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渊在名义上做了魏的辽东太守,实际上是个独霸一方的土皇帝。他派使者到东吴,送了一些礼物,表示愿意做吴主孙权的外臣。
历史追根究底
●外臣
古代卿大夫面对别国君主时自称外臣;属国之臣也称外臣;隐居不做官的人也称外臣。文中指属国之臣,公孙渊向吴国称臣。
吴主派了两个使者带着一些金玉珍宝,立公孙渊为燕王。到了这时候,公孙渊反倒害怕了,担心魏来问罪,东吴又太远,不可靠,就收了礼物,却把那两个使者杀了,还把人头送到洛阳,讨魏明帝的好。
魏明帝拜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他为公,仍旧让他做辽东太守。这一来,公孙渊又神气起来了。等到魏使者一到,他就分庭抗礼,以燕王自居,不愿意做魏的臣下。
历史追根究底
●公
爵名,西周时定为五等爵制中的第一等,仅次于“王”,在“侯”之上。
为了这个缘故,魏派幽州刺史毌(guàn)丘俭带着诏书和军队到辽东,叫公孙渊去见皇帝的使者(指毌丘俭)。公孙渊不接受诏书,反倒发兵抗拒毌丘俭。毌丘俭逃回幽州,公孙渊就正式自立为燕王,联络鲜卑共同攻打北方。
地理小课堂底
●幽州
古州名,东汉时治所在今北京城西南角,辖区在今北京市、河北中部、山西小部、辽宁大部、天津市海河以北及朝鲜大同江流域。
第二年,就是公元238年正月,魏明帝因为诸葛亮已经死了,那边的防御可以松一点,就把司马懿从长安调出来,要他去征讨公孙渊。他想知道司马懿怎么打,就故意问:“你看公孙渊会用什么计策来对付你?”司马懿说:“如果公孙渊能够离开襄平,早点逃走,这是上策。其次是占据辽水抗拒大军。最不中用的是守着襄平等死,这是下策。”“上中下三策,你看他会采用哪一策?”司马懿回答说:“我看他一定先在辽水抵抗,然后退守襄平。”魏明帝放了心,又问:“来来去去得多少天?”司马懿眼珠子左右转动一下,挺有把握地说:“路上走一百天,到了那边进攻一百天,回来路上又去了一百天,前后休息六十天。这样,一年工夫也就差不多了。”
读史学古文
●出自《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天子(魏明帝)曰:“往还几时?”(司马懿)对曰:“往百日,还百日,攻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一年足矣。”
就这样,司马懿率领四万兵马往北去打辽东。公孙渊听到这个消息,又害怕了。他马上派使者再向东吴称臣求救。吴主孙权想起公孙渊杀害两个使者,还把人头送到洛阳,这个仇不能不报。他怒气勃勃地要把公孙渊派来的使者杀了才解恨。
谋士羊道拦住他,说:“不可!不可!杀使者不过是一时解恨解气,对国家可没有一点好处。我们不如好好地招待公孙渊的使者,答应他发兵去救。我们由海道运兵到辽东的边界等着,抱着胳膊看他们怎么打。要是魏打不赢,我们老远地跑去就是支援了公孙渊,对他有恩。要是两下打得不分胜败,长时期地打下去,那么我们就在辽东临近的郡县掳掠一番,也可算是报了仇。”吴主答应使者的要求,叫他回去报告公孙渊,一定帮他抵抗魏人,可是他一时还不想发兵。
历史追根究底
●羊道
三国时期人物,博学善辩,能鉴识人物,曾受孙权的派遣出使辽东。
