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问题联盟”形式组建进行战争和军事行动的力量,从而使战争和军事行动呈现国际化
冷战开始时,全球呈现出东西方两大军事阵营的对抗。20 世纪60 年代后期,这种军事格局才逐渐演变为以美国与苏联两大超级大国的军事对峙为主要特征的东西方军事对抗。在这种军事对抗的形势下,美国组建了多个军事同盟,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澳新条约组织、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组织、美日军事同盟和美韩军事同盟等。冷战期间,美国在从事海外战争和军事行动时基本上都是以联盟的集体力量来进行的。如越南战争时,美国就拉上了其在亚太地区的盟国,如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和泰国。即使朝鲜战争还是冷战初期的一场局部战争,美国也拉上了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加拿大、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和日本等16 个国家,这些参战的国家中绝大部分后来都成为美国建立的军事联盟的成员国。特别指出的是,朝鲜战争是美国拉上最多的国家参战的一场战争。冷战期间,除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外,美国发动的其他战争拉上的其他国家的数量都十分少,有时甚至单独出兵。
冷战后,美国发动的海外战争和在海外进行的军事行动总体上看都有众多国家参加。参加美国海外战争和军事行动的国家具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问题结盟”。之所以出现“问题结盟”这种联盟形式,是因为冷战后全球已经不存在稳定性阵营之间的对抗,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各国间的利益互相融合,军事对抗呈现出针对某种问题而结成的临时联盟。
随着战争或军事行动结束,这种临时性的“问题联盟”将自行解散。如海湾战争时,美国与另外38 个国家结成了针对伊拉克的“问题联盟”。海湾战争结束,这种39 个国家结成的联盟就解散了。同样,阿富汗反恐战争时,美国拉上英国、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北约国家到阿富汗作战,哈萨克斯坦、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为美军提供了后勤支援。阿富汗战争的主要战事结束后,这种问题联盟解散,向阿富汗派出驻军的国家依本国利益来决定驻扎阿富汗的时间长短。这也是为什么人们看到向阿富汗派出驻军的国家不断有变化的原因。同样,利比亚战争时,美国与法国、英国组织起多国部队,这些部队来自北约组织、阿拉伯联盟成员国等。利比亚战事一结束,这支多国部队组建的联盟也宣告解散了。
第二个特点是美国的军事干预呈现出国际化。冷战期间,美苏争夺的地区主要在东西方两大集团利益的结合部或空白区。在对方集团内部,美苏两国都没有做出表面性的反应。如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时,美国没有做出表面性的军事反应。冷战后,美国的海外战争和军事干预行动呈现出国际化趋势。如美国在过去20 年间先后军事干预过1991 年伊拉克和科威特问题、1992 年塞拉利昂政变问题、1992 ~ 1996 年波黑问题、1992 ~ 1995 索马里问题、1996 年利比里亚问题、1997 年阿尔巴尼亚问题、1997 年柬埔寨问题、1999 ~ 2001 年东帝汶问题等。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美国在冷战后进行的海外军事干预几乎遍布全球的各个角落。
三、不断以新的作战理论指导新的战争和军事行动,新的作战方式不断出现
冷战时期,美国的主要作战对象是苏联。美国的作战理论必然会伴随着苏联的军事发展而不断发展。由于苏联在冷战时期的军事理论没有多少创新,这就导致美国的作战理论发展也比较缓慢,“空地一体战”理论是美国在这一时期作战理论发展的最突出成果。
冷战后,美国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形势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美国的作战理论创新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在海外从事的战争和军事行动频率加大;用于军事的高新技术不断出现;一场接一场的战争使作战理论不断得到实践的检验;军事转型的不断深化给作战理论创新提供了直接动力支持。这使冷战后美国的新作战理论不断出现,并且直接用于指导下一场战争,作战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海湾战争后,美军加速了联合作战理论的制定。虽然美军的联合作战实践可以追溯到1781 年独立战争时著名的战役约克敦之战,但美军直到海湾战争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联合作战理论。通过海湾战争的实践,美国在战后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最后于1991 年11 月正式颁布了第1 号联合出版物《美国武装部队的联合作战》,从而使联合作战成为美军的基本作战样式,联合作战理论也正式成为美国陆海空三军的共同作战理论。这是冷战后战争催生的第一个作战新理论。这一理论在指导美军后来的海外战争和军事行动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同样,海湾战争也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真正的信息化战争。这场战争使美国加速了信息作战理论的制定。
