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正确地对待面子问题(2)(1 / 1)

6.死要面子就等于折磨自己

中国人是爱面子的,自古以来就有打肿脸充胖子的说法。我们每个人在平时的生活当中都非常注重自己的面子。它的存在联系到了人的攀比心理,掩饰心理还有虚荣心理。这些都是与生俱来的深刻在人骨头里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是人世间的凡夫俗子,自然就不能摆脱自古以来的这种劣性。

然而,如果反过来想一想,爱面子也不是什么错,至少它能让你找到奋斗的目标与理由,让你得到你认为可能得不到的一些东西。这样想来,也不是什么坏的事情。

但是,问题的关键是,你需要考虑清楚这面子是怎么得来的,得来的值与不值。如果让面子成为你生活的枷锁,整天牵着你走,就太不值得了。

面子到底值几何?你一旦想开了,就会感觉到它一分也不值;你如果想不开,就会感觉比自己的生命还值钱。有些人为了一点小小的面子而一命归西,在现实中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事。

一个人一旦太要面子就只能使自己生命活得没有什么价值可言,以致于“活受罪”。

一般来讲“死要面子活受罪”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类型,很有点针锋相对的意思。

第一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特点是:“死要面子”的人就是“活受罪”的人,即“主体同一型”。比如,张三的儿子结婚,张三非要大操大办,一定要办得排场,在全村数第一。结果呢,儿子的婚事办完后,他不仅把十几年的积蓄全都花光了,还欠下了一屁股的债。后来张三的老婆得了病,连医治的钱也是东挪西借的。这里,办事“死要面子”得来的“活受罪”可以说都是张三自己造成的,因此,死要面子就等于折磨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不经意之间,我们总把周围的人作为自己超越的对象,总希望自己过得比别人好一些,这样才会感觉自己不白在这个世上活一回,总是拿别人当参照物,似乎没有别人便感觉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到最后,工作上要和同事比,比工资,比资格,比权力;生活上要和邻居比,比住房,比穿着,比老婆,就连孩子也不能放过,孩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比的牺牲品,“我的孩子在班里学习第一名,比你的儿子强”,洋洋得意者说。既然是比,自然要比出个高下,比别人强者,趾高气扬,夜郎自大;不如别人者便想着法子超过他,实在超不过别人就会拉别人的后腿,然而,一旦连后腿也拉不住便将承受自卑心理的煎熬。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们不可能在任何方面任何地方都比别人强,都胜过别人。太要面子的人,如果一味地与强于自己的人相攀比,到最后就会由于心灵的弦绷得太紧了,损耗精神,从而很难有大的作为。雨果在《悲惨世界》中说:“全人类的充沛精力要是都集中在一个人的头颅里,全世界要是都萃集于一个人的脑子里,那种状况,如果延续下去,就会是文明的末日”。俗话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也都有自己的短处,一个人只要在自己从事的专业领域中有所成就,就不会虚度此生。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就如同人的手指一样,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它们各有各的用处,各有各的美丽,难道你能说自己的大拇指就一定要比小拇指好吗?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为何要与别人相比呢?

如果自己的心里实在难受,实在要比的话,还不如把自己当作为竞争的对手,和自己比。今天和自己的昨天比,明天和今天比,这样相比起来,就会使自己一天比一天更加充实,一年比一年长进。这样去做既不会招惹是非恩怨,还能使自己更上一层楼,这难道不是自求多福吗?

第二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特点是:“死要面子”的和“活受罪”的不是相同的人,即“主体错位型”。比如,报纸上曾有这样一条报道:江西某高校限令毕业生在5月10日前签好劳动就业合同,否则就会拿不到毕业证书或者取消“专升本”资格。这样一来,一些学生只好签订假的劳动合同,甚至到父亲朋友卖鞋的店里盖个章,就算完成任务了。学校当然有了面子,就业率高啊,政绩就突出啊,所以在5月中旬,就业率就达到80%了,预计到7月份,就可以达到90%了。“活受罪”的是学生,先要请人造假,到最后还是没有找到就业岗位。

