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职场中的过河拆桥
“过河拆桥”的情况不止经常出现在生活当中,在职场上更常见,无论是员工还是老板,过河拆桥的事情不断地上演着。
(1)员工过河拆桥
某市一家私营企业一直是家族式管理的方式,后来为了更好地发展企业,专门从外面聘请了李某来管理人力资源。李某上任后,首先开展的就是员工培训。半年过去了,员工的整体素质的确有很大的提高,可是李某和高层管理人员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人才流失率也同时大幅增加,有的员工甚至直接跳到了对手公司,使企业的利益受到了很大损失。现在,企业里有不少人都责怪李某,称就是因为培训员工才造成这种局面的。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像李先生一样的困境:企业发展需要人才,光凭高薪挖来的部分专业人才显然不解渴,只能从企业内部挖潜,通过培训员工来解决问题。可是员工长了本事之后跟着而来的就是人才流失严重,跳槽率大增。企业成了员工过河之后就拆掉的那拱“桥”。这让企业老板和人力资源管理者很是头疼,却又没有合适的解决办法。
对于这样的情况,一家软件公司的老板苦笑着说:“我们企业曾专门针对员工搞了一系列的培训,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策划、管理能力都有所堤高,可随之而来的就是高跳槽率。从后来的统计数字来看,企业未女面积进行员工培训前,人员流失率不足5%,而到培训工作全面展开半年之后员工流失率超过9%,而且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这真是培训出来的高跳槽率啊!公司花费巨大,最后却是这样的结果,那些人过河拆桥,真是让我寒了心,我们近期除了对忠实的业务骨干有定期培训外,其他普通员工一律不再培训。”
(2)老板过河拆桥
不止员工会有过河拆桥的行为,就是老板也常常过河拆桥。
在创业初期,很少有过河拆桥的事情发生,那时老板和下属同一条心,共同奋斗,在艰难的岁月里彼此信任。但是一旦成功,过河拆桥型的老板便对下属处处提防了。
过河拆桥型的老板心思多虑,对别人总是持怀疑的态度。他们过了河之后,就不禁会寻思:我是凭借这座桥过了河,那么别人呢?他们会不会也通过这座桥渡过河来,威胁到我呢?这座桥本身会不会对我构成威胁呢?还是一拆了之,彻底踏实的好。古今中外,怀有这种心思的人比比皆是,下属为他们尽心尽力,辅佐他们上马,他们却怀疑下属会不会再去帮助别人?下属将来会不会取代自己?若不是这样,又怎么会有赵匡胤时期的“杯酒释兵权”一说呢?
过河拆桥型的老板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在患难时期,他需要得力的手下帮助,需要手下人帮助他渡过难关。这个时候,也就是过河的时候,没有人会傻到自己还在河面上的时候就开始拆脚下的桥。相反,在这个时候,他要是发现桥哪儿有问题了,比如桥桩不稳、桥面开裂,他还会仔细地修补一下,因为这时候,桥的安危好坏与他的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
然而过了河后情况就不同了。一旦过了河,困难过去了,患难不再了,桥对他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富贵我一个人享受就好了,没有必要分一半给你吧?再往深里想,我把富贵分你一些也还不打紧,但要是你还不满足,要把我的那一份也拿走呢?不如早些把桥拆了,自己安安稳稳地好好享受!虽然无情无义,但过河拆桥型的老板就是这么想的。
(3)过河拆桥的原因
在一些公司,有些员工是公司花钱培训过的员工,他们跳槽,过河拆桥是为什么呢?跳槽者们到底是什么心态,他们是否也有自己的苦衷?其实,大多数跳槽者心情也是很沉重的,有的甚至根本不想跳,可现实中的种种原因还是促使他们走上了这一步。
从一家私营小广告公司跳槽到一个大广告公司工作的赵小姐说:“我参加了公司的培训以后,能力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可是,并没有见我的工作范围有什么调整,职位、待遇什么的得到相应的提升。这就让我感觉好像学非所用,人都是往高处走的,加上培训后自己本事更大了,懂得更多了,当然希望到一个更好的环境里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啊!和老板谈了几次没有结果,之后我还是选择了跳槽。”
