各种关系互动和体验的过程,人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由关系构成的。而这种关系,又可以从人与物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两个方面来分析。
人与物的关系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问题。人是由一般动物演化而来的,人与物的关系和其他动物与物的关系并无根本区别,人的生存也属于自然物质作用体系的一部分。人的存在反映了各种物的存在及其相互关系,只是在人类这个生命发展阶段,这种关系被演绎得更加复杂了。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为了能生存下去,必须占有生存所需物质。人对物的需求并不是由人自身的意志决定的,人饿了就要吃,冷了就要穿,日常生活需要有遮风挡雨的地方,这些是人的生物本性在起作用。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物是作为生命发展最基本的依托而存在的。人类的发展是在人对物的不断认识中实现的。为了更好地生存,人去认识物质的属性及其相互关系,认识自然规律和法则,并且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需要去改造自然,人在追求物质需求满足的同时也在认识自然和社会。纵观人类的发展,人类生产方式的改进、科学技术的运用等都是基于人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人与人的关系是关系到个人生存的问题。人与人的关系,是指我们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并非可有可无,而是一个人生存的必需。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人际交往是人的一种本能需求。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如果一个人被别人抛弃或拒绝于团体之外,他便会产生孤独感,精神会受到压抑,严重的还会产生无助、绝望的情绪,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舒缓压力、平复情绪,对人们的个人发展、身心健康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人类处在一个高度社会化的生存环境下,个人几乎无法单独生存,人必须依附于他人和组织,才能获得基本的生存资源和满足精神需要。所以对于个体而言,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建立健全的人际网络,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人际关系的功能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表明了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联系的程度。它的变化和发展取决于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只有双方在交往中各自的社会需要都得到满足,相互之间才能产生并保持接近的心理关系和友好的情感。在我们的成长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始终伴随着我们,通过人际交往逐渐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
人际交往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有着多方面的功能。
1.获得信息功能
生命有限,知识无限。通过建立较好的人际关系,人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迅速获得信息,交换更多的思想,认识更多的人。
2.自知、知人功能
个体是以他人为镜,在与别人的比较中认识自己的,离开了交往的对象或可供比较的对象,个体就失去了衡量自己的尺子和鉴定自己的镜子。同时,个体还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来认识自己的形象。人际交往范围越大、接触的人越多,也就越能了解更多人的品行,这有助于我们的认知丰富起来,避免简单化,克服片面性,人生的许多经验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
3.自我表现功能
人总是希望别人了解自己、理解自己、信任自己,扩大社交范围为个体的自我表现提供了现实性,为个体的才能得以发挥、抱负得以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4.人际协调功能
人际交往也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彼此协作的产物。个人在自然面前是软弱的,而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通过社交,单个的、孤立无援的个体才得以结成一个强有力的集体来共同征服自然。所以,作为一个现代人,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就要善于与人合作,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调动各方面的资源。
5.社会化功能
人一出生就落入各种人际关系之中。首先依赖父母的照顾,提供生长所需要的食物、衣着、爱抚、关怀等,同时也要接受父母和其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周围环境的需要。所以,幼儿期的人际交往是个人社会化的起点。在青少年时期,人际交往更重要的是同伴交往,同伴对个体所产生的影响甚至会超过教师和父母的影响。在与家人、同伴等的交往中,一个人积累了生活经验,学到了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态度、伦理道德规范等,逐步摆脱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意识到了集体和社会的存在,意识到了自我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学会了与人平等相处和竞争,养成了遵守法律及道德规范的习惯,从而自立于社会,取得社会认可,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化的人。
6.身心保健功能
人作为社会成员,有着强烈的合群需要。人通过相互交往,诉说个人的喜怒哀乐,引起彼此的情感共鸣,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那些沉重压在人心头的一切,通过友谊的肩膀被分担了。在生活中,交际空间较大的人,往往精神生活更丰富,身心也更健康。反之,那些孤僻、不合群的人,往往有更多的烦恼和难以排遣的忧愁,因而也会有更多的身心健康问题。
二、人际关系与生命质量
人际关系的早期经验会成为我们处理以后的人际关系的基础。这种早期经验,往往主要来自于与父母或者主要抚养者的互动。如果父母从小对个体关心、注意,个体就会把同他人的关系视为爱和支持的源泉。如果个体的依恋和被关注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个体就会变得怀疑和不信任。
早期的人际关系给我们的生活铺垫了基调,当下的人际关系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喜怒哀乐。对于大学生来说,当下的人际关系与我们的生活质量也是息息相关。当人际关系出了问题,麻烦便会接踵而至。
【案例】
我该如何赢回她们?
