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学生来说,心理危机是个体生命成长过程中内外因素综合形成的生命转折点。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心理危机,都会带给当事人巨大痛苦,同时也可能带给当事人及其家人、其他相关人员甚至社会一定程度的危害。因此,如何识别一些危机信号,积极降低“危”的成分而创造转危为安的发展“机”会,就显得十分重要。从生命教育视域来说,心理危机的识别与预警恰恰是对危机当事人和相关人员进行生命教育、促进生命成长的机会。
一、关注特别生命群体
心理危机的最初诱发因素大多为学生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困扰或压力。肯姆(Kim)等人认为中国高校学生的应激源(也即压力源)主要是日常困扰,包括经济问题、学习问题、与同学和教师间的人际关系问题、情绪问题、性困扰以及自我认同感、自尊等方面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刘玉新博士认为,大学生主要面临七种压力:重大与突发性压力、经济压力、前程压力、学习压力、社交与人际关系压力、异性关系压力、自主与独立压力。[4]心理咨询的实践也表明,大学生寻求心理咨询时的常见问题依次是人际关系问题、恋爱情感问题、神经症问题、情绪问题和学习问题。有些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是严重心理疾病(特别是抑郁症、精神病等)或久治不愈的严重躯体疾病导致的。虽然因障碍性身心疾病而引发的心理危机不多,但不能忽视。
根据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一般特点,在心理危机的识别与预警方面,可以预先大致确定一些重点关注人群作为心理危机预警对象。通常来说,心理危机的易感人群指具有某类相同特征的特定人群。对心理危机易感人群应该加大关注。
按照心理危机的类型,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的主要对象包括:对环境不适应者(尤其是大一新生);人际关系障碍者(包括多层次的人际关系障碍);学习困难者(由学习困难、学业失败、考试焦虑等因素引起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就业受挫者;经济困难者;受灾难者;丧失者(丧失因素包括人身、财产、爱情、地位、尊严等);心理疾病患者及自杀者。[5]
按照心理危机易发人群分类,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的对象主要包括:情绪低落、抑郁、不与家人或朋友交往者;过去有过自杀企图或行为者;经常有自杀意念者;家庭亲友中有自杀史或自杀倾向者;存在诸如失恋、学业失败、严重躯体疾病、家庭变故、人际冲突等明显的刺激事件或突然遭到重大挫折者;人格有明显缺陷者;长期有睡眠障碍者;有强烈的罪恶感、缺陷感或不安全感者;感到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感到自己无能,看不到出路者;有明显的心理疾病者;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或其他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危害者。[6]
二、识别生命危机信号
心理危机包含三个最基本的要素:①重大改变,如个体生活中发生重大事件(天灾人祸)、遭受挫折境遇(被遗弃、贫穷、失恋、离异)、面临严峻挑战(艰巨的任务、艰难的选择)、遇到严重阻碍(升学失败、升迁无望);②无能为力,惯用的应对策略及防御机制失效,努力尝试解决问题却失败,产生严重的乏力感和失控感;③心理失衡,以往平静、平衡和稳定的状态被打破,各项功能出现明显失调,认知狭窄负性(只看到消极悲观无望)、情绪低落易躁(抑郁、烦躁、易激惹)、行为僵硬刻板(不能做灵活的选择、不作为或重复无效行为)。[7]以上三个要素都具备时,才构成心理危机。也就是说,即使遭遇了重大的事件,但只要能有效应对,就不至于导致心理危机。
危机状态是一种在个人一般稳定状态中所产生的急性的情绪混乱,并伴随着在个体一般应对能力中所知觉到的崩溃。这种急性的情绪混乱,会以生理的、心理的、认知的和相关的悲伤和症状出现。[8]危机时可能有急性情绪困扰(焦虑、抑郁、烦躁)、认知改变(思维焦灼、记忆减退)、躯体不适(失眠、头痛、腰酸背痛)和行为改变(不再早起锻炼、生活常规改变),但均不符合任何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
