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宁王反了,再无回头之路(1 / 1)

最终还是反了

宁王朱宸濠本来还有耐心,准备等朱厚照哪天出游时摔死再趁机举事。但太监张忠、江彬等人为了与钱宁争权,就想揭露朱宸濠谋逆之事,从而把与朱宸濠关系密切的钱宁搞下去。东厂太监张锐、大学士杨廷和都曾被朱宸濠贿赂过,怕日后事发牵连自己,也落井下石,一起上奏朱宸濠“包藏祸心,招纳亡命,反形已具”。朱厚照坐不住了,他虽然贪玩,却也明白丢了江山社稷自己还玩个鸟啊,因此对这件事还是很重视的,立刻派太监赖义及驸马崔元等人携带敕书前往南昌,警告朱宸濠,并由内阁拟旨,着手安排削藩事宜。

这一切都瞒不过朱宸濠在京城的耳目,他们赶紧返回江西密报朱宸濠。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十三日是朱宸濠的生日。这天,他正在王府大摆酒宴,款待前来贺寿的大小官员。当听到朱厚照要收拾自己的消息时,他哪里还有心思开生日派对,赶紧找刘养正商议对策。

刘养正说:“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别人的刀已经悄悄架到了我们脖子上,还犹豫什么,反吧。”

到了这种地步,已经没有其他路可走,否则只能坐以待擒。

朱宸濠一拍桌子说:“好,说干就干。”

刘养正建议:“趁江西省大小官员前来贺寿之机,杀掉不与我们同心的人,然后发兵起事,我们就胜券在握了。”

朱宸濠点点头,让刘养正着手准备造反前的工作。于是,刘养正等人连夜布置人马,在厅堂左右设下伏兵。

第二天一大早,众官来拜谢昨日的生日宴请。刚刚起身,突然从外闯进数百带刀兵士,把他们团团围住了。

众人惊诧不已:这是怎么回事,参加个生日宴会,派这么多兵来做什么?

这时,朱宸濠起身高声宣布:“正德(指武宗)是孝宗皇帝从民间捡来的孩子,没有皇家血统,太后密旨,让我起兵讨伐朱厚照。事儿就是这么个事儿,你们看着办。”

这爆料爆得太猛了,一时间大家都搞不清是真是假,便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孙燧早就知道朱宸濠有反心,如今终于要动手了,却找了这么个荒唐的理由,骗三岁小孩呢?他上前责问道:“空口无凭,太后的密旨在哪里?敢让我们大家看看吗?”

朱宸濠一愣,没想到孙燧会这样质问,让自己下不来台,早知如此,就应该早点把他给办了。他略一思索,扬脖高喝:“不必多言,我今欲往南京,你去保驾吗?”

孙燧瞋目骂道:“天无二日,臣无二君,我是不会和你一起谋逆的。”

朱宸濠大怒,下令左右卫士把孙巡抚绑成粽子,然后进入内殿换上戎装,亲手折断了孙燧的右臂。

见朱宸濠如此凶残,众人连大气都不敢出。

这时,按察司副使许逵实在看不过去了,大呼:“孙都御史是国家的大臣,你们敢擅杀大臣,要反了吗?”同时,他扭头顿足对孙燧说:“我说先发制人吧,你偏不,如今受制于人,后悔无及啊。”

“又一个不怕死的。”朱宸濠冷笑道,命左右把许逵也绑了。

“跟我走吧,否则你活不过今日。”

“呸,我只有一片赤心,岂会跟你这个反贼穿一条裤子?”

朱宸濠大怒,命人把他们二人押往南昌惠民门外斩首。

许逵临死前,还痛骂道:“今日贼杀我,明日朝廷必杀贼。”二人临刑不屈,咒骂不止,城中百姓看到这种情景,无不流泪叹息。

那天,天空本来烈日炎炎,忽然被黑云遮住,暗淡无光,也许连老天也在惋惜吧。朱宸濠不在乎这些,既然说开了,就不怕多杀几个,多关几个。于是他一不做二不休,把众官中一向与自己不对付的十多人全部关入大牢。这下,他没了后顾之忧,可以一心一意地搞他的造反大业了。

朱宸濠于是令刘养正草檄,传达远近,革去正德年号,目标直指武宗朱厚照。还授刘养正为右丞相,李士实为左丞相,参政王纶为兵部尚书,总督军务大元帅。朱宸濠四处收兵,夺船顺流,进攻南康,知府陈霖吓得逃跑了。接着,转攻九江,守城的将士也选择弃城而逃。就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数城俱陷,朱宸濠的起兵震惊了大江南北。

疑兵之计

朱宸濠的造反事业搞得红红火火,那么,王阳明此刻在做什么呢?他正在前往福州的路上。不久的将来,他将成为朱宸濠前进路上的一颗无法拔掉的钉子。

当王阳明的官船一路北上,行到丰城县时,距离朱宸濠的大本营南昌只有一百里了。这时,丰城知县已经得到朱宸濠谋反的消息,便赶紧跑来告诉王阳明。

王阳明虽然非常痛恨杀害孙燧并发动战争的宁王,但没有昏了头脑。“知行合一”的哲学智慧告诉他,仅仅有平叛的志向是不够的,还要有平叛的实力。在自己不够强大到与对手抗衡时,绝对不能轻举妄动。