欣欣是大一学生,因为以自我为中心,而且对同学的关心爱理不理,甚至故意刁难,经过几个月的相处后,室友们对她失去了耐心,与她彻底决裂了。室友们抱成一团,孤立了她,这让欣欣异常痛苦。事后,欣欣对自己的行为也做了检讨,对室友的态度也变得小心翼翼和非常在意。但即使如此,室友们也因为之前的嫌隙而无法再次接纳她,一直与她保持着距离。形单影只的欣欣度日如年,每次回到寝室,她都觉得压抑和恐惧。最后,欣欣实在无法忍受这样的折磨,提出了退学的想法。在辅导员的建议下,欣欣到学校心理中心求助。她讲述了自己的困惑,也意识到了当初轻视朋友、不注重维护人际关系的错误,现在只希望赢回当时她们对她的关心和友谊。在教师的帮助下,欣欣渐渐振作起来,用乐观和真诚打动了室友,她们的关系得到了缓和。
像欣欣一样的情况,在大学校园里不在少数,而能够像欣欣这样圆满解决问题的却不多。在我们生活的当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习、生活、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在糟糕的人际关系中,我们的内心不安,情绪焦躁,对生活的满意感和幸福感会大打折扣,带着这样的负性心理状态,学业和生活质量必然受影响。
人际关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未来的生存样态。没有人可以永远一帆风顺,没有人可以保证自己永远高枕无忧、不需要别人的帮助。经营好当下的人际关系,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和保障。当然,这样的说法比较世俗和现实。但是作为基本的生存需要,我们不得不承认,人有对未来生存的焦虑,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满足人的安全需要,也为未来的生存质量打好基础。当然,在经营当下的人际关系时,如果只从功利的角度出发,最终是无法获得真正的友谊的。只有用心经营,你的人际网络才能牢固可靠,也才会有价值。正如下面的故事所述:
一只狐狸惊慌失措地跑进一个村落,喘得上气不接下气,四肢发软,好不狼狈。枝头的一只鹦鹉看了,便问道:“狐狸先生,您这是怎么了啊?”狐狸一脸惊慌,气喘吁吁地说:“后……后面有一大群猎犬在追我!”鹦鹉听了心急地大叫:“哎呀!那你赶快到村口那位大婶家里躲一躲吧。她人最好,一定会收留你的。”狐狸一听:“不行,前两天我偷了她鸡舍的鸡,她不会收留我的。”鹦鹉想了想,又说:“没关系,石樵夫的家离这里也不远,你赶快跑到他那儿躲起来呀!”狐狸却说:“石樵夫?也不行,几天前我趁他上山砍柴时,偷吃了她女儿养的金丝雀,他们一家正痛恨我呢!”鹦鹉又说:“那么,你去投靠庄大夫吧,他是村里唯一的医生,非常有爱心,他一定不忍心看你被抓的。”狐狸尴尬地说:“那个庄大夫吗?上次我到他家里,把他存的肉片吃得一干二净,还把他院子里种的郁金香都踩烂了!我没脸去找他!”鹦鹉无奈地问:“难道这个村里就没有你可以信赖的人了吗?”狐狸回答:“应该没有。我平时得罪他们了啊!”鹦鹉摇摇头,说:“唉,那我也救不了你了。”最后,这只平日里干尽坏事的狐狸被猎犬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