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弗·尤金(П.Ф.Юдин,1899—1968),苏联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生于俄国高尔基省一个农民家庭。1922年他从前线被派往刚刚成立的列宁格勒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31年毕业于莫斯科红色教授学院,1932年开始任红色教授学院院长。此后尤金又接任了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的职务。1939年,尤金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53年当选为政治经济和法学部哲学所哲学院士,成为苏联科学院主席团成员之一。在此期间,尤金还领导了莫斯科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担任过高级党校、苏共中央社会科学院和莫斯科国家文化学院的教授。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他一直是一位党的理论工作者和外交工作者,担任《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和《布尔什维克》的编委,1946~1953年还担任了《哲学问题》杂志的主编。1937~1947年,尤金担任国家图书杂志联合出版公司的经理,领导全国出版事业,并筹备出版了一系列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他还同卢那察尔斯基一同编辑出版了普列汉诺夫的著作。他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宣传部和出版部的副部长。1953~1959年,他受命担任驻中国大使。
尤金一生写了150多部科学著作,其中包括各种题材的小册子。主要有:《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新任务》(1930)、《两条哲学路线上的斗争与黑格尔的辩证法》(1931)、《马克思哲学唯物主义经典作品》(1939)、《新社会的两个阶段》(1962)、《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1962)、《走向无产阶级的社会》(1962)、《共产主义文化形成的道路》(1962,合著)等。
尤金的理论兴趣十分广泛,他研究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许多迫切问题,以及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问题,尤其重视世界文化及其历史问题。自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苏联哲学界就有关哲学的一些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种意识形态斗争尖锐。机械论是当时苏联理论界较为流行的思潮。尤金对机械论进行了批判,认为机械论者在哲学理论上是极其落后的。1929~1933年,在“德波林派”与“正统派”的论战中,尤金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需要出发,批评“德波林派”偏重纯理论,只重视对哲学史的解释,从而导致哲学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脱节的弊端。1938年斯大林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发表之后,尤金成为斯大林著作和观点的颂扬者,认为斯大林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宝库的杰出贡献。
尤金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的研究。第一,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问题,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同时他还强调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作用问题,强调了主观因素在组织苏联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中的意义以及个人在新历史条件下的作用问题。第二,特别重视文化问题研究。尤金揭示了文化概念的内涵,阐述了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化的思想,他将文化理论与现实实践相融合,并将文化史视作苏维埃社会主义建设总体设计中的一部分,认为创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无产阶级,同时还创造了社会主义的文化。第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问题。这是尤金理论研究的中心。他始终关注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的发展问题。他结合苏联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实践的实际,研究了苏联共产主义建设开始时期的特征,详尽地考察了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些规律性问题,并指出了苏联共产党反对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斗争。
《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是尤金对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研究的代表作。他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无论在一国的范围内还是在世界范围内,这个过程在自己的发展中都要经过一定的阶段。在他看来,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需要全面地研究并科学地论证实际解决建立共产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任务。他通过实证性的比较说明,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共产主义都是“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幸福”的理念和制度。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还要求我们从社会主义社会关系成长为共产主义社会关系;要发展科学技术,在此基础上,消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的本质区别;共产主义社会并不是一个任意妄为的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将获得和谐发展和真正的个性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