那么,两种“死要面子活受罪”所存在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只要是“死要面子”的和“活受罪”的是同一个主体,就是人们自己办私事的,他们当然自己就会为自己的决策承担与之相对应的责任。而凡是“死要面子”的和“活受罪”的不是同一个主体的,就是官员利用职权办公事。此事一向都是这样的。1958年的浮夸风,最终吃苦受罪的都是老百姓。现如今,官员们虚报浮夸,大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他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为自己树立起良好“形象”,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好看;而被他们的形象工程害苦了的是当地的老百姓。比如,家家借债建楼房,于是家家提前达到小康了。老百姓怨声载道,官员可谓都是政绩卓著。由此可以看出,公家办事,“死要面子”的是官员,而使其老百姓“活受罪”。

虚报浮夸、形式主义、政绩工程屡禁不止,可见“死要面子”是一些官员的疾患所在。岂止如此?事实是,官员们“死要面子”,往往就真的使自己得到了面子,他们就靠虚假的政绩被上级看中而被提拔上去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于是官员们都来干“面子工程”。

一个领导“死要面子”,就会造成一批老百姓要面对“活受罪”的煎熬。一个地方的主要领导“死要面子”,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就全都得遭殃。

提到面子这样的问题,它总是与尊严以及荣誉不可分开的,不仅仅只是中国人爱面子,外国人也同样爱面子,面子和尊严是截然不同的,尊严是一个人生存的根本,一个活的没有尊严的人就算不上是一个完整的人,而面子却称得上是一种虚幻的,包含着伪善意思的东西。

中国人和外国人的面子观是不一样,而且往往人们把面子和爱情牵扯在一起,就像本次论题的两个例子,都是爱情中存在的面子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个面子问题。

首先,外国人提到面子,他们都会认为一件事情处理的不好,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这叫Lose face。在这种情况下,外国人是极爱面子的,总是试图去做更多的事来挽回自己丢失的面子。可是在中国人看来,面子是种风骨,面子就是高人一等。我们从乞丐谈起,中国的乞丐特别多,但是有几个看得起乞丐的人?有些人宁可饿死也不做乞丐,为什么?面子啊,咱宁可饿死也不做乞丐,有些人拿抗日时期一些老革命家做比较,宁肯饿死,也不吃皇粮,问题是那些革命前辈是为了维护一个人中国人的尊严,而现如今的这类人最终所维护的是谁的尊严?是自己的?

在西方国家,作为一个乞丐就根本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他们是一种职业的一个群体,甚至哈佛大学教授都有刷盘子的。为了什么?

为了生计,拿自己的劳动力换取生存的物质,可谓天经地义,然而在中国,曾经在某报上看到一个北大学子做了乞丐,无数人认为真是给北大丢脸,面子难道真的比生存更重要吗?

中国人结婚,新娘子出嫁要坐名牌车,以此来充足娘家人的脸面;明明工厂因为腐败等问题跨了,不叫倒闭叫资产重组。工人失业了,不叫失业叫下岗。就连重新就业也讲面子。面子问题也影响了一部分人的再就业。于是有了“体面就业”的说法:做保姆、服侍人的有了一个组织。设立“社会服务人员”的称号,一瞬间好像这种职业好像有了社会地位。同样是作保姆、服侍人,只不过换了个说法,听起来十分有面子,因此,服务业务也开始更加火热起来。

从大的方面来讲,面子害了很多人,有些人因为面子而丢掉饭碗,因为他们认为丢掉面子就如同丢掉生命一样重要,还有一些人为了面子而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爱情。中国的男人尤其爱面子,特别是在漂亮女士面前。比如,和女孩子出去吃饭,男方就一定要掏钱,仿佛这就是所谓的绅士,甚至临时借钱也必须要抢着付账。对于热恋中的男女来说,就用一对情侣碰见卖花小姑娘为例子,女人总是希望男人能够为自己买上一支爱情的玫瑰,可是偏偏男子囊中羞涩,女人不愿意了,男人面子挂不住了,吵架了,最后分手了,大男人总不会先向这向女人低头认错吧?

