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印度军事及其对我威胁(1 / 1)

印度是位于南亚次大陆的一个军事强国。南亚次大陆是一个地理环境非常特殊的大陆。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北面以喜马拉雅山脉与中国相隔,西面以兴都库什山脉与中亚和中东地区相望,东面以那加山脉与东南亚相分,南面以半岛形式伸入印度洋约1600多公里。据此,南亚次大陆形成了一个半封闭的地理单元。在这个独立的地理单元里,周边国家在军事上无法与印度相比,印度则以其超群的军事实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南亚大象”。

印度继承英国殖民主义的衣钵而形成了特殊的军事思维,在军事发展和运用上经常表现出己所不欲,硬施于人的姿态。尤其在对待中国时,印度经常出尔反尔、随心所欲地强加给中国各种帽子,为其发展军事制造借口。进入新世纪后,印度在军事上针对中国的动作越来越多。这给中国国家安全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第一节 争当“有声有色”的强国

印度现任总理曼莫汉·辛格在第一次当选后的议会演说时指出,印度要在2030 年左右成为世界强国。随后,印度政客在不同场合频频发表演讲,鼓吹“21 世纪是印度的世纪”。这表明,印度已经加快了向开国总理尼赫鲁提出的成为世界上“有声有色”大国这一目标迈进的步伐。

人们都知道,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印度为了保证国家目标的实现,军事上也制定了相应的战略目标,即“以国家战略为指导,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威慑巴基斯坦,遏制中国,控制弱小邻国,拦阻区外大国,加强内卫治安,并通过海洋威慑和核威慑能力,争当世界军事强国”。具体内容是:一、威慑巴基斯坦

印度将巴基斯坦视为“印度安全与统一的最大威胁”“现实的主要作战对手”,进而将其作为首要的慑服对象,准备与巴基斯坦打一场全面战争。针对巴基斯坦的“防御型”战略、“代理人战争”,以及巴战略预备队的实力,印度提出,“在确保领土损失最小的同时,保持发动反攻的能力,以便迫使巴撤出它所侵占的领土,并迫使其预备队投入作战,从而摧毁其军事能力与政治意志”。印度防务专家扬言,印度能“随时随地”对巴实施军事打击,并且“有能力取得彻底胜利”。

二、阻遏中国

印度以我国为主要“潜在对手”和阻遏对象,其具体目标包括:一是巩固业已取得的扩张成果,确保对边境的有效控制,特别是对中印边界争议地区的控制,维护既得利益,并以实力为后盾,促使边界谈判朝着有利于印度的方向发展;二是阻遏我国武力收复失地,即使动武,印军也要有足够的能力进行战争,使我国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三是遏阻我国在南亚扩大影响,促使中国承认印度在南亚的大国地位,并认同印度的地区利益,特别是不与印度的邻国发展军事关系;四是加速与东盟建立经济上的“战略联盟”与军事上的“合作与依赖”关系,防止中国“成为本地区的支配性强国”。

三、控制弱小邻国

对南亚弱小邻国实施有效威慑和长期控制,一直是印军战略目标的核心内容之一。出于保障周边“和平环境”、稳定国内政治局势的战略考虑,印度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与南亚邻国缓和关系的措施,但其战略目标并未变化,即以外交努力、军事“合作”、经济渗透、政局监控或直接干预等综合方式谋取和维持对这些国家的威慑与控制。

四、拦阻区外大国的渗透

其具体做法是,一是阻止区外大国卷入南亚内部事务,特别是阻止区外大国与南亚国家进行军事合作,谋取军事基地;二是限制世界军事强国的海军进入印度洋;三是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保护印度领土、领海的安全以及海上权益。

五、强化“维稳”“维和”的职能“维稳”就是强化内部治安,维护社会稳定。在印度这个多民族、多宗教国家里,军队还承担着繁重的“维护国家统一”的任务,多次应召援助民政当局维持法律与秩序。在党派斗争加剧,民族矛盾复杂,宗教冲突不断,“恐怖主义、毒品贩运、原教旨主义和分裂主义”等新威慑迅速蔓延的今天,保障国家统一,维护国内安全,支援国家建设等关系到国家安危和发展的问题日益突出。

“维和”就是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借此不仅可以“捍卫祖国尊严”,提高国际影响,为印度早日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创造条件,还可以加强与外国军队的联系与合作,通过与其他国家现代化军队的共同训练和工作,锻炼部队、扩大视野、提高素质。

六、发展海洋威慑和核威慑能力

印度认为,“海军是力量的象征,要想成为世界一流大国,就必须有一支世界一流的海军”。随着海洋地位的日益提高,印度未来与周边国家或区外国家发生战事的可能性增加。为确立印度在印度洋的支配地位,防止区外大国染指印度洋,必须建立一支“世界级”的海军,增强战略威慑能力。为此,印度把建立一支现代化的远洋型海军作为实现其海洋威慑战略的主要途径。

