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塑造优秀性格 自信健康做人(1)(1 / 1)

从性格开始,学会把握自己的命运

先来做个小测试,看看你是何种性格的人?

在一个艳阳高照、最适合出游的日子里。假如你和你的朋友漫步在森林之中,无意中发现了一座隐藏在林中的建筑物,依你的直觉,你会认为是何种建筑物?

测试:

A.小木屋 B.宫殿 C.城堡 D.平房住家

结果:

A.你是一个能忍别人所不能忍的人。宽大的心胸使你对任何事物都持有以和为贵的态度,你基本上是一个完美的人。

B.你是一个思路极细的人,对于身边的事情都能有良好的安排,凡事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虽说不上城府极深,但对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却能如鱼得水。

C.你可以说是本世纪最厉害的人际高手,你对事物的观察更敏锐,更能看透人心,在这方面别人总是望尘莫及,而你也一直以此为豪。

D.你是一个生平无大志的人,也没有什么企图,虽然对周围的感应能力并不差,但你对凡事仅抱着一颗平常心。这种人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烦恼和压力。

在雅典的达尔菲·阿波罗神庙的石板上,古希腊的先哲们刻下了这样的箴言:“认识你自己。”

人常说,性格决定命运。

最近美国政府公布了一份权威调查结果,结果显示了美国近20年来政界和商界的成功人士的平均智商仅在中等,而情商却很高。我们知道情商的要素基本上都包含在性格之中,因此,性格是决定个人成败的重要因素。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意味着获得他人的尊敬,成功意味着胜利,成功意味着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只要你有强烈的成功意识,只要你态度积极、坚韧不拔,只要你信心十足、有崇高而坚定的信念,只要你能够发挥你的性格优势,成功就离你不远了。

库尔特·理克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名博士,他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取出两只小老鼠,把其中一只用适当的力气攥在手里,使它用尽力气也逃不出去。挣扎一段时间之后,这只老鼠不再抵抗,乖乖地待在手心里。过一会儿将它放进水里,它很快就会沉下水底,溺死了,似乎根本就没有逃生的意识。而将另一只老鼠直接放进水里,它会很快游到安全的地方。显而易见,第一只老鼠在遭遇一次失败后便失去了抗争的意识,任从摆布,死亡也是必然的;而另外一只老鼠抗争意识还不曾泯灭,所以它救了自己。

有人曾对许多成功人士,包括奥运会金牌得主、企业大亨、政界大腕、影视明星等,做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并得出结论:成功的关键是要有胆量,敢想是成功的第一步。

有些人成就不大,不在于智力不行,而在于没有克服自己心理上的障碍。只有不断地向自己挑战,下决心克服种种心理及性格缺陷,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成功。

自己瞧不起自己,觉得自己能力不行,运气不佳,没有走向成功的胆量和意识,不但会失去开发自己潜能的欲望,还会抵消自己的精力,降低适应环境的能力,成功的光环自然永远不会笼罩在你的头上。

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能够产生一种巨大的内在力量,它的确能推动我们走向成功。一个人如果认定了自己有能力做某件事,就千万不要给自己留退路。否则你会产生退而求其次的想法,这一点将会对你要做的事产生致命的影响。

“缺乏自信”一向是困扰人们性格的大问题,有项针对某大学选修心理学的学生所做的调查,其中有一道问题是“个人最感困扰的事”。调查结果显示,缺乏自信性格的人占75%的比率。

1943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期。牛津大学的校园里弥漫着战争的气息。学习仿佛不是学生们的本职。但这没有动摇撒切尔·玛格丽特上牛津大学的决心。这一天,17岁的玛格丽特走进新上任的女校长古利斯小姐的办公室说:“校长,我想现在就去考牛津大学的萨默维尔学院。”

女校长皱着眉头说:“什么?你不是病了吧?你现在连一节课的拉丁语都没学过,怎么去考牛津?”

“拉丁语我可以学嘛!”

“你才17岁,而且你还差一年才能毕业,你必须毕业后再考虑这件事。”

“我可以申请跳级!”

