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的教育思想也影响了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1942年成立的圣约翰大学建筑系,一开始就引进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强调实用、技术、经济和现代美学思想,成为中国现代主义建筑的摇篮,开创了中国全面推行现代主义建筑教育的先河。它的影响不仅反映在圣约翰大学建筑系的人才培养上,也反映在一系列建筑作品,包括大上海都市计划的制定。1951年,圣约翰大学解散,各系并入有关院校,包豪斯的教育思想和设计理论在同济大学得到延续。后来包豪斯的教育思想和设计理论被当成西方资本主义的东西遭到批判,包豪斯的设计与教育思想在中国逐渐被淡化。
中国的现代设计虽然起步很晚,但是也曾经受到包豪斯的影响。不过,中国在接受包豪斯的设计与教育理论的时候,比较注意了与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结合,并没有完全照抄照搬。事实上,中国艺术设计很容易接受包豪斯的思想,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文化背景原因。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包豪斯的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即易学文化、老庄道家哲学思想和孔孟儒家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譬如,格罗皮乌斯“把人作为尺度”,“平衡的全面发展”的观点;约翰·伊顿把老庄的道家哲学思想与西方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直接用于教学实践当中等等,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为贵”、“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等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1956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清华大学营建系和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图案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第一所艺术设计的高等教育院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这是中国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创建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主要的基础。50年代后,首先是在美术和综合艺术院校,如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高校中设立了工艺美术专业系科,并相继建立了一批中等工艺美术学校和工艺美术的技工学校,形成了高等美术院校的工艺美术设计教育与中等工艺美术教育和多种形式的职工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相结合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图8-3-1
改革开放后,社会生产发展迅速,一方面社会建设需兽大量的艺术设计和艺术设计人才,另一方面外国现代艺术设计和艺术设计教育的成果与经验对国内有很大的影响,艺术设计及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受到雷视,一些理工科院校开始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创办艺术设计专业。国内理工科院校最早创办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是湖南大学。1978年当时的机械工业部领导出国考察后即建议创办机械类艺术设计造型专业,因此,湖南大学自1978年开始筹建工业设计系,1982年正式建系招生,这是我国第一个经国家教委批准的设立在高等工科院校中的艺术设计专业系。80年代大约有近百所高校筹办或开办了工艺美术、装潢设计、室内设计等艺术设计专业,90年代是开办工艺美术或艺术设计这类专业最多的时期。据最新的统计,在全国1041所普通高校中,开设工艺美术专业的有103所,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或室内设计专业的124所,工业设计专业的120所,开设美术专业的有88所。在美术专业的88所院校中,几乎所有美术专业院校都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如中央美术学院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一改纯艺术学院的形象,开办艺术设计专业,并将其作为发展的重点。按上述统计,全国开设各类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达400余所,几近全国高校的一半,在有的地区如武汉的十余所高校仅一所未开设此类专业。
我国近60年来的艺术设计教育,总的来说成绩是巨大不可否认的,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好的基础,艺术设计教育已经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了千万艺术设计人才,这与在艺术设计教育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也是分不开的。但是,从发展而言,从建立一个崭新的与世界艺术设计教育同步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宗旨而言,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建设一流的设计院校首先需要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艺术设计千变万化,真可谓日新月异。
在西方,20世纪8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凸显出来,90年代,随着电脑等电子技术和数码、网络技术的发展,非物质设计成为设计的一个主导倾向,过去设计师主要关注市场和产品,关注产品的功能价值以及市场适销,市场调查和人机工学成为当时设计中的重点;在非物质设计成为主导倾向后,不仅设计的工具从手工绘图工具变为电脑,软件成为设计的一部分,重要的是物质产品的设计也开始追求所谓的抒情价值,提倡“能引起诗意反应的物品”的设计,注重非物质的服务、方式、视听感受等方面的设计,设计学科已出现从实用的材料工程科学、技术科学、产品功能等的物质形态和价值转向服务、方式、文化、情感等无形的非物质方面的趋向,因此,产品设计中的精神和文化内涵更趋丰富。对设计教育而言,这些变化意味着仅传授设计技法、训练绘画和效果图的表现能力已不能适应时代对设计的新要求,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开发,包括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学、艺术哲学、美学、心理学等一系列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综合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已成为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主要方向,这对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素质也提出了新要求,“教师的素质就是学校的素质”,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就不会有优秀的艺术设计教育。
艺术设计随着社会科技和文化的更新发展,要求设计教育不仅应跟上这种发展与变化,更重要的是能够走在前面,引领潮流。因此,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更要不断吸收新知识,具有多学科知识与跨学科的综合与理解能力,具有国际性的学术视界,不断提升自我的创新能力和教学水平。在管理和组织上需要给教师继续提供各种进修与再学习的条件,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水准,并积极地广纳人才,吸收优秀人艺术设计教育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