虽然美国军事理论家早在1976 年就提出了“信息战争”的概念,但美国在实际作战理论制定中并没有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海湾战争使美国开始重视信息战争。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美国海军先后制定了多部有关信息作战的条令,规定了信息作战的具体程序和方法。1998 年10 月,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颁布了第一本《联合信息作战条令》,从而使信息作战成为一种正式官方认可的作战样式。信息作战从而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期间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此外,“非对称作战”“全维作战”“空天作战”“网络中心战”和“行动中心战”等一系列的新作战理念与作战样式不断被提出来,并在军事行动实践中进行了检验。美国这种战争和军事行动实践与创新作战理论之间的良性循环,使美国的作战理论不断发展。
目前看,美国的作战理论是最为丰富的,也是不断通过战争和军事行动检验的,其实用价值不可低估。
四、强制构建有利于美国利益的和平从冷战后美国发动的战争和进行的海外军事干预行动看,其绝大多数都具有强制和平的性质,隐藏着构建有利于美国利益的地区安全格局的战略意图。
美国军事干预索马里是这种强制和平的一个突出例子。由于索马里位于重要的地理位置,其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美国一直想控制该国。冷战期间,由于索马里属于苏联的势力范围,美国的梦想一直未能实现。20 世纪90 年代初,非洲之角索马里发生内战,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为了拯救饱受战乱的索马里数百万平民的生命,联合国安理会于1992 年12 月3 日通过决议,决定派一支多国部队前往索马里。4 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他已命令国防部长切尼派出一支2.8 万人的美军部队前往索马里执行联合国决议。实际上,美国早在联合国决议之前的9 月16 日就已经派出2400 名海军陆战队员前往索马里。总统布什宣布派兵令只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即便没有联合国派兵的决议,美国也要出兵索马里,因为美国的目标是要在索马里建立一个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政府,以控制索马里。
美国出兵海地也是如此。1991 年9 月29 日,海地武装部队总司令塞德拉斯发动军事政变,取得政权,中断了政治改革进程。这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不符合美国利益的一个政权。美国打着联合国安理会940 号决议,对海地进行了强制性的军事行动。塞德拉斯被逼出走巴拿马避难。
美国实现了“刺刀下的民主”。这为推动美国倡议的“民主扩散”起到了鼓励和示范的作用。
美国干预波黑战争的行动更是强制实现有利于美国利益的和平。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操纵北约“武力维和”。为了阻止俄罗斯主导波黑局势,美国推动北约在波黑地区使用武力,开创了北约成立后第一次在防区之外使用武力进行“维和”的先例。二是借助北约的武力逼迫波黑内战各方和谈。美国主导北约强行在波黑地区使用武力,从而由“维和”一方演化为波黑内战的参与一方。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武力参与,迅速改变了战场力量对比,使持续4 年的内战迅速结束。这种“维和”方式在利比亚战争中再一次使用,美国等西方国家组成的多国部队,通过支持和参与利比亚内战一方的军事行动,终于推翻了卡扎菲政权,铲除了不符合美国利益的一个北非政权。