“绝对不可以。”

“你在阻挠我的理想!”玛格丽特头也不回地冲出校长办公室。

回家后她耐心地说服了父亲支持她的想法,继而开始了艰苦的复习、备考工作。由于她从小喜爱化学,同时又想到:大学中学习化学专业的女孩子比其他任何学科都少得多,如果选择某个文科专业,那竞争就会很激烈。基于这种想法,她选择了化学专业。玛格丽特的自信和不懈的努力,让她终于获得了牛津大学的入学通知书。

退缩的性格,只能阻碍你前行,因为它会在你最需要前行的时候,给你一个满足的小港湾。当然,这是你性格的误区。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坚定地面对工作和生活,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向性格上的缺陷宣战

康宁罕自小双腿因烫伤而无法走路,但是,他却能够成为奥运会历史上跑得最快的选手之一。他认为,一个运动员的成功,85%要靠信心和积极的思想。他说:“你必须在生理、心理与精神上去表现自己。而精神是最能帮助你的。”他又说:“我不相信天下有不可能的事。”

在生活中,有的人遇到一点儿困难就悲观失望,受到一点儿挫折就灰心丧气,而如果与别人相比,身体上有某种缺陷,则更是绝望不已,破罐子破摔,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差了一大截,不可能有什么成就了。其实,无论是缺陷也好,弱点也好,都不是成功的障碍,只是缺乏自信者的借口而已。

哲学家尼采认为,杰出的人“不仅能忍人所不能忍,并且乐于迎接这种挑战”。一些社会学家曾对许多身体有缺陷的成功者做过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这些成功者,正是因为自身有某种缺陷才激发了他们的潜能。威廉·詹姆士曾说:“我们最大的缺陷,也许会给我们提供一种出乎意料的助力。”这就是说,缺陷不仅不是障碍,还有可能成为激发事业成功的动力。

达尔文,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说:“如果我不是这么无能,我就不可能完成所有这些我辛勤努力完成的工作。”很显然,他承认自己身上存在弱点。

达尔文在英国诞生的同一天,在美国肯塔基州的小木屋里也诞生了一个婴儿。他也是受到自己缺陷的激发而成大事者,他就是亚伯拉罕·林肯。据林肯自己说,如果他生长在一个富有的家庭,得到哈佛大学的法学学位,又有美满的婚姻,他可能永远不能在葛底斯堡做出那么深刻、不朽的演讲,更不会养成如他连任就职演说时提到的“对人无恶意,常怀慈悲于世人”的品行。

弥尔顿如果不是失去视力,可能就写不出那样精彩的诗篇;海伦·凯勒的创作事业完全是受到了耳聋目盲的激发;如果柴可夫斯基的婚姻不是那么悲惨,以至于几乎要自杀,他可能就难以创作出不朽的《第六交响曲(悲怆)》。

当然,不是说越有缺陷越容易成功,越是家境贫寒越容易成才,而是说只要你有志气,有决心,即使有弱点,你也完全可以克服自己的不足之处,甚至还可以把你最弱的地方转化为最强的部分。那么,怎样将缺陷转化为优势呢?你不妨按照这样的步骤去努力:

首先,将缺陷孤立出来,并将它研究透彻,设计一个计划去对抗它;

其次,将你希望获得的结果,详细列举出来;

最后,将你自己最弱的地方变成最强,并在心中描绘出这种景象。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缺陷。不要拿自己的缺陷去和别人的优势相比,徒长他人的志气,而灭自己的威风。人固然要检查和分析自己的缺陷以进行弥补,但不能因此丧失自信。世界上的事情,有得必有失。不管出身如何,也不管文化水平是否够高,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总能找到自己通向成功的途径。

自信的人,未必一定是处处比别人强的人,相反,他们可能身体没有别人好,学历没有别人高,能力没有别人强。但他们有坚定的自信心,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懂得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克服弱势,而且在自信的心态下,他们的优势更容易被激发出来。这样的人能够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又怀有积极的态度,人的整体状态自然便会得到最佳优化组合。