情绪方面,当事人表现出高度的焦虑、紧张、丧失感和空虚感,且可伴随恐惧、愤怒、烦恼、羞惭、怀疑、不信任、沮丧、忧郁、悲伤、绝望、无助、麻木、否认、孤独、不安、烦躁、自责、过分敏感或警觉、无法放松、持续担忧、担心家人健康、害怕染病、害怕死去等症状。
认知方面,当事人身心沉浸于悲痛中,导致记忆和知觉改变;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等症状;做决定和解决问题能力受影响。
行为方面,表现为社会退缩、不敢出门、害怕见人,有的则过分地依赖于他人;放弃以前的兴趣;反复洗手、反复消毒、暴饮暴食、容易自责或怪罪他人、不能专心学习或工作;与社会联系破坏,可产生对自身或周围的破坏性行为;拒绝帮助,认为接受帮助是软弱无力的表现;行为和思维情感不一致;出现过去没有的非典型行为。
躯体方面,有疲乏、失眠、做噩梦、容易惊吓、感觉呼吸困难或窒息、哽塞感、肌肉紧张、头痛、头晕、食欲不振、胃部不适、腹泻等症状。
三、识别生命求救信号
自杀是心理危机的极端表现。许多研究发现,很多人最后自杀是因为根本没有人注意到他们要自杀,甚至他们发出的求生信号遭到嘲笑或被置若罔闻。其实,只要有人发现其自杀倾向并及时干预,自杀企图付诸实施的可能性及其最终死亡率就会大幅下降。因此,对自杀的发现及自杀信号的识别非常重要。
许多自杀者在采取行动前会有一系列的信息发出,它们往往被认为带有“求救”信号的色彩。某大一男生,在宿舍洗手间淋浴的水龙头上上吊自杀了。其之前在QQ空间中经常会表达对生命的失望,对存在的绝望,偶尔会与同学讨论生死的问题。同时,在自杀前跟室友讨论厕所水管是否牢固的问题,室友觉得有点好奇,甚至还与他开玩笑。但当事人的这种信号未引起室友们的足够重视。直到事情发生后,人们才了解到当事人曾多次向同学们表达过对生活的绝望,可为时已晚。因此,及时发现自杀者发出的“求救信号”,对于挽救自杀者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9]
个性有忽然的改变。如性格变得越来越糟糕甚至反常,一个沉默的人忽然变得滔滔不绝,一个冷漠的人忽然变得热情。个性急剧改变的情形尤其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包括在邮件、日记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出死亡念头。如常说“活着真没有意思”“我不再能承受一些东西”“没有人理解我”“我感觉压力很大”“我真的不想活了”“我活不下去了”等类似语言,既是自杀企图的表示,也是求助信号。
写过有关自杀的诗或文字。如有的个体通过写遗书、留便条给自己远方的朋友或亲人,请同学转交书信,这些文字信息的表达既是对内心挣扎的表述,也是积极寻求社会支持的求救信息。
饮食与睡眠习惯突然改变。比如,暴饮暴食或茶水不进、忽然嗜睡或彻夜难眠等,这些生活规律的改变都是内心冲突与变化的躯体反应,应当引起重视。
成绩下降、逃课或者离校出走。当问题困难到难以解决时,有些学生可能会选择逃避与退缩,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逃课和离校出走,逃避现实而不寻求解决方法。
不明原因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述说告别的话等。这类个体的异常行为表现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忽视这些信号,甚至认为是在开玩笑。
长期受抑郁症困扰的个体。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病史的个体,更容易受抑郁症的侵袭,这种痛苦常常是不为常人所感知的。
情绪和行为突然明显异常。如特别烦躁、焦虑、恐惧,或异常低落、突然从低落变为平静、言语突然变多或变少、饮食与睡眠受到严重影响、自虐等。
很多情况下,我们观察到个体出现异常行为但并没有不良后果发生,便会产生“狼来了”的心理,这让我们错过了许多干预的良好契机,造成不良后果。当个体出现以上一方面或多方面的行为变化时,周围的人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加以严密监控并主动开展干预。特别是对曾有自杀史的个体,监控应更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