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撒马尔罕的辉煌时期(也就是这里所说的“沃土”),确切地讲,是在帖木儿帝国治下的1370年到1507年,这座城市不仅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集贸之城和地中海到中国之间的一个庞大帝国的统治中心,而且是一个世界性的科学中心。这一点尤其可以追溯到帖木儿·别克(也称“跛子帖木儿”)的孙子乌鲁伯格。1409年,当沙哈鲁把帝国的首都向西部的赫拉特(10)迁移时,他封自己的儿子乌鲁伯格为撒马尔罕的统治者。由此,乌鲁伯格可以对这座城池独揽朝纲,尽管他真正执掌整个帖木儿帝国的时间是从1447年到他1449年去世。由于他对《古兰经》研读——也包括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所投入的精力远比他作为帝国统治者所投入的精力要大得多,所以他也被称为“天文学王子”。他修建了乌鲁伯格伊斯兰教神学院,还下令修建了一座天文台,这就是如今人们所说的乌鲁伯格天文台。这座天文台不仅在大面积的星体观测中获得了令人难以想见的精确性,并且借助于此观测而确定了天文学上多个行星的位置。但其天文学的成就却导致了伊斯兰教保守派对他的宗教信仰仇恨。最终他死于谋杀。
对于撒马尔罕来说,颇有意义的当属这座城市那些各式各样的陵墓。绝大部分陵墓的蓝色穹顶都是由精致的陶瓷砌成,以此使这座城市有了自己的特点。在这座陵墓城市中,排首位的当属古尔-埃米尔,这是帖木儿第一位帝王帖木儿·别克及其家人的陵墓。古尔-埃米尔一词意即带有凸起穹顶的“王公之墓”。这种瓜型穹顶显露出64条完全相同的拱肋,并且把《古兰经》的经文以马赛克雕塑镶刻在下面,穹顶则以明光锃亮的蓝青色板条所铺垫,所有这一切都精确地镶嵌在拱肋之中——堪称建筑、数学和艺术的杰作!
类似的杰作也出现在碧碧哈努姆(也称为碧碧哈尼),这是帖木儿帝国统治者的夫人们的墓地。按照传说,这座建筑物是为帖木儿·别克最钟爱的女人碧碧哈努姆修建的。一座带有穹顶的宏大清真寺奠定了这座建筑物的基调;借助于大门和列柱大厅将一个深邃的内院与外部隔离开来。一尊石质小讲台矗立在那里,那是周五祈祷(称“聚礼”——编者注)时供放《古兰经》的台子。
毗邻的墓地和清真寺就是恰伊·欣达墓区,这是一片扩展开来的大墓地。早在帖木儿帝国建立之前,这里就被撒马尔罕的贵族用作丧葬之地。在帖木儿帝国时期,这里增添了一些富于特色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也和当时的其他建筑物一样,都带有作为标志性的蓝青色穹顶。根据当地传说,先知穆罕默德的一位堂兄弟最终也长眠于恰伊·欣达墓区,因为众人都愿意死后被埋葬在一个距离神灵更近些的地方,而且一直到现在依然如此,据说这样就更容易进入天堂。也许,对于了解这种笃信来世的伊斯兰教而言,恰伊·欣达墓地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