而自卑的人处处要和别人比较,总觉得这也比不上别人,那也没有别人好,自然会未战先败。自信的人,把眼光放在已有的进步上,而自卑的人,时时把焦点聚在自己的缺陷上;自信的人总是对做什么事情都充满期待和希望,自卑的人总认为做什么都没有用。自信的人,能够认识自己的局限,并接受自己的局限;了解自己的所长,并发挥自己的所长。他们从不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但要把力所能及的事做好。这种充满自信的人,就是容易成就事业、获得成功的人。

摆脱自卑,自信做人

有句话说:天下无人不自卑。无论圣人贤士、富豪王者,抑或贫民寒士、贩夫走卒,在孩提时代的潜意识里,都是充满自卑感的。但一个人若想成就大事,就必须战胜自卑感。

产生自卑有两种原因:一是孩提时代,都有自己是“弱小”的感受;二是大众对男女体格、品格有一种过于完美的追求倾向,使每一个男孩女孩都有一种自愧不如的自卑感觉。此外,还有一些实际产生自卑的原因。如从小家境不好,教育不当;或是受压抑,身心不畅;或是身心未得到开发。

十几年前,他从一个仅有20多万人口的北方小城考进了北京的一所大学。入学的第一天,与他邻桌的女同学第一句话就问他:“你从哪里来?”而这个问题正是他最忌讳的,因为在他的观念里,出生于小城,就意味着小家子气,没见过世面,肯定被那些来自大城市的同学瞧不起。

就因为这个女同学的问话,使他一个学期都不敢和同班的女同学说话,一个学期过去了,很多同班的女同学竟然都不认识他!

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卑的阴影都占据着他的心灵,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每次照相时,他都要下意识地戴上一个大墨镜,以掩饰自己内心的自卑。

二十年前,她也在北京的一所大学里上学。

大部分日子,她也都在疑心、自卑中度过。她疑心同学们会在暗地里嘲笑她,嫌她肥胖的样子太难看。

她不敢穿裙子,不敢上体育课。大学时代快结束的时候,她差点儿毕不了业。不是因为功课太差,而是因为她不敢参加体育长跑测试。老师说:“只要你跑了,不管多慢,都算你及格。”可她就是不敢跑。她想跟老师解释,自己不是在抗拒,而是因为恐慌:自己肥胖的身体跑起步来一定非常的愚笨,一定会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可是,她连向老师解释的勇气都没有,茫然不知所措,只能傻乎乎地跟着老师走。老师回家做饭去了,她也跟着。最后老师烦了,勉强给了她一个及格。

在一个电视晚会上,她对他说:“要是那时候我们是同学,可能是永远不会说话的两个人。你会认为,人家是北京城里的姑娘,怎么会瞧得起我呢?而我则会想,人家长得那么帅,怎么会瞧得上我呢?”

他,现在是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经常对着全国几亿电视观众侃侃而谈,他主持节目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从容自信。他的名字叫白岩松。

她,现在也是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而且是第一个完全依靠才气而丝毫没有凭借外貌走上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岗位的。她的名字叫张越。

原来是他们。

原来他们也会自卑。

原来自卑是可以彻底摆脱的。

我们愈研究那些有成就者的事业,就愈加深刻地感觉到,他们之中的很多人之所以能获得成功,是因为开始的时候有一些事情会阻碍他们的成功,促使他们加倍地努力以得到更多的报偿。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我们的缺陷对我们有意外的帮助。”

不管心理障碍大与小,我们总有灵验无比的“药方”来对付它。这个“药方”,便是停止消极思想,多回忆一些积极的事情。

对自己充满信心,就是给自己的人生增添一步成功的途径。一个想成大事的人,首先要战胜自卑感,树立起信心,充实而坦然地面对生活。

给自己一个坚定的人生目标

人有了理想,有了追求的目标,生命才会有价值。

上帝问三个凡人:“你们来到人间是为了什么呢?”

