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组织行为管理方面(1 / 1)

行为改变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改进人们在各种组织机构中的行为表现,这就是所谓组织的行为管理(Organization Behavior Manage, OBM)。组织行为管理是应用行为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并控制组织机构内的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比如:提高生产力、减少迟到和旷职现象、降低职工的离职率、增加销售量、建立新业务、改善工人的安全条件、减少雇员的偷窃现象、减少商店被盗现象以及改善雇主和雇员的关系。

综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在组织行为学中,行为改变技术的具体用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升员工生产力。到目前为止,多数的应用集中在绩效的产出上。大量的研究表明,员工的生产力或者任务的完成情况受到良好行为管理技术的积极影响,使得员工绩效的质和量都有所提高。

第二,避免缺勤和迟到。在该领域中常常使用小额的金钱激励或者奖券激励作为对出勤或准时的奖励,或作为对缺勤或迟到的惩罚。有6个采用最合理方法的研究报告,缺勤率减少8%~50%,迟到率减少90%。

第三,解决安全问题和事故预防。大多数组织,特别是制造业公司以及其他使用危险设备的公司,都非常关注安全问题。有关研究表明,行为改变技术在这一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弗吉尼亚电力公司实施了有安全工作习惯的员工可以得到50~1000美元的规定后,更多的员工养成了良好的安全习惯;南方新英格兰公司对没有发生安全事故的员工给予赠券后,没有发生安全事故的员工越来越多;南方精冲是一家拥有225名金属开采工的企业,在实行了针对安全问题的行为管理计划后,事故减少了33%,伤害所造成的平均成本从平均1400美元降低到了500美元。

第四,提高销售业绩。销售经理或者培训者依赖于内在激励技术激励销售人员提高他们的业绩。比如,一位行为管理技术顾问告诉一家公司,应该给其销售人员实行多媒体培训计划,这将教给他们有效的销售技巧。然而,当热情高涨的受训者结束了培训计划,并开始使用培训计划教给他们的东西时,他们却得不到任何反馈和强化。在几个星期后,这种热情便开始消退,最重要的是销售业绩开始下降。方案失败的原因在于其激励系统没能有效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