印度把发展核力量作为谋求大国地位的重要途径,同时力图对巴基斯坦和中国形成有效的核威慑,并在印度洋地区建立起一支全面的核力量,遏阻其他力量插足南亚事务。为此,印度强调要建立一支“最低限度有效的核威慑”力量。这支力量将由战略轰炸机、机动陆基导弹和海基武器系统组成,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二次核打击能力。印度还试图扩大导弹核武库的规模,以能与中国核力量相抗衡。

第二节 “南亚大象”追求绝对军事优势印度现在已经是在南亚地区发挥着地区主导性作用的国家,但其仍然在追求更大的军事优势。

一、追求更大的地区军事不平衡

南亚地区军事力量结构不平衡是自殖民主义者撤出南亚地区,南亚地区被殖民的国家独立以来就一直存在着的一个现象。印度是南亚地区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印度周边分布的都是实力与印度无法相比的弱小国家,甚至某些小国的国防还受到印度的“指导”,武器进口及军事外交都受到印度的“约束”。

自1974 年锡金成为印度的一个邦之后,印度周边的国家就如同众星捧月一般拱卫在其周围,并且呈现互不相连的状态分布在周边。这些国家根本无力与印度抗衡。尤其是20 世纪80 年代后半期,印度先后出兵斯里兰卡与马尔代夫两个国家,更显示出其在南亚地区的大国实力与地位。

冷战后,印度开始推行大国战略,积极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军事上也在积极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做着铺垫工作。可以说,自冷战结束至今,印度的军力发展呈现出一种让人刮目相看的状态。至今,印度的军力在整个南亚地区的7 个国家中是首屈一指、遥遥领先的。特别是经过2011 年的加速发展,印度军力使整个南亚地区原本就不平衡的力量天平更进一步倾斜。

首先,军队规模形成超级不平衡的态势。在南亚地区,印度拥有132万现役部队,同时还有214 万预备役部队。这使印度军队规模名列世界第三位。南亚地区的国家中兵力规模仅次于印度的是巴基斯坦,但其军队人数还不到印度的一半,南亚地区其他国家拥有的兵力规模更是无法与印度相比,马尔代夫这样的国家甚至连军队都没有。在这种兵力规模对比严重失衡的形势下,印度还在下大力气大幅度扩大总体兵力规模。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已经通过一项预算130 亿美元的军事现代化计划,其中的一项工作就是要在第12 个五年计划(2012~2017 年)间征召9 万新兵部署到中印边界地区。如果这一计划得到落实,印度总体兵力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极可能超过美国。仅仅这个征召新兵的规模,就相当于南亚地区一个小国的兵力总和了。印度还在不断加大对军力发展的投入,兵力规模将可能会继续扩大。南亚地区兵力规模对比不平衡的状态也会继续扩大。

其次,在南亚地区,各国的武器装备水平也在不断拉大差距。印度军队的武器装备进口来源比较庞杂,被国际社会戏称为“万国牌”。印度曾在第11 个五年计划期间斥资82 亿美元用于购买外国武器装备,以弥补陆军武器装备方面的不足。同样,印度的海军和空军也得到了外国武器武备的武装。印度大力购买国际市场上的先进武器装备,这使印度荣登全球武器进口的榜首。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统计,在2006~2010 年的5 年间,印度进口武器装备量在全球占据的比重上升到9%,成为世界第一武器装备进口国。在2011 年间,印度向国际市场上抛出的购买军火订单频出。据印度媒体报道,2011 年6 月,印度交付美国一份价值41 亿美元的军火订单,用于购买10 架运输机。与此同时,印度还向欧洲抛出了一份价值104 亿美元的军火订单,用于从欧洲国家购买战斗机等先进武器装备。到年底时,英国媒体报道说,印度已将这一数额提高到200 亿美元。可见,印度是想投入巨资购入先进武器。此外,印度还将大额军火订单砸向俄罗斯。俄罗斯是印度武器进口的传统国家。

印度军队武器装备的82% 皆来自俄罗斯。2011 年,印度在国际进口武器装备时,也照样从俄罗斯重金进口先进武器装备。2011 年俄罗斯武器出口额达113 亿美元。其中,仅出口给印度的就占数十亿美元。印度是俄罗斯的最大武器出口国,同样也使俄罗斯成为其最大武器供应国。除美国与俄罗斯之外,印度还从以色列、英国、法国、意大利、波兰、德国、荷兰、乌克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挪威等至少15 个国家进口武器装备。

从如此众多的国家进口武器装备,这使印度军队成了多国军队武器装备的试验场。当然,这些武器装备起来的印度军队,与南亚地区其他国家相比,有绝对的实力优势。

再次,战略力量对比失衡更加突出。在南亚地区,印度与其他国家相比,拥有着绝对优势的战略力量,具体表现在战略核力量建设方面。

在印度的战略力量结构中,分为地面、空中和海上战略核力量。目前,印度正在有条不紊地建设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2011 年,印度多次进行了能够携带核弹头的远程导弹试射。如11 月15 日,印度从其东部奥里萨邦惠勒斯岛综合试验场发射了一枚射程达3000 千米的“烈火”-2 改进型远程导弹。印度方面还宣称将要试射一枚达5000 千米射程的“烈火”-5型导弹。印度与俄罗斯之间已经达成协议,印度将租用俄罗斯的一艘核潜艇,租期10 年。加上印度空军的战略轰炸机,印度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体系将得到进一步完善。相对而言,巴基斯坦因为陷于内部政治斗争和外部军事干预的泥淖,其战略力量的发展与实力的提高一直是萎靡不前的。其他国家更谈不上拥有战略核力量。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印度的战略力量具有遥遥领先的地位。