另外,丰城知县还带来一个坏消息,那就是宁王开出高价悬赏王阳明的人头。看来,危险警报还没有解除,王阳明随机应变,立刻易服改装,悄悄来到临江。

王阳明虽然是文臣,但通晓兵法大略,知府戴德孺听说王阳明来了,心里乐开了花,赶紧出来迎接,急得连鞋都穿反了。因为临江距南昌不远,叛军朝发夕至,王阳明就是救星,自然让戴知府欣喜若狂,顾不上注意自己的形象了。

既然救星王阳明在危难之际来了,戴知府自然是好话说尽,苦苦挽留,希望王阳明坐镇临江,帮自己渡过难关。

“王大人和我一起防守临江吧。”戴知府近乎是在哀求。

王阳明很坚决地摇了摇头,说:“临江靠近大江,且与省会南昌很近,地处南北交通要道,易攻难守。再说,我还要回吉安调集人马,整顿防务,抵御叛贼,临江的防务重任就交给你了。”

“王大人晓畅军机,料敌如神,如今叛军随时都会攻来,我该如何应对?”

“朱宸濠出兵无非有上中下三策:上策是直趋京师,出其不意,江山社稷就危险了;中策是直趋南京,则大江南北一时会被他占据;下策是只据守江西省城,不越雷池一步,他日王师齐集,四面夹攻,可一举擒灭他。”

王阳明的确是料敌如神,分析得头头是道,他走的时候说如果临江有难,一定会出手帮忙的。戴知府知道这不过是客气话罢了,真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谁还顾得了别人?

如今,戴知府只能祈祷朱宸濠要么北上,要么窝在南昌不动,千万别来自己的地盘溜达,否则凭借临江的兵力,自己真是无法与他抗衡啊。

王阳明让戴德孺不要急,是因为他已经心中有数,他觉得还是先抛几个烟幕弹,迷惑一下朱宸濠。首先他派人在通往北京、南京的要害处设置疑兵,接着找人赶写假公文,内容是:奉朝廷密旨,知道宁府将要叛乱。现两广总督、湖广巡抚以及两京兵部已经集结十六万人向南昌急进,望各地方官配合伏击叛军。然后故意让宁王的手下人捡到,弄得像真的一样。

王阳明的疑兵之计起了作用,南昌城内惶惶不可终日,都以为官军很快就会兵临城下。而朱宸濠果然中计,在城里窝了半个多月,不敢出兵袭击,这就给王阳明留下了足够多的时间应对这场危机。

恐怖的防守者

王阳明见朱宸濠被唬住了,便立即转赴吉安。吉安位于江西中部,易守难攻,交通便利,又是王阳明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对这里再熟悉不过,便决定在此地举起平叛的大旗。

船行过半,吉安知府伍文定率兵前来迎接。

伍文定,湖北人,出身于官宦世家,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任常州推官时,魏国公徐佣与民争田,他秉公断案,雷厉风行,被人称为强吏,犯罪分子见了他都要绕着走。现在任吉安知府,即将成为王巡抚最为得力的助手。

吉安是盛产讼棍的城市,百姓历来都不安分,这次宁王造反,吉安的无赖们又像打了鸡血似的活跃起来,煽动群众,趁乱滋事。这让伍文定颇为头疼,听说老上级要抵达吉安,便迫不及待地前去迎接。

王阳明在吉安的余威还在,他的到来让无赖们彻底老实了。

“王大人好,属下是吉安知府伍文定,吉安的百姓听说您要来,一下都老实了。”

“伍大人客气啦。”

伍文定也不跟王阳明客气,没有过多的寒暄,直奔主题:“王大人是否准备平叛?”

“当然。”

“那我就恭喜大人了,宁王的名声一向不好,大人众望所归,建功立业,必定在此一举!”

各自表明态度后,接下来就该组织平叛了。王阳明在吉安成立了平叛指挥部,召开了第一次军事会议,又自任平叛军总司令。

王阳明说:“宁王若带兵出长江,顺流东下,南京就保不住了,我已经定下计策,让他不敢东行。十日以后,各军调集,那时可战可守,平叛便不足为虑了。”

伍文定道:“宁王暴虐无道,成不了大事,有王大人在,我们就不用担心什么了。”

王阳明道:“古人说的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现在发兵伊始,须先备粮食,修器械,治舟楫,一切办齐,方免仓皇。”

伍文定道:“王大人说得对啊,我愿效力,有什么平叛良方吗?”

王阳明道:“我们假装在各个城府坚守不出,宁王不久就会集大兵自南昌出发,我等立刻发兵收复省城南昌。宁王听到老巢被攻击,肯定会回兵援救,我们恰好集结兵力在他回军途中来个突然袭击,这是全胜之道。”

伍文定道:“此计甚好。”他对王阳明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这时,在北京的兵部尚书王琼接到宁王造反的消息后,对自己当初安排王阳明这枚棋子颇为得意,他对众人宣布:“有王阳明在,大家不用担忧,不久就会有捷报传来。”

而朝廷得知朱宸濠造反的消息后,颇为震怒,根据江彬等人的建议,很快就逮捕了钱宁、陆完等人,下狱抄家。同时,革除朱宸濠王爵,命令南方诸省官员配合王阳明剿灭叛军。

就这样,吉安附近的大小官员、军队从四面八方赶赴而来,总共集结了七八万人,只等王阳明一声令下,便可举旗平定叛军。

再看朱宸濠,他怎么就那么轻易上当呢?其实,朱宸濠扛起造反的大旗后,李士实与刘养正天天怂恿他早日攻打南京,朱宸濠也颇为心动,正要着手发兵时,突然收到一封蜡书,打开一看,不禁大惊失色。