五、通过战争和军事行动来试验新式武器从海湾战争至2011 年5 月1 日击毙本·拉登军事行动,美国在几近历次海外的战争和军事行动中都使用了新式武器装备。海湾战争中,美国使用了“爱国者”防空导弹成功拦截了伊拉克“飞毛腿”导弹,首创导弹击落导弹的战例。阿富汗反恐战场上,美军实现了使用无人机投掷炸弹来对付恐怖分子的首个成功战例。在击毙本·拉登的军事行动中,美国首次使用了隐形直升机,在近千公里的巴基斯坦境内飞行中成功避开了巴军雷达的侦察。美国之所以在冷战后的历次战争和军事行动中使用新式武器装备,主要是因为:一是试验新式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以进一步提高这些新式武器装备的质量,并利于新式武器装备的定型。如海湾战争前,弹道导弹防御只是一个未经实战考验的概念。“爱国者”导弹通过海湾战争的实战检验,证实空防系统可以击落战区弹道导弹。二是推动新式武器装备的出口。从冷战后20 年美军的海外战争和军事行动来看,那些被军事实践检验过的武器装备都得到了许多国家的青睐,大大促进了美国军火的出口。美国军火出口的扩大,一方面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扩大了美国的军事影响,同时也加强了美国与有关国家的关系。这对于美国维护其全球霸权地位是十分有利的。这些表明,美国的海外战争和军事干预行动与其维护全球霸权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这也是美国缘何偏爱海外战争和军事干预行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节 军事热点的形态正在悄然变化随着媒体传播手段的增多和传播速度的加快,热点问题一旦发生便迅速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普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学术研究人员瞄准的课题、外交人员紧张制定对策的对象。热点之所以如此受到人们的青睐,是因为热点能够在国际社会引起较大反响并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从二战后全球发生的热点看,军事热点问题居多。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冷战结束前后全球发生的军事热点问题的形态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对全球安全形势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热点向亚太地区聚集
自战争出现后,人类没有遭受战火折磨的时间加在一起也没有几年。
可以说,战争与人类社会是相生相伴的。二战后,虽然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控制,但它仍然没有离开人们的视线。内战是战争的一种表现形式。自二战至今,全球发生的比较典型的内战数量达到56 起之多。冷战后发生的内战就达到了27 起。冷战结束至今仅20 年时间,内战发生数量超过冷战40 余年发生的内战总数。这表明,冷战后内战发生的频率在加大。如果说冷战时期世界各地的内战遍布全球的话,冷战后的内战却主要发生在非洲地区。从冷战后至今发生的27 场内战来看,非洲地区约占13起,其他地区发生内战14 起。这说明非洲大陆正经受着内战的折磨。当然,即便非洲大陆发生的内战数量居于全球之首,其被国际社会视为热点的问题却不是很多,反而内战发生数量居少的亚太地区出现的热点数量不断增多。这些热点不仅表现为内战方面,还表现在边界冲突、岛屿争端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发展等各个方面。其特点是:(一)影响国际形势的军事热点数量多从全球来看,非洲地区发生的内战数量是最多的,但其对国际安全形势有大的影响的内战可谓寥寥无几,其影响大多限于地区范围内。亚太地区出现的热点问题却与之不同,该地区出现的军事热点数量可谓是居于全球之首。一方面,美国将其全球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调整,另一方面亚太地区正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亚太地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将对国际形势产生影响。柬埔寨与泰国边界地区出现的寺院之争都引起了东盟的关注,甚至引起了大国的关注。更不用说其他牵涉到大国利益的热点问题了。就全球的热点问题而言,绝大多数的热点都集中于亚太地区。这突出地表明,亚太地区陆海相邻地带将是未来国际竞争的重点地区。
(二)对国际安全形势影响大的军事热点多一旦亚太地区出现热点问题,这种热点问题将对国际安全形势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是目前亚太地区热点问题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如2004年发生并持续至今的巴基斯坦西北部地区的军事动**极大地影响着中亚地区和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巴基斯坦位于联结南亚和中亚的结合部,巴基斯坦内部军事形势动**,一方面将影响阿富汗地区的反恐走向,同时也将对中亚地区的安全形势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一旦巴基斯坦政府对其西北地区的恐怖组织打击不力,这些恐怖组织极可能在阿富汗和中亚其他国家内泛滥,并以巴基斯坦为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巴基斯坦境内的军事动**还可能蔓延到南亚其他地区并影响南亚地区其他国家内部的稳定。目前,南亚国家内部的恐怖组织越来越出现本地化趋势。如果这些本地化的恐怖组织得到了巴基斯坦境内的恐怖组织的支持和帮助,这些恐怖组织就可能迅速地生长起来。南亚地区的反恐形势会变得越来越糟糕。近年来,国际有关组织统计后发现,南亚地区是全球发生恐怖事件数量最多,受恐怖组织威胁最为严重的地区。这使得巴基斯坦境内出现的热点问题备受国际社会的瞩目。同样,南海地区的岛屿主权与海洋权益之争等问题也已经引起了区外大国的密切关注。
