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动大脑:善于思考者终将成功(1 / 1)

你们可以选择希望而非恐惧、选择团结而非分裂、选择变革的希望而非墨守成规。如果你们投我的票,我们将不仅赢得此次竞选,还将一起改变这个国家、改变这个世界。

——奥巴马

精细做事,以细节取胜

老子曾经说过:“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他精辟的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三百六十行,无论做什么,细节决定着成败。奥巴马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细节取胜的。

大选期间,美国的7/11店和咖啡店里最好卖的就是奥巴马咖啡。因为标有麦凯恩的咖啡杯摆满了柜台,而奥巴马的则经常断货。而在花店,标有奥巴马的玫瑰也非常走俏,一美元一支,供不应求。

奥巴马如此“红火”的人气,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竞选阵营注意在细节上下功夫,他们就是这样一枝一枝向顾客推销“奥巴马玫瑰”。奥巴马的“细节功夫”还体现在很多的事情上。比如:在弗吉尼亚其竞选团队想出了一个“说服大军”活动;比如在俄亥俄,奥巴马发动了“一百万户计划”;比如,奥巴马的竞选办公室给接触过的选民编排种类代码,然后再分门别类地做工作;比如,奥巴马阵营招募了数以万计的志愿者律师,并将他们派往各大摇摆州;再比如,为了攻占麦凯恩的传统地盘——乡村地区。奥巴马阵营动员全国150万名义工,设立770个办公室,渗透每个城镇乡村进行拉票。等等。

仔细的推敲一番奥巴马的成功以及其他成功人士的成功事例。我们就能发现,他们之所以成功,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认真做好了别人所不屑一顾的一些琐碎细小的事情。很多事实证明了一点,海尔企业的成功、运动员百米赛跑的起跑、名牌服饰的品牌打造,都无不离开这最关键而又细小的环节。正所谓“举重若轻,举轻若重”的道理,看似简单的事情,越是要认真的对待。如若不然就会回顾“千里长堤,毁于蚁穴”的典故。

古今中外,细节决定成败的例子屡见不鲜。

一个跨国大公司高薪招聘人才,群英汇集,巾帼不让须眉。董事长对应聘者进行面试,试题很是简单,应聘者一个个的自信满怀,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那些研究生、博士后竟都没能入选,怏怏离去。这时,有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门后,看到地毯上有一个纸团。地毯很干净,那个纸团显得很不协调。应聘者毫不迟疑的捡起纸团,准备将它扔到纸篓里。考官兴奋地对他说:“朋友,请看看您捡起的纸团吧!”这位应聘者迟疑的打开纸团,只见上面写着:“欢迎您到我们公司任职。”几年以后,这位捡纸团的应聘者成了这家著名大公司的总裁。

面试试题只是应聘的一个幌子,重要的是做好细节,一些志在必得的应聘者纷纷在这里败下阵来,因为他们忽视了一个不经意的细节。事实证明,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是成功中必不可少的,飞船有一个零件疏漏就会机毁人亡,大军无意迷路就可能全军覆没,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每增加一厘米的倾斜,就会导致古塔倾覆。1%的疏忽,可能会导致100%的失败。

再高的建筑也是由一块块钢筋组成的,再难的题目也是由一道道基础的题目拼凑而成的,甚至连整个宇宙都是由一个个细小的微粒构成的。所以,请记住:“细节决定成败!”

知己知彼,不打没把握的仗

在奥巴马与麦凯恩的第一场辩论当中,有一个细节值得深思。

在谈到伊拉克问题的时候,麦凯恩掏出了一个阵亡烈士的手镯,称这是一位新罕布尔什州汉普郡的一位母亲交给他的,这位母亲的儿子叫马修?斯坦利,22岁,去年圣诞节前在巴格达郊外的战斗中牺牲。她嘱咐麦凯恩,希望他尽最大的努力不要让她儿子的鲜血白流。麦凯恩由此感叹道:“我们必须打赢这场战争,而不能带着失败和羞辱回国,如果我们失败了,我们不得不再回去。”

戏剧性的是,奥巴马随即也掏出了一个手镯:“吉姆,听我说。我也有一条手镯,是中士赖安?大卫?杰佩克的母亲在绿湾粮仓给我的。她对我说,你能让别的母亲不会遭受我同样的悲剧吗?”