第一个人回答:“我来这个世界是为了享受生活。”

第二个人回答:“我来这个世界是为了承受痛苦。”

第三个人回答:“我既要承担生活给我的磨难,又要享受生活赐予我的幸福。”

上帝给前两个人打了50分,给第三个人打了100分。

因为前两个人只答对了问题的一半,而第三个人才答对了人生的价值观。人既要承受痛苦,也要享受生活,这才是完美的生命和有价值的人生。

人生在世,应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一个人有了明确的目标,也就产生了前进的动力,并不断地克服困难,因为目标不仅是奋斗的方向,更是一种对自己的鞭策,一个自觉性较强的人,往往从长远目的出发来考虑个别行为目的,使之服从于长远目的,并放弃多余的、尤其是不利于长远目的的动机和行为。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染上吸烟的习惯,不论是工作还是休息,嘴里总叼着烟斗或雪茄。一次,他对一位朋友说,《资本论》的稿费竟然不够支付撰写这部巨著时吸雪茄烟的钱。像马克思这样嗜烟如命的人,一般是很难戒掉烟瘾的。然而当医生陈述了吸烟对他身体的危害后,他果真再也没吸过一支烟。

戒烟虽是小事一桩,却体现了马克思高度自觉的性格。

美国有位年轻的警察叫亚瑟尔,有一次在执行任务中,他被歹徒用枪射中左眼和右腿膝盖。半年后,当他从医院出来时,完全变了个样:一个曾经高大魁梧、双目炯炯有神的英俊小伙子却成了一个又跛又瞎的残疾人。

当地政府和一些其他组织授予了他许许多多勋章和锦旗。

一位记者曾问他:“你以后将如何面对你现在遭到的厄运呢?”

亚瑟尔说:“我知道歹徒到现在还没有抓获,我要亲手抓住他,这是我给自己制定的目标。”

在这以后,亚瑟尔不顾他人的劝阻,参与了抓捕那个歹徒的行动。他几乎跑遍了整个美国,甚至有一次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线索独自一人乘飞机去了瑞士。

9年后,那个歹徒终于在亚洲某个小国被抓获了。当然,亚瑟尔对案件的侦破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庆功会上,他再次成了英雄。很多媒体称赞他是全美最坚强、最勇敢的人。

亚瑟尔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即使失去一只眼睛和一条健全的腿,不能失去人生奋斗的目标,因为失去了目标,就失去了做一切事情的动力。

当然,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确立适度的目标体系。有人曾做过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

让学生投掷竹圈,去套前面地上的圆柱。学生们第一个问题就是:“该站在哪儿投掷呢?”实验者回答道:“没有规定,由你自己选择。”学生们听后觉得奇怪,他们起初站在距圆柱很近的位置投掷,成功率很高。可投了几次之后,便觉得那样做没有意思,于是就自行退到较远的位置。结果命中率自然大大降低。就这样一会儿靠前,一会儿靠后,学生们最终确定了最适当的位置,那就是投掷命中率约在50%左右的地方。

我们从这个实验中可获得一些启示:人们固然盼望成功,但太容易得手的事情没有挑战性,即使成功,也不能给予人们以成就感。太困难的事完全没有成功的可能性,人们也不愿因此浪费精力。只有成功与失败各占一半的事情,方能引起人们的最大兴趣。

同样的道理,人们在确立行动目标时,不仅要考虑目标的高低,而且还要看目标对自己而言能否实现。只有这样,才能使目标产生巨大的激发力量,推动着人们自觉地从事活动,从而塑造出坚强的性格意志特征。

所谓坚强,就是能够与环境抗争的性格。越是险恶的环境,越能使坚强的性格有所表现。只有强者,才能在磨难和挫折中继续生存,才有勇气去迎接困难的挑战,才有毅力去战胜逆境和获取新的成功。

从含蓄内敛到毛遂自荐

在性格转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实现性格的渐变,从改变习惯到改变性格,就是性格渐变的途径之一。

有人曾把习惯比做人的“第二天性”,实际上,人们性格中的很大一部分所表现的正是一个人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俗话说,“积习难移”、“习惯成自然”。在对自己行为的支配中,习惯的力量比任何理论原则的力量来得更大。一切最好的理论原则和行为准则,在成为你的习惯之前,你不见得能够始终如一地去信守它。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与之相反的习惯,通过这种新的习惯来克服和改变原有的性格弱点。