实际上,爱情和面子完全都是两个世界里不同的东西,真正的爱情是不会因为面子而消失的,法国人浪漫,可是人家没钱买花时,总是能用更浪漫的言行打动女孩子,而法国女人也不会因为一支花而放弃那种感觉。两个人相处时,最重要的是坦诚相对,心灵的沟通比相互的面子更为重要。

“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这句诗道尽了爱情的甜美动人,年轻人谈恋爱是正常现象,可因此带来的“经济赤字”也让人吃不消,特别是有些男士为爱一掷千金,最后债务缠身。按理说,爱情是男女双方的事,开销应两人共同担负。但因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谈恋爱期间的开销,大都是男方负担:约会吃饭付账,隔三差五送花、送礼物,花费也不少,经济条件好的自然不会吝惜。但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男人来说,就不是那么轻松了,为了维护男子汉的形象和面子,只好打肿脸充胖子,想尽办法讨得女友的开心,就算是借钱消费也在所不惜。

张先生是某公司白领,月收入 4000多元,也不少了。可一到月底他就四处借贷,他说,为了女朋友,不得不借。

30岁之前正处在收入的累积阶段,因为知识、经验和阅历的欠缺,收入具有不确定性,恋爱男女更应注重开源节流,合理消费,减少支出的盲目性和冲动性。

在现实中,总有一些人为了面子奔波一生,最后留给自己的还是烦恼一堆。其实,他们输的不是他们的个人能力,也不是他们的行为技巧,而是这个不名一文的薄薄的脸面。为了面子实在是不值得。

“死要面子,活受罪”形象地说明了爱面子的人往往因为面子丢失更加珍贵的东西。记得读过美国人史密斯所写的《中国人气质》一书的人就会知道。此书的第一章就叫《面子》。他说:“在中国,面子这个词,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集合名词,其中包含的意义,比我们所能描述或者可能领悟的含义还要多,面子问题正是打开中国人许多最重要特性这把暗锁的钥匙。”

面子可以说是一种伪善的面具。虚伪是一种人性,而为什么这种人性在中国人身上体现得特别深刻呢?想必这与我们所生长的环境以及历史文化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那些把面子看得很重的人,一定会活得不轻松,有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生命是自己的,生活也是自己的,为什么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呢?只要不危害社会,只要能让自己活得快乐,何必要死要面子呢?

一个人如果是为了表面的虚荣,从而不惜剜骨割肉,身受巨痛,却强装笑脸,硬撑面子,弄得满身疮痍,却为了留一个漂亮的空壳。

如此去做值得吗?这样去做使自己身受其害的例子难道还少吗?不惜劳民伤财,大造面子工程,不顾自身实力,打肿脸也要充胖子,到最后使其身受伤害,陷入白白折磨自己的可悲命运之中。

古代时候,有个人家里很穷。然而他又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家的实际境况。于是,他用买米的钱买了一小块猪肉,每次上街前都在嘴上擦一擦。街上的人一看他的嘴每天都油腻腻的,一致都会认为他是一个非常富有的人。这天,他上街正在同别人吹虚家里有良田万亩,奴仆过百的时候,他的小儿子突然急匆匆的跑到他面前,告诉他道:爸,爸,你每次上街前用于擦嘴的那小块猪肉让猫给叨走了,你赶快去追啊。说完,便坐在地上哇哇的哭了起来。

“皇帝的新装”这个所讲述的没穿衣服的故事,可谓是小孩就明白这个道理。孩子是完全不会顾及到面子的,因为在他们的眼里真就是真,假就是假。而等到我们长大了之后,所亲眼看到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都有了该不该说、该不该做的顾及和前提。于是我们就给自己戴上了面具。从而来保全自己的面子,而这个故事恰恰说明了如果太要面子,就等于在白白折磨自己。

别人有的东西我们一点也不能少,不然,那将是多么没面子啊。

别人没有的东西我们尽量争取有,那样在众多人面前才会有面子。人活着好像就为了这一张脸。每天忙于疲命的在往脸上贴金镀银,贴了一层还得再贴上一层。

一般来讲,什么样级别人官做什么样级别人的车都是有讲究的。

你做的车档次低了,在同一等级中会让人看不起,也仅仅是感觉自己没面子。如果你做的车级别高于上司,会弄得上级没面子,那事情可就大喽。轻则训斥你几句,重则查你的经济问题。所以说,这个车次在官场上被视为潜规则,你知我知大家知,对于这些都是心知肚明的事情。说白了,就是面子问题。

