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故,每当我把目光投向台下的民众,我都受到鼓舞。从他们的举止中我看到了勤奋,从他们管教孩子的方式中我看到了希望。和他们相处我就好像融入清泉,心灵得到了净化。
——奥巴马
投资魅力,用人格魅力打动人
奥巴马的胜利是在极度不利的情况下取得的,他遇到了比希拉里和麦凯恩难得多的困难。“牧师风波”、“北美自由贸易门”和“怨恨门”事件被对手抓住不放,而麦凯恩和希拉里还两面的夹击,这造成了奥巴马腹背受敌。所以,奥巴马取胜的最关键因素还是在于赢得了人心,是选民用选票接纳了这个“年轻人”,尽管他还存在经验不足等问题。奥巴马用**和人格魅力打动着一个个的选民。
很多人把奥巴马比作肯尼迪第二,他也有意识地向这个形象靠拢。两人同样年轻英俊,同样哈佛毕业,同样参议员出身,同样一讲成名、口才卓绝。奥巴马曾刻意模仿肯尼迪,其努力得到了肯尼迪家族的认可:肯尼迪弟弟称他为肯尼迪最佳政治继承人,肯尼迪女儿则毫不犹豫地表示:“等了半辈子才等到和父亲如此相似的人。”于是,“第一家族”的荣耀温暖了奥巴马。
更重要的是,奥巴马小心翼翼地使用自己的背景。他不打少数民族的牌,坚持强调不同种族的团结与融合,这个一贯立场使他大受欢迎。
在大选当日,奥巴马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魅力:美国媒体称此次大选大约有1.3亿选民投票,达到1960年以来最高水平。有评论指出,“奥巴马一代”(18岁至30岁的年轻人)是奥巴马获胜的关键因素。在参与今年美国大选投票的选民中,每10人中有1人是首次参与投票,他们大部分都是年轻和非白人选民,其中大约有2/3的新选民年龄在30岁以下。据悉,每5个新选民中就有1名黑人和1名西班牙裔美国人,而奥巴马成功吸引了2/3的西班牙裔选民以及几乎所有参与投票的黑人选民。此外,奥巴马还成功地吸引到女性选民过半数的选票。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很注意打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因为,一旦拥有了人格魅力,在无形之中就等于建立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如果你能给很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你就自然的与他人建立合作的可能性就增加了。同时,你往往能做到更有效率地来协调人际关系,影响力也就会更大,也就更容易给对方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了。有人格魅力的人往往能够在成功的道路上畅通无阻。
美国陆军名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一位很会动用人格魅力的军事领导人。
1941年11月,美国一位叫刘易斯·布里尔顿的中将去菲律宾出任麦克阿瑟的航空队司令,他回忆说,他刚到旅馆就被邀请到麦克阿瑟的房间,受到麦克阿瑟将军非常热情的接待。麦克阿瑟拍着他的背,把胳膊放到他的肩上说:“刘易斯,我候驾已久。我知道你就要来,我真是太高兴见到你了。我,乔治·马歇尔和哈普·阿诺德一直在谈论着你……”这次会面给刘易斯留下了极深刻的良好印象。
麦克阿瑟不仅将感情倾注于他周围的人,还倾注于最普通的士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试着给每个阵亡士兵的家属写去一封信,信中总是写一些个人之间的事情。许多家庭回信告诉麦克阿瑟将军说,接到他的个人信件后,对于自己丧子的痛苦感觉好得多了。美国一位政治学博士评价麦克阿瑟说:“从来没有一位指挥官能付出如此之少却获得了如此之多。正是名副其实的卓越领导才华,使麦克阿瑟以有限的人力、物力做出了如此了不起的成就。”
马歇尔也是一位非常善于关心部下的人。他的一位参谋说:“马歇尔将军对所有在他手下服务的人都有天生的人情味。不论他们的职位多低,他总是不厌其烦地、随时随地去向他们表示他的真诚、尊敬、体贴、关心和友爱。”
威利斯·克里顿伯格中将是1944年驻意大利第五集团军的一个军长,马歇尔巡察欧洲战场时曾去探望他。马歇尔回到美国后,亲自打电话给在圣安东尼奥的克里顿伯格的夫人说:“我打电话是想告诉你,我在意大利见到你的丈夫了,他身体健康,生活愉快。”他给他所见到的所有高级指挥官夫人都打了电话。对下级军官和士兵他也是如此。一个在二战中参加过“巴坦死亡进军”的老战士回忆说:“我只见过马歇尔将军一次,那是我在日本俘虏营里度过漫长的监狱生活回到美国后,他派他的私人座机到旧金山来,把我送到那些令人激动的地方,与我的直系亲属相聚。这件事后,我到五角大楼向将军报到,感谢他的照顾。马歇尔将军搁下一切事情,推迟了很重要的约会,让我不要拘束,用了很长的时间询问我的情况,充满了人情味。”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将军评论马歇尔说:“无论驻扎在什么地方的美国军官,甚至那些在前线赢得了成功的军官,都像忠于自己的领袖一样忠于他,仿佛他们在五角大楼里一样。”