比如,你在性格上犯有“冷热病”的毛病,情绪时高时低,你就应当找出“冷热病”的病根,克服过于计较小事的心理,逐步培养不为小事动容的习惯;如果你好胜心过强,经常使自己惴惴不安,你就要放弃做一个“超人”的企图,并且中止以眼前成败来衡量成绩的习惯,而培养从长远看问题的习惯;如果你性格急躁,你就不要老是忙忙碌碌,在时间安排上要留有余地,培养从容不迫地工作的习惯;如果你性格易怒,你就应当学会用克制和幽默来克服怒气,并培养自己宽宏待人的习惯。

总之,在你最容易暴露性格弱点的地方,你得先行“对抗”,用相反的习惯去克服和战胜它。这种办法将有助于你积小胜为大胜,最后达到完全改变性格弱点的目的。对于培养一种新的性格,许多人往往认为是很难的事。但对于培养一种好的习惯,大家还是有信心的。实际上,只要我们有决心、有恒心,真正培养起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优良的性格也就在这些习惯中形成了。

中国人爱把“含而不露”看做一种美德,认为一个人的优点、成绩和才能,只能由别人来发现。尽管你已做出许多成绩,有渊博的知识和惊人的才华,也只能谦称自己“才疏学浅”。如果有谁锋芒太露,就容易招来非议。人们喜欢恭顺谦让者,因此,“毛遂自荐”的故事听起来总不如“三顾茅庐”那样入耳。勇于表现自己才华的人,也总不如“谦谦君子”那样受到欢迎。

然而,在今天激烈竞争的年代,一味地做“谦谦君子”,却有可能成为一大缺点。竞争就是要“竞”要“争”,就是要敢于去和别人一比高下。

21世纪是快节奏、高效率的时代,需要干脆利落、敢断敢行的作风。时间那么宝贵,企业忍受不了那种吞吞吐吐、羞羞答答的“谦逊”,不愿听那种婆婆妈妈、“弯弯绕”式的“自谦之辞”。你行,就来干;不行,就让开。故作姿态的“谦虚”,完全没有必要。在现代社会,精明的企业家招聘员工,并不是首先看你怎样言辞周到、谦恭有礼,而是首先看你有多少真才实学。你应当实事求是地介绍自己:我有什么长处,有哪些才能,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直来直去,使别人了解你。这样,反而容易得到机会。

在当今社会,错过了时机,知识就会贬值,精力就会衰退。如果一个人不能抓住机会,大胆地、主动地展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总是“含而不露”,等到有一天别人终于发现你时,你的知识和特长已经成了过时的东西。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无论你怎样“学富五车”,也只能在短时间内保持优势,能不能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获得施展的舞台,将成为决定你成败的关键。

有人把勇于表现自己的胆识与才华同“出风头”联系在一起,这显然是一种误区。主动进取,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这不是出风头,而是对自己的尊重以及对社会的负责。有些真知灼见,你不宣传,别人就不知晓。有些对社会进步具有促进作用的创新见解,你不宣传,也就无法得到推广。这不仅是个人的损失,也是社会的损失。人们只知道贝尔发明了电话机,殊不知在贝尔以前,早有人发明了这类装置,不过当时人们没有意识到这项发明的社会意义,不予理睬,而这位发明人也就放弃了。贝尔发明电话机后,同样未受关注,但他却顽强地向人们宣传自己的发明成果,像“马戏团”那样到许多城市去表演。后来,又办了个“贝尔电话公司”,最后才把电话推广开来。倘若没有贝尔的“自吹自擂”,电话机怎能进入人们的生活?可见,勇于表现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坏,反而正是优秀人才不可缺少的一种品德。

勇于表现实际上是推动人们进取向上的一种心理动力。没有一个人愿意自己默默无闻,谁都想使社会知道自己的存在,想在历史上或多或少留下一点影响。这也是鞭策人们奋发图强的一个动力。历史证明,只有当一个社会的成员能够普遍勇于表现自己才华时,这个社会才会生机勃勃、兴旺发达、充满活力。

