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恶疗法的治疗理论基础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把令人厌恶的刺激,如电击、催吐、语言责备、想象等,与求治者的不良行为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以对抗原有的不良行为,进而消除这种不良行为。1937年尼克莱夫曼等用8条狗做实验,先让狗站在木架上,随后注射阿扑吗啡作为无条件刺激(皮下注射40毫克阿扑吗啡即可引起恶心、呕吐、发颤及大量流唾液等症状),这种过程每日重复,达数月之久。其实这个实验开始不久就使狗有了复杂反应,刚上木架等待之时,虽尚未注射阿扑吗啡,狗就开始恶心、呕吐。这是典型的巴甫洛夫式的条件反射实验。根据这个实验原理而设计的厌恶疗法,在临**对于戒烟、戒酒等均有效。以革除酗酒为例,具体操作如图13-2所示。
图13-2 利用厌恶疗法革除酗酒的操作
从这个治疗过程来看,厌恶疗法中的厌恶刺激和不良行为是同时出现的,酗酒者在几乎同时体验到酒味和受电击的刺激,因皮肉疼痛而感到恐惧,酗酒者闻到酒味(或喝一口酒) 即感到厌恶而想逃避,这种反应以反应性条件反射为基础;而惩罚是在不良行为之后给予厌恶刺激,从而减少行为,这种反应以操作性条件为基础——这是厌恶疗法和惩罚的最大区别,所以也导致厌恶疗法是由治疗者指导,被动地从事伴有惩罚的不良行为;而惩罚时的不良行为是主动发生的,之后再给予厌恶刺激。
厌恶疗法的治疗范围广泛,既可用于消除单个行为,如咬指甲、拔毛癖或吸烟等,也可用于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还可用于酒精滥用、药物瘾癖、同性恋及各种性欲倒错者,对于婴儿孤独症或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自伤行为同样可采用厌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