我们都看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职员的妻子为了参加高层次的宴会向她的贵夫人朋友借项链的故事。说实在话,她是风光了一夜,然而她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却是十年的漫长还债生涯和艰辛的劳动。尽管故事的结局很出乎我们的预料,那条钻石项链本来就是假的,可十年的光阴是挽回不了的。这就是爱慕虚荣的代价也是爱面子的人面子给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其间所包含着的辛酸,也只有她自己知道。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待自己的面子问题,人们还需要在面子缺失的情况下,努力学会忽略,不要太要面子,因为这样只能使自己活得不轻松,整天为面子所累。

【编者小评】

每个人都想去追寻更高更远的东西,他们不断地奋斗,仅仅是想去满足自己短暂的虚荣心。为了面子,而继续向上攀登,而到了最后受罪的则是自己,甚至使自己遍体鳞伤。

7.凡事不可硬撑

凡事不可硬撑,这像我们平常穿鞋一样,合适与否只有脚知道,能穿就穿,不能穿就不要穿,否则痛苦的只有自己,做人做事也是如此,不能为了那一层虚有的“面子”而死扛着,到最后痛苦的只有你自己。

“面子”是许多中国人的观念中又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外国人眼里,中国人不仅是一个重人情的民族,更是一个爱面子的民族,多数中国人对于面子的敏感,使面子成为他们保护自我的甲胄。在他们的自我系统中,他们经常是“被人看的”,而较少“自己看自己”。在“被别人看”的感觉中,他们对于真实的自我总是有一种好像“知道又不清楚”的模糊感。有时候他们也清楚自己在想什么,也清楚自己想有某种需要。但是,他们的想法和行为却不能一致的表现出来。由于受到“面子”的影响,他们必须赋予他们的行为某种装饰,此般的装饰是为了在外观上让别人看了有更高的评价,甚至最后的行为是否真正地符合自己的需要,那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因为很多人把自己生活的目标定为“让别人看得起”。

在人际交往中,很注重给别人以面子,也是为了给自己面子,也有人为了面子死撑着,因为给别人面子同样也是自己有面子的表现。

中国人大多很重视面子,也总是去评价别人有没有面子。多数中国人总是希望自己比别人更有面子,在这种对于面子的追逐中,他们都努力使自己更有面子,其结果是大家都越来越重视面子,面子在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上等人”要面子,“下等人”也要面子,为了面子可以借钱结婚,借债办丧;为了面子,可以把“盛宴”说成“便饭”,“困难”说成“简单”……

凡事都有度,过之不可,不及也不行。面子之“度”需要人们在生活中慢慢揣摩。衣锦还乡是一种面子,为了这面子,激励了多少人在家乡之外忘我工作;升官晋爵是一种面子,为了这面子,激励了官吏们励精图治、造福一方;立功立德立言是一种面子,为了这面子,激励了人们去建立功勋、创立基业。司马迁因为仗义执言遭受宫刑,可谓奇耻大辱,让他失尽了面子,但他矢志不渝,终成千秋名著,“成一家言”。郑智化**裸地唱道:“我扛着面子流浪在人群之中”。鲁迅自我解嘲:“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异曲同工,这些反映了人们太过于在乎面子了。

害怕在众人面前丢人现眼,这可以说是人类的一大弱点。为了硬撑面子,有人宁愿挨饿受穷,饱受委屈。为了硬撑面子,有人甚至连生命也在所不惜。在中国历史上,耿直的黔敖因不食带有侮辱性的“嗟来之食”而甘愿饿死。在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星象家卡敦奴为了向世人证明自己预言的绝对正确而不惜付出了自己的生命。黔敖和卡敦奴为了保存面子,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可见死撑面子并不是好事,必定面子不能当饭吃,生存才是最重要的。虽然他们保存了面子,但是生命却没有了,也不能做更有意义的事了。试想一下,如果他们能把自己的面子肯放一放,说不定他们会做成更有意义的事来。

