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大学生就业概述(1 / 1)

一、大学生就业的基本含义

(一)就业的内涵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阶段内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进行的活动。具体来说,根据国际标准,凡是在规定年龄以上的人,具有下列四种情况之一者,视为实现了就业:(1)在规定期间内,正在从事有报酬或有收入的职业的人;(2)有固定职业,但因疾病、事故、劳动争议、休假、旷工或因气候不良、机器设备故障等原因暂时停工的人;(3)雇主和自营人员,或在协助家庭企业或农场而不领报酬的人,在规定时期内从事正常工作时间三分之一以上者;(4)退休人员再次就业(有报酬或收入)。

《劳动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第十条指出:“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活动。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就业的定义为:具有劳动能力且有劳动愿望的人参加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就业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的活动。应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即就业条件,指一定的年龄;收入条件,指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时间条件,指每周工作时间的长度。就业必须是较长时间连续进行某项活动,并通过该项活动稳定地获得经济收入。偶尔参加某项活动并不能算作就业,如在校学生寒暑假期或周末从事的家教或临时打工只是暂时性、临时性的工作,而不是就业。与此同时,就业必须是从事社会活动,得到社会承认并取得经济收入。正如家庭主妇和保姆从事同样的劳动,保姆的活动是就业,而家庭主妇的活动就不能视为就业。

(二)大学生就业的含义

大学生就业,是指完成学业的大学毕业生,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与规定,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一定的方式,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具备的条件,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的活动。

在就业时间上,大学生就业分为即时就业和延时就业。即时就业,即毕业生毕业前通过参加招聘会、人才交流会或学校推荐等方式,签订就业协议而就业。如果毕业生毕业前由于未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或者其他原因未签订就业协议,则属于延时就业。延时就业的毕业生则需要根据自己的期望继续寻找就业机会或创业。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把即时就业的比率,也就是初次就业率,作为考核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高校也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充分就业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自2001年以来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维持在70%—80%,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年《社会蓝皮书》显示:“2012年,政府实施了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国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并未出现就业随着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态势。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100多个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监测,2012年第三季度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相比上年同期,增长幅度较大。”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含义

就业指导是指给予学生和成人以升学或就业的指导和帮助。《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对“职业指导”是这样解释的:“职业指导,亦称职业咨询或就业指导,指根据社会职业需要针对人们的个人特点以及社会与家庭环境等条件,引导他们较为恰当地确定职业定向、选择劳动岗位或者转到新的职业领域的社会活动,是沟通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教育部门和社会的有效途径。”

就业指导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就业指导是给被指导者传递就业信息,帮助其求职与择业,为其与职业的结合牵线搭桥。广义的就业指导则突破了单纯落实工作岗位的局限,包括预测要求就业的劳动力资源、社会需求量,汇集、传递就业信息,介绍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培养劳动技能,培训求职技巧,组织劳动力市场以及推荐、介绍、组织招聘,辅导就业心理,职业生涯规划及创业指导等与就业有关的综合性社会咨询、服务活动。就业指导的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敬业,敬业者乐业,乐业者创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针对大学生而开展的旨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了解就业形势、提升求职方法技巧、进行相关服务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分阶段进行的教育活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的是通过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使其根据自身特点、个人意愿和社会需求,选择最能发挥自身才能的职业,全面、迅速、有效地与工作岗位结合,以实现由学业到就业再到职业的平稳过渡,体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努力实现大学生个人、家庭、社会、国家效益的最大化。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

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看,大学生就业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就业观指导

就业观指导是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教育和引导学生在择业和工作的过程中处理好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岗位要求与自身素质、生存与发展、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确立高尚的求职道德,实事求是、与人为善,以积极进取的态度过好求职和就业的每一关,开拓自己的事业,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就业观是学生选择职业的前提,是其对职业的评价和意向,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反映。大学生的就业观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择业标准也各不相同。

(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针对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换句话说,职业生涯规划要求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事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主要从自我评估、环境分析、机会预测、目标确定、行动方案制定及修正等环节为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帮助大学生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依据自身特点和优势选择最适合自己、最能发挥自身特长的职业,并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

(三)就业形势与政策指导

就业形势与政策是大学生就业的大背景和风向标。大学生就业需要全面把握和理智认清所面临的总体就业状况,其中包括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社会需求情况、供需比例、行业发展情况等方面。就业政策则是大学生就业的权利运用和约束条件的结合,是择业行为规范的法规性要求。大学生就业必然受到国家就业政策的制约。大学生只有真正了解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和规定以及各省(市、区)的具体就业办法,才能根据国家需要,结合个人实际,在就业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选择职业,才能少走弯路,顺利就业。

(四)就业信息服务

就业信息的掌握情况是大学生就业选择机会多少的关键,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高校通过多种渠道、各种形式同社会用人单位、各级政府人事主管部门和社会人才中介机构建立广泛的联系,多方面、全方位地收集和掌握就业信息,及时向大学生发布。同时要指导大学生掌握主动搜集就业信息的方法,学会挖掘更多的信息来源,筛选有价值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选择。