最后,南亚地区各国在军事投入上形成更大反差。在南亚地区,印度一直是该地区经济发展势头最好的国家。在这种形势下,印度军事上的投入增长速度多年来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还要快。这使得印度军事在南亚地区形成了一枝独秀的局面。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报告分析,印度在2011 年已成为全球军事投入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据印度扩军计划显示,印度未来将着力发展海军力量,在未来20 年内投入近450 亿美元装备103 艘新舰艇,其中包括驱逐舰和核潜艇。不难相信,军事上的高投入将进一步拉大印度与南亚地区国家的军力差距。南亚地区军力严重失衡的局面是不可逆转的,这种形势将会持续发展下去,失衡的幅度会越来越大。

二、积极与区外国家发展军事关系,夺取更大战略优势首先,印度积极在南亚地区之外发挥影响不能不受到关注。这方面,印度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既与美国拉关系,又与俄罗斯拉关系,同时还与欧盟拉关系。这是印度在国际舞台上利用矛盾为己所用的一个重要表现。美国方面,印度在2011 年已经成为美国的第三大武器出口国,采购的武器合同金额达45 亿美元。美国出售给印度的武器装备有海军侦察机、运输机、导弹以及其他武器系统,几乎无所不包。这使印美军事关系不断升温。印度与美国军事高层之间的来往越发密切。这除与美国将全球战略重点从反恐调整为“重视亚太”有关外,还与印度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可以发挥更大的遏制中国的作用不无关系。据世界武器交易中心分析,2011 ~ 2014 年间,印度将成为俄罗斯武器三大进口国之首,或将占据俄罗斯武器出口的48%。这将牢牢绑紧印度与俄罗斯的军事关系。

其次,印度与中国周边国家发展军事关系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发展动向。2011 年,印度与蒙古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印度官员声称,位于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蒙古已将印度视为“第三个邻国”。印度也加大了与蒙古的军事往来。7 月31 日,印度军队就参加了在蒙古举行的“可汗探索——2011”多国维和军事演习。9 月15 日,印度又派出军队参加为期近半个月的名为“游牧大象”的军事演习。近年来,印度与越南之间的军事关系也在不断升温。印度已经成为越南军队的俄制武器零部件供应国。

最后,印度还与越南探讨举行军事演习问题。2011 年,美国、日本与印度三个国家还首次聚会共同讨论“南海安全”问题,印度还提议与日本共同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日本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双方就两国海上力量于2012 年共同举行首次联合军演达成了协议。2007 年和2009 年,日本曾经参加过美印联合军事演习。这次两国海上力量共同举行联合军演还尚属首次,对两国的军事发展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从与印度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的国家名单中可以看出,印度几乎与中国周边的国家都将举行联合军演。这种动向是一个不能不让人深思的问题。

第三节 以“中国威胁”为由大力发展军力在南亚地区,印度军事实力的发展极具代表性。实际上,印度军队已成为南亚地区军事形势发展变化的主导性力量。印度大力提高军力的这一动向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提高军力的主要做法是:一、加大军费投入

印度的一个财年指从本年度的4 月1 日起至下一年的3 月底。如2011 财年是从2011 年4 月1 日起至2012 年3 月31 日。2011 财年的印度军费达363 亿美元,比上一财年增长了11%。这种增长速度可以说是自冷战以来印度军费增长的一个缩影。20 多年来,印度军费一直处于增长状态,这在南亚地区是比较鲜见的事情。据媒体报道,在2012 ~ 2017 年,印度国防费用将达到1000 亿美元。从这些数字中不难看出,印度投入了巨大的国防费用,使其军力持续提高有了财力上的保障。这就是印度军力近年来提升的重要原因。

二、大量购入军火,装备先进武器多年来,印度一方面自主研发新式武器装备,另一方面又花费巨资从国际市场上购入先进武器装备。据统计,印度的武器装备80%以上来自国际市场。2011 年,印度不断追加购买军火的费用,这使得印度一举成为国际市场上购买军火的第一大户。在这些军火中,印度购入的既有先进的作战飞机,也有地面士兵用的简易常规武器,既有租来的核潜艇,也有购入的其他国家联合研制的最顶尖武器。这种武器政策看似提高了印军武器装备的整体技术水平,但是武器装备配套、零部件的保障问题将可能成为制约印军武器技术水平发挥的瓶颈。

三、加大训练

人们在印度的阅兵式上经常看到印度士兵花架子式的表演。其实,印军在军事训练中还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其一是加大了高原冰雪地的训练。

印度不但组建了新的山地步兵师,还对这种步兵进行了高原冰雪地的训练,目的在于一方面提高这些士兵的素质,同时也强化士兵的冰雪地战术技能。

这种训练包括高原炮兵演习,高原冰雪地士兵战术演习,也有步兵各兵种之间的联合演练。其二是加大沙漠地的演习训练。印度非常重视士兵在西部地区沙漠地作战技术的提高。2011 年,印军多次举行沙漠地军事演习。

