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大臣们早已看到魏主曹奂只是个挂名的国君,朝廷大权和各地兵权可都在晋王司马昭手里。他们都想攀龙附凤,要做开国元勋,纷纷谈论着推位让国的大礼。
语文活学活用
●攀龙附凤
解释:泛指攀附或投靠有权势的人。龙、凤都是古代传说中尊贵的神兽,常用来形容位高权重的人。
近义词:趋炎附势。
历史追根究底
●开国元勋
对开创或建设新的国家或朝代有极大功绩的人,如蜀汉的诸葛亮、孙吴的周瑜、曹魏的夏侯惇。
司马昭因为东吴还没平定,把这些大臣批评了一番,让他们知道他不愿意自己称帝。可是为了他的儿子司马炎着想,打算把他放在仅仅次于自己的地位上,他建议除了相国,再加个副相国的职位。
公元264年八月,中抚军司马炎做了副相国。过了一个月,文武百官要求魏主曹奂拜司马炎为抚军大将军,掌握兵权。司马炎做了抚军大将军一个月,司马昭打算立他二儿子司马攸(yōu)为世子。这是怎么回事啊?
历史追根究底
●世子
古代君主想要自己的传承世世不绝,所以称继承人为世子,原与太子可互用。后世太子多称皇位继承人,世子则多称王位、爵位的继承人。
司马昭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就是副相国司马炎,二儿子叫司马攸。因为司马师没有儿子,司马昭就把二儿子过继给他。司马攸对父母孝顺,对哥哥亲热,才能强,脾气好,名声比司马炎更大。晋王司马昭很喜爱他,老说:“天下是景王(就是司马师)的天下,我做了相国,百年之后,这份基业应该归给攸儿。”他就要立司马攸为世子。可是一般大臣跟司马炎交好,不是说抚军大将军怎么怎么聪明、英勇,就是说废长子立少子怎么怎么不好。司马昭只好立司马炎为世子。
历史追根究底
●百年
人的寿命有限,百年基本已是人生期限,所以以百年为终身的代名词,也用“百年之后”表示去世。
第二年(公元265年)五月,魏元帝曹奂特别优待晋王,让他的旗帜、车马、衣服等跟皇上所使用的一个样。这还不算,还把司马昭的妻子称为后,世子称为太子。可惜那年八月里,才活到五十五岁的司马昭害病死了,太子司马炎继承他为晋王。
司马炎做了晋王,任命魏司徒何曾为晋丞相,镇南将军王沈为御史大夫,中护军贾充为卫将军,议郎裴(péi)秀为尚书令光禄大夫。这些大臣都是晋王手下得力的人。他们共同请求司马炎即位,司马炎还再三推辞,他们就劝魏元帝曹奂把皇位让给晋王。曹奂本来是个傀儡皇帝,只好下了一道诏书劝晋王司马炎顺从天命,顺从民意。
公元265年十二月,在洛阳南郊造了一座让位坛,很隆重地举行了推位让国的典礼,正像当年汉献帝把君位让给曹丕一样。晋王司马炎即位,就是晋武帝,国号大晋,改魏咸熙二年为晋泰始元年,封魏主曹奂为陈留王,给他一万户的俸禄,让他搬到邺城去住。魏从曹丕称帝,前后五个人做了皇帝(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奂),一共才四十六年就亡了。
历史追根究底
●一万户
秦汉以来行郡县制,受封爵者在封邑内无统治权,只能征收封邑内民户的赋税充当食禄。所以一万户即指陈留王所征收赋税的户数。
陈留王曹奂上殿,拜别新君,辞别旧臣。旧臣已经变成了新君的新臣,谁也不敢向曹奂送别,只有八十六岁的太傅司马孚(司马懿的兄弟,司马炎的叔祖父)倚老卖老,出来送他,拉住他的手,流着眼泪说:“臣死的那一天,仍旧是大魏忠实的臣下!”