二、持续时间增长
冷战后,全球热点问题表现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一旦热点形成,就持续很长时间,甚至看不到解决的尽头。人们不难发现,虽然伊拉克战争和多国部队对利比亚的打击等军事行动都结束了,但两地作为热点发生区并没有降温,还是保持着热度,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与冷战时期的热点相比,冷战后的热点比冷战时期的热点保持热度的时间要长得多。
究其原因是:
(一)某些大国期望延长热点保持热度的时间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两国在全球争夺,但其重点却放在了欧洲,其他地区的争夺都是为欧洲这一主轴战略服务的。美苏两国都遵循对世界各地的热点速战速决的原则来全力维护欧洲地区的均势,都不想在欧洲地区的博弈中让对手占据优势。在欧洲之外发生的热点问题,美苏都本着快刀斩乱麻的心态迅速解决,尽量不影响其欧洲战略的推行。冷战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要尽力在全球各地保持影响。因此,找一个参与全球各地区事务的充分理由是十分重要的。那么,热点问题是美国最希望出现的。对有利于美国称霸的热点问题,美国都尽可能地使其保持下去,热度不降。如伊拉克和阿富汗境内的安全问题,美国倒是希望伊阿两国的动**保持下去,使其能够找到合适的理由在这两地维持军事存在。
(二)热点问题不易解决
人们会发现,影响热点问题解决的因素在冷战结束前后发生了变化。
冷战时,全球任何一地发生热点问题,其背后都会有美苏两国的影响。通过幕后交易,美苏两国基本上就决定了这些热点问题发展的最后结果。冷战后,即便美国希望有些热点问题得到迅速解决,但这些问题还是很难速战速决。这主要是因为:
首先,热点出现的国家内无强力政府。如北非的利比亚就是如此。昔日的卡扎菲政权被推翻了,利比亚现任政府并不是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无法稳定全国的局面。目前,利比亚联合政府的执政能力是十分脆弱的,甚至还可能导致有关部族与中央政府争权,乃至分裂情况的出现。这就是利比亚安全形势持续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其次,历史遗留下来的棘手问题难以解决。冷战时期,许多历史矛盾问题都被美苏两国的对抗这一主要矛盾所掩盖。冷战时期的热点问题基本上都是一个表现的现实问题。冷战后,许多国家的历史遗留问题开始浮出水面,成为主要矛盾。由于是历史遗留问题,所以这些矛盾对于当事国来讲是不容易在短时间内解决的。如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领土争端问题,自冷战结束以来一直是中东地区的热点问题。虽然因这一问题出现过几次战争,但巴以领土争端并没有得到解决。冷战后巴以之间的小打小闹一直没有断过。目前,巴以之间的领土争端仍然看不到解决的希望。
再次,热点问题被有关方面利用,而使其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冷战后新出现的朝鲜核问题即是如此。朝鲜核问题是20 世纪90 年代开始成为东北亚地区的热点问题。美国要拉住日本和韩国,外部威胁有利于其强化联盟关系。朝鲜核问题便成为美国强化东北亚地区联盟关系的一个由头。
美国想利用朝鲜多变的核问题向俄罗斯、中国施压,与中国和俄罗斯讨价还价,以图实现其整合亚太地区力量,建立亚太新秩序这一战略目的。美国不断地将朝鲜核问题放在“文火”上,保持朝鲜核问题的热度,树立核道德领域的卫道士形象,以争夺世界核问题上的道义制高点。
三、国际化、复杂化倾向日益凸显冷战时期,世界各地发生的热点问题表现出的特点是:冲突地区局限于所在地区,涉及的力量只是冲突的双方,很少有众多国家参与;对抗双方的背后有美苏两个大国的影子;冲突的强度、规模等受到限制;持续时间也是非常有限的。这些热点问题都是服务于美苏两个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冷战后,热点问题的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既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有关,也与当今的国际形势有关。
冷战后发生的热点问题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国际化。这一点从冷战后发生的诸多热点问题就可以看出来。如2008 年发生的俄格冲突本来是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两国之间的问题。然而,美国和北约等都参与了进来。