奥巴马说,没有士兵是白白牺牲的,因为他们执行上级的命令。他们所作的贡献令我们感到荣耀。但是,问题是我们是否作出了正确的判断来确保美国的安全,把部队牌上战场必须慎重考虑。

原本因为在外交和国家安全方面经验不足而处于劣势的奥巴马,却因为这一手,双方打了一个平手。奥巴马因为做到了“知彼”,才最终赢得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俗话说,不打没有把握的战争,当然,这句话并不是说我们做好了准备,有了十足的把握,就一定会成功。这是片面的。但是,如果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行事之前要三思,这样就能减少失败。

所谓有把握,是指对敌我双方的情况以及外部环境都有个清楚的了解。在来看看下面的这个例子。

某个犯人被单独监禁。有关当局已经拿走了他的鞋带和腰带,他们不想让他伤害自己(他们要留着他,以后有用)。这个不幸的人用左手提着裤子,在单人牢房里无精打采地走来走去。他提着裤子,不仅是因为他失去了腰带,而且因为他失去了15磅的体重。从铁门下面塞进来的食物是些残羹剩饭,他拒绝吃。但是现在,当他用手摸着自己的肋骨的时候,他嗅到了一种万宝路香烟的香味。他喜欢万宝路这种牌子。??

通过门上一个很小的窗口,他看到门廊里那个孤独的卫兵深深地吸一口烟,然后美滋滋地吐出来。这个囚犯很想要一支香烟,所以,他用他的右手指关节客气地敲了敲门。??

卫兵慢慢地走过来,傲慢地哼道:“想要什么?”??

囚犯回答说:“对不起,请给我一支烟……就是你抽的那种:万宝路。”??

卫兵错误地认为囚犯是没有权利的,所以,他嘲弄地哼了一声,就转身走开了。??这个囚犯却不这么看待自己的处境。他认为自己有选择权,他愿意冒险检验一下他的判断,所以他又用右手指关节敲了敲门。这一次,他的态度是威严的。??

那个卫兵吐出一口烟雾,恼怒地扭过头,问道:“你又想要什么?”??

囚犯回答道:“对不起,请你在30秒之内把你的烟给我一支。否则,我就用头撞这混凝土墙,直到弄得自己血肉模糊,失去知觉为止。如果监狱当局把我从地板上弄起来,让我醒过来,我就发誓说这是你干的。当然,他们决不会相信我。但是,想一想你必须出席每一次听证会,你必须向每一个听证委员会证明你自己是无辜的;想一想你必须填写一式三份的报告;想一想你将卷入的事件吧——所有这些都只是因为你拒绝给我一支劣质的万宝路!就一支烟,我保证不再给你添麻烦了。”??

卫兵会从小窗里塞给他一支烟吗?当然给了。他替囚犯点了烟了吗?当然点上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卫兵马上明白了事情的得失利弊。

囚犯抓住了对方的心理弱点,进行了攻击,从而为自己赢得了利益。人生就是一次次的战斗,对于我们人性而言,做事要有把握必须了解下面几个方面:

对要做的事情应当了解。

对自身条件的了解。

当我们做到知己知彼后,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要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如果认为有胜算的可能,那就去做,如果认为不可能胜算,那就不要勉强,明智面临失败,还得去硬拼,那不是不大明智之举吗?

有了把握之后,还要有信心,因为信心能使人产生一种积极的力量,使你所做的一切发挥更大的效果。

当你作出这些评估之后,并不能保证你一做就会成功,但没经任何了解行事,其失败率会更高。这就好比走暗路,迟早会摔跤。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总是阳刚之气过甚,他们常常管不了那么多,总是做了再说。在人生当中,如果我们失败一次,有时要付出半生甚至是一生的代价。所以做任何事,尤其是成败对你关系重大的事,一定要先做好知己知彼的功夫,有了胜算的可能才去做,这样就可避免必然的败仗!这种事先评估了解的做法,对你日后细致稳妥地做事也大有帮助。

不打没把握之仗,这是我们每个年轻人都应谨记的一点。

多思慎行,避免鲁莽出错

金融危机给奥巴马提供了反超并拉大与麦凯恩距离的机遇,同时也向奥巴马提出了挑战。

在关键的时候,民主党高层犯了一个错误。他们提出如果麦凯恩不回到参议院的话,民主党议员就不会投赞成票。这就正中了麦凯恩的下怀,因为金融危机的发生本来就给信心满满的麦凯恩一个沉重的打击,他正需要一个理由来离开选战战场,由于麦凯恩在参众两院跨党派联合上拥有很高的威望,民主党的邀请不但给了他一个台阶下,同时也表明了他的“崇高地位”不可撼动。