在软件企业工作的陈先生称:“中国人讲究知恩图报,我利用公司给我的机会成长了不少,本应为其效力,可是公司提供的舞台让我不能尽情发挥,我只好跳槽了,但我和原来的老板关系还是非常好。假如原来公司发展壮大能让我满意了,我肯定会回去的。”
那些“过河拆桥”的员工可能大多都是基于类似于赵小姐或陈先生的原因而跳槽的,虽然有点无情无义,过河拆桥的滋味实在不好,不过想来也在情理之中。正像赵小姐所说,人往高处走,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到一个更好的环境里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资本箴言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过河拆桥的行为,包括我们自己。我们没有能力去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也没有必要那样做。可是我们要有防备心理,不要让自己成为别人拆桥后的“落水者”。
当“老二”也有不少好处
如果你想把事办成功,最好以“老二”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你可以尽量表现得谦虚、平和、朴实、憨厚,甚至愚笨,使对手感到自己受人尊重,比别人聪明,在谈事时也就会放松警惕性,觉得自己用不着花费太大精力去对付一个“傻瓜”。
当事情明显有利于你的时候,对手也会不自觉地以一种高姿态来对待你,好像要让着你似的,也就不会与你一争长短了。
做“老二”只是一种手段,是为了让对手从心理上感到满足,使他愿意与你合作。越是表现谦虚的人越是聪明的人,当你表现出大智若愚来,使对方陶醉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气氛中时,你就已经受益匪浅。
具体说来,做好“老二”要把握以下几点:
1.不显山不露水
老鹰站在那里像睡着了,老虎走路像有病,但这些正是它们准备抓捕猎物前的手段。所以,做到不炫耀聪明,不显露才华,才能培养出肩负重大使命的毅力。
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绝不会自我夸耀,因为他清楚学无止境;一个具有才华的人,最好能保持深藏不露的态度。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忙于小就忽视大,贪得多难以专,正因为如此,不露才华不显聪明才能为以后的大业积攒力量。
2.不摸“逆鳞”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被击中痛处,尤其是身上的缺陷,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件愉快的事。
传说在龙的喉部以下约一尺的部位上有“逆鳞”,如果不小心触摸到这个部位,必定会被激怒的龙所杀。
事实上,不管人格多么高尚的人,身上都有“逆鳞”存在,就是我们所说的“痛处”,也就是缺点、自卑感。只要我们不去触及,就不会惹祸上身,或许还能平步青云。
3.不处处占上风
据《史记》记载,孔子曾经拜访过老子,向他请教礼。
老子告诫孔子说:“一个聪明而富于洞察力的人身上经常隐藏着危险,那是因为他喜欢批评别人;雄辩而学以渊博的人也会遭遇相同的命运,那是因为它暴露了别人的缺点。因此,一个人还是节制为好,即不可处处占上风,而应采取谨慎的办事态度。”
老子还告诫孔子说:“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这里的“盛德”是指卓越的才能。整句话的意思是,那些才华横溢的人,外表上看与愚鲁笨拙的普通人毫无差别此外,据《庄子》的记载,当杨朱去请教老子时,老子也谆谆告诫他,不要太盛气凌人,而是要谨言慎行、谦虚待人。无论是谦虚还是谨慎,可能会让有些人觉得是消极被动的办事态度。
实际上,倘若一个人能够谦虚诚恳地待人,便会得到别人的好感;若能谨言慎行,更会赢得人们的尊重。如果是这样,又有何事不能办成?