印军在2011 年年底举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就是在西部拉贾斯坦邦沙漠地区进行的。其三是频繁举行海上联合军事演习。这种演习既有印度本国海军在印度洋地区举行的军事演习,也有印度海军与其他国家在印度洋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同时也包括印度海军到印度洋之外海域进行的军事演习。

印军士兵还通过远程投送到其他国家境内进行联合军事演习,印度士兵到美国本土与美军共同进行联合演习就是一个十分突出的例子。

四、大量举行实战演习

从印度军队的军事演习类型上看,印军以实战为背景的演习增多,演练或虚拟演习等正在减少。不管是反恐,还是以对手军队为假想敌而进行的军事演习,都是实战背景条件下的演习。从这点可以看出,印军演习的强度在加大,复杂程度在加大,贴近实战的演习已经成为印度军队的主要演习类型。从2011 年年初的印度海军与法国海军联合在阿拉伯海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为开端,到以5 万之众进行代号为“苏达山·沙克蒂”军演收尾,印度一年内举行大大小小的军事演习数十起。这些演习的特点是以训练内容决定演习规模、演习条件和演习的复杂程度,紧紧地围绕着打赢现代战争为目标而展开。这些演习不仅提高了印军的作战能力,也增强了印军的威慑力。

第四节 多种措施威胁中国

印度一直认为中国是其潜在的威胁对手。印度独立后对中国采取进攻性军事政策,不断蚕食中国领土;中印两国边境冲突后,印度开始对中国采取防御性政策。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印两国领土分歧问题上印度是占优势地位的,其要在保持既得利益的前提下不断蚕食中国的领土,并在边境地区力争取得军事优势。

一、对中国进行军事施压的力度不断增大人们都知道,1962 年中印两国边境地区爆发冲突后,印度将东部地区军力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平原作战的能力上。冷战后,尤其是进入21 世纪后,印度日益将中国作为一个潜在性的对手,开始加大对中国的防范。

随着印度国防投入的不断上升,印度开始将提高山地作战能力作为其东部地区军队作战能力提高的重点。对此,印度在其东部地区的军事布局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其主要特点是:

其一是部署先进武器装备。自“布拉莫斯”巡航导弹装备部队后,印度只组建了三个该类导弹团,并且这几个导弹团都部署在了印度的西部地区,以应对所谓的来自巴基斯坦的威胁。2011 年,印度突然组建了第四个“布拉莫斯”巡航导弹团。印度宣布,这个新组建的导弹团将部署在印度的东部地区,即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地区,也就是中国的藏南地区。

这是印度首次部署针对中国的攻击性战术导弹。这表明,印度方面已将中国视为其军事打击的一个重要对手。

其二是大量向藏南地区增加兵力。近年来,印度不断增加与中国陆上边境相邻地区的兵力。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不断扩大与中国边境相邻地区的兵力规模,如向藏南地区增加兵力,组建新的山地师等;另一方面是向靠近中国边境的地区增加武器装备的部署,如为了加大对实际控制线中国一侧的监视,印度方面在2011 年特别增派了4 架从以色列引进的无人机及10 架轻型多用途直升机,到藏南地区靠近实际控制线印方一侧进行侦察。印度在2011 年还向藏南地区部署了作战飞机等武器装备。

此外,印度还计划在未来5 年内招募10 万名左右的新兵,部署到中印边界地区。这表明,印度增加藏南地区兵力的步伐是不会停止的。

其三是进一步完善后勤保障。近10 多年来,印度军费以7%~ 8%的速度增长,其军费开支已经名列世界前十名。军费的增加使印度有能力对藏南地区的后勤保障体系进行完善。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计划在中印边境东段地区修建总长为600 公里的公路网以及一条长达900 公里从喜马拉雅山山脚直通印度腹地的铁路,以加强军队的机动性。此外,印度还计划在藏南地区修建3 条战略性铁路,即阿萨姆邦米萨马里至达旺一线,阿萨姆邦北勒金布尔至阿鲁纳恰尔邦阿隆至阿萨姆邦西拉帕塔一线和阿萨姆邦莫孔瑟勒克至阿鲁纳恰尔邦巴昔卡至阿萨姆鲁比一线。一旦这三条铁路线完成,印度东部地区的后勤保障能力将会得到大幅提升。

其四是加大战场建设力度。为了配合增兵藏南地区的计划,印度政府还计划在藏南地区加强战场建设。根据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批准的军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藏南地区要建造5500 多个永久性的防御工事和掩体,预计完成该计划的时间是4~5 年。此外,印度正在“全面恢复”藏南地区的一些飞机场。如印度在11 月就正式雇用了一个距离中印边界实际控制线只有23 公里的机场,它能够降落作战飞机和运输机。实际上,印度在我国藏南地区的军事机动能力正在不断提高。

二、与日本联合共同遏制中国

2012 年5 月,日本与印度两国外长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达成协议,计划于本年度适当时间共同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这将是日印两国的军事力量第一次联合举行双边演习,同时也是两国合力实现其各自战略目的的开始。