于是,麦凯恩一改过去美国经济基础稳固的说法,声称美国陷入了完全的经济危机,而布什总统的方案已经在参众两院陷入了僵局。为了拯救经济危机,保证民众福祉,他像奥巴马提出倡议:立即停止竞选活动,回到华盛顿与布什总统共商大计,推迟原定于周五晚上举行的第一次总统候选人辩论。

麦凯恩的以退为进的策略,立即让奥巴马陷入了被动的局面。如果奥巴马拒绝倡议,就是不顾美国经济危机安危,不顾选民利益的政客,他现在所做的任何宣传也就没有了意义;但是,如果奥巴马接受倡议的话,就会被麦凯恩牵着鼻子走。而且,更加深入一点来分析,如果麦凯恩回到华盛顿能够打开僵局的话,那他就由“越战英雄”摇身一变成为了挽救经济危机的英雄,而奥巴马最多只是一个配角而已。

所以,奥巴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果接受嘛,他自己全盘的计划就会被打乱;如果不接受嘛,又该如何来表明自己和选民的立场是一致的呢?

经过谨慎的思考和策划,奥巴马团队提出了三项挽救措施:第一是表明态度。奥巴马知道麦凯恩发出的倡议只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伎俩,所以,他说不应该将选举政治带入国会。但是,只要布什总统提议磋商,他自会尽责任参与。不过,他不同意停止辩论,他说这应该是由两党协商才能决定的事。第二是适度的回应。为了防止留人口舌,奥巴马参与了布什总统举行的协调会,并与财政部长和国会领袖打电话沟通相关问题。第三项工作就是对共和党进行适时的谴责。由于在众议院第一次表决中,居少数派的共和党反而投了更多的反对票,这就表明了麦凯恩的协调能力有限,根本谈不上什么领导能力。

经过这么缜密的思考和谨慎的行动,奥巴马又一次的扭转了劣势。不但避免了僵局的继续,还有力的给予了对方一击。

“三思而后行”,“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古语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经过反复的考虑之后再做。不能不加思索就随意的行事。现代主义先驱卡夫卡说过:您不需要审视,也不需要聆听,只需要静默,世界将在你的足下不停地旋转,以至于露出它真实的面目。他强调的就是思索,由于思索,我们能够知道自己的浅薄;由于思索,我们能够认识到了自己的过失;由于思索,我们能够清楚了解自己前行的目标。

所以,在生活当中,我们应该多思考这几个问题:这个事情该怎么做;什么时间、地点、场合做比较合适;做这件事会对与之相关联的其它事情有什么影响;而且特别要思考这件事情做完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等等。这样经深思熟虑以后做出的事情才比较有把握,也不会出现大的失误和不良后果。

求同存异,获得和谐发展

求同存异,世界就会更精彩。这句话不假。如果我们总是喜欢跟别人抬杠,反驳别人,也许,我们偶尔能获得辩论上的胜利,但那只是空洞的胜利,因为在赢得言语上胜利的同时,我们已经失去了对方的好感,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不如别人。因此放弃抬杠,学会给人留面子,求同存异,世界会更加美好,更加精彩。

人际关系大师卡耐基讲述了这样一一次经历:“二战刚结束时,我担任罗斯福先生的私人经纪人。有一天晚上我参加了一次为推崇他而举行的宴会。宴席中,坐在我右面的先生讲了一段幽默故事,并引用了一个成语,意思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位健谈的先生提到,他所引征的这句话出自《圣经》。他错了。我很肯定地知道出处,一点疑问也没有。为了表现自我,我多事地纠正了他。他立即予以回击,反唇相讥道:‘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句话出自《圣经》。'此时。我的老朋友法兰克·葛孟在我左边。他研读莎翁的作品已多年了。于是我们都同意向他请教。葛孟听了问题后,突然在桌下踢了我一下,然后对我说:‘戴尔,你错了,这位先生是对的,这句话出自《圣经》。'那晚在回家的路上,我气哼哼地对法兰克说:‘法兰克,你明知道那句话是出自莎士比亚的!'