老子还告诫世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句话的大意是:一个人不自我表现,反而显得与众不同;一个不自以为是的人,会超出众人;一个不自夸的人,会赢得成功;一个不自负的人,会不断进步。相反,老子也告诫世人:“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夸者不长。”
如果一个人锋芒毕露,一定会遭到别人的嫉恨和非议,甚至引来杀身之祸。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4.不去争面子
人人都有自尊心,人人都有好胜心,你要联络感情,处处要重视对方的自尊心。要重视对方的自尊心,必须抑制你自己的好胜心。打个比方,对方与你比赛,你必须让他一步,即使对方技术敌不过你,你也得让对方获得胜利。
但是一味退让,便表现不出你的真实本领,也许会使对方误认为你的技术不太高明,反而引起无足重轻的心理。所以你必须讲究策略,让对方得到这个胜利,不但费过许多心力,而且危而复安。对方精神一定十分愉快,对你也有敬佩之心。不过安排破绽,必须自然,不要让对方明白这是你故意使他胜利,否则便觉得你是虚伪,致使他觉得这样玩没有多大兴味,如果这样就是你的失败了。
所以,最难的问题是,起初你还能以理智自持,比赛到后来,感情一时冲动,好胜心勃发,不肯再做让步,或者在精神上,在语气上,在举止上有意无意流露出故意让步的意思,那就白费心机了。
5.有钱大家赚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与当今商品经济下的竞争观念似乎不大合拍。事实上,“争”与“让”并非总是不相容,反倒经常互补。
在个人之间、集团之间、国家之间,也不是一个劲“争”到底,忍让、妥协、牺牲眼前利益有时也很必要。
而作为个人修养和办事技巧,忍让不仅是一种美好的德性,而且也是一种宝贵的智慧。即使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隐忍退让仍然能够提供成功有效的办事策略。
比如,商人常说的“有钱大家赚”,就是忍让的表现。经营行为本来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原则的,可是你斩尽杀绝,不肯让利,就不会有合作伙伴。可见,市场竞争是以忍为前提的。
资本箴言
为了把事办成,不妨常以老二的低姿态出现在别人面前。使别人感到安全时,你自己也感到安全。
示弱未必真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毫不示弱”来形容一个勇敢的人,但时时处处不示弱的人能得一时之利,有时却难成为最终的成功者。倒是有些人,凡事忍让,不逞能,不占先,心境平和宽容,能抛除私心杂念,不受外人干扰,做事持之以恒,这种人跑得不快,但能坚持到终点。
1.真正强大的人喜欢示弱
在你处于明显优势的情况下,请你淡化自己的光芒,留点余地给别人,充分尊重别人,这样你得到的不仅仅是别人的认同与尊重,还能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更有利于自己的进步。向人示威,人人都会,向人示弱却只有少数人才做得到,因为示弱更需要智慧和勇气。
真正强大的人往往喜欢示弱。例如:陈某走入文坛已30多年,童话、小说、散文都写得很漂亮,获了不少奖,30多岁就是某市文化局副局长,后来又做了市文联主席。然而,这位长者与人为善,说话细声细气,对同行态度极其谦逊。圈子里的人提起他,都说他是个好人。陈某做人的方法,可概括为一句话:善于示弱。
其实,任何一种行为,都有一种心态在背后支撑。试想一下,一个人在生存竞争中处于劣势,他必定会对处于优势的人产生一种嫉妒心,甚至于报复心。但如果,处于优势的你能够放低你的优势,淡化你的成就,是不是会令嫉妒你的人有点安慰呢?能得到成就又得到他人的尊重何乐不为呢?所以,偶尔适当地糊涂一下,示弱一下,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佛家有云: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与陌生人相处,适当示弱是一种真诚接纳的态度。也就是说,示弱可以让我们得到朋友。人与人相处,愉悦是第一要紧的。你可以不给人家物质上的帮助,也可以不对别人事业的发展承担什么义务,但你不能不让别人愉快。如果人家跟你在一起,随时要对付你的所谓“开涮”,心情老是抑抑郁郁的,大概不会有与你长久相交的念头。
2.各种人都需要学会示弱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习惯于在别人面前展示坚强美好的一面,自然地想掩饰自己脆弱的一面,可是研究社会心理的学者指出,适当地在别人面前表现你比较脆弱的一面是一种坦诚与接纳的态度,会让别人产生想接近的感觉,心理距离可以很快拉近。