司马懿到了辽东,公孙渊派大将卑衍和杨祚(zuò)发步骑兵几万名守住辽隧。魏兵就在辽隧南边多插旗子,好像要从南面大力进攻的样子。卑衍他们见到这种情况,慌忙把军队都调到这边来保卫辽隧。司马懿率主要的军队偷偷地渡过辽水,绕到北边,在适当的地方布置埋伏,叫大将牛金和胡遵在半道上候着。赶到卑衍探听到魏大军已经往北去了,他慌了手脚,马上和杨祚决定离开辽隧,连夜去救襄平。卑衍、杨祚匆匆忙忙地退兵,一退就退到司马懿布置好了的埋伏里,被牛金和胡遵的两路伏兵杀得七零八落,大败而逃。卑衍阵亡,杨祚逃到襄平。司马懿率领大军杀奔襄平。
地理小课堂底
●辽隧
古县名,三国魏改辽队县置辽隧县,属辽东郡,治所在今辽宁省海城市西北。
●辽水
古河名,即今辽河。汉代称今辽河为大辽水,称今浑河为辽水。三国以后,称今辽河为辽水,浑河改称小辽水。
公孙渊下令,坚决守城,不让将士们出去交战。这就是司马懿所说的守着襄平等死,是个下策。魏兵就把襄平城四面包围,围了好多层。城里的兵马不出来,城外的兵马也不进攻。一个守着,一个围着,好像要比一比谁的耐性大似的。
语文活学活用
●耐性
解释:能忍耐、不急躁的性格。
造句:不论学什么知识和技能,都需要耐性和恒心。
七月里下了大雨,辽水突然高涨,魏兵的运粮船可以从辽口直到城下。大雨接连下了一个来月,还是下个没完,平地水深几尺。魏兵在城外害怕了,他们要求拔营,躲到高地上去。这时候城里的兵马比城外多。司马懿估计,魏兵一拔营,公孙渊必然把全部兵马都用上追击过来,魏兵一定吃亏。他狠了狠心,下道命令,说:“谁再说搬营的,斩!”大伙儿吐了吐舌头,缩了缩脖子,不敢再唠叨了。都督令史张静不遵守法令,又出来要求搬营,真给杀了。这一来,全军上下只好认了命,守住营寨,光着脚,卷着裤腿,跟水打交道。
历史追根究底
●辽口
辽河入海口。《三国志·魏书·公孙渊传》曰:“会霖雨三十余日,辽水暴长,运船自辽口径至城下。”
●令史
古官名,县府从属的官员。一般低级官吏也称为令史。又有记室令史、门令史、阁下令史之称。三国、晋皆沿置此官。
魏兵耐着性子等在城外,守住营寨,不向城里进攻,还开放一面让城里的人可以出来。城里柴火没了,人们只好出城来想办法。起初出来的人不多,后来因为魏兵不去难为他们,出来打柴火的、放牛、放马的士兵就多起来了。牛金、胡遵要求司马懿让他们去把这些人抓来,或者干脆就把他们杀了。司马懿不同意,他嘱咐将士们让他们随便进出,打柴、放牛、放马都可以。
魏军司马陈珪(guī)不明白司马懿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他想了两天,想不出道理来,就去向司马懿请教,对他说:“上次进攻上庸,全军出发,黑天白日地赶路,连行军带进攻,才十六天就打下了新城,杀了孟达。这次我们老远地跑到这儿,不但不加紧攻城,反倒费了这么多日子,驻扎在拖泥带水的地方,还开放一面,让敌人进进出出,随随便便地打柴火、放牛马。我太愚昧,想不出道理来,特来向太尉请教。”司马懿笑了笑,说:“那时候,孟达兵马少,粮食多,粮食可以吃一年。我们这边哪,正相反,兵马多,粮食少。我们的兵马比他们多四倍,但是粮食供应不了一个月。因此,拿粮食来说,是拿一个月去对付一年,打仗越快越好,多费一天,就增加我们的困难。拿兵马来说,是四个人打一个,越是突然打过去,对我们越有利。今天的情况,大不相同。贼兵人数多,我们人数少;贼兵粮食少,我们粮食多。再说,天又下雨,何必急于进攻呢?我们不怕攻不下城,只怕敌人逃走。这会儿贼兵出来打柴火、放牛马,要是我们上前,那就等于逼他们逃走。他的几个儿子也都死在乱军之中。魏延虽然并没投奔敌人,他只想杀了杨仪,自己接替诸葛亮掌握军政,可是实际上他帮了司马懿,蜀兵两次险些被消灭,要不是没路开路,日夜行军,也早给司马懿在赤岸追上了。
语文活学活用
●拖泥带水
