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火并幽州(1 / 1)

曹操没有力量把濮阳攻下来,吕布也没能把曹操轰走。双方扭打了一百多天,彼此打得筋疲力尽,还不肯拉倒。关东豪强多得很,一个个坐山观虎斗,谁也不去帮哪一边,谁也不去替他们说和。末了,蝗虫出来了,逼得他们只好各自收兵。

语文活学活用

●坐山观虎斗

解释:在双方争斗时,不去阻拦或参与,而是旁观,任由双方都受到损失时再从中取利。

近义词:作壁上观。

为了打仗,老百姓不能好好地种庄稼,禾稻长得差先别说,蝗虫还特别多,一飞起来,好像暴风雨前的乌云,把整片的天都遮黑了。它们把病黄色的禾稻全都吃光。曹操军中断了粮,眼看夏收毫无希望,只好退回鄄城。濮阳城内早已十室九空,蝗虫一到,连树叶子都没剩下,吕布也只好退到山阳找吃的去了。

语文活学活用

●十室九空

解释:形容战乱后百姓大量逃亡、房屋都空了的荒凉样子。

造句:连年遭遇战乱,整个县境十室九空。

那一年,从四月到七月,没下一滴雨,一斛(hú)谷子值钱五十万,连长安城里都饿死人,真惨哪。

历史追根究底

●斛

中国古代的一种计量容器,也是容量单位。古代一斛原本为十斗,相当于现在的一百升;南宋末年改为五斗为一斛,相当于现在的五十升。

曹操失去了兖州,正在孤立无援的时候,冀州州牧袁绍派人来劝曹操搬到邺中,说彼此都有个照应。曹操跟吕布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袁绍没派一兵一卒去帮曹操,这会儿怎么又想起他来了呢?原来情况起了变化,袁绍又需要联络曹操去对付北边的公孙瓒了。

公孙瓒本来是幽州州牧刘虞的部下,是刘虞留着他镇守右北平的,可是两个人一向面和心不和。刘虞曾经责备公孙瓒放纵士兵四出抢劫,还向朝廷奏了一本。公孙瓒也有一说,他控诉刘虞克扣军粮。长安方面呢,李傕、郭汜不和,自顾不暇,哪儿还有这份心思去管束州郡?公孙瓒就在蓟(jì)城东南筑了一座城,把军队驻扎在那边。这对刘虞是个很大的威胁。他又是担心又是恨,接连着请公孙瓒当面去谈谈。可是公孙瓒早已不把刘虞当作他的上级了,干脆不理他。刘虞就征兵十万去征讨公孙瓒。

语文活学活用

●自顾不暇

解释:照顾自己都来不及,指没有力量顾及别人。暇:空闲。

造句:眼下他自顾不暇,根本顾不上你。

刘虞的十万兵马并没经过训练,连队伍都不整齐。他还有点像春秋时代的宋襄公那样,打仗要讲仁义。他不操练士兵,只劝诫他们,说他这次出兵只惩办公孙瓒一个人,别的人一概不准杀伤。他禁止士兵住民房,打仗的时候,也不准拆毁民房。

语文活学活用

●劝诫

解释:劝告人们改正缺点错误,警惕未来。也作劝戒。

造句:老师劝诫他,不要因为意气之争,轻易放弃自己的前途。

●一概

解释:没有例外。

造句:对于传统文化,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全盘接受。

近义词:一律。

可是公孙瓒不讲这些。他先是坚决守城,守了几天,看见刘虞的军队十分散漫,军营接近民房,他就挑选了几百名敢死队员,看好风向,火烧民房和刘虞的营寨。刘虞的士兵慌里慌张地四散逃跑,死伤了不少人马。刘虞只好跑到居庸关,在那边守了三天,又给公孙瓒攻破了。刘虞被逮住,公孙瓒把他带到蓟城。