示弱也有益于我们的事业。一个人想做成一番事业,除了靠自己,还要靠别人相助。所谓要靠自己,那就是我们得拥有成就事业的才华、学识、气魄、毅力;所谓要靠别人相助,就是必须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尽可能减少“磨擦系数”。有意识地在生活中示弱,别人不会认为你的成功会妨碍他的幸福,你向前方“进攻”时,就少了后院“失火”之忧。
在权威与领导面前示弱也是一种生存本能,初人社会的年轻人多不懂此道理,一开始便以恃才傲物的姿态阻断了先辈向自己传授经验的机会,对以后的发展留下隐患。当然示弱不能是奴颜婢膝的献媚,那种态度只能得到对方轻视。
其实,示弱有时是一种武器,或者说是一种策略,在战场上可起到麻痹敌人、诱敌深入、出其不意、克敌制胜的效果,正所谓大巧若拙。越王若没有白天的装巧卖乖,掩人耳目,他的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便不能最终顺利实施。在商场上,示弱可树立自己儒雅谦让、诚实守信的儒商形象。甚至在唇枪舌剑的竞选中,示弱也可帮助自己树立坦**诚恳的亲民形象,赢得选民支持,成为击败竞选对手的秘密武器。
从古至今,类似于虚晃一招假装败退,再反戈一击制敌取胜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这世间,阴阳相生相克,刚与柔需要并济,高下强弱瞬时变化,没有谁永远占绝对的上风,想通了所谓强弱也就是寸心偏执罢了。就像古希腊谚语所说:上坡路与下坡路是同一条路。其实敢于示弱才是真正强有力的表现,退一步才能更好地前进。
每个人都有这种体会,拳击时,先把拳头缩回来再伸出去,拳头才有力度,缩的幅度越大,出击的力量也越强。一个人的示弱,其实就是缩回拳头的过程,它的目的是为了在关键时刻把那只拳头伸得虎虎生威。受自尊心的驱使,人们总是对自己的缺点和短处讳莫如深,不甘示弱,然而,如果对示弱巧妙地加以运用,它会成为赢得成功的有力帮手。
2.适当示弱是处世之道
人总是有短处、有弱点的。在事业和竞争中为了取胜,当然要扬长避短,但在特定情况下公开承认自己的短处,有意暴露某些方面的弱点,非但不应否定,而且还是一种有益的处世之道!
老王与其他同事相比,从学历、水平、贡献上看大体相当,只因早几年参加工作,工龄长一点,取得了高级职称,而别的同事都屈属中级职称。老王在大家面前来了一点小幽默,说了几句老实话,称这回是“先到为君,后到为臣,是胡子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大家在展颜一笑,考虑到名额有限,总有个先来后到,自然心平气和,精神上得到了安慰。
向人示弱,并不代表你真正就是弱。生活中向人示弱,我们可以小忍而不乱大谋;工作中向人示弱,我们可以收敛触角并蓄势待发;强者示弱,可以展示你的博大胸襟;弱者示弱,可以积累时间渐渐变得强大。
从表面形式看,示弱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行为示弱,一类是言语示弱。
行为示弱的方式主要表现为有具体明显的示弱行为。俗话说,一百句解释不如一个小小的行动。从行动上表现自己没有恶意,愿意合作,诚恳谦让,最易消除误解,融洽关系。行为示弱主要利用在没有根本利害冲突的人中间,它要求示弱者有谦虚容人的胸怀,有不计个人得失的品质。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团结,以利于工作顺利,事业有成。
言语示弱主要是通过巧妙的话语示人以弱。根据言语示弱的出发点和表达效果的不同,它又可分为防守性言语示弱和攻击性言语示弱两种。前者的目的重在保护自己,为自己套上一层软甲,使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所示之弱又是有目共睹无法回避的缺点或弱点,自己事先表明,可避免给人可乘之机。很多时候,示弱并不代表就是惧怕,怯弱。
人生太短暂,有些事情根本不值得浪费时间为之生气、发生口角甚至大打出手。有时候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坚信自己的理念,不要被细枝末节迷惑,就会很快以最优美的姿势到达自己的目的地。运用这种方式不可过分强调弱点,否则容易让人思想上转不过弯来。
还要注意示弱言语到示强言语的转换,示弱只是手段,示强才是目的。与防守性语言示弱相比,攻击性语言示弱立足反击,但不表现为针锋相对,而是迂回进攻、暗度陈仓,是一种锋利的暗器。
行为示弱和言语示弱有时是同时发挥作用的。在运用示弱时要做到诚恳巧妙。
示弱并不是真弱,示弱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你有多少弱处其实就有多少失败的可能,一个人敢于示弱,就有了弥补的机会和可能。通过示弱赢得成功才是最后的目标。无论何种形式的示弱,都要以强劲的实力作后盾,否则,只会弄巧成拙,一事无成。
