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我们说了如何让普通人听懂枯燥的专业内容,这节课我们要说一个即兴表达的重要技巧:打腹稿。在平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沟通高手,表面上看着好像没做什么准备,但只要我们跟他们交谈,他们马上就能说出许多观点,而且逻辑清楚、表达流畅,好像一切内容都已经到嘴边了,就等着说出来。
其实这是一种“假象”。如果我们看到某个人没有经过充分准备,却能够“出口成章”,这多半是因为其准备了“腹稿”。那到底什么是腹稿呢?我们要如何准备?这节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一、腹稿——提前思考,流畅表达
先说说什么是腹稿。这其实要从一个故事说起。唐朝的诗人王勃,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也是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作者,他从小就被称为“神童”。为什么呢?因为他要写东西的时候,经常不做任何准备,而是在一张书桌前,放好纸、研好墨,拿着一床被子闷头就躺下了。过了一段时间,他起来以后提笔就开始写文章,而且一挥而就,文不加点。大家就很好奇,这个王勃有才也就算了,还这么有天赋,躺着睡觉都能把文章构想好。可事实上,王勃这并不是什么天赋,只是他在躺下的时候,心里就一直在琢磨文章的事。等他把所有的内容想清楚了,再起来写文章。后人把王勃这种装睡构思文章的方法称为“打腹稿”,引申为我们沟通之前,在脑子里把要说的东西想好。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出口成章”,绝大部分都来自“打腹稿”。人们在讲话之前,花几十秒到几分钟,将自己要说的东西想好,等到讲话的时候,很自然地就把要表达的内容说出来。比如我们在电视上看到记者采访,不管是采访什么人,记者都能很快把话说到点子上,引导对方说出有用的信息,这实际上也是因为记者早已做好了准备,打好了腹稿。
那么,在我们日常的沟通表达中,应该如何打腹稿,去更好地应对即兴表达呢?接下来,我们从简单到复杂,介绍四种打腹稿的技巧。
二、四种打腹稿技巧,帮你赢在开口之前
? 框架概述法
框架概述,把要说的内容做一个逻辑框架的梳理,这种方法一般用来应对时间较短、准备时间不足、我们比较熟悉的话题表达。比如我们某一天,与朋友们到了故宫这个景点,朋友请我们介绍一下。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打腹稿了,怎么介绍故宫呢?可以先说说故宫古朴、精巧的外形,这是我们看得到、摸得着的,许多素材可以随取随用,比较好表达;然后说说故宫值得骄傲,又充满了近代风雨的历史,这是许多人不了解,但是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最后我们说说故宫在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相当于给故宫来了个“升华”。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构建这个框架,在表达的时候,跟着框架的节奏,一步步论述,就能取得不错的表达效果。
“框架概述”,一般会给人较大的发挥空间。我们可以从各种角度切入话题,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让我们介绍一个人,我们可以从各个方面挖掘他的亮点:家庭、职业、性格、形象等等。所以,框架概述法一般也是打腹稿最常用、最基础的方法,就像我们写文章用的提纲,可以很快形成表达思路。
? 黄金圈思维
它是由营销专家西蒙·斯涅克提出的。所谓“黄金圈”,就是在思考时,“从内而外”进行提问,先思考问题的核心,也是最有价值的地方,而不是去思考那些细枝末节的地方。简单来说,就是要善于问“为什么”。这个方法可以让观点更深入,更有价值。它适合那种需要主题,并要求表达有一定深度的场合,比如职场中部门的头脑风暴会议、专家参与的行业会议等等。这个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在遇到问题时,首先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为什么”涉及我们行动的基本理念和目标。人对一般事物的理解涉及三个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出于对效率的需求,大部分人只会关注“是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即行动和成果的问题,而容易忽略最关键的目标问题。