这使得一个地方性的小问题演变成一个国际性的大问题。经过俄罗斯与美国之间的讨价还价,俄格冲突最后才算得以平静下来。台湾问题本来是中国内政。然而,美国和日本等国都想插入,以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不停地向中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单元输入武器装备,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鲜见的。日本公然在其防务计划大纲中列入有关关注台湾事态的相关条款。这不能不说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公然挑衅。再比如,南海问题,本来是中国与南海周边某些国家的问题。然而,区外的某些大国积极地参与进来,使南海问题国际化;同时,南海地区的某些国家也力促将南海问题国际化,以便从中渔利。在之前发生的中国与菲律宾在黄岩岛附近对峙事件过程中,人们已经看到了菲律宾方面力促这一事件国际化的险恶用心,目的是拉入国际因素将问题搅乱,以便取得其他手法达不到的目的。同样,柬埔寨与泰国之间的柏威夏寺院问题受到东盟方面的干预、叙利亚内战问题受到了阿盟的干预等也是地区热点国际化的表现。
冷战后发生的热点问题的突出特征之二是复杂化。冷战时期的热点问题,基本上通过美苏两国的压力,当事国双方的谈判就解决了。冷战后,这种解决热点的模式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当事国不断将问题搞得复杂起来,使问题越来越难以解决。目前,亚太地区的诸多热点问题就是这种情况,让某些当事国搞得越来越复杂,问题的解决越发棘手。日本在钓鱼岛问题采取的一些措施就是如此。就钓鱼岛而言,本来钓鱼岛是中国固有的领土。日本却趁美国撤出钓鱼岛时将所谓的行政权移交之机占领钓鱼岛,并继续得寸进尺要夺得钓鱼岛的主权。日本的这种企图遭到了中国方面的强烈抗议和反对。为了达到向中国施加更大压力同时又避免受到中国方面的反对的目的,日本政府最近又掩耳盗铃地允许其地方政府对钓鱼岛采取租买手法以便迂回获得对钓鱼岛的“主权”。
四、“一边倒”与“屈服”案例增多冷战时期,由于美国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在全球争夺势力范围,世界各地发生的热点问题的背后都有美苏两国的影子。热点问题解决的模式基本上遵循着谈判解决的方式。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冷战期间发生的两大热点。这两场战争最终都是以谈判的形成达成协议来实现停战的。
冷战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一旦美国参与了热点问题,热点问题的最后解决基本上都是以美国支持一方的绝对胜利而结束。在冷战后不久即出现的波黑冲突中,美国使用种种手法迫使冲突有关各方接受了其提出的条件,使波黑地区成为冷战后其最早扩大势力影响的地区之一。在1999 年北约空袭南联盟事件中,美国最终还是迫使塞族妥协和屈服从而结束了这场战事。后来,美国又肢解了南联盟,实现了使前南地区进一步碎片化的战略目的。这就使俄罗斯在巴尔干地区的影响完全被清除了。
同样,美国在对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中也是如此。美国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府后建立了受其影响的卡尔扎伊政府,使其军事存在得以在中亚地区维持下去。在伊拉克,美国已经撤出了作战部队。但是,美国通过派遣保安人员的办法来维持其在伊拉克的武装存在,保持其对伊拉克的影响力。目前,虽然美国对利比亚的影响不尽明朗,其仍然通过西方国家及北约组织施加对这一北非国家的影响。针对叙利亚国内动**,美国通过对叙国内反对派输送非作战用的武器装备,间接参与到叙利亚的内战之中。美国的这种做法无疑提高了叙国内反对派的实力,一方面激化了叙国内冲突各方的矛盾,另一方面也在引导叙国内冲突向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同时,这也是叙利亚国内冲突至今还没有任何结束迹象的深层原因。
从世界形势发展来看,美国“一超独大”的局面还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全球的热点最终以“一边倒”和向美国支持一方“屈服”而结束的形势还将持续下去。随着全球力量格局的转化,这种一边倒和向美国支持一方屈服的状况会慢慢发生变化。
五、主导力量由军事力量向民间力量转变在不同历史时期,与世界热点相关的主要力量是不同的。在冷战时期,由于世界处于美国和苏联为主导的两大力量的对峙和对抗,全球的热点基本是军事力量引发的,并且军事力量支撑着这些热点的发展演变。冷战后,世界的热点,特别是主要热点问题并不全是由军事力量引发的,而是出现了另一番影响。
人们不难发现,冷战后的许多热点是由非军事力量引起的,而且是以军事力量为后盾,在非军事力量之间展开的博弈。如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方面一直没有使用自卫队而是使用海上保安厅的力量来与中国周旋。即便在中国方面的保钓船只靠近钓鱼岛时,日本也没有出动自卫队的力量。