甩掉自卑向前跑

大多数情况下,一旦你决心突出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自卑的性格便会消失。

自卑性格是许多悲剧的根源所在。我们希望像他人那样去生活,买相同的衣服、相同的家具,像他人一样地说话、做事。如果我们将自我置于别人的人格之下,批判自己,无限夸大别人的能力,这种夸大又反衬出自己的渺小,这是伤害自我的致命武器。我们会觉得自己的人格极不完善,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和不足,而别人却完美无瑕。这种感觉是极其荒谬的。

生活中类似的事例比比皆是:商人认为自己注定要失败,不敢抓住机会去扩大经营规模;专业人员总认为自己的能力和思想比同事稍逊一筹;成绩优秀的学生为大学里的考试惴惴不安;年轻女子迷人可爱,但与邻居的女孩相比较后,又对自己的社交能力颇感失望。这些人本来极为优秀,但在内心里却轻视自己。他们内心焦虑不安,没有自己的主见,用别人的判断标准扼杀了自己的信心。

不管你承认与否,自卑者面对生活缺乏勇气,不敢与强大的外力相抗衡,才会使自己在痛苦的陷阱中挣扎。有谁愿意成为一个带有自卑性格的人呢?大概没有。所有在现实生活中说自己为某事而感到自卑的人,都认为自卑不是好东西。他们渴望把“自卑”重重地摔在地上,从此挺胸抬头,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要学会将自己最弱的部分转化为最强的优势,这对我们非常重要。大声地重复这句话,并把它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如何将弱点转化为优点呢?你可以依据下列六个步骤来实现:

1.孤立弱点,将它研究透彻,然后制订一个计划加以克服;

2.详细列出你期望达到的目标;

3.想象一幅将你自己的弱势变成强势的景象;

4.立即开始朝着你心目中的强人方向前进;

5.在你的最弱之处,采取最强的步骤;

6.请求他人的帮助,相信他们会乐于帮助你的。

这六个步骤是由H·C·马特恩所设计的,他本人就是将弱点转为优点的最好的典范。

马特恩曾是一个很消极的人,多年前的一个晚上,他散步到长岛的一处草地上,计划在那里自杀。他认为生命对他已无任何意义可言,生活中已无任何希望。他随身带了一瓶毒药,一口喝尽,躺在那儿等死。

第二天,他睁开眼睛,看到月光皎洁的夜空,十分惊异。他怀疑自己已经死了,他想不通自己为什么会没有死。他始终认为,这是天意。上天希望他活下来,因为另有任务给他。

当他知道自己仍然活着,突然间重新萌生了对生存的渴望。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活下去,要以帮助他人为职责。后来,马特恩成了一位特殊的积极思想者。他把帮助他人当做自己生命的全部使命。

对于你来讲,你想克服的弱点是什么?恐惧、生气、伤感、失望、沮丧、酗酒?其实,无论是什么,都绝对不能永远打败你。任何人只要愿意解决自己的弱点,愿意接受积极思想,都能做到这一点。信仰可以大大改变人的生活,新思想可以把旧的思想排挤出去。只要有意识地去改变自己才能真正达到化弱为强的目的。

自我贬低很容易使人自卑,并且自弃。克服自卑心理有时要用精神胜利法。精神胜利法能使自卑转化为自信,使失衡的心理得到平衡。

人的一生,谁都难免会有失误,谁身上都难免会有缺陷,谁都难免会遇上尴尬的处境。有的人喜欢隐藏这些缺陷。其实越是藏藏掖掖,心理越是失衡;越是辩解,就会越辩越丑、越描越黑。最佳的办法是学会从精神胜利法中解脱自己,从失衡中找回自信。

伊索寓言里的那只狐狸用尽了各种方法,拼命地想得到高墙上的那串葡萄,可是最后还是失败了,于是只好转身一边走一边安慰自己:“那串葡萄一定是酸的。”

这只聪明的狐狸得不到那串葡萄,心里不免有些失望和不满,但它却用“那串葡萄一定是酸的”来解嘲,使失望和不满化解,使失衡的心理得到了平衡。

打造宽容忍耐的性格

有这样一个故事: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遭遇,激战过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这两名战士来自同一个小镇。