一是以海上公开空间为突破口,扩展军事影响。自2011 年2 月美国《国家军事战略报告》中提出要重视其在公共空间的军事影响力后,日本和印度也随之加大了公共空间军事影响力的提高。从2011 年至今日本和印度各自举行的军事演习来看,日印两国海上军事力量的演习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甚至超过半数以上的演习都是海上军事力量的演习。自冷战结束以来,日本和印度两国都非常重视海上军事力量的发展。从近年两国国防费用使用的情况来看,日印两国海上军事力量得到的投入越来越多。这为两国推动海上军事力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实力上看,日印两国海上军事力量在亚太地区都位居前列。同时,日印两国加强了参与多边联合军事演习的力度。从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地区举行的多边联合军事演习看,日本和印度基本都参与了历次两洋地区的多边军事演习。对此,日本和印度还嫌不够,这回两国再开双边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之纪录。

日印首次联合海上军演以“保障海上交通安全”为核心,其目的是以海上公共空间为切入点,减少国际社会的反应,提升两国海上军事力量的密切关系,扩展两国海上力量的国际影响。日印两国双边军演之所以选择以海上力量开始,是因为海上力量的联合军演可以降低国际社会对两国军事关系密切的关注度。尤其是日本军事力量因宪法的约束,一方面还不能称其为军队而只能称为自卫队,另一方面其自卫队不能跨出国门采取进攻行动。然而,日本却以种种借口“放”自卫队在国际军事舞台上活动,期望扩大其军事影响。之前,日本自卫队基本上都是与美国军队共同举行双边演习。这次日本海上自卫队与印度海军共同举行双边军演,无疑会对日本扩大军事影响起到推动作用。同时,这也是实现日本军事“南下”的一个重要举措。就印度而言,印度与日本共同举行双边军演,还可以弱化其向西太平洋扩展军事影响的阻力。自冷战结束以来,印度大力推动“东向”

政策。印度海军实现了在西太平洋影响的扩大,这也支持了其国家的“东向”政策。同时,印度扩大其海军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影响也实现了其“优势与扩展”军事战略的目的。

二是争取在美国构建亚太军事安全新格局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冷战时期,美国在亚太地区构建了一定的军事格局。当然,这种格局服从和服务于美国在欧洲构建的军事格局。因为欧洲地区是冷战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随着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向亚太方向调整,美国必将重构其亚太军事格局。在这种大势之下,日本与美国的军事联盟关系正发生着变化,印度与美国也正在建立一种新的军事关系。从目的上看,日本和印度都寻求在美国重构的亚太军事新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日本和印度都在积极参与美国主导的双边军事演习,保持与美国的军事关系,同时还积极展示军事实力以获得美国的“重视”,期望在美国构建的亚太军事新格局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这就是日本与印度两国除在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框架下参与美国主导的多边联合军演外,还另立门户举行双边联合军演的目的之一。目前,日美军事关系正由冷战时的主仆关系向兄弟伙伴关系转化。据有关国际组织分析,明年美国将取代俄罗斯成为印度武器第一输入国。这就充分表明,印度在对外军事关系的构建中也正由印俄关系占主导地位向着印美关系占主导地位转化。日本和印度都期望通过军事演习来提高各自的“身价”和“权重”。

三是为实现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这一目标而造势。日本和印度多年来都在为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努力,但一直没有成功。日印两国都认为,其军事国际影响的有限性是实现这种国家战略目标的短板。对此,日印两国都非常重视各自国家军事国际影响的提高。

这是日本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印度摘取全球武器进口第一国“桂冠”

的背后动因之一。与此同时,日印还十分重视军事上的合作,以联手推动两国军事的国际影响。就这次日印两国双边海上力量军演而言,日印两国政府做了认真的准备。2011 年11 月,日本防卫相与印度国防部长达成这次两国海上军事力量举行双边联合演习的协议。接着于2011 年12 月,日本首相与印度总理又对这次演习给予了肯定。随后日本和印度两国外长又对这次双边海上力量联合军演进行了落实。日印高层间三次“切磋”透露出两国对这次演习是非常重视的。日印两国都想在这次没有美国参与下进行的双边联合军演中演出各自的军事“肌肉”,塑造军事大国的形象。

第五节 武器装备“特色”发展对我威胁日益增加进入新世纪后,印度一直重视提高军队武器装备的技术水平。经过10 余年的努力,通过走自主研发和引进相结合的武器研发之路以及不断列装新式武器装备,印度军队武器的整体水平或将进入跃升阶段,印度的军力或将出现跳跃性发展。从总体上看,印度武器发展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五大方面:

一、自研武器进入大面积“收获期”