原来这封蜡书是王阳明秘密写给李士实、刘养正两个人的,内容是:“两公有心归国,甚是钦佩,现已调集各兵,驻守要害,专待叛酋东来,以便掩击,请两公从中怂恿,使他早一日东行,即早一日歼灭。将来论功行赏,两公要算巨擘呢。”

这其实是王阳明使的反间计,但朱宸濠不知道,还以为李、刘二人私通王阳明要出卖自己,便悄悄把书信藏了起来,对于他俩说的话便不再相信了。结果,李士实和刘养正磨破了嘴皮子也说服不了朱宸濠发兵,他们除了叹息还是叹息,只能眼睁睁地错过大好时机。

朱宸濠在南昌宅了十多天,既不见大军南下,又不见王阳明北上,天天看着几个心腹干瞪眼,越想越不对劲,等看到了真正的朝廷诏书后,拿出那封蜡信左看右看,一下子清醒过来,知道中了王阳明的诡计。他追悔不及,赶紧请李士实、刘养正前来商议。

两人仍依然不改初衷,劝朱宸濠急速东行,直取南京。朱宸濠听言,仅留数千人守南昌,他自己与刘养正、李士实等人率领六万人,号称十万人,分五路出鄱阳湖,蔽江而下。

奇怪的是,所有妃媵、世子、侍从等都载舟从行,真搞不懂,这是要打仗,还是要搬家。也许朱宸濠在表示一种决心,不拿下南京,誓不罢休,就如同当年的陈友谅一样,摆出了一副决战的姿态。

造反大军的船队行到安庆后,只见城门紧闭,城内静悄悄的,难道是守城的兵将都逃跑了?不应该呀,为何城门却紧紧关闭了呢?难道有埋伏?朱宸濠下令投书城中,试图招守城的官吏出来投降。

突然,城头一声鼓响,只见旗帜飞扬,守城的士兵齐刷刷地出现在城头。都督佥事杨锐、知府张文锦、指挥崔文三人站在最前面,都是满身甲胄,八面威风。三人齐声道:“反贼,若敢来攻城,就让你们死无葬身之地!”

朱宸濠也高声喊道:“本王奉太后密旨,亲自讨贼,并非造反,尔等快快开城出降,可免一死!”

知府张文锦道:“我等奉皇上的命令,守土抚民,你若认罪,束手受缚,我等好替你求情宽大处理。如果执迷不悟,就让你身首分离。”

朱宸濠大怒,即刻下令攻城。

顷刻间,城上矢石雨下,攻城的兵将被射伤射死者无数,连朱宸濠的盔缨也中了一箭,险些被射破头颅。朱宸濠赶紧下令暂停攻城。第二天又发兵攻城,但城内的防卫依旧坚挺,朱宸濠的队伍从早晨一直攻到晚上,也没什么进展。

由于安庆城防坚固,再加上全城将士与城共存亡的决心,朱宸濠接连攻打数日,没能再前进半步。他不觉叹息道:“连一座安庆城都攻不进去,攻打金陵,谈何容易啊。”

可见,吼一嗓子,举起造反的大旗很容易,但真正要攻城略地,改朝换代,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眼见攻城无望,朱宸濠便想曲线救国,他找来一个叫潘鹏的投降官员,让他进城劝降。朱宸濠觉得潘鹏是安庆人,看在老乡的份上,城内的守军应该会给几分面子。

都带着军队堵自家家门口了,还谈什么老乡情分?潘鹏不傻,他知道此行必定是九死一生,但领导的命令还是要执行的,无奈之下就派了一个亲戚拿着招降书进城招降。

崔文看也不看,就撕碎了招降书,拔剑在手,将来使砍成了两段,并割下他的脑袋,将其扔出了城外。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崔文太残忍了吧。

朱宸濠不死心,又令潘鹏到城下喊话劝降。崔文走上城头,道:“你食君禄,受君恩,却甘心为反贼卖命,你不配与我讲话。”

潘鹏还想说什么,还未等他开口,断胳膊断腿便向他飞来。原来崔文割了来使的脑袋还不解气,竟然又开始碎尸,还一样样地丢下城楼示众。

这太恶心,太恐怖了。

崔文却得意扬扬,在城头高喊:“反贼你要当心了,你日后只会比这个更惨。”潘鹏异常气愤,刚骂了几句,就见城上绑着数十人,这些人都是他在城内的亲戚。看到这里,他在心里惊呼:天啊,用不着这么疯狂吧!

只见张文锦对城下的军士喊道:“你们都是朝廷兵士,朝廷也待你们不薄,为何要为叛贼效力?大逆不道,罪至灭族。这些人是叛奴潘鹏的家属,今日就为鹏受罪。”说完就喝令左右,把潘鹏的亲戚枭首示众。

潘鹏眼睁睁地看着亲戚一个接一个地被杀掉,当即吐血晕倒。

这两位守城大人如此狠毒,让城外的叛军毛骨悚然,心惊胆战。十几天过去了,朱宸濠仍然只能站在城外远远地眺望安庆,他急得团团转,想攻下安庆城,真不是那么容易啊。

我老王又回来了

再看王阳明,得报朱宸濠率领大军攻打安庆后,马上召集众官商议对策。

众人认为,安庆是长江下游的门户,如果被攻克,则南京危在旦夕,所以当务之急是去救被围困的安庆。

但王阳明不改与伍文定定下的计策,坚持攻打南昌。众人一下炸开了锅。因为朱宸濠造反准备多年,南昌是他的老窝,守备自然十分严密,一时很难攻下来。如果发兵救援安庆,抄朱宸濠的后路,与安庆守军前后夹击,一定能击溃朱宸濠的军队,到时候南昌也会不攻自破,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啊。