语文活学活用
●倚老卖老
解释:仗着岁数大,卖弄老资格。“倚”是“仗着”的意思。
造句:老李没有真才实学,只会倚老卖老,大家都不信服他。
晋武帝把魏宗室所有分封的王一律降低一级,改封为侯,追尊他的祖父司马懿为宣皇帝,伯父司马师为景皇帝,父亲司马昭为文皇帝。他看到曹魏因为骨肉猜忌,做国君的得不到自己亲族的帮助,以致孤立亡国,就大封宗室。他首先封他的叔祖父司马孚为安平王。这位前几天刚说过“臣死的那一天,仍旧是大魏忠实的臣下”,现在做了大晋的安平王。晋武帝还有六个叔父(都是司马懿的儿子),都封为王。除了这些上辈的,平辈的一奶同胞司马攸被封为齐王,两个异母兄弟和十七个叔伯兄弟都封为王。这许多自己的骨肉不但都封为王,有了封地,而且都担任职务,替皇上镇守四方。前一朝的曹家人因为依靠别人,自己反倒失了势力,现在皇上刚即位,专靠自己一家的人,他就放心得多了。
历史追根究底
●骨肉
文中指至亲之人。司马炎称帝后,大封亲族之人为王,巩固司马氏的统治地位,但也削弱了中央政府的集权统治。
当然,朝廷上还得重用原来的一批大臣。晋武帝就拜何曾为太尉,贾充为车骑将军,王沈为骠骑将军,还有一批老大臣分别担任太傅、太保、司徒、司空等职务,真是攀龙附凤,人才济济。没多久,他又拜原来的车骑将军陈骞为大将军。
历史追根究底
●太保
古官名,西周时设置,为辅弼君王的重要大臣,西汉时与太师、太傅、少傅并称四辅,但并无实权,到了两晋时为上公,执掌朝政。
晋武帝封了宗室,安排了文武百官,总该兴兵伐吴了吧?不,他不但不发兵去,还派使者到东吴去报丧,表示两国通好的意思。他不急于攻打别人,首先要巩固自己的政权,进行一些改革。主要的有四件事情:
第一,废除禁锢。魏从曹丕称帝以来,一向骨肉猜忌,防备宗室内部抢夺君位,就定了一条法令:曹家本族不得在地方上做官。魏从刘家夺到天下,又怕刘家人复辟,就又定了一条法令:原来刘家的宗室不得在地方上做官。晋武帝下了一道诏书,废除禁锢,让曹家人和刘家人都可以做官。这道诏书一下来,大伙儿都说新君好。晋武帝干脆好人做到底,再恩待恩待在外边的将士和官吏。按照魏的法令,凡是出征的或者镇守外地的将军,和在州郡里做长吏的,都必须在京师留着人质。这条法令现在也废除了。
历史追根究底
●禁锢
中国古代禁止地位低下的人以及犯罪的官吏及其子孙、亲友、门生等做官的制度,称为禁锢。禁锢也指监禁,后来也指束缚、封闭。
语文活学活用
●恩待
解释:上级给下级好的对待。
造句:我们不需要特别的恩待,我们要凭借实力取胜。
第二,实行宽大。晋武帝看到曹魏待人太刻薄,自己成心宽大待人。以前定了罪被杀的大臣,从现在开始,不再牵累到下一代,他们的子孙,只要有才能,一概可以做官。他故意提拔这样的人,还让他们在自己的左右,表示他不计较过去。
第三,提倡节俭。晋武帝又看到曹魏的几个皇帝和宗室排场太大,生活太奢侈,他就特别提倡节俭。刚巧有人来报告,说牛绳折了,要换一条新的。嗬,这就怪了,难道像换一条牛绳这么鸡毛蒜皮的事也需要新即位的皇上去过问吗?原来这儿说的牛不是普通的牛,牛绳也不是普通的牛绳。那种牛是祭祀用的,牵牛的绳特别讲究,叫青丝,是用上等的蚕丝染成青颜色,再由专门的工匠打成很精巧的绳。主管这件事的大臣就把供应青丝作为一项相当可观的开支。晋武帝借着这件事,下了一道诏书,说明节约俭朴的重要,规定祭祀用的牛不得再用青丝,可用青麻代替。不但这样,连奢华的歌舞和百戏也一概禁止。
历史追根究底
●祭祀用的牛
在古代祭祀中,牛是非常重要的祭品。据《礼记》记载,天子祭祀用的牛必须毛色纯正、身体高大、犄角周正、皮肤完好。
●百戏
古代对乐舞、魔术、杂技表演的总称。
第四,设置谏(jiàn)官。秦汉以来有谏大夫,东汉有谏议大夫,其中也真有直言规劝皇上的大臣。魏不赞成朝廷中有这种向皇上提意见的官,就把这个制度废了。这会儿晋武帝重新设置谏官,不但表示他愿意听听别人的批评,还打算开条直言的道路,至少在制度上是这样。
历史追根究底
●谏官
专门负责直言规劝皇帝的官员,是一种统称。历代谏官的具体名目不一。
第二年三月,吴主孙皓打发两个大臣为使者到洛阳来吊孝(司马昭死于上年八月)。晋武帝虽然有心灭吴,可是后方没平定下来,他是绝不轻易去打东吴的。为了这个缘故,他很有礼貌地招待着东吴的使者,说话当中透着尊敬吴主,愿意跟他交好下去的意思。两个使者当中有一个叫丁忠,他一看晋武帝这么客气,认为他是害怕东吴,回来就对吴主孙皓说:“北方并没做打仗的准备,我们可以趁着机会去袭击弋阳,准能把这个地方打下来。”
地理小课堂
●弋阳
古郡名,治所在弋阳县(今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西北)。
