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链锁训练的方式及其选用(1 / 1)

链锁是一种通过对S-R链的正强化而建立终点行为的训练方法。一般需要用链锁来训练的行为多是较为复杂的行为,因此,行为改变者应掌握一些常用的链锁训练的方式,并根据受训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训练。

(一)链锁训练的方式

在行为改变技术中,链锁训练的方式最常用的有三种,即完全任务呈现、正向链锁(顺向链锁)和逆向链锁(反向链锁)。

1.完全任务呈现

完全任务呈现指的是同时训练行为链中的所有步骤的行为,从第一个步骤开始到最后一个步骤完成,做完所有的步骤后再给予强化。完全任务呈现方法如图9-4所示:

图9-4 完成任务呈现图式

在应用完全任务呈现的方法时,一般需要应用渐进性的指导方法,如躯体促进法和逐渐消退法。在进行渐进性指导时,需要训练者在整个任务过程手把手引导学习者进行学习,在经过几次引导、学习者逐渐开始掌握行为时,训练者也应逐渐撤离对学习者的帮助。当学习者需要训练者的帮助时,训练者可以将手搭在学习者手上,一起学习;当学习者不能正确完成行为链时可以考虑立即给予躯体促进;当学习者开始能独立完成整个任务时,训练者应在旁边随时观察跟随,可以防止错误发生。

例如,某位母亲应用完全任务呈现法训练一个四岁的孩子在饭桌上学会自行拿汤匙喝汤。将一碗汤和一个汤匙放在孩子面前,这位母亲站在孩子后面,用自己的手握着孩子的右手,拿起汤匙,在碗里舀一勺汤,先在嘴巴前吹几下,待不烫嘴时再将汤喝下去。这位母亲从头到尾都是用躯体引导孩子完成整个喝汤的行为链。而每次学习尝试的强化物就是孩子从勺子里喝到汤。

在这位母亲经过数次引导孩子的手使孩子喝到几口汤以后,孩子将会自己开始进行喝汤行为,当这位母亲意识到孩子已想自己独立喝汤时,应松开自己的手,消退自己的促进,让孩子独立行动。如果他做得不对应立即进行躯体促进引导,因为在这个案例中,汤如果比较烫,稍不注意就会烫到孩子,在指导时应特别注意安全问题。

2.正向链锁

正向链锁是先教整个行为的第一步,再教第二步,待第一步和第二步联合起来再教第三步,直至掌握所有的行为步骤。开篇的老师训练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做好课前准备的例子,就属于一种正向链锁方式。正向链锁方法如图9-5所示:

图9-5 正向链锁图式

学生听到第一道上课铃声响起,这是SD1,这时对第一个反应进行促进:立即走进教室,给予一次强化(称赞或偶尔给点小铅笔等)。然后加上第二步,从呈现SD1开始,一旦这些学生进行了第一个反应,立即走进了教室,看到座位(SD2)后,就对第二个反应进行躯体促进:要求大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并在反应过后给予强化……以此类推,直至将所有的行为步骤全部依次学完为止。

由于在行为训练中每个反应都给予了强化,所以每个反应的结果(下一个反应的辨别刺激)都成了条件性强化物。这对正向连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整个行为链能得以连续进行下去的关键。

3.逆向链锁

逆向链锁是先教整个行为的最后一步,然后沿着链锁再“向前”训练,直至行为链中所有步骤能按正确的顺序完成。如妈妈教小英学习使用筷子,妈妈开始对第七步进行指导,当第七步能独立完成时,妈妈开始对第六步进行指导,此时,妈妈还帮助小英完成第一步至第五步,让小英独立完成第七步。每一个步骤都成为行为链中下一个步骤的SD,同时它还是上一个步骤的条件强化物。比如,第六步成为第七步的SD,同时也是第五步的条件强化物。逆向链锁方法如图9-6所示:

图9-6 逆向链锁图式

(二)链锁训练方式的比较与选用

完全任务呈现、正向链锁、逆向链锁都是链锁训练中常用的方式,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行为改变者在实施行为改变技术时,应根据这些方式各自的特点,结合受训者的实际情况来选用。

1.完全任务呈现、正向链锁和逆向链锁方式的比较

完全任务呈现、正向链锁和逆向链锁方式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可以用于复杂行为的训练,都需要进行任务分析,都需要应用促进和渐隐技术。完全任务呈现与正向链锁和逆向链锁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步骤的差异,而正向链锁与逆向链锁的主要区别在于训练方向性之间的差异。完全任务呈现、正向链锁、逆向链锁三者之间的异同见表9-1和表9-2。

表9-1 正向链锁、逆向链锁之间的相似与不同

表9-2 完全任务呈现与正向和逆向链锁之间的相似与不同

2.完全任务呈现、正向链锁和逆向链锁方式的选用

完全任务呈现、正向链锁和逆向链锁各有各的优势。一般说来,在培养正常儿童的许多良好行为习惯(如穿衣、脱衣、洗脸、洗手、铺床等)时,这几种训练方式都可采用。但对于有智力缺陷或行为障碍的人来说,行为改变者在利用链锁原理进行行为训练时,就需要对受训者的学习能力进行评估,结合所要建立的目标行为的特点,选用合适的训练方式。

通常情况下,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人来说,如果所要建立的行为较简单,刺激——反应链较短,三种方法均可使用;如果所要建立的目标行为较复杂,常用逆向链锁训练方式,因为它符合条件强化原理。如小英学用筷子吃饭,在训练最后一步“将夹好的饭菜送至嘴边,吃下去”之前,妈妈已经完成了前面第一至第六步的动作,“用筷子夹东西”就构成了最后一步训练的辨别刺激(SD),同时也变成了第五步训练的条件强化物。这样一来,每个步骤上的SD都变成了一个条件强化物,从而使得原本位于整个链条尾部的强化作用沿着这条行为链逐步转移到一个个的SD上了。所以逆向链锁能产生一个又一个较易获得的条件强化物,加强每个新增加的反应,这样受训者较容易获得新行为。但逆向链锁是将原来行为的自然顺序打乱按相反顺序进行训练的,当受训者脱离了行为链锁的情境、进入正常生活情境中,已掌握的行为链条可能较容易被打乱,所以在逆向链锁训练之后,最好能进行一段时间的完全任务呈现训练或正向链锁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