公孙瓒把刘虞关在屋子里,强逼刘虞在来往文书上签名盖章。正在这个时候,朝廷派使者段训到了幽州,诏书下来,加封大司马刘虞几个食邑,任命他监督六州,同时拜公孙瓒为前将军,封为易侯。公孙瓒压下诏书,诬告刘虞曾经私通袁绍,打算自立为帝。他逼着使者段训以天子的名义去斩刘虞。段训不同意。公孙瓒把段训软禁,把刘虞绑在街上,准备处死。

那时候正是三伏天,地都干得开裂了。公孙瓒搭了个祭台,装模作样地向天祷告着,说:“如果刘虞应为天子,天就该下雨来救他。”祭了一天,雨没下,连云都没有,公孙瓒就心安理得地把刘虞杀了,还杀了他一家。

历史追根究底

●三伏

农历中指一年中最热的阶段,是初伏、中伏、末伏的总称,也单指末伏。自入伏至出伏相当于阳历7月中旬至8月下旬。

●祭台

古代为举行祭礼而建的石台或土台。

一些当地官吏挺身出来把公孙瓒痛骂一顿。公孙瓒挺干脆,把他们全都杀了。这还不够,他又把当地的士族豪强杀的杀,没杀的把他们的家财没收。有人问他:“您自己也是士族,为什么不联络当地的士族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呢?”公孙瓒说:“你们哪儿知道,有钱有势的豪强望族,自以为应当做大官,享受富贵,我即使重用他们,他们也不会感激我的。我宁可提拔那些做买卖的下等人,他们做了官,一辈子也忘不了我。”在他跟前的一批人都趴在地上,说:“大人高见!”

公孙瓒兼并了幽州,把段训扣留着,向朝廷推荐他为幽州刺史,同时把刘虞的人头送到长安去。刘虞的手下人尾敦约了几个勇士在半路上埋伏着。他们打败了公孙瓒的使者,夺到了刘虞的人头,用棺木埋了。当地的老百姓都替刘虞抱不平,一听到刘虞的人头被人夺回来了,大伙儿起来造了一座坟。公孙瓒气得直翻白眼。他正想派人去刨坟,有人向他报告,说:“田大夫回来了,还像没事似的在刘虞的坟上祭祀哪!这小子的胆儿可真不小哇。”公孙瓒马上派人先把田大夫抓了来。

语文活学活用

●抱不平

解释:为别人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而气愤。

造句:看到朋友无端被几个陌生人辱骂,他抱不平,要报警处理。

历史追根究底

●大夫

古官名。秦、汉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之下还有谏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明清时期,大夫这一官职名被废。

这位田大夫,叫田畴,是右北平人,年纪很轻,可是文的武的都有一手。当初幽州州牧刘虞打算派个使者去长安朝贡,就是找不到合适的人。幽州离长安不但路远,而且道路阻塞,沿路不是有黄巾军挡住去路,就是有些州郡不让外地的使者通过。大伙儿都说田畴有能耐,把他推荐给刘虞。那时候田畴才二十二岁,刘虞就派他为使者上长安去。田畴知道往南的大道是走不通的,他就带着二十几个能骑马的人扮作商人模样,往北绕道,然后往西再转南,费了两年多时间,才到了长安。田畴行过了朝贡大礼,汉献帝下了诏书,要留住他,拜他为骑都尉。田畴坚决辞了官职,回去了。赶到他回到幽州,刘虞已经死了。他就在刘虞的坟头祭祀一番,把朝廷给刘虞的回文念了一遍,烧了。

公孙瓒气呼呼地问他:“你为什么不把朝廷的回文交给我?”田畴挺了挺腰,很严肃地回答说:“汉室衰微,人心惶惶,做大臣的各为自己打算,有的甚至存心不良,只有刘公忠心耿耿,始终不变。朝廷的回文一则是给他老人家的,二则里面的话对将军没有好处,恐怕将军也不乐意听,我才不交上来。再说,将军既然杀了无辜的上司,也就该算了,要是再把遵守道义的人当作仇人,我怕燕、赵的人士只好去跳东海,谁还敢跟着将军?”