同样,在黄岩岛问题上,菲律宾最初是使用军队来参与的,不久后即调整策略,使用非军事力量与中国的海监船只进行对峙。但是,中菲双方用非军用船只对峙的后面都有军事力量做后盾。日本与韩国关于日本海中的独岛(竹岛)之争时也使用了非军事力量的对抗。这表明,冷战后非军事力量正成为引发热点问题的主要力量。这种非军事力量之间的博弈是在军事力量的支撑下展开的。这种热点的新特点值得关注,也值得研究。
热点的形态正悄然发生变化。解决热点问题的对策也应该做出调整。
随着世界安全形势不断演变,如何利用热点,如何降温热点等针对热点问题的一系列研究正在展开。热点问题正成为国际博弈的一个新领域。在关于热点问题的明暗两个战场的博弈中取得胜利,既是一个实力问题,也是一个谋略问题。随着多极化的不断形成,谋略在解决热点问题时可能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第五节 中国国家安全正受到十大因素威胁随着全球经济形势日益恶化,国际间的各种冲突不断,有人认为局部地区爆发战争或出现军事冲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全球安全形势凸显渐入动**的迹象,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总体上看,中国安全正受到最为突出的十个威胁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防患于未然。
一、军事演习潜藏危机因素
近几年来,在中国周边的军事演习可谓是层出不穷。虽然这些军事演习不是战争或军事冲突,但有的军事演习给中国周边安全造成的震动是不容忽视的。近年来,每当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通过琉球群岛之中的宫古海峡时,日本海上自卫队飞机便紧紧地咬住中国舰艇编队的舰只。如果出现某种误判,中日间的军事冲突在所难免。实际上,中日之间这种军事状况隐藏着某种军事冲突的成分。随着日本极力寻找借口向西南方向调整兵力部署,其制造西南方向军事危机的用心是存在的。这是中国不能不警惕的一个潜在危机因素。
二、引发南海冲突的因素日益复杂,极易导致地区安全不稳目前,或致南海出现军事冲突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以所谓维护南海航行安全为由“驻军”或巡航南海引发冲突。二是转移国内斗争的视线引发冲突。三是为抑制中国发展的速度与方向,某些国家在南海地区人为地制造事端。四是非传统因素引发军事冲突。由于南海岛屿分占基本完毕,传统争夺岛屿问题已不再是引发南海军事冲突的主要因素,非传统因素引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上升。诸如海洋权益问题、海盗打击问题、超越控制区“活动”问题等都可能引发军事冲突。
三、军事关系渐成“绳索”,套牢中国的用心凸显由于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上升,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却风景这边独好,越来越多的国家心理上出现不平衡现象。加之,某些舆论的煽风点火,中国日益成为某些大国利用军事关系遏制的对象。目前,有关大国正在中国通过军事关系来编织遏制网遏制中国的发展。
四、热点事件不断出现,试图转移中国发展视线中国周边的热点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陆地方向,印度不断制造边界危机。二是海洋方向的权益纠纷,区外大国不断故意制造事端。三是在岛屿问题上步步紧逼中国。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采取力度升级的做法,迫使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改变态度。
五、美国构建“点—线—面”军事布局,潜藏压制中国之心目前,从美国全球军事部署看,美国正在构建包围欧亚大陆,尤其是针对中国的一种全球性的、具有“点—线—面”特征的军事布局。具体表现:一是重视提升印度的作用,使之与英国、日本三者形成针对欧亚大陆的“战略点”。二是沿着地中海、北印度洋和南海构建战略线。三是在全球构建反导防御体系。美国的这个导弹防御体系在全球构成了一个向中国施压的“战略面”。如何突破美国的这种“点—线—面”军事布局是中国安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六、针对中国的军事战略调整不断出现,中国战略机遇期大有缩短之势
近年来,中国周边的几个大国相继对军事战略做出调整,针对中国的战略举措不断出现。一是俄罗斯在军事上加大了对远东地区的重视。二是日本加大了在其西南方向军事部署的力度。三是美国收缩海外军事部署的同时,加大了针对中国的军事部署。四是印度日益加大在“麦克马洪线”
以南地区军事部署的投入。这种调整使中国的军事压力日益增大,我国的战略机遇期存在着被缩短的可能。