印度自独立后非常重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国防科研领域不断扩大,研究能力不断提高。自1981 年成立隶属于国防部的国防研究与发展局后,印度的国防研究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尤其是1983 年初,印度又制订了包括地地战术导弹、地空导弹、反坦克导弹和中程弹道导弹在内的“综合导弹发展计划”后,其先进武器的研制工作进入了系统和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在20 世纪80 年代左右,印度也开始了其他武器装备的自研工作,如1974 年开始研发“阿琼”坦克、1978 年开始研发LCA 飞机等。通过近30年的不懈发展,印度在军事技术、武器材料和制造工艺等方面都日益成熟,不断收获新的科研成果。如印度从“大地”近程导弹到“烈火”中程导弹都已成系列,“阿琼”坦克和LCA 飞机等都已定型,同时还开始启动自制航母和核潜艇等项目。当今世界,能够自制航母的国家并不多,印度却是亚太地区第一个自制航母的发展中国家,这说明印度的军事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由此可见,印度自主研发武器已跨出了准备阶段,其自研武器将迎来大面积收获季节。

二、与发达国家武器的技术差正加速缩小为了提高武器装备的技术水平,印度十分重视引进其他先进国家的武器与技术。几十年来,印度采取了购买、租赁和合作研发等形式来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的武器技术水平。印度在购买国外先进武器上确实下了很大本钱。据世界军贸分析中心初步统计,印度在2011 年投入66.1 亿美元进口武器装备,占当年全球武器进口额的9.4%,位居104 个被统计的国家之首。同时,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的报告称,根据2007 年至2011 年的数据,印度已经成为世界上武器进口第一大国。期间,印度大型武器进口量占全球总进口量的10%。可见,印度在购买先进武器上是下了多么大的功夫。其中,印度花费几十亿美元从俄罗斯购入“戈尔什尼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是最大的一笔单项交易。同时,印度还通过租赁形式来引入先进武器。为了加速构建三位一体核力量,印度花费巨资从俄罗斯租来“海豹”号攻击型核潜艇。2012 年4 月4 日,该潜艇已经落户印度海军基地。此外,印度还非常重视与其他国家进行武器的联合研制。

印度与俄罗斯合作研制“布拉莫斯”巡航导弹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目前,该型导弹已成为印度三军追捧的“明星”。

三、国防费用分配上不断增大武器投入的份额自独立以来,印度国防经费随着国家发展战略、国防政策和周边安全环境的变化而增减。1998 年3 月,以印度人民党为首的联合政府上台执政,极力推行争当世界军事强国的军事战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优先发展国防。在连续5 次核爆炸后印度国防投入开始急剧上升,表现为增加幅度大,规模也有所扩大。至今,印度的国防投入增长是南亚地区增长最快的。

2011 年,印度的国防投入比前一年增长12%。2012 年,印度的国防投入继续保持17%的增长。与此同时,印度在国防投入上给予武器装备的份额也是很大的。从2008、2009、2010 和2011 连续四个财年来看,印度每个财年大约花费了军费岁入的35%用于装备上,其中很大一部分用于从国外进口军火。印度国防经费的分配主要分为五大项,即陆军经费、海军经费、空军经费、国防生产与供应经费和国防研究与发展经费。由于印度三军各自独立,印度三个军种以及国防生产与供应经费的部分都可用于购买武器装备。可见,印度每个财年用于武器装备上的投入是非常大的。这种财力上的支持使印度武器的研发费用得到保障,同时还使武器装备的进口得到了充足的经费保障。2012 年3 月16 日,印度财政部长宣布,印度2013 年军费支出将增加至400 亿美元,“这种拨款是基于目前的需求,并将满足未来所有的要求”。这种国防投入对印度武器装备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将起到刺激作用。

四、有利的国际环境推动先进武器的进口冷战时期,印度主要从苏联进口武器装备,其进口的武器装备约有70% ~ 80%来自苏联。冷战后,俄罗斯成为印度武器装备的主要进口国。

2008 年至2011 年,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武器装备价值达71.6 亿美元,仍占印度武器进口额的51.6%。2011 年,印度武器装备的进**易仍有80%来自俄罗斯。由于国际环境向着有利于印度的方向发展,印度开始转向除俄罗斯以外的其他国家进口武器装备,并加大了从这些国家进口武器装备的力度。据分析,2012 ~ 2015 年间,印度武器装备进**易额将达400 多亿美元,其中从俄罗斯进口的武器装备总额将占36%。然而,美国极可能继俄罗斯之后成为印度武器进口的第一进口国,这将使印度武器进口格局翻开新的一页。美国对印度加大武器装备的出口力度后,西方国家也会随之增加对印度的武器装备出口,印度进口武器装备将处于更加有利的态势。可想而知,印度进口武器装备第一大国的位子是不易撼动的。

五、先进武器列装部队的种类正在扩大印度不仅加大资金投入来研发武器装备和引进武器装备,还不断列装新式武器装备。随着“阿琼”坦克和LCA 飞机等常规武器列装部队,“大地”导弹、“烈火”导弹和“布拉莫斯”巡航导弹等核导弹型武器也相继在试验定型后列装部队。不久前,印度从俄罗斯租赁来的首艘核潜艇开始服役。据悉,印度2013 年还将从俄罗斯购来的“戈尔什尼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列装部队。随着印度引进武器装备订单的兑现,印军列装新式武器装备的密度会不断加大。

印度如此发展武器装备,其动因或背后的图谋是什么呢?