王阳明耐心地对大家讲道:“如果去救安庆,我军训练不足,长途奔袭,一定会遭到朱宸濠围点打援,在半路被截杀,那时南昌守军再倾巢而出,首尾夹击,我军就危险了。”

众人似有所悟。

王阳明接着说:“宁王志在南京,这次精锐尽出,南昌守备一定非常空虚,想拿下南昌并不难。宁王听到南昌危急,哪肯坐失巢穴,势必还兵自救,安庆便可撤围。等他到了南昌,我军已经把南昌夺下,宁王首尾不能相顾,必为我擒!”所谓知彼知己,百战百胜。这招围魏救赵,确实很妙,王阳明你太有才了。

不过,问题的关键是,王阳明能否在朱宸濠回援之前拿下南昌,还有就是安庆的守军是否给力,能尽可能久地牵制朱宸濠的兵力。

这次,王阳明又可以把心放在肚子里了,因为南昌的守军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悍,防守薄弱;而安庆的守军比想象中的要强悍的多,不论宁王如何玩命,就是无法登上安庆的城头,更不要说攻打南京了。

攻打南昌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这就是王阳明的决定,鉴于他一贯和别人的看法不同,所以大家也不怎么吃惊,只好不折不扣地执行命令,谁让他是全军统帅呢。

正德十四年(1519年)七月十九日,王阳明正式起兵。他向江西全境发布勤王军令,并率领八万多人,逼近南昌。七月二十一日,大军便到达南昌城外。

站在城外,王阳明眺望着这座坚固的城池,感慨万分。一个月前,他几乎是夹着尾巴从这里逃走的,如今他又回到了这里,兵强马壮,已非昔日可比。

南昌,我来了,该做个了结了。

按说到了这个份上,就该动手打了,毕竟对手是不会大开城门,迎接你进城的。可王阳明的想法很独特,不来点邪的,他是不会罢休的。

王阳明命人将平叛的檄文绑在箭上,射入城中,让城中的老百姓关好自家房门,安心睡觉,无论听到什么响动,都不要出来多管闲事,也不要因为害怕逃跑躲藏,以免误伤。这是在分化瓦解敌人,让老百姓分清是非,不要站错了队伍,否则后果很严重。王阳明这样做是为了减小攻城的难度。

守军将士本来见城下那黑沉沉的一片军队,心里就已经发虚了,这一招更让他们惊慌失措。眼见王阳明的军队就要攻城了,却不见朱宸濠的影子,这南昌城能守得住吗?他们心里不禁打起鼓来。

王阳明要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在扰乱敌人心智后准备开始攻城。在战前动员会上,王阳明黑着脸下了死命令:“这次攻城,由我亲自督战。一鼓令下,靠近城墙;二鼓令下,开始登城;三鼓令下未登城者,杀无赦;四鼓令下未登城,斩杀队将。”

众将士见这是要玩命啊,便抢着表决心,誓死拿下南昌城。

接着,攻城的序幕拉开了。各军整顿攻城的器具,携带云梯到了城下。霎时间,鼓声大震,各军嗷嗷叫着冲到城下,把云梯架了起来,等到鼓声再响,都顺梯齐上,奋勇攀城。城上虽然有不少守卒,抛下矢石无数。但官军个个拼命攀爬,前仆后继,全然不顾头上砸下来的石头和飞来的箭雨。等第三通击鼓后,各军已有半数入城,开了城门,王阳明的大军便大踏步入城,如入无人之境。

南昌城轻易就被攻了下来,这出乎王阳明的预料,但他却没有半点放松,因为真正的对手宁王朱宸濠还没有露面,如今攻下了他的老巢,他必定会发飙的,必须做好接招的准备。

军队进城虽然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阻力,但麻烦还是不断。因为时间有限,王阳明集结的队伍有很多是流氓强盗出身,这些人习惯了打家劫舍,到了南昌城内便露出了本性,干起了放火打劫的老本行,把军队军纪都丢到了脑后。最可气的是,他们把宁王宫殿也一把火给点了。

王阳明大怒,发布安民告示,并严申军律,不准骚扰百姓,还抓了几个带头抢劫的斩首示众,安抚民心,并封存了府库的金银财宝,这才稳住了局势。

南昌城安定了下来,这下就等宁王率兵前来攻城了,王阳明下令军队严阵以待,绝不能有半分马虎之心。

再看朱宸濠,得知王阳明带兵进攻南昌的消息时,他正在赶往南京的路上。这是刘养正和李士实的建议。因为安庆的守将太强悍,久攻不下,他俩便提出直取南京的主张:攻下南京,就可以即位称帝,那时传檄天下,大江南北较容易平定,江西自然也会顺服。这是王阳明提到的中策。

自己的老巢兵力防守薄弱,若不回援,铁定会成为王阳明嘴里的肥肉,但刘养正和李士实坚持大军向南京挺近,只有攻下南京称帝,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造反的队伍,才有希望攻进北京城,否则这次造反必定会以失败告终。

朱宸濠犹豫了,相对于保卫南昌来说,攻下南京**力更大,便决定继续前进,等攻下了南京再回过头来收拾王阳明。

不久,南昌被攻陷的消息传入了朱宸濠的耳朵里。老巢被端,这是莫大的耻辱,再说南昌是他经营多年的地方,有数不尽的金银财宝,不能就这样落入王阳明的口袋。

虽然属下极力反对回师南昌,但朱宸濠说:“南昌是我的大本营,金银钱谷,积储很多,如果我们失去了这些积储,军费从哪里来?现在必须回南昌,重新夺回根据地,然后再说别的。”