七、邻国在领土分歧和海洋权益纠纷问题上的态度强硬,我面临解决这些争议问题的外部压力日渐增大在世界主要大国中,中国是与周边邻国存在着领土分歧和海洋权益纠纷最多的国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领土分歧和海洋纠纷问题上受到有关国家的压力也在增大。这主要表现为:一是有关国家认为其处于与中国争夺领土和海洋权益的战略机遇期。二是某些国家抓住中国争取维护南海安全稳定这一“软肋”不断采取攻势行动。三是南海地区之外的大国不断煽风点火,恶意破坏南海地区的安全稳定。南海地区之外的大国不断介入南海地区的事务,使南海问题日趋复杂化、国际化。
八、形式多样的“中国威胁论”出现,不断威胁我安全环境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力的不断强大,中国在政策和行动等各个方面一直坚持和平发展,主张建立和谐世界。即便如此,世界上,尤其是周边国家不时出现一股极为不协调的论调,即“中国威胁论”。目前,这种论调极大地威胁着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其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某些国家以“中国威胁”为借口大力发展军事,制造安全动**。二是某些国家以中国经济、贸易、资源等方面威胁其安全为由制造虚无的“中国威胁”。
九、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上升,我维护周边稳定压力增加进入新世纪后,全球安全形势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特点,即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并行发展。就我国周边安全形势而言,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对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威胁是十分严重的。
目前,这三股势力呈现出暴力化和政治化两种形态并行发展的趋势。首先,中亚地区的恐怖主义或将重新抬头。其次,南海地区的海盗问题可能会日益严重。最后,中国周边国家间的非传统安全合作或将加强,中国有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被边缘化的可能。
从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看,中国的传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非传统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随着人们对传统安全的关注的日益回升,如何通过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来加强传统安全,是中国安全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十、战略武器环境日益不利于我国安全随着中国周边国家对发展战略武器的重视,中国周边的战略武器环境对中国安全越来越不利,极大地弱化了中国战略武器的威慑力。主要表现为:首先,核环境恶化。其次,航母威慑力对比形成动态平衡。最后,网络空间各国都可发挥优长,一国无法形成绝对优势,威胁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随着社会基础越来越与网络联结在一起,网络几近成为社会基础的神经,网络武器具备了战略武器的基本特征。网络空间的博弈不仅恶化了我周边安全环境,同时也恶化了我境内的安全环境。网络安全将成为维护中国安全稳定应该主要关注的领域。
第六节 中国国家安全或将遭受“全频谱”威胁通常,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对我国安全面临的威胁这个问题的认识也一样,可以从现实和潜在、主要和次要来分析,也可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角度来分析。当然,从军事角度分析我国安全面临的威胁是人们最为关心的。当用历史对比方法分析我国军事安全面临的威胁时,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目前我国受到的威胁处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时期——正受到“全频谱”威胁。
当前影响我国军事安全威胁的数量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多的。从新中国建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受到的威胁数量上看,在同一时期,我国经常受到一个或两个威胁。如新中国建立初期存在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威胁我国安全问题,60 年代存在印度与苏联军队侵占我国领土问题,70 年代有越南军队企图占据我国领土问题等。
