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砾石的戈壁滩和荒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有这样一座小城,一座位于海拔1100米处的绿洲小城,它的名字就是:敦煌。这片绿洲对于丝绸之路上的旅行者非常非常重要。这也就是为什么这座城池早在公元前120年,也就是汉代就已经出现。只是这座城池当年名为沙洲。在丝绸之路的蒙古繁荣时期,敦煌就已经发展成为一座拥有10万人口的大型且富裕的商业城市。如今,这座城市的老市区内仅有2万人口。在整个敦煌地区这2.7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生活着大约20万人。在这块绿洲上,现在的主要农作物是棉花。这个城市自身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一个市博物馆展出着挖掘出来的汉代瓷器和其他文物。此外,还有一座令人自然而然地想起那位来自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龟兹国的佛教僧人鸠摩罗什(5)大师的“白马塔”。在这位佛教大师从龟兹国前往中国传教的途中,必须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正是这匹白马保护他走过了这条危险的路。基于这匹白马的帮助,他得以在中国实现传播佛教福音的使命。这座白马塔就是鸠摩罗什亲自修建的。
敦煌直接与塔克拉玛干沙漠接壤,蜂拥而至的细沙在这座城池的后院堆起高高的沙山。细沙中的微粒随风而动,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声音,因此敦煌后面的沙山便有“鸣沙山”之称。敦煌附近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还有一块带有月牙形湖泊的小绿洲,它的名字就叫月牙泉。如今,这块富有魔力的地方已经成为一处旅游胜地。
敦煌之西,丝绸之路分成了两条: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线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线。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其面积约为160万平方千米。高达300米的细沙丘覆盖了大约34万平方千米的面积。这可是一块相当于德国全国面积(35.7万平方千米)的地界。这种细沙的流动速度特别快,因此也使得这里的地表图像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就连穿越这一带的驼队所走的路径也处在不断变化中。这种变化也是那个干涸的盐湖——罗布泊——不断变换地址的缘故。尽管罗布泊自1960年就已经干涸,然而它依然是一个滚动着的湖。斯文·赫定早在1901年就解开了这个消失了的盐湖之谜。以前,有许多源于天山的河流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从而形成了一些绿洲城市,尽管这些城市现在只剩下荒芜的遗迹,可正是这些天山来的雪水,曾帮助丝绸之路上的那些驼队穿越2200千米长的路,一直走到喀什这座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