首先,树立大国形象。自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提出“印度要在世界上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这一国家战略目标后,印度多位政治家为之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奋斗着。冷战后,印度将这一目标具体化,那就是要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可是,印度的这一努力并不顺利,遇到了各种阻力。对此,印度使出浑身解数来消除这些不利因素。树立印度大国形象是首先要做的一项工作。最初,印度在向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俱乐部挤的时候,自己没有信心,而是拉上其他三个国家一同冲刺,但目的并没有实现。这种拉帮结伙之策反而给印度帮了倒忙。一方面给人们的印象是印度并不具备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所拥有的影响国际问题的能力和大国风范。如果印度具备了这种能力和风范,就不会拉上其他国家冲刺了。面对频频失败,印度开始改弦易辙,努力树立世界大国形象。争取成为世界上的军事大国是其采取的重要步骤之一。另一方面印度给人们的印象是还没有在南亚地区真正确立起大国形象,还没有冲出南亚走向世界。

印度独立后,在南亚地区纵横捭阖,经过第三次印巴战争,基本上取得了南亚地区的霸主地位。印度满怀**向世界大国冲刺之时,想出用核爆炸来巩固其南亚霸主地位并借此走向世界舞台,可偏偏其邻国巴基斯坦也爆炸了核武器。巴基斯坦试爆核武器使印度的地区大国地位受到了矮化。这是印度没有想到的。两国核武器的爆炸,使印度作为南亚地区霸主的战略格局翻盘,巴基斯坦与印度在战略上获得平衡。因为巴基斯坦及南亚其他国家在经济上无力与印度竞争,印度便在常规武器领域寻求突破口,以便打破这种平衡重铸印度的地区大国形象。随着印度不断大量引进国际上各种先进的常规武器,印度常规军事力量将会如其期望的那样在南亚地区遥遥领先。如果印度继续保持世界进口武器第一的地位,印度常规军事力量的崛升是毫无疑问的。印度正向世界军事大国迈进,离世界军事大国的目标为期不远矣。

其次,强化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之间的关系。为了成为世界大国,需要改善目前的国际环境,印度采取的做法之一就是通过军火关系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人们可以从印度军火进口国的选择上看出这一点。印度的做法:1. 选择那些在国际舞台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采购军火。如印度武器进口的主要对象国有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和以色列等国家。

可以说,印度在选择购买武器的对象国时,将除中国外的其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纳入了采购群。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其与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国的关系。印度进口那么多先进武器,国际上并没有出现“印度威胁论”

就是一例。不能不说国际社会也是戴着有色眼镜说话的,国际舆论的主导权还是掌握在西方势力手中。2. 印度通过采购武器种类和数量的分配数额来培养有关国家对印度的亲密度。在军火采购时,印度不是一股脑地将其计划采购军火的种类和数量向外界宣布的,而是一点儿一点儿地对外宣布,以图吸引住有关国家,始终与印度保持密切关系。在具体采购时,印度也在分配数量上费尽心机,如在美国和俄罗斯的分配上,既要掌握分配的时机,也要在数额多少问题上让每个国家都满意,并达到使这些国家都能够与印度保持亲密关系的目的。目前看,印度的这一招是成功的。不管美国、俄罗斯还是欧盟等国家和组织,都对印度表现出了好感。

最后,加快缩小与先进国家的武器技术水平。可以说,印度对自主研发武器装备是十分重视的。独立后,印度的国防科研事业不断发展,组织领导体制逐步完善,科研领域不断扩大,研究能力也不断提高,基本上形成了以国防部科研部门为主导,其他地方部门协作参与的国防科研体制。

可是,印度自主研发武器装备的水平还是十分有限的,这让国际的同行们有点儿瞧不起。如印度自主研发的“阿琼”坦克、LCA 战斗机等就出了不少笑话。“阿琼”坦克是1974 年开始自主研发的,目的是使其性能与美国的M1A1、俄罗斯的T-90 等世界上先进的主战坦克相媲美。可是,印度军方曾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试验该型坦克时做出“不适宜战场需要”

的认定。随后印度有关方面不断做出改进,至今这种坦克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LCA 飞机更是有负众望。目前,这种飞机已经列装印度军队。

但是,这种飞机在印度各军兵种飞行训练时频频出现事故,有的甚至还弄得机毁人亡。面对如此窘境,印度方面决心下大力气加快缩小与先进国家武器装备的差距。印度在这方面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一方面,印度直接从国际市场购买先进武器装备,然后消化吸收;另一方面,印度加大了与其他国家共同研发武器装备的力度。如印度与俄罗斯共同研发“布拉莫斯”

巡航导弹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通过这种研发,印度掌握了先进的技术,促进了印度武器装备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印度大力提升武器装备水平的力度不会减弱。印度追求其战略企图的步伐不会停止,印度成为军事大国乃至军事强国的日期也不会太远!