解释:形容在泥泞道路中行走的样子;比喻办事不爽快、不干脆,或说话、写作不简洁。今多用其比喻义。造句:说话做事不要拖泥带水。
●愚昧
解释:缺乏知识,愚蠢,不明事理。
造句:他生病了不去看医生,却听信巫术,真是太愚昧了。
反义词:文明。
秋雨一过,天气晴朗。司马懿下了命令,把开放的一面又合上了。他开始布置攻城,先叫士兵们在城墙下堆土山、挖地道,然后利用四种攻城的设备,就是楼车、撞车、钩梯和盾牌。上了楼车可以望得见城里的动静,还可以往下射箭。撞车可以用来撞毁城门和城墙。拿钩梯搭上城头,就可以爬城。有了盾牌,士兵们攻城可以抵挡城上射来的箭。就这么日夜攻城,从土山或楼车上不断地往城里射箭和掷石头,好像下暴雨似的往下直倒。城里的士兵只能东躲西躲,不敢露面。粮食没了,城里已经饿死了不少人。公孙渊的大将杨祚带着一部分士兵出来投降。公孙渊急得毫无办法,只好派他的相国王建和御史大夫柳甫带着几个随从坐着筐子从城上吊下来,当时就给魏兵逮住,押到大营。
历史追根究底
●楼车
古代战车,又叫云车。作战时用来侦察敌方动静的活动高台,常常用于攻城。
●钩梯
一种一端有钩的木梯,古代攻城器械之一,用来攀爬登上高耸的城墙。
相国和御史大夫的地位多么高哇,他们是来求和的,司马懿总得好好招待他们吧。可他很严厉地问:“你们来干什么?”他们说:“请您先解围退兵,我们的主公就出来投降。”司马懿吆喝一声,就把这两个人推出去砍了。他叫那两个大臣的随从带着通告去回报公孙渊,上面写着说:“从前郑和楚同样是诸侯国,郑伯出来投降,尚且露着上身牵着羊来迎接楚兵。今天我是天子的上公,可是王建他们要我解围退兵,太没有礼貌,要是你真要投降,再派个年轻的、明白事理的人来!”
历史追根究底
●诸侯国
周朝时的各级封国。诸侯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是封国的最高统治者,掌握一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大权。
●郑伯
春秋时期的郑襄公。他身为国君“肉袒牵羊”,表示对楚国的臣服。光着上身是表示赔罪;羊是《周礼》规定的“卿(大臣)”送礼的规格。
公孙渊只好再派侍中卫演去要求司马懿退兵,还说他马上送他的儿子上洛阳去做抵押。司马懿对卫演说:“军事最要紧的有五条:能战就战,不能战就守,守不住就走,走不了就投降,不投降就死。公孙渊不肯把自己绑着亲自过来,那就是准备死,还送什么儿子?”卫演抱着脑袋回去向公孙渊报告,公孙渊准备带着儿子逃走,没想到襄平城给攻破了,司马懿和胡遵率领大军进了城。公孙渊爷儿俩带着几百名骑兵突出包围,向东南逃去,越逃越远,一直逃到梁水,就进了司马懿早已布置好的罗网。他们见了大将牛金,只好乖乖地下了马,两个人都给杀了。接着,他又下令杀了文武百官、士兵和老百姓男性总计上万人,将尸首堆成山,用土封上,为的是夸耀武功。
地理小课堂底
●梁水
古水名,即今辽宁省大辽河支流太子河,西边经过辽阳流入大辽河。
司马懿平定了辽东,一共接收了四万户,二十多万人口,凡是中原人流落在辽东愿意还乡的,就让他们还乡。司马懿大军得胜回来,到了河内,接到魏明帝的诏书,叫他回到长安去。一会儿又来了一道诏书,叫他上洛阳去。三天里头,来了两道诏书,前后矛盾,这是怎么回事?司马懿料到京师里一定出了事,他就日夜赶路。后来他自己坐着一种快车叫“追风车”,从白屋到洛阳四百多里地,一个晚上就赶到了。
地理小课堂底
●白屋
古地名,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