示弱更不是软弱,它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和清醒。一个强者能保持清醒,那他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示弱,是强者在感情上体贴暂时在某些方面处于劣势的弱者的一种有效手段。它能使你身边的弱者有所慰藉,心理上得到平衡,减少或抵消你前进路上可能掣肘因素。
其实,强者自强,充满自信的内心不需要时时做出强大的姿态,或者靠口头的赞美来顶起自己的脊梁。
韩信甘心忍受**之辱,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都是在示弱,然而事实证明他们并不是真的弱者。中国北方有句俗语:“包子有肉,不在褶上。”意思是说,我在理没有必要提高嗓门,我自无惧。示弱只是我的素质我的涵养,而并不是我真的弱。
让我们学会营造有益于自己的气氛,身居闹市而自辟宁静之地,学会“示弱”传达谦逊和大度,得到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渐渐丰满的幸福生活。
明白了以上所说,我们就要做到善于示弱,不露锋芒。同时也不要低估对你示弱的人,不要被向你示弱的人麻痹,就像你会选择示弱一样,别人也懂得示弱的妙处,不要被别人眼前“软弱”的表象迷失了双眼,进而疏忽大意而被别人算计。
资本箴言
示弱,是一种经营人生的智慧,却往往被我们当成劣质的品行丢掉。我们喜欢逞强,不甘示弱,站在风口浪尖上绝不转舵。我们宁可家庭破碎,也不愿向爱人低头;甘愿和同事决裂,也不肯原谅他对我们的蔑视。
感情投资,一本万利
在中国,讲究情义是人们的一大特点。“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无一不是“感情效应”的结果。
一个人只有和自己身边的人搞好关系,才能赢得他人的拥戴,才能调动起别人为你做事的积极性。俗话说,“将心比心”,如果你想要别人怎样对待自己,那么你自己就要先怎样对待别人。
1.感情投资满足人们对爱的需要
在所有的投资中,感情投资是花费最少、回报率最高的一种投资。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仔细想想,便不难明白。因为,每个人都需要感情的投资。
人们都渴望拥有亲情、友情、爱情,都渴望别人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亲人的、朋友的、同事的、领导的、社会的或者是来自于陌生人的。即使在重物质、轻精神,日益物化、商品化的今天,这一点仍没有变。
马斯洛说:爱是人类的本能,人类需要爱就像需要碘和维生素一样。感情投资正好满足了人的这一人性需要。所以情义无价、仁者无敌;所以,白居易的那句“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是很有道理的。
人,是一种感情动物,人的行为是靠情感支配的。“不施春风、难沐秋雨”、“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是迎合了人的感情饥渴而进行的“投资”,自然会收到巨大的“效益”,收到一份丰厚的回报。
人人都有爱的需要,感情投资正是通过满足人们爱的需要,迎合了人们的内心渴盼,因此它就成了一种最有效的投资工具。就像叱咤日本商界的一位风云人物说的:一位与公关有牵涉的人士,如果不懂感情投资,一定不能算合格。
和家人和睦相处、感情融洽,这是家庭中的感情投资。它的回报特点是能明显增强你的幸福感,即使你吃不上山珍海味,穿不上时尚服装,住不上豪华别墅。这种幸福感是金钱买不来的,它是无价之宝。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家和万事兴,如果夫妻俩恩恩爱爱、同舟共济,小日子就可能过得红红火火。相反,如果夫妻两人整天吵骂不断,“战争”迭起,哪还有心思过日子,这个家一定会败落下去。看来感情的含金量确实不低。
人们时常可以见到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薪资丰厚的公司,员工抱怨很多,即使离开了公司,还在不停地数落公司的“罪状”;薪资水平一般的公司,员工队伍稳定,对公司满意度很高,员工即使辞职了也会经常联系,甚至还能“回娘家”看看。这两种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内部是否重视情感管理,是否进行了感情投资。
美国有一家电视机厂,因经营不善而濒临倒闭,老板万般无奈,只好请来了一位日本人。这位日本经理上任以后,使了三招:
一是邀请员工喝咖啡,还赠给每人一台半导体收音机。然后他动情地说:“你们看看,环境这么脏乱,怎么能搞生产呢?”于是大家一起动手清扫,工厂的面貌焕然一新。
二是经理主动拜访工会负责人,希望“多多关照”,解除了员工们对新任经理的戒备之心,在感情上与工厂靠近了。
