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塞克湖北岸五彩缤纷的山地间有一片高地,上面布满了被冰川切割而成的大石块。这块高地的名字叫乔尔蓬阿塔。在草原马背民族斯基泰人(2)控制着从阿尔泰山脉到南俄罗斯、黑海北部那广袤草原的那个时期(前800—前400),他们给这一带留下了2000余件石刻作品。其中的绝大部分是那些对斯基泰人意义深远的动物的形象,譬如马和骆驼,当然也有那些在狩猎中猎获的动物,譬如北山羊(又名悬羊、野山羊)。有些石刻被堆放成圆圈的形状,由此推想,古人也许是为取得更好的狩猎收获而在此进行过某种萨满教式和泛神论式的祭祀活动。这里也有一些坟丘,但有别于2001年在西伯利亚南部——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的阿尔善(Arschan)村——那轰动一时的大量史前文物重大发现的是,这里的坟丘中几乎没有发现任何具有实质性证明的东西。如同在阿尔泰山脉那样,考古学家们在黑海地区也找到了斯基泰人的遗迹。可以说,乔尔蓬阿塔高地上的这些石头是这个马背民族向前一步的重要证据。
在更晚些时候,确切地说是在6世纪到9世纪的中国唐朝时期,这一带被一个古代的、同样也是出自阿尔泰山脉的匈奴民族控制,就是蓝突厥。关于这个民族的名字有不同的解释和引申。譬如在老突厥语里有蓝、天之说,因此也有天突厥之称;然而也有强大、有力之说。应该承认,这个蓝突厥民族是一个由多个单独的、彼此相对独立的部落组合起来的民族团体。其中还有一个在氏族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突厥武士阶层,他们在一名可汗的率领下,从事着突厥式的掠夺扫**活动,譬如对中国北部地区进行掠夺性袭击。也正因如此,他们早在公元6世纪时就被称为“突厥”,并且被视为对中国王朝北部威胁最大的侵略势力。一个由土门可汗(3)建立的蓝突厥帝国的确立年代是552年。这个突厥帝国在激烈的纷乱冲突之中于745年被灭。然而作为一个民族,蓝突厥在如今的吉尔吉斯斯坦一直继续地生活着。
蓝突厥有自己的书写文字,就是突厥文,最早的突厥文证例就是在伊塞克湖这一带发现的。1893年,丹麦语言学家汤姆森首次确认了这种文字的归属。有关早期突厥族文化的另外一个证明是位于托克马克市——一座介于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到伊塞克湖途中的城市——附近的石头建筑。在那里,矗立着一座始建于公元10世纪的、原高40米的额敏塔,这座塔的名字就是布拉纳塔。此外还有石刻,它们既是墓碑,也以头或者整个身形作为对那些被埋在那里的、曾经显赫一时的人士的寓意和象征,而今所有这些所点缀的也就是一大片草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