在电子产品行业,说起目前最知名、最成功的品牌,大家都会首先想到苹果,而这背后的原因就在于其在设计新产品时的不同理念。大多数厂商思考的问题是:“客户需要一台什么样的电脑”,或者“怎样生产一台高性能的电脑”。而苹果公司的理念是:我们的产品是为了突破和创新,我们的产品应该造型精美、使用简单、界面友好;我们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最棒的电脑,客户将乐于为此买单。
同样是生产电脑,其他公司是从“是什么”“怎么做”出发,而苹果公司是从“为什么”出发,两者的出发点不同,最后的产品、市场反响也有很大差别。所以我们会看到,苹果公司的产品虽然溢价高,但却能在电子产品的各个领域名列前茅。它们的理念和文化,帮助生产者从更贴近行业发展根本需求的角度思考产品的设计方向。
所以我们在和人沟通时,也要培养自己问“为什么”的意识。以贴海报这个小事为例,也许你会觉得找个墙面贴起来就完了。
但如果我们从“为什么”的角度来思考,就能更大地发挥一张海报的价值:为什么要贴海报?贴海报是为了做宣传,吸引更多目标客户来了解产品。于是我们便可以想到,海报要贴到目标客户密集的地方,同时还要配上一定的公司介绍、联系方式。
这样一来,我们通过黄金圈法则打腹稿,得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平常,又有一定深度的观点,这也是我们通过一定训练可以实现的效果。
? 故事法
简单来说,就是采用故事的形式,为沟通注入情感,表达观点。我们从小就开始听故事,到年龄大了,依旧对各种各样的故事感兴趣。为什么呢?因为故事一般有很强的情境性,尤其是那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会让人特别有代入感。所以讲故事很容易拉近与沟通者的距离,让对方放下防御。而且故事往往比那些枯燥的道理要有趣得多,这也会吸引对方集中注意。这种方法非常适合日常的沟通交往。
比如人们聊到恋爱的话题,经常会举例:“我有一个同学是怎样找对象的……”“我有一个朋友在恋爱时,碰到问题是怎样处理的……”想要在打腹稿的时候构思故事,一方面我们要洞察对方的需求。我们想要通过故事和别人建立联系,首先应该知道,对方心里想要什么。如果朋友失恋了,你想安慰对方,却说了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这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而应该说一个失恋的人走出感情困境,重新开启生活的故事。
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会去“改”故事。有的人会觉得,让我讲故事,我可没什么生活阅历,有那么多故事讲给别人。但实际上,故事不是“讲”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有的故事很精彩,但并不适合那些常见的生活场景,还有的故事发人深省,但却不是我们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所以我们需要去改,把这些故事改成符合日常生活,也符合我们自己经历的故事,等真正要用的时候,可以直接拿出来说。
所以“故事思维”,就是通过平时积累,形成一个“故事库”,等到和别人沟通的时候,在脑中搜索一下,将不同的框架和要素组合成恰当的故事,就可以快速产出一篇腹稿。
? 对比总结法
这是一种在多人发言的时候打腹稿的方法。我们可以一边听别人发言,一边把其他人发言的重点、亮点记录下来,在轮到自己发言时总结出来。一方面可以帮我们梳理思路,在自己没有想好的时候,为我们提供更多启发。另一方面,也是帮我们在沟通的时候寻找“同盟”,当别人听到自己的发言有人引用了,也会不由自主地赞同我们。
比如我们讨论“怎样交朋友”这个问题。有人说,应该交往人品好的朋友;有人说,应该交往有能力的朋友;还有人说,应该交往家庭条件好的朋友。那轮到我们发言了,就可以这样总结:“交朋友嘛,人品、能力、家庭背景都很重要,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自身的品格,因为人品是基础,如果一个朋友人品不好,他的能力再强,家世再好,对你都不一定有帮助,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这就是在总结别人发言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会显得条理更清晰,观点更深刻。
好了,说到这里,这一节内容也差不多了。这一节中我们说的腹稿就是在即兴发言之前,在脑海中想好的要说的内容,让自己的表达更流畅自然。要打好腹稿,有四种方法:框架概述法、黄金圈思维、故事法和对比总结法。
下一节,我们要进入第七课,说话的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