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十多天过去了,仍未与部队联系上。这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靠吃鹿肉又艰难撑过了几天。也许是战争使动物四散奔逃或被杀光,在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过任何动物。他们仅剩下的一点鹿肉,背在年轻战士的身上。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又一次与敌人遭遇,经过激战,他们甩开了敌人。

就在他们自以为已经安全时,只听到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伤在肩膀上!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抱着受伤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迅速把自己的衬衣撕下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的名字,两眼直勾勾的。尽管饥饿难忍,可两个人谁也没动身边的鹿肉。第二天,搜索救援部队救出了他们。

时隔30年后,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我当时怎么也不明白,他为什么对我开枪?但当晚我就宽容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背在我身上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来。此后30年,我假装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活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我宽容了他。”

宽容能驱散怨恨,宽容能带来仁义、博得赞美,宽容能创造轻松和谐的氛围!

美国前总统马辛利,因为一个用人问题,遭到强烈反对。在一次国会会议上,有位议员当面粗野地讥骂他。他极力忍耐,没有发作。等对方骂完了,他才用温和的口吻道:“你现在怒气应该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没有权利这样责问我的,但现在我仍然愿意详细解释给你听……”他的这种宽容姿态,使那位议员羞红了脸,矛盾立即缓和下来。

试想,如果马辛利得理不让人,利用自己的职位优势,咄咄逼人进行反击的话,那对方是决不会服气的。由此可见,当双方处于尖锐对抗状态时,得理者的忍让态度,有“釜底抽薪”之妙,能使对立情绪“降温”。

“小不忍则乱大谋”。忍耐决不是消极退缩,其中蕴藏着智慧和力量。应该相信,事态会在忍耐中转变,会涌现出新的转机!

日本的白隐禅师,是位洁身自好的修行者,因此受到乡里居民的称颂,大家都认为他是个可敬的圣者。

有一对夫妇,家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儿。有一天,夫妇俩发现女儿的肚子无缘无故地大起来。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使得她的父母震怒异常!经父母一再逼问,她终于吞吞吐吐说出了“白隐”两字。

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但这位大师不置可否,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孩子生下来后,就被送给白隐。白隐没说什么,尽管屡遭邻居白眼,或是冷嘲热讽,但他总是处之泰然。

事隔一年后,这位没有结婚的妈妈,终于不忍心再欺瞒下去了,告诉父母,孩子的生父是在鱼市工作的一名青年。她的父母立即将她带到白隐那里道歉。白隐仍然是淡然如水,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时候,轻声说道:“就是这样吗?”

白隐“忍辱”的德行,赢得了更多、更久的称颂。

忍耐正是涵养性情、坚定决心的不二法门。发怒是最容易的事,而忍气吞声也并不难。忍者才能冷静地面对现实,动辄发火的人,才是逃避现实的懦夫。

古时候有一个叫爱地巴的人,每次和人争执的时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后坐在田边喘气。

“爱地巴为什么每次生气都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呢?”所有认识他的人,心里都充满疑惑,但是不管怎么问他,爱地巴都不愿意明说。

直到有一天,爱地巴很老了,他的房地也已经太广大了,他生了气,拄着拐杖艰难地绕着土地和房子转。等他好不容易走完三圈,太阳已经下山了,爱地巴独自坐在田边喘气。他的孙子在身边恳求他:“您已经这么大年纪了,这附近地区也没有其他人的土地比您的更广大,您不能再像从前,一生气就绕着土地跑了。还有,您可不可以告诉我您一生气就要绕着土地跑三圈的秘密?”爱地巴终于说出隐藏在心里多年的秘密:“年轻的时候,我一和人吵架,就绕着房地跑三圈,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去和别人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努力工作。”孙子问道:“您年老了,又已经是富有的人了,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呢?”

爱地巴笑着说:“我现在还是会生气,生气时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又何必和人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

在人生跑道上的长跑者,首先必须要有平和的心境,步伐才能均匀,持续有力,才不会因为一时之怒而冲动,导致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