第六节 正确看待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2012 年是中印边境冲突50 周年。这场边境地区的局部战争对中印两国的军事关系、各自的军事发展都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对印度的影响更值得我们的关注。

近年来,印度在中印边境地区频频调整兵力部署,增加兵力,投入巨资加强战场建设,以保持对中国的优势军事威慑。同时,印度某些军政要人从战略上把中国视为潜在对手,不时鼓动在边界地区采取一些刺激性措施并煽动反华情绪。印度方面的这种军事举动和思维使中印边界地区安全形势不时出现紧张。导致这种状况的因素很多,1962 年中印边界冲突或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际上,中印边界的这场冲突之所以发生,与印度方面高层人员的思维、印军战前的激进做法、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等因素有着直接关系。主要表现为这样几个方面:首先,英印扩张政策和旧中国的“有边无防”导致中印边界领土分歧。

历史上,中印两国之间从来没有划定过边界线。20 世纪开始,英印殖民军开始不断向中国西部和西南部扩张。这时的中国清政府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无力对边境地区实施有力的控制。英国策动西藏地方政府制造所谓“独立”,并私下标出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对于此线,中华民国政府很长时间内都不知晓。从国际法的角度讲,这种一个国家的地方政府同其他国家达成的所谓边界协定,是完全非法的。二战时,英印殖民军趁机越过中印传统习惯线向北实施军事占领。印度独立时,“麦克马洪线”与中印传统习惯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被英印军队占领。此时,中华民国政府忙于抗日,藏南地区基本上是军队“无暇顾及”的地区,处于“有国无防”的状态。印度独立后,英国的这一殖民侵略成果被独立的印度所继承。中印边界领土分歧就此出现。

其次,印度开国领导人承继英印殖民扩张思维,西藏继续被印度视为“缓冲区”。印度独立后,尼赫鲁及其领导的政府在对外政策上仍然奉行英印殖民政权的方针与原则。基于“实行把西藏变为缓冲区的政策不仅是地缘政治学的规定而且是保持印度安全的最经济的办法”这种认识,当时的尼赫鲁政府认为,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尽快扩大英印殖民时期在西藏夺取的特殊权利,才能够使印度获得最大的战略利益。尼赫鲁政府一面极力阻挠中国和平解放西藏的行动与进程,一方面扩大其对西藏的影响。在中国如何对待西藏的问题上,印度政府还多方施加阻力,谋求在中国与印度之间的藏族聚居区形成一个以文化、宗教为纽带的政治实体,把西藏变成印度影响与控制下的中印间的缓冲国。这是中印边界问题出现的政治与战略因素。

再次,印度方面存在着战略判断的“失误”。就中国方面而言,新中国的中央政府对解决“西藏问题”是十分重视的。1950 年10 月,中国开始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也开始了进藏行动。这时,印军也加大了在“麦克马洪线”之南的行动力度。1951 年2 月,印度在中印边界东段继续向北推进,占领了“麦克马洪线”以南的重镇在达旺,驱逐了当地的西藏地方行政机构。西藏地方政府当时对此提出了抗议,而印度政府对此置之不理。1953 年,印度将其控制线全面推进到“麦克马洪线”。此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只有一万多部队刚刚进入西藏,公路未修通,无法向边境多数地段推进。对印度在“麦克马洪线”以南的所为,中国方面此时还不太了解。据此,印度方面认为,中国是可以欺负的,是无力对印军反击的。

结果,印度方面继续向所谓的“麦克马洪线”以北地区推进,以图将中印边界东段的实际控制线全线扩展到喜马拉雅山山脊线。此后,印度不断干预中国中央政府在西藏采取的一系列政策。1961 年12 月12 日,印度出兵葡萄牙在南亚的殖民地果阿及另外两块葡属印度地区达曼和第乌,经过26 个小时的战斗后,解决了果阿这块殖民地遗留的问题。在收回葡萄牙两块殖民地的问题上,印度也以武力迅速解决了。这使印度有了以武力解决与中国边界分歧的信心。于是印度便不断在“麦克马洪线”以北的中国领土大量构筑哨所。印度军队的这种举动激化了中印边界的紧张形势。

再次,中国方面抓住战机适时反击。如果说英印殖民引起的边界分歧还可以谈判的话,印度不断跨过所谓的“麦克马洪线”继续向中国要求领土,这是中国无法接受的。因为与苏联关系的恶化以及三年自然灾害等问题,中国综合国力下降,所以更不愿意看到与印度在边界问题上出现军事问题的激化。但是,印度方面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所谓的“麦克马洪线”以北地区构筑哨所,刺激中国可以忍受的战略底线。这时,美国与苏联正陷于古巴导弹危机,中国便抓住这个有利的国际机遇反击了印度的军事进攻。

最后,传统思维仍然在作怪。根据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和解决历史遗留边界问题的一贯立场,中国政府一直坚持中印边界问题应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通过谈判求得公平合理的解决。印度方面一味地通过武力单方面改变边界现状,这使中国方面不得不采取军事反击。冲突结束后,中国主动撤军,并送回印军的被俘人员及武器。这足以表明中国政府希望以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而反对以武力改变边界现状的一贯立场。此后,中国方面在西藏地区的任何军事活动都被印度看作是一种威胁。印度现在的国防部长安东尼仍然认为,中国正在“富有侵略性”地加强在西藏地区的军事力量。不难看出,印度方面仍然有传统的思维在作怪,认为仍可以通过武力改变中印边界现状。印度方面的这种思维对于维护中印边界地区的稳定是十分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