就这样,目光短浅的朱宸濠不再听从刘养正和李士实的建议,下令大军后队变前队,回师南昌。

这正是王阳明希望看到的结果,如果朱宸濠继续向南京挺近,并攻下了南京,就会造成恶劣的影响,这次平叛还真有些麻烦。如今朱宸濠向自己来了,这就注定了他的造反路走到了尽头。

既然起兵平叛,那么朱宸濠这个人是绕不开的,迟早是要面对的,如今他率领大军舍弃南京,还攻江西,真的来了。

那好吧,让我们一较高下,看看谁能笑到最后。

朱宸濠的大军就要来了,自己的部队也是临时拼凑的,战斗力比不上正规军,在南昌发生放火抢劫事件就说明了这一点。既然如此,那就不能硬拼,应该借助有利地形打个防守反击战。

有人建议:“宁王的兵力强盛,又是带着复仇的愤怒而来,我们的援军还未到,势单力薄,不如凭借南昌的坚固城防坚守,以待四方之援。即使援军不能及时赶到,等他在城下粮尽援绝,也一定会自行溃败,那时我们就可以把他们一举歼灭了。”

王阳明却说:“大家又说错了,宁王的兵力虽然强盛,但以威劫众,所到之处放火抢劫,不得民心。他的队伍还未遇到旗鼓相当的势力交战,所谓的兵强马壮,不过是徒有虚名,不足为惧。他的部将本来想等他称帝后取得富贵,如今进展不顺,又丢了老巢,没了根据地的他进无可进,退无可退,军心已经开始动摇了。而我军气势正旺,如果乘胜攻击,宁王的部队就会不战自溃!”

大家已经见识了王阳明的神机妙算,他总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战事。跟着老王走,是不会错的。

王阳明握紧了拳头,暗道:就到此为止吧,朱宸濠,让我来终结你的造反之路,这一切该画个句号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既然决定要重新夺回南昌,那就不能再迟疑犹豫了,朱宸濠随即督率将士登船,溯江而上,直抵扬子江口。他先派遣精兵二万作为先锋逼近南昌,自己率领大军殿后。

二十四日,就在朱宸濠的先锋部队到达鄱阳湖黄家渡时,王阳明也带领主力部队赶到了这里,在对岸扎营,摆出决战的架势。

此时,朱宸濠的军队来回奔忙做着无用功,而王阳明的军队在南昌城里休息了三天,正憋足了劲儿要和叛军一较高下。以逸待劳,王阳明已经占得了先机,朱宸濠的疲惫之师注定不会有好果子吃。

还记得,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决战,大获全胜,为夺取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百五十二年后,这里即将再次燃起战火,不同的是,这是一场正义和邪恶的战争,战争的胜负将决定无数人的命运。同时这也是一场书生对流氓的战争,没有什么仁义道德,谁的手段硬,心肠狠,谁就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双方都已经集结完毕,只等一声号令,便要举起刀枪,开始厮杀了。

奇怪的是,整整一天,双方都没什么动静,湖岸一带寂静无声,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当时,正值酷暑,蚊子又多,朱宸濠的士兵们一个劲儿地抹汗拍蚊子,有的开始骂骂咧咧:要打就痛快地打,在这里猫着算个什么事儿?老子还想发大财呢。朱宸濠捉摸不透王阳明在玩什么把戏,不敢贸然进攻,焦急地等待战机的出现。在快近傍晚时,只见湖面上出现了几艘战船,船上插着伍字旗号,大摇大摆地来回游弋,这是伍文定的船队在恶心朱宸濠。

靠,别忘了,南昌是老子的地盘,你既然敢出来,定让你有来无回。

朱宸濠立即下令让先锋队前去攻击,灭了这不知天高地厚的伍文定。先锋队得令后,驾驶战船,顺风顺势,扑向伍文定的船队。

伍文定不是闲着没事来敌营面前溜达,他是奉王阳明之计前来引诱敌人上钩,朱宸濠作战心切,果然上钩了。

伍文定依着诱敌的秘计,佯装交战几个回合,便下令掉转船头逃跑,一逃一追,逃得很急,追得很猛。

伍文定貌似寡不敌众,节节败退。但他是王阳明的主力,岂会这么轻易就败走,这说不过去啊。但朱宸濠被表面的现象迷惑了,以为胜利女神正在向他招手,也率众跟进,妄图借势攻入王阳明的大本营,夺回南昌。只是两军相隔较远,中间有很大的空当。

这是兵法大忌啊,如果王阳明派一队人马从半路杀出,那么朱宸濠的军队首尾不能相顾,必定死伤惨重。

其实,这正是王阳明定的计策,他认为不能和敌人硬拼,故意派出伍文定率军诱敌深入,然后趁夜色分割包围敌人,一块一块地吃掉敌人。

看着伍文定军“节节败退”,朱宸濠以为自己就要大获全胜,非常得意。突然,他发现自己的军队陷入混乱,心里便开始打鼓,莫非又中了王阳明的圈套?的确是这样的,他又上当了,等他醒悟过来时,已经太晚了。