(五)求职技巧指导

求职技巧是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能否成功就业影响较大。通过求职技巧的指导,使大学生掌握自荐、应聘、面试等各个环节中的方式方法、基本常识、相关礼仪,掌握适合自己的形象设计,掌握与人交谈时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的正确运用方法。

(六)就业心理指导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焦虑、从众、消极、盲目、自卑等各种不同的心理状态,而他们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的发展却明显滞后,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就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一定的方式帮助大学生认识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具体表现,并掌握相应的调试方法,及时消除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减轻心理压力,以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迎接挑战。

(七)创业指导

通过创业指导,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并为学生创业提供指导、帮助与支持,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

(八)社会适应指导

大学生完成学业,从学校走向社会,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社会少、阅历浅,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完成从学生到职业工作者的角色转变,需要经历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过程。社会适应指导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尽快适应新环境,进入新的角色状态,积极进取,顺利过渡,用自己的所学回报社会、奉献国家。

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方法

(一)开设就业指导课

开设就业指导课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要方法。以课程的形式来开展就业指导,使就业指导系统化、全面化、正规化。就业指导课应面向全体大学生,而不仅仅是面向毕业生,根据课程体系分阶段在不同年级讲授不同内容,向学生系统、科学开展就业政策、就业形势、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巧等方面的指导。

(二)开展专题讲座

鉴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方向、就业层次和就业需要等方面的不同点,还要有针对性地开设不同内容的就业指导专题讲座,以辅助就业指导课,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例如可以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开展本专业的就业形势等就业指导方面的讲座;根据当前时期就业难点、热点问题开展相关政策解读方面的讲座,以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专门问题。

(三)进行职业测评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首先需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而这却是大学生的一个难点。职业测评就是通过不同的测评量表,对大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方面作出客观评价,帮助大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并指导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扬长避短地选择职业。

(四)开展就业咨询

就业咨询是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有关就业的问题,采用启发教育、平等协商、共同探讨等形式为大学生选择职业提供参考意见与建议。就业咨询包括信息咨询、政策咨询、面试咨询、心理咨询等,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是面对面的直接咨询,也可以是书面或网络交流的间接咨询;可以是个体咨询,也可以是集体咨询;可以定期,也可以不定期。提供咨询指导的可以是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教师,也可以是学校邀请到的知名校友或成功人士等。

(五)提供就业信息

为大学生提供大量准确的就业信息是就业指导的一种基本方式。各高校通过多种渠道、各种形式向大学生发布就业信息,其中包括就业形势与预测、各专业的供求情况、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社会对学生素质的普遍要求及具体职业的具体要求等。

(六)建立就业实习、见习制度

通过与社会用人单位建立就业实习、见习基地,使毕业生利用假期或者毕业实习期,进入实习基地,融入用人单位的岗位环境中,帮助毕业生在真实的职业氛围中具体了解所学专业和所从事的职业,在社会实习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五、就业指导的原则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原则是高等学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应遵循的标准、法则或规范。大学生就业指导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首要原则。就业指导教育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如职业理想教育、择业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因此,教育教学活动必须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二)系统性原则

大学生就业指导有别于一般的职业指导,贯穿于学生大学生活的始终,并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环节,不是学生毕业时才有的临时性工作。同时,就业指导也是学校办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与职能,是学校进行专业设置、教学改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辅助性原则

大学生是就业指导的对象与主体,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外因,是一种辅助性因素,不可能把就业意识、就业观念及职业素质的要求完全内化为大学生的个人品质,也不可能决定就业方向。其目的是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掌握求职择业的方法与技巧,以帮助他们实现顺利就业。就业指导实际上是在指导者的引导与帮助下,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一个过程。

(四)实践性原则

就业指导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工作,它以鼓励、引导、检测、训练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掌握求职择业的技巧与方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了解自己,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并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

六、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

(一)有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

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主要取决于社会的需求和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大学生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参与求职择业活动;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准确的社会需求信息和就业政策、形势分析;可以向大学生介绍求职面试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大学生提高展现自我的能力;还可以给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有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二)有利于大学生的发展与成才

发展与成才是大学生普遍的美好愿望。当大学生选择与个人兴趣、能力、特长相吻合的职业时,更有利于个人才能的发挥、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职业的选择是对个人未来发展成才道路和人生幸福的选择,如果处理不好将在人生的道路上出现挫折。而大学生就业指导就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规划职业生涯,选择与个人兴趣相投、能力相符、社会需要的职业,使大学生在工作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三)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市场经济下如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力量,就业指导通过对就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提供人才需求信息,建立就业市场,为大学生择业提供指导与服务,并引导大学生到紧缺人才的地区、行业、岗位就业,以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

(四)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大学生就业事关高校的改革与发展,事关高校办学的声誉与社会影响力,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就业质量的好差是检验与评价学校办学的重要指标。学校根据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动适应社会的需求与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量高素质的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