目前,威胁我国军事安全的问题与以往不同,其中表面化的问题就有朝鲜半岛核问题、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侵占我国岛屿的国家增多问题,印度不断在边界地区加大对我施加军事压力等。加之,个别国家支持“藏独”“疆独”并允许这些组织在其境内组建非法武装、建立训练基地等,严重影响着我国西部地区的安全。这些威胁几乎都同时存在,我国目前的军事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当前影响我国军事安全的威胁涉及的领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多的。
朝鲜战争结束后,我国军事安全受到的威胁主要表现为来自美国以及美国支持下的台湾对我大陆从海上和空中造成的威胁。60 年代,我国军事安全又增加了印度、苏联对我造成的陆上威胁。70 年代,随着与美国关系的改善,我国主要受到来自苏联和越南的陆上威胁。80 年代,随着与美国和苏联关系的改善,我国受到的军事压力不断下降。冷战结束后,随着美国对“台独”势力支持力度的加大,我国军事安全主要受到来自美国的威胁,先后还发生了美军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和中美南海撞机事件等。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军事安全同时受到来自多个领域的威胁,除传统的威胁外又增加了太空威胁、网络威胁和北约威胁等。对来自太空的威胁是不能不重视的,这一威胁主要来自美国。美国在太空军事化的同时还大力准备军事化太空。太空军事化主要是指从太空对空中或地面军事行动进行支援,军事化太空是指在太空展开军事行动。近年来,美国加快了完善太空卫星支持空中和地面军事行动的步伐,使在轨军用卫星的数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美国先后进行了导弹打卫星试验、“撞星”试验等,这表明美国军事化太空的进程也加快了。随着我国国家利益不断向外层空间延伸,我国受到来自美国的太空威胁正日益加大。如在我军的一次军事演习中,美国通过干扰太空通信卫星的手法使我军事演习不能顺利进行。这还是美国利用太空优势对我实施威胁的“冰山一角”。一旦美国军事化太空达到一定的程度,我太空飞行器都将面临着美国“杀手”的威胁。
同样,来自网络空间的威胁是我国军事安全面临的一个新问题。目前,美国组建了网络司令部,将其国内的网络对抗力量统一组织起来,目的是占据网络空间的主宰地位。据外电报道,美国的网络部队已经不断地在网络空间展开看不见硝烟的“进攻”。同样,美国的盟友日本和韩国也采取不同形式建立起网络部队,在网络空间展开了“进攻”。如我国一位留日学生就曾发现,他在夜里给国内有关方面写的一份建议性文章通过网络发回国内后,第二天就被日本有关方面获知了;我国内某著名军事学者的电脑频频受到黑客攻击,其一些有“创意”的观点不断被国外媒体披露出来;等等。据报道,美国已经将网络战争的一个攻击对象设定为中国。有国外媒体还报道,美国网络部队一方面亲自出马对中国大陆的网络采取“动作”,另一方面指导中国台湾地区的网络力量对大陆采取“动作”。这说明我国的安全正受到来自外部网络部队的威胁。
北约日益成为我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新军事威胁。北约原本是其成员国组建的防御性组织,只在成员国的范围内采取军事行动。冷战结束以来,北约不断跨出成员国的防区而在防区之外采取行动,如干涉波黑内战、轰炸南联盟、出兵阿富汗等。尤其是北约部队深入阿富汗,使其军事触角延伸到了我国的家门口。目前,阿富汗陆军部队已经换上美式装备,即为北约的标准装备。一旦阿富汗加入北约,我国军事安全就紧紧地与北约联系在一起了。原本认为“狼离我们很远,现在狼真的要来了”。我国的安全战略空间将会被大大压缩,军事安全受到的威胁不言而喻。
我国既受到传统安全威胁,更受到非传统安全的威胁。这是冷战时期所不曾遇到的新问题。冷战时期,由于两大军事集团对立,我国安全主要受到传统的军事威胁。冷战后,非传统威胁日益增多。其中,海盗对海上运输线的威胁、我国在其他国家存在的利益受到所在国的威胁等都日益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
冷战时期,我海外国家利益主要在东方集团内部。冷战结束后,我国与西方国家交流日益增多,与发展中国家交往日益密切。随着我国实力的不断发展,我海外利益不断扩大并不断向各个领域拓展。与此同时,我海外利益受到的威胁也日益严重,如海上运输线的安全就不断受到威胁。
2008 年底,我国政府根据联合国的决议向亚丁湾派出了护航编队。目前看,通过武装护航,我国远洋船队的安全基本得到了保障,但如何有效武装护航也是我国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目前,我国家利益不仅表现在我国领土范围内,在其他国家领土上也有我国家利益的存在。这是我国家利益不断拓展的一种表现形式。一旦我海外国家利益所在国发生动**或其他事件,对我海外国家利益造成军事威胁时,我如何实施军事保防是我国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这是冷战时期我国很少遇到的问题。可是,现在这种事件越来越多,比如,在“出事”国家如何保护我国家利益的安全,一旦需要如何撤回我国重要国家利益等。
这是我国军事安全遇到的新问题。
可以说,目前我国面临日益增多的非传统安全威胁,这使我国安全受到威胁的范围更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