三是看到人手不够,经理没有雇用别人,而是把以前解雇的老员工都请回来上班,使员工从内心里感到了温暖。这些措施一经使用,极大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工厂的生产蒸蒸日上,重振企业雄风。
同一个工厂日本经理怎么就能够使之“起死回生”呢?他所用的那些“招数”,其实都是些既不费力又不费时的办法。然而却有很多人都是因为不善于或不屑于去做这样的小事。
有的企业经理在效益好时发钱、发物刺激员工的积极性,却不善于把企业领导者与员工的感情连在一起,让员工对企业、对领导者有感情;在企业陷入困境时束手无策,不会采用多种方式发动群众。
部分企业领导对工会的工作一点都不重视,不肯放下架子主动拜访,也不肯虚心请人家“多多关照”,职工没有一点积极性;有的企业领导整天沉溺在会议中或奔忙于机关琐事中,却不肯花点时间到基层群众中“走走”、“看看”,没有与员工建立起融洽的关系。
对于一个企业领导来说,在经营管理工作中,如果能像那位日本经理一样,对员工满怀深情,主动“投之以桃”,员工肯定能“报之以李”。把员工们的力量发动起来了,企业自然会兴旺。
2.感情投资必须诚心诚意
当作投资的感情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诚心诚意的。因为尊重、理解、信任、关心、爱护才是真正的感情投资。
梁庆德是格兰仕的创始人,他是公认的善于感情投资的人。1994年,看着汪洋中为了抢救集团财产而昼夜奋战的格兰仕人,他郑重地当着大家的面表示:“如果真的不行了,一定要保住所有的人,一定要保证所有员工的安全!”在公司第一次改制、镇政府准备退出格兰仕时,大家都觉得有很大的风险,不愿意认购格兰仕的股份。他贷款把其他人不愿意买的股份全都买下了。当格兰仕呈现出良好的盈利能力时,他又把自己当时买下的股份中的一部分拿出来分给大家。以人为本,情感至上,风险自己扛,利益大家享,这就是梁庆德投桃报李式的情感投资,也是员工们愿意为他“卖命”的原因。
人是有感情的,情感需求是人才需求金字塔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法国企业界有句名言:“爱你的员工吧,他会百倍地爱你的团队。”国外有远见的企业家从劳资矛盾中悟出了“爱员工,团队才会被员工所爱”的道理,因而采取软管理办法,的确也创造出了“家庭式团结”的团队。在团队中有这样和睦、相互关心的成员关系,成员怎么会不努力工作呢?
在中国人看来,不重情义的人就不能称其为人,不能知恩图报的人就不是君子。情义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里,如果一个人没有人情味,不讲情义,那根本就没有和他交往的必要。曹操就因为说了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使天下人负我”,而成了京剧舞台上几百年的白脸!
感情投资并不止适应于商界,不只是一种经营管理术,而是一种交流沟通的方式,一种人际交往的艺术。三国时期曹操的老对手刘备很善于运用以情动人的手段。综观刘备一生,他的统治史几乎就是一部个人的情义史。这里,我们可从刘备送徐庶的情景中略见一二。
刘备在马上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会却在何日!”说完,泪如雨下。徐庶也是泪流满面。此时已达送别的最**,可是,**之后又是更**。刘备停马站立于树林边,看着徐庶越来越远的背影,哭着说:“元直去矣!吾将奈何?”凝泪而望,却被一树林隔断。玄德以鞭指日:“吾欲尽伐此处树木。”众问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可以想见,若徐庶能闻此言,那份感动将何以言表啊。刘备手下诸将也是“无不伤感”。从这里可以看出,感情投资真的是一项很重要的“投资”。
投资感情的必要条件是要舍得对别人付出感情——你要善解人慈,你要学会关心他人,你要懂得忍让、宽容、感恩,要乐于赞美别人——这个理论也许可以通行于所有的感情:爱情、亲情、友情。相信一个敢于投资感情的人,他的人生不一定没有危机,但是他一定可以平安地度过危机。
事实上,在我们每个人遭遇危机时,比如失业、失恋、朋友的背叛、亲情的澌灭、离婚、破产等等。每个人一生中总会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遇到自己觉得“过不去”的坎儿。当一切希望都渺茫时,你心里最后一个愿望一定是:最好多几个朋友和亲人在一起。
也许,有人会说投资感情并不一定比存钱“有用”。但“有用”这个标准是时下常用的一个准则。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
在一些聚会上,假如你的朋友给你推荐一个新朋友,经常会说:他是某某,在某公司工作。随后可能会悄悄对你说,这人你以后也许用得上!