他的身后响起了震耳的喊杀声——王阳明的伏兵从屁股后面杀了出来。此时前面的伍文定也不跑了,掉过头杀了回来。

这是要玩前后夹击啊,没什么稀罕的,老子就陪你玩玩,朱宸濠当即掉头迎接伏兵。

如果仅仅有这些招数,就太小看王阳明了。

朱宸濠还未全部摆开阵势,左右一声炮响,又杀出两路兵船,两翼官兵,把朱宸濠的船队拦腰截击,分割开来。

朱宸濠顾此失彼,战不多时,呼号惨叫声乱成一片,已经处于下风了。这时,前面的伍文定已经将前行的敌船清扫干净,又赶来助阵。

朱宸濠被四五路官兵夹击,哪里有还手之力,只好下令撤退,好不容易杀出一条血路,向东逃去。官兵赶了数十里,擒斩二千多人,夺得船械无数,方才收兵。初次交手,就被打了个屁滚尿流,这王阳明太鬼了,朱宸濠不仅丢了面子,自信心也大打折扣,他率领军队退守鄱阳湖东岸的八字脑。

当夜,朱宸濠本乘舟夜泊,泊地名为“黄石矶”。朱宸濠见此处地势颇险,便问左右:“此处叫什么名字?”左右大多数人都表示不知道,只有一小卒是饶州人,熟悉地形,上前答道:“这地名黄石矶。”没想到朱宸濠大怒道:“你敢讪笑我?”说完便拔出佩刀杀死了小卒。

大家都感到莫名其妙,怎么回答个地名也会被杀啊,这宁王难道疯了不成?不禁人人自危。刘养正进谏道:“大王为什么杀死小卒?”

朱宸濠怒气未消,道:“他说是王失机,怎么会这么巧?这不是明明讪笑我吗?”

刘养正道:“他说的是黄石矶,黄色的黄,石头的石,并非是王失机啊。”

朱宸濠这才反应过来,知道自己太敏感,错杀了人,于是令军士把小卒的尸首掩埋了,叹息一声,便不再理会众人。

众人见朱宸濠打了败仗,心情不好,也就不再多言。

刘养正和李士实作为朱宸濠的两大谋士,在这种关键时刻必须要发挥参谋的作用。他俩也领教了王阳明的厉害,知道再这样打下去,也许连南昌的城墙也摸不到,就被王阳明给玩死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于是他俩异口同声地提出建议:撤退。

朱宸濠却摇了摇头,平静地说:“这里是我的家,我是不会逃走的,宁可战死,也不后撤。”

的确,天下之大,莫非王土。一个造反者能逃到哪里去?如果失败了,等待他的只有一个结果——死。

刘养正和李士实沉默了,他们知道,逃跑只是权宜之计,终究逃不过一死。不论走哪条路,也难逃一死,那还不如战死,死得有尊严一些。

既然决定破釜沉舟,那就得想法和王阳明继续较量了。

刘养正道:“事已至此,不必说了。现在只有振作军心,再图一战。若能战胜王阳明,夺回南昌,就没什么好忧虑的了。”

李士实道:“我看将士们因为败了一次,多已泄气,必须想个办法鼓舞士气,才能再战。”

朱宸濠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我只要舍得花钱,就不怕打不败王阳明。”众人纷纷点头,仿佛又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朱宸濠是土豪,他不缺钱,准备拿钱来砸死王阳明。再看王阳明,虽然他有朝廷这个强硬的后台支持,但他手里没有大把的钞票,只能先开空头支票,许诺将士们在平叛后给予高官厚禄。不管什么时候,真金白银是最好说话的,这样看来,王阳明似乎略逊一筹。

朱宸濠拿出自己积聚多年的财宝放在那些见钱眼开的强盗土匪面前,大声宣布:“明日决战,大家一定要全力杀敌!带头冲锋之人,赏千金!阵前受伤的人,加给百金。”

那些属下们听到有大把的钱可以拿,个个喜笑颜开,纷纷摩拳擦掌,表示愿意拼死作战。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不过,这钱真是好东西,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人为朱宸濠卖命,也不会有那么多人为了钱丢了性命。

朱宸濠知道这是一场事关生死的战斗,所以把所有的资本都押了上来,他同时下达了一道命令:“让防守九江、南康的部队立刻赶来增援!”

南昌丢失后,九江和南康是朱宸濠仅剩的两个据点,如果连这最后退路也堵死了,看来他真是要跟王阳明玩命了。可他还是晚了一步,因为王阳明已经派兵攻打九江和南康了。

在重赏的**下,朱宸濠手下的亡命之徒个个眼睛瞪得血红,恨不得马上把王阳明碎尸万段,以便领到巨赏。

好了,你王阳明再有计谋,遇到不怕死的,看你还有什么能耐!

七月二十五日,双方都在摩拳擦掌,鄱阳湖大战一触即发。

朱宸濠率领大军扑向王阳明的大本营,先锋伍文定远远就看到了敌军,一片白帆竟和水天融为一体,看不到边际,看来,朱宸濠是全军出动,要决一死战啊。也好,干脆一勺烩,省得麻烦。

伍文定下令摆开阵势,做好了迎敌的准备。

朱宸濠的将士嗷嗷叫着向官军扑来,伍文定发现他们与以前大不相同,刀枪并举,炮铳齐发,锐不可当,而且个个好像刀枪不入,根本就不把官军放在眼里,像疯了一样,猛冲猛砍。

官军一时没有适应这种不要命的打法,竟然被杀伤数百名,还渐渐呈现溃败之势。伍文定眼见情况危急,便登上船头,拔出佩剑,砍死了几名临阵退缩的兵卒;接着把令旗一挥,率领各战船,向朱宸濠的船队杀了过去。