“是的,当然,”他回答道,“《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戴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呢?那样会使他喜欢吗?为什么不给他点面子?他并没有征询你的意见嘛。你应该永远避免跟人家抬杠。”他又说:“真正赢得优势、取得胜利的方法决不是这种争论,这样的辨论有时候获得优越感,但是却永远得不到好感。”

卡耐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永远不要在大与小、主要与次要的问题上争论、抬杠,只有你拿得起、放得下,你才能获得好的人缘。因此,要想做人成功,你自己应该衡量一下:你是宁愿要那一种字面上的、表面上的胜利呢,还是要别人对你的好感呢?在为人处世的激烈角逐中,你争论得可能有理,但要想改变别人的主意,你就会错得使你一切都徒劳了,靠辩论是不可能让无知的人服气的。

在意见的分歧上上,奥巴马也认为部应该党同伐异,而应该求同存异。比如对于同性恋政策,他说:“我们知道同性婚姻还有困难,但我们肯定能一致认同:我们同性恋的兄弟姐妹们应该能探望他们住院的爱人、选择他们的生活,而不是遭到歧视。”再比如移民的问题,他说:“人们可能因为移民政策而愤怒,但我不知道当一个母亲和她的婴孩分离,或是一个雇主雇黑工来降低工资时,究竟有谁能由此获益。”在这些分歧上,奥巴马找到了共同的一点,他认为,是美国精神让美国人民团结在一起,使这个国家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他还说,不同信仰、不同肤色、不同地方的人们,命运紧密相连,梦想互相映照。

这样的“求同存异”思想,不但获得了大多数美国人们的共鸣,也为奥巴马自己获得了人脉关系的成功。当有人提出不同意见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卫。对此,我们应该慎重,小心斟酌对方的意见,并将对方的想法与自己的想法做一个理智的比较。为人处事难免会有矛盾和分歧,在这种时候,最好不要与对方争个胜负高低,而是要灵活地求同存异,与人和好共事,这样,才能实现双赢,共同发展。

为人处事,做人优于做事

人活于世,不外乎做人做事。而如果我们硬要区分一下,哪一项之于我们更重要,相信,更多的人会选择做人。因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决定了做人的优劣和做事的成败;也因为,一个人的品德,决定一个人人生的走势和走向。更因为,做事失败可以重来,而做人失败却不能重来。

奥巴马曾对价值观做过这样的解读:“我们的挑战也许是新的,我们迎接挑战的工具也许是新的,但我们赖以成功的价值观——辛勤工作和诚实、勇气和公平竞争、容忍和好奇心、忠实和爱国心─这些都是固有的。这些价值是真实的,是我们历史上进步的沉默力量。我们有必要找回这些真实价值”。这就告诉我们,在人类历程中,有一些价值观是永恒的,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失;他也告诉我们,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人类文明至关重大,它决定着一种文明的境界,决定着一种文明能否兴旺发达、能否长盛不衰。而这些价值就是维持我们做人的基本道德标准。

世界日新月异,但是,自古以来,我们得以立世的基本准则——诚实、信用、敬业、责任等等,并没有随着瞬息万变的当代生活而发生根本改变。改变的是这些价值观在人们心目当中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前进与迅速发展,有的价值观逐渐在人们的心目当中淡薄了,甚至是缺失了。这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件应该警醒的事情。其实,坚守正确的价值观与我们的成功追求并不矛盾,相反,良好的价值观还会为我们的人生带来美好。就比如下面的这个故事。

弗莱明是一个穷苦的苏格兰农夫。有一天他在田里劳作时,听到附近泥沼里有人发出求助的哭声。他急忙放下农具,跑到泥沼边,发现一个小孩掉到粪池里。弗莱明赶紧把这个小孩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

隔天,有一辆新奇的马车停在农夫家门口,从车里走出来一位优雅的绅士,他自我介绍是那位被救小孩的父亲。绅士说:“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小孩的性命。”农夫说:“我不能因救你的小孩而接受报酬。”就在那时,农夫的儿子从茅屋门走出来,绅士问:“那是你的儿子吗﹖”农夫很骄傲地回答说:“是。”绅士说:“我们来个协议,让我带走他,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这小孩像他父亲一样,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骄傲的人。”

农夫答应了。后来,在绅士的资助下,农夫的小孩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也就是盘尼西林的发明者。1944年,他受封骑士爵位,并得到诺贝尔医学奖。

这是个付出而不期望回报却出人意料地得到回报的故事。而他之所以能赢得这些回报,就是他们在人际交往时无意间呈现的高风亮节和人格魅力。是的,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最敬佩尊重并渴望报答的,是那些具有高尚品德和良好声誉的人,不管他是一个伟人,还是一个农夫。

品德能够创造财富。品德的力量无处不在,凡是取得成功的人士最终都是做人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