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追求卓越。
【释义】
以人为本:即一切立足于人,为人着想,为人服务,让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所有相关者都心中有根,眼中见果,知足并感到幸福。作为兰州市第五十九中学办学的前提和价值取向,教育教学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关注人、研究人、服务人、激励人、发展人、弘扬人放在首位,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家长为本的“三本主义”。
1.品牌学校需要品牌教师,优质教育需要优秀教师。“以教师为本”就是要让校园和教学不单是教师工作的职所和谋生的手段,更要让学校和教育成为全体教职员工施展才华的舞台和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途径,要尊重教师、服务教师,促进教师身心健康,保障教师安居乐业,让教师享有充分的荣誉感,使教师获得最大的成就感。
2.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当然要以学生为本,要着眼于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于兰州市第五十九中学“德智双全,身心两健,文理兼通,学创俱能”的育人目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与时俱进,不断调动、改革、整合一切有效教育资源,促进全校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3.以家长为本,就是急家长之所急,思家长之所思,为家长服务,为家长解难。
和谐发展:就是稳健、协调、可持续发展,让全校师生均有强烈的归属感、温暖的舒适感,让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学校办学满意、放心,有十分的喜悦感。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师生互敬互爱,从而打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要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同学之间友好相处、宽容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从而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打造和谐的教育氛围,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从而唤醒每一个老师尤其是学生的“潜能”,进而激发其“才能”;要营造公平的校园秩序与管理、求真的校园文化与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与氛围,使学校最终成为全体师生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成才的摇篮。
追求卓越:就是精益求精,追求教育教学至真、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学海无涯,大美无极,进取不息,对兰州市第五十九中学这一集体而言,“追求卓越”让我们充满信心,有永远又明确的方向感和使命感,立志永远不夜郎自大,故步自封,将时时紧跟时代前进步伐,紧扣社会发展脉搏,把握现代教育规律,不断更新自我,在创新中永葆活力和生机。对兰州市第五十九中学每位师生个体而言,“追求卓越”意味着高扬生命旗帜,充满自信,勤奋忘我,拼搏进取,追求智慧之博大,精神之富有,品德之高尚,让人生在不断进击、不断攀登中享受开拓创新、领先超群的快乐,用辛勤的汗水焕发生命的光彩,以卓越的智慧折射人生璀璨的光芒。
办学目标:办一流品牌学校、育一流创新人才。
办学思路:依法治校、以德兴校、质量立校、科研强校。
校训:养善厚德、敬事务本。
【释义】
养善厚德:突出的是德育。养善,就是养护善心,养成善性,养育善行。厚德,就是推崇道德,重视品质,修养德性。学校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引导学生完善与自我完善人格品质。所以,古今教育,都分外注重善性培养、品质教育。“四书”之一的《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以德和善为全文纲领,也为天下读书人树立了求学的最大目标。《荀子·劝学》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也将积小善为大德看做是通圣境的法门。今人常言: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总之,全面的育人永远重于单纯的教书。儒家认为:“气有浩然,学无止境。”与生俱来的善心善性常因人欲而蔽,需时时养护学习,发扬光大。所以,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作为一所中学,始终坚持德育工作,面向学生,以人为本,以真善美为基础,养善性,扬善行,结善果,永远符合社会和人类发展的需要。养善而厚德,厚德以载物,自然也就成为我校校训的一大内容。
敬事务本:强调的是教风和学风,即做事治学的原则、态度、方法等。《论语》有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原义说的是立身之法,治国之法。认为君子凡事应用力于仁道之本孝悌,敬信当头,以身先之,勤勤恳恳,专心致志。我们以此为训,原因有三:一是沿用《论语》本义,以承启道德修养之根本,明确为人处世之原则;二是推广我校数十年高严细实的作风,提炼并发扬五十九中人一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传统风格;三是强调紧抓教学质量这一根本不放松,以德兴校,科研立校,质量强校。
校风:文明、勤奋、求实、创新。
教风: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学风:勤奋、多思、刻苦、善学。
通讯地址:兰州市西固区福利东路485号
邮编:730060
电话:0931-7937202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