培养你的人格魅力,使自己成为有人格魅力的人是你走向成功的重要基础。这就叫“人格魅力资本”。如果你拥有了强大的人格魅力,那你就能轻易获得别人的认同,获得别人的帮助与合作。
关系投资,网罗有利人才
你手上有一颗苹果,我手上也有一颗苹果,两颗苹果交换后每个人还是一颗苹果;如果你有一种能力,我也有一种能力,两种能力交换后就不再是一种能力了。
奥巴马没有显赫的政治背景,他所依靠的力量大多来自多年来培养的“关系”,比如他竞选阵营的顶级顾问戴维·阿克塞尔罗德,就是他近20年的好友。1992年,奥巴马参与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的竞选,与志愿者贝迪鲁·萨尔茨曼共事。萨尔茨曼对奥巴马印象深刻,牵线让奥巴马和戴维·阿克塞尔罗德会面,两人一见如故,阿氏被奥巴马引为知己,成为其“关系圈”中重要的人物。而这位专为议员、市长担任顾问的挚友,在此次美国大选预选的初期,就成为奥巴马竞选阵营的顶级顾问。
奥巴马的另外一位政坛密友则是已被他宣布为未来白宫办公厅主任、与他曾同为伊利诺伊州国会众议员的拉默·伊曼纽尔。现年48岁的伊曼纽尔曾是前总统克林顿的助手,2002年当选众议员,目前他是众议院民主党党团会议主席,是众议院第4号人物。他与奥巴马一样,也来自芝加哥。
在长达22个月的竞选过程中,奥巴马对自己的定位把握得很小心,既要作为一个美国政坛的新面孔和局外人,又要为符合总统一职要求而展现出他的才识和勇气。在竞选集会上,奥巴马有着突出的发动民众能力。令美国民众最受鼓舞的是,奥巴马并非让他们相信他带来了变革,而是相信他们自己能实现这种变革。
随着这种信任的逐渐加深,加入其“圈子”的政治和经济界人物越来越多,包括为其寻找副总统竞选搭档的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千金卡罗琳·肯尼迪和掌管美国最大对冲基金之一Citadel投资集团的亿万富翁肯·格里芬。
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不会是他一个人成就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永远无法做好所有的事情。即使一个人精力无限充沛,也不可能做好所有的事情,所以合作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如果你仔细地去看成功者,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的人际关系都很广泛。只有拥有了广泛的人际关系,才能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信息网,这样就比别人多了一些成功的机遇和桥梁。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能够成功的赢得竞选,也与他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分不开。在他竞选过程中,他拥有高知名度的朋友们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些朋友包括他小的时候,在热泉市的玩伴、年轻时在乔治城大学与耶鲁法学院的同学,及日后当罗德学者时的旧识。他们为了帮助克林顿成功,四处奔走,全力支持。所以克林顿当任总统后,不无感慨的说:朋友是他生活中最大的安慰。
根据《行销致富》书作者坦利的说法,“成功是一本厚厚的名片簿。更重要的是成功者广结人际网络的能力,这或许便是他们成功的主因。”百万富翁们不仅晓得有谁被蕴藏在他们厚厚的名片簿里,更愿意把这些资源与其他百万富翁分享。
要有成功的人际关系,你不仅须用基本常识去“感受”,更要有极大的行动去“执行”。“人际网络前进后的意义,其实比一般人所能想象得到的都还深远。”这是魏斯能为他即将出版的书《不上,则下》访问了280位企业总裁后所发表的感想。他说:“那些企业总裁们,非常致力于发展互需关系。虽然每个人都有他们如何步步高升到金字塔顶端的精彩故事,但大多数人把他们的成功归功于身旁的人的提拔。”
要想成功,就必须有一个好的人际圈子,要知道仅凭一个人的能力是很难完成自己的事业的。只要有人愿意帮你,不断地给你提供各种资源,你才能有更多的成功机会。但是,人际关系的圈子是需要你来培养的,只有用真诚和爱心才能巩固起你的人际关系。也只有团结他人,你手中的力量才会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