从投资的角度讲,投资感情是一种分散投资。将其投于亲情是固定存款,将其投于“有用”的人是炒股,将其投于看似用处不大的人是炒基金。我们需要在每一个平常的日子里,将“有用”或者“没用”的感情小心投入不同的账户,小心经营。这样当我们需要支取时,才不至于“透支”,那么我们身边永远不会缺少朋友。
3.感情投资有目的
既然是“投资”,背后肯定有目的,要知道,谁也不会做赔本的买卖。
感情投资,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只要两个人或者几个人相处,就存在感情投资,但是期望不一样,结果也会不一样。有的人为了一定的利益,有的人是无意识的。不论有没有意识的感情投资,都想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在物质或者精神上得到回报!
现实生活中,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或者你生病的时候,最想要的又是什么?不过就是人家对你的关心,及时伸出的手,几句暖心的话语。难道不是这样吗?也就在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帮助了你,你就会永远都忘不了他。
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有思想,有感情,那他就有人性,就需要别人的关心,别人的帮助。往往有些事很小,但却对人的影响很大。
你能把他们当朋友,他们就对你有好感,就会尊重你。你对他们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回报就越多,这就是人性。
在社会上,也有把“感情投资”当成一种“行业”经营的人。
比如,有人想顺利地办一件事,事情的过程可能有某种障碍,那么他就对掌握着这件事成败的关键人物进行“感情投资”。注意,感情投资与其他投资不同之处,就在于应该有一个“提前量”。提前在那个以后将有所求的人身上,通过“投资”来建立起某种“感情”,等到有了“感情”后,人家承投资者的情,想必会寻找机会归还。这样一旦“感情”得到回报,不仅投资会稳稳当当收回,还能获得相当可观的效益和利润。
从事“感情投资”行业的人,对于投资回报率的期望值,都有一个精确的预算。不会有什么白白投入给你的感情,在这种所谓“感情”的包装里,裹着“效益”的预期目标。也就是说,种豆而得瓜,可谓一本万利的买卖!
感情投资还是一种用人的策略。正如在一场战争之前要考虑天时、地利、人和一样,情感投资就是要争取“人和”,用好“人和”,把对自身不利的天时、地理环境转变为有利,达到扭转战局或战则必胜的目的。
真正把“情感投资”用得精,用得妙,用得恰到好处,即所谓“情感投资”的成功者,他们被人称为杰出的人物。历史上有这样一段故事:
楚庄王有一次带着宠妃和群臣晚宴,酒至正酣,一阵风忽然把蜡烛吹灭了。不知是哪位不守本分的臣子趁乱对宠妃有非礼之举,刹那间红颜一怒,把那个人的帽子打掉了,并喊道有人对她非礼。楚庄王灵机一动,赶紧命令所有的大臣们把自己的帽子都拿掉。结果,当然不知道是准对贵妃非礼,也就无从罚起。
如果当时楚庄王就事论事,要惩处不本分之人以解贵妃之气未尝不可,也没有什么不妥之处。然而,他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可以肯定,他失去的要远比得到的多。他不仅会失去大臣的辅佐,也会使其余的大臣们对皇帝心存芥蒂。而他反其道而行之,认为此位大臣也是酒后无德,而且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因此,倒不如因其势而利导之。他如此宽宏大度,作为当事人的那位大臣因为皇帝的宽厚才没有被当众揭丑,他肯定在万分感激之余而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汗颜。群臣当然也会因此而对皇上多添几分敬佩之意。
感情投资花费不多,但换来的是对方的积极性和巨大创造力,是任何一项别的投资都无法比拟的,确实是一件一本万利的事!
资本箴言
感情投资,指的是不用形式上、物质上的手段,而用一种精神上、感情上的手段对他人进行鼓励和奖赏。比如,做一些关切的举动、几句动情的话语、几滴同情的泪水,等等。它不但可以使受奖者感激涕零,也可以使受奖者改变对奖励者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