当时,战云密布,炮声不断,拳头大的火星不断飞入伍文定的船中,把他的连鬓长须烧去一半。伍文定毫不胆怯,仍然挺身矗立,督军死战。退却的官兵见主将都不要命地死战,个个抖擞精神,重新投入战场。当下将对将,兵对兵,枪对枪,炮对炮,酣战多时。就这样,局势终于被稳定了下来,官军逐渐占据上风。

王阳明见反击的时刻已到,命令大小战船全部出动,一举歼灭敌人。就在此时,湖中突然传来巨响。大大小小的石块、铁弹从天而降,王阳明的船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失惨重。

原来,朱宸濠也不是吃素的,眼见情势不妙,便亮出了王牌炮舰,向王阳明的船队开炮,进行火力压制。

这种装备有弗郎机、火龙出水等各种火炮、火箭的战船是当时最厉害的武器,朱宸濠为了造反花巨资打造了屈指可数的几艘。现在终于发挥作用了,不仅有很强的杀伤力,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也几乎让人心胆俱裂。

伍文定的座船不幸被火炮炸开了一角,但他仍然立在船头,奋力撑橹,毫无惧色,指挥大家拼死一战。

战争的惨烈程度超乎王阳明的想象,他本来站在座船的箭楼上观战,现在却心有不忍,默默地闭上眼睛。他知道所有的战斗都是心战,拼的不仅是实力,还有耐力。只有拥有坚强信念的一方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朱宸濠的炮舰再厉害,但弹药总有射完的时候,眼见弹药越来越少,而战争的走向还不明朗。他急了,一急就乱了分寸,竟然拨船突阵,也想学伍文定,提提士气,一举击溃官军。

朱宸濠太小看王阳明了,以为对方没有炮舰。其实,王阳明不是没有炮舰,而是不到关键时刻,绝不向对手亮出底牌,等辨清了朱宸濠的座船后,便一齐开火。其中一炮正中朱宸濠的座船,把船头击得粉碎。

朱宸濠被炮声震得双耳轰鸣,眼前的景象开始摇晃起来,模糊不清。他的座船顷刻间便陷入到一片火海之中。

等朱宸濠再次清醒时,已经被手下转移到了另一条大船上。看着混乱被动的局面,他一声长叹,下了撤退到鄱阳湖樵舍的命令。

兵败如山倒,朱宸濠仓促撤退后,没来得及撤退的叛军被俘虏了两千多人,落水溺亡的也不计其数。伍文定打扫战场后,向王阳明做了汇报,预备进行最后的决战。

决战鄱阳湖

接连吃了两次败仗,说明这不仅仅是运气的问题,朱宸濠郁闷极了。他想,如果他也有伍文定这样的猛将,别说南京,就是北京也一定能打下来。看看自己手下的一群亡命之徒,只是见钱眼开,哪里有半点为兵为将的样子。

唉,造个反怎么就这么难啊。

如今,败局貌似已定,再打下去,也不过是做一番挣扎罢了。虽然预见了自己的结局,但朱宸濠还是够男人,他没有气馁,更没有逃跑。他既然举起了造反的大旗,就要像个爷们儿一样站着走完最后一段路。

虽然朱宸濠的勇气可嘉,但他的做法就让人大跌眼镜了。他竟然下令让人连夜将战船用铁锁连接到了一起(连舟为方阵),真是蠢到家了,即使他没有看过《三国演义》,怎么也听说过火烧赤壁吧。

当时正是七月,湖面水草丛生,遇火就着,朱宸濠这样做不是让自己死得更快一些吗?朱宸濠先生,这辈子你算是白瞎了,下辈子一定要好好学习,用心读书啊。朱宸濠忙活了一晚,王阳明也没闲着,等搞明白了朱宸濠的意图后,他忍不住笑了,因为他知道自己想不赢都难了。既然朱宸濠给了自己取胜的机会,自然要牢牢抓住,一举击溃对手。

王阳明急忙派人给伍文定送去一封书信,内容只有四字:急用火攻。

伍文定看后道:“王大人和我想到一块儿了,我也正有此意。”他命人准备了柴火和船只,议定埋伏夹击等计策,让余恩、邢珣、徐涟、戴德孺等分道并进。正德十四年(1519年)七月二十六日,朱宸濠早早地起来,召集骨干开战情总结会。他的情绪非常激动,痛斥了那些不顾同伴、贪生怕死的败类,还准备拿几个只领钱不办事的哥们儿开刀,以儆效尤。

底下的人不乐意了,跟着你造反本就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事儿,如今没有战死,倒要被你弄死,这太不地道了,于是吵吵嚷嚷地争辩起来,你推我诿,吵个不停。

想要收拾几个不听话的盗贼,却是这般结果,这还有什么军规军纪可言。当初收罗一伙流氓盗贼造反,真是个天大的错误。

就在大家吵嚷不休时,外面传来惊呼:“着火啦,着火啦。”

朱宸濠大惊失色,赶紧出来查看。只见前后左右,全是炎炎烈火。此时江上秋风大作,火苗向四面八方乱窜,就是想灭火,也来不及了。

这正是王阳明的杰作,官军兵分四路,发动了最后一轮攻击:邢珣负责左翼,戴德孺负责右翼,另一路由余恩率兵绕到樵舍后面切断后路,伍文定扮演黄盖的角色准备火烧敌人的战船。

接下来的情节就老套了,和火烧赤壁如出一辙。伍文定点燃船只发动火攻,风助火势,把敌船尽数引燃,总攻发起后,敌军开始溃退。但结局有些不同,朱宸濠没能像曹操那么幸运,逃得一命,不过他也没想着逃跑。