语文活学活用

●衰微

解释:形容(国家、民族等)衰弱的样子。

造句:东汉末年国力衰微,绵延四百多年的汉王朝逐渐走向灭亡。

●人心惶惶

解释:众人内心慌乱不安的样子。

造句:听说台风要来了,一时间人心惶惶。

近义词:惶惶不安、人人自危。

公孙瓒为了自己打算,勉勉强强地显着宽大,把他放了,就是刘虞的那座坟,做了也就算了。他火并了幽州,势力更加强大,贴邻的冀州马上变成了他扩张地盘的目标。袁绍已经防到这一着,他才派使者去联络曹操,请他搬到邺城去,可以互相接应。

曹操这边呢,刚失了兖州,又怕军中粮食不够,他想答应,又不想答应,一时决定不下。谋士程昱听到这个消息,立刻跑到曹操跟前,问他:“听说将军要搬家,准备到袁绍那边去,有没有这回事?”曹操点了点头。程昱眉头一皱,说:“我想,这大概是由于将军碰到了一些困难,有点害怕了吧?要不然,怎么能考虑得这么不周到呢?”曹操竖起耳朵要听听他的看法。

程昱说:“袁绍占据着燕、赵,有并吞天下的心思,可是他能力有限,智谋不足。将军智勇双全,难道愿意向袁绍磕头称臣吗?”曹操眼珠子盯住程昱,慢吞吞地说:“并不是非伺候他不可,但是兖州已经失去了一大半,这儿很难存身,我打算暂时搬了去,将来再作道理。”程昱反对,说:“兖州虽说破了,究竟还有三座城,能打仗的将士不下一万人。拿将军的聪明英武来说,只要您能搜罗人才,重用谋士,荀彧和我都愿意替将军出力效劳,霸主的事业是能够成功的。请将军再思再想!”

语文活学活用

●称臣

解释:自称臣子,接受对方统治。

造句:东吴一边向曹魏称臣,一边与曹魏分庭抗礼。

拓展:俯首称臣。

历史追根究底

●存身

《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这是“存身”一词早期的用法,意思是保全身体。后来,“存身”意为安身。

曹操哪儿能向袁绍磕头称臣呢?可是他也不愿意得罪袁绍。他听了程昱的话,就把袁绍的使者请来,好言好语地回绝了他,请他向袁绍表示感谢,将来有机会再报答袁绍的恩情。曹操就拿那三个城做根据地,招贤纳士,招兵买马,一心要夺回兖州,休养一个时期以后,再跟吕布较量较量。

语文活学活用

●招贤纳士

解释:广泛网罗有才德有才干的人。

造句:小王刚刚开始创业,要招贤纳士,组建自己的团队。

反义词:缓贤忘士。

●招兵买马

解释:组织或扩充武装力量,也泛指招揽人才,扩大组织或扩充人员。

造句:这家新公司正在招兵买马。

典故大讲堂

尊崇周礼的宋襄公

刘虞率领十万大军攻打公孙瓒,在实力上有绝对的优势,却因为遵循“仁义”反被公孙瓒打败,令人叹息。

历史上还有一次相似的事件。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襄公也因为“仁义”丢掉了性命。

宋国和楚国在泓水边上开战。当时,宋军已做好战斗准备,楚军的大部队却还在渡河。宋襄公的哥哥目夷谏言,应该趁楚军还在渡河时进行偷袭。宋襄公却认为这样违背周礼,坚决不同意。

等楚军上了岸,目夷又再次谏言,趁楚军还没有排好兵布好阵,进行偷袭。宋襄公却再次拒绝,说一定要等楚军列好阵再开战,这样才算公平。目夷眼见错失良机,大势已去,焦急不已。果然,楚军列好阵后,势如破竹,把宋军打得落花流水。宋襄公在这次战争中身受重伤,第二年就死了,宋国也从此衰落下去。

宋襄公所尊崇的周礼,是周朝的一套礼仪道德规范。但到了宋襄公所在的春秋时期,战争频繁,很多诸侯已经摒弃了周礼,只追求利益。而坚持礼仪和仁义的宋襄公,终究被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抛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