刚在一年半以前,吴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两个大臣把原来年轻的太子废了,立孙皓为吴主。孙皓即位,很像个样儿,还做了几件像样的事:他下了诏书,开放粮仓,救济穷人;把多余的宫女放出去,把她们婚配给没有妻子的人;连养在御花园里的鸟兽都放归山林。当时人们都称赞他是个有道明君,万没想到一旦他觉得坐稳了君位,立刻就露出暴君的本性来了,荒**暴虐到了家,搜罗进来的美人要比放出去的宫女多得多,上上下下对他全没指望了。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后悔立了这么一个国君。他们背地里叹着气,不知道怎么传到孙皓的耳朵里。他趁着这两位大臣上朝的时候把他们拿住,定个罪名发配到广州去,半道上又把他们杀了。
历史追根究底
●发配
旧时指将罪犯押送到边远地方拘管服役。我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有很多关于发配过程的具体描写。
这会儿丁忠唆使他去打弋阳,他心头直痒痒,真想干一下子。镇西大将军陆凯(陆逊本家的侄儿)反对出兵,说:“北方新近兼并了巴蜀,派使者跟我们来往,这可并不是怕我们,而是成心养精蓄锐,等待时机。现在敌人势力强大,我们想碰碰运气去偷袭一下,我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好处。”吴主孙皓总算听了陆凯的劝告,没出兵,可是打这儿起,他跟晋绝了交。
读史学古文
●出自《三国志·吴书·孙皓传》
“……今强敌新并巴蜀,有兼土之实,而遣使求亲,欲息兵役,不可谓其求援于我。今敌形势方强,而欲徼幸求胜,未见其利也。”
吴主孙皓从建业迁都到武昌,奢侈无度,一切生活享受得由扬州的老百姓供应,别说供应物资逼得老百姓难过日子,就是把这些东西从下游往上游运送,路又远,也够受了。陆凯上了个奏章,劝孙皓照顾人民,减轻徭役。他又说:“汉室失势,天下三分,曹、刘两家由于奢侈无度,失了民心,都给晋兼并了。这是眼前明摆着的事实。臣说这些话是替陛下可惜国家啊。武昌多山石,土薄,不能作为帝王的首都。这儿有民歌说:‘宁喝建业水,不吃武昌鱼;宁回建业死,不止武昌居。’现在国家没有一年的积蓄,人心惶惶,唯愿陛下选挑廉洁的百官,远离小人。这样,上天喜欢,人民归附,国家就可以安宁了。”吴主不大高兴,可是他倒想起搬家了,就在那年年底,又把都城迁回到建业去。第二年(公元267年)六月,吴主孙皓大兴土木,起造一座五百丈见方的昭明宫。两千石以下的官员都得上山去监督民夫砍树。他又起造一座很大的花园,里面画栋雕梁,精巧奢华到了极点。陆凯屡次规劝,吴主对他显着一万个不耐烦,因为陆凯名望大,只好容忍。
读史学古文
●出自《三国志·吴书·陆凯传》
“……实危险而瘠确,非王都安国养民之处……旦童谣曰:‘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历史追根究底
●昭明宫
孙皓嫌太初宫不够壮美,又另建昭明宫。昭明宫方五百丈,正殿名赤乌殿,有弯崎、临硎(xíng)等门,西晋后渐渐废弃,破败。
语文活学活用
●画栋雕梁
解释:指房屋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造句:中国古代皇家建筑飞檐斗拱,画栋雕梁,艺术之美令人赞叹。
盖了昭明宫,造了御花园,老百姓怨天怨地,正直的大臣也有意见,吴主孙皓就想建立武功来提高自己的威望。公元268年十月和十二月,吴两次向北进攻,两次被打得拼命地逃跑。晋兵可并没追赶过来,也没顺手夺取东吴的一寸土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晋武帝有他的难处。他宁可长线放远鹞,先要安抚西方和北方,再慢慢地去收服东吴。当初邓艾镇守边疆,有几万名鲜卑人投奔过来。他把这些外族人安顿在雍州和凉州中间,跟汉人杂居。晋武帝防备他们发生叛变,就在公元269年二月把雍、凉、梁三个州分出一部分土地,设置一个秦州。因为荆州刺史胡烈在西方一向有威望,就把他调到秦州,总管那个地区和那边的各部族。胡烈调到秦州,晋武帝可并不忽视荆州。他立定志向要统一中原,准备全面安排一下对付东吴的军事计划。
地理小课堂
●秦州
古地名,三国魏时分陇右郡置,后省入雍州,西晋初分雍、凉、梁三州复置,治所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东,后移治今天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