朱宸濠在船头上,痴望多时,只见官军越杀越勇,已经杀到了眼前,自己的部下纷纷投水,毫无抵御的能力。他不忍心再看这场屠杀了,便默默地走进了娄妃的船舱。

娄妃,名素珍,上饶信州区人,明代女诗人、书法家。祖上是被誉为“名儒高足,心学前驱”的著名理学家娄一斋。她博学多才且很有政治见地,是朱宸濠的正妃。当她洞察到宁王朱宸濠欲反,曾多次泣谏劝阻,但没有成功。

如今眼看就要败北,朱宸濠想起了夫人曾经的劝谏,后悔万分,便想见见娄妃。他拉着娄妃的手,哭道:“商纣因听妇人之言而亡国,我因不听妇人之言而亡。”

娄妃见自己的男人在关键时刻如此软弱,便挺身站起道:“妾曾劝谏殿下,不要负了国恩,殿下不听,才有今日。罢了,殿下负了皇上,妾不忍心负着殿下。”

说完,便拿起笔,用血泪写成了《西江绝笔》,寄托了自己无限的悲哀:

画虎屠龙叹旧图,血书才了凤眼枯。

迄今十丈鄱湖水,流尽当年泪点无。

朱宸濠看着这首绝笔,不由得流下了热泪。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当一个普通的藩王,其实也是不错的。

就在朱宸濠暗自伤心时,娄妃疾步来到船头,纵身跳入水中。朱宸濠赶紧喊人打捞,但左右除了熊熊燃烧的烈火,连一个随从也没有。这种时刻,大家都顾着各自逃命,自己身边竟然连一个靠得住的人也没有。

结果,只那么一瞬间,一个人便没了。

据传,娄妃投江后,她的尸体没有顺流而下,而是缓缓逆流到南昌。为了表彰娄妃的义烈和贤德,王阳明在南昌城边、赣江南岸修筑了一座娄妃墓,此后不少文人骚客都在这里题诗留念。

娄妃一走,朱宸濠更加孤单,与嫔妃一一泣别后,万念俱灰的他不禁仰天长叹:“大势去矣,大势去矣!”

妃嫔们生死惜别后,料定难以逃生,知道造反被抓没什么好结果,便都陆续投水,向龙宫处报到了。其余的人或降或逃,作鸟兽散。

朱宸濠的几万人马转眼间便被打得七零八落,大家都各顾各的,根本就没人管朱宸濠,真是树倒猢狲散。

看着漫天火光和四散逃命的人,朱宸濠彻底丧失了抵抗的勇气,坐在船中发呆。官军从四面跃上船头,立即用最粗的铁链将朱宸濠父子捆缚停当,牵出船外,交给伍文定处置。与他同期被俘的还有丞相李士实,数百贼头等一干人。

此战下来,共擒斩叛兵三千多人,溺水淹死的就有三万多人,水上漂浮着被遗弃的衣甲器仗财物和数不清的浮尸,惨烈无比。

朱宸濠虽然有当年朱棣的野心,却没有他的能力,竟然上演了一场翻版的“火烧赤壁”,没文化真可怕,看来书还是要读的。

从起兵到失败,总共不过短短四十二天,但朱宸濠却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来做准备。因为王阳明从中作梗,十多年的心血才毁于一旦。如果没有他,自己现在也许正在南京吃香喝辣呢。自己和他无冤无仇,他为何偏偏咬着自己不放呢?这个人太可恶了。

朱宸濠一行人被押上囚车返回南昌,军民聚集围观,欢呼之声震动天地。想想自己以前在南昌出行时,那是前呼后拥,威风极了,如今虽然还是骑着马进城,但身份已经变了,从原来的王爷变成了阶下囚,被人扔菜叶、丢鸡蛋,这落差真是太大了。想到这些,朱宸濠就更加痛恨王阳明了。

当朱宸濠被押解到王阳明面前时,他恶狠狠地问:“这些都是我们朱家的家事,你何必如此费心?”(此我家事,何劳费心如此?)

“身为臣子,就要为君分忧,你造反,我就不能置之不理。”

“难道我还不如那个贪玩的皇帝?”

“为了权势和皇位,你杀死了孙燧,发动了不义的战争,害死了许多无辜的人,把百姓置于水深火热之中,你值得同情吗?”

看来在王阳明面前是得不到任何宽容和好处的,朱宸濠绝望了,既然硬的不行,就来软的,他用近乎哀求的口气说:“王先生,我愿意削减所有护卫,做一个老百姓,可以吗?”(王先生!我欲尽削护卫,请降为庶民可乎?)

王阳明的回答十分干脆:“有国法在!”

让王阳明徇私枉法,那比登天还难。何况朱宸濠现在的钱财已经被这场由他挑起的战争焚烧殆尽,他两手空空,没有任何资本与王阳明讨价还价了。不过,他还有一个请求,不是为自己,是为自己最深爱的人。

“真后悔当初没有听娄妃之言,才有今日的惨败。希望先生能派人打捞她的遗体,好生安葬。”

王阳明这回点头了。

朱宸濠了却了心事,便低下了头,不再多言,他知道等待着自己的将是什么。当要真正面对这个结局时,内心多少有些惆怅和不爽。想想自己昨日还是高高在上的反叛之王,如今却成了任人宰割的鱼肉。再回首,已经恍若隔世。

一个多月前,王阳明手无寸铁,孤身夜奔,是被人拿来悬赏的对象。他在逆境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等不靠朝廷,没想到,竟然平定了叛乱,名垂千古。

既然叛乱被平定了,战后重建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切本来都该结束了。然而,事实恰恰相反,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