面子就像一个两面怪兽,一面写着笑容,一面露着狰狞;面子又像一柄双刃剑,能维护自己,也能伤害自己。人知道要脸面,怕在人前丢脸,这是人类进步的象征。厚颜无耻,不顾礼仪则是落后野蛮的标志。其实,面子的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更是心理问题。日本著名心理学家从文化氛围和生存环境出发,对人的面子观念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一切面子都和人的恐惧有关。貌丑的羞于见人,体臭的怕和人靠近,矮子怕说短,高个不言长,从黔敖和卡敦奴的死来看,这一切恐怕都和人怕丢丑的恐惧心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吧。

爱面子不光是普通老百姓,生意人更是如此。做生意的人经常在场面上混,当然很爱面子。如果做生意的人,不爱面子,他的生意就打理不下去,他的事业就会走下坡路。所以,每个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的生意人都在小心经营自己的事业,生怕得罪了生意场上的相关人士、顾客等。

生意人往往将自己的商铺装修非常气派,摆饰也很豪华,他们衣着光鲜,气宇轩昂。这就是他们做生意的面子,只有维护好了门面,生意才会兴隆。即使亏了本,也要撑着说盈利多少,不然的话,就没人愿意合作了。

为了面子,乡长摆出省长的派头,小职员像大首长那样拿腔捏调,领了薪水就要赛似大富豪似的出手阔绰,打肿脸充胖子,好给面子炒作出一点通胀的泡沫,至于这泡沫破裂,丢了面子再进而丢脸丢人,也是免不了要担的一点风险。

中国人好面子,又怕伤着面子,这已经不足为奇了,因为面子可以兑换他们想得到的利益,否则,以区区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符号,何至于要看得比作为道德底线的脸还重要?但我们毕竟是礼仪之邦,用金融学来讲面子,就像用武力来讲仁慈,逻辑上似乎犯了所谓的“称谓的矛盾”,所以,我们还要用道德礼仪将这面子的金融学掩盖起来。

我们爱面子,但顶着自尊心的名义来爱,即便是**裸的权钱交易,我们也要颇有道义气息的面子从中斡旋。

可见,这小小的面子里面有大文章。不顾脸面,厚颜无耻,假公济私,表面上逍遥风光,可人格上却十分卑劣。人人都想要面子,人人都怕丢面子。人生在世,不能没有面子,更不能不要面子。但是,太看重面子,一旦成了面子的奴隶,也就不值得了。

面子上的事,确实让人很累,很辛苦。面子贴在我们脸上,像一层纸,薄薄的,但我们始终不想捅破它,有时我们会感到这一辈子都为面子而活着,有时候我们会感到面子给我们带来的沉重感觉,问题是我们无法摆脱面子,超然对待面子,也做不到丢弃面子。这就是做人的悲哀!有什么办法能改变人的悲哀,能让人们快乐起来呢?

那么你烦恼的根源是什么呢?是面子。这时候,你就不要做那些力所不能及的事,只求尽职尽责,不求十全十美;不因小小的失败而自责,也不为一时挫折而懊恼,应该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懂得欣赏自己已得的成就,自然会心情舒畅。

为了面子上过得去,硬是去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这样会快乐吗?

开启快乐的钥匙掌握在你自己手里。远离烦恼,你就有快乐;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硬要撑着去做,这样做肯定会有烦恼。如果不用烦恼惩罚自己,你就有快乐;不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你就有快乐;对已经得到的心满意足,你就有快乐;宽容别人也宽容自己,你就有快乐;不嫉妒不抱怨不攀比,你就有快乐。总而言之,你想快乐你就一定能得到。

似水流年,光阴如箭。你快乐,日子一天天过去;你不快乐,日子还是一天天在逝去。表面看来,快乐和不快乐只是一字之差,一线之隔。但人生在世,总难免有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让你丢掉面子,但真把面子捅破了,其实你并没有失去什么,只是让你真实的面对自己和他人,这些都是不必要的烦恼,何不抛弃种种烦恼去寻找原本属于你的那份快乐,让自己的每一天多一点阳光,多一份快乐呢?做不了的事,就别硬撑着,要有一种放得下的乐观的心态,有了这心态,也就有了发现快乐的眼睛,快乐就会像雾像雨又像风,时刻弥漫在你的空间,充盈着你的心灵。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放下那所谓的面子,去寻找快乐,享受快乐,让充满阳光的每一天都快乐如风?真心希望那些放下面子的朋友快乐如昔!

【编者小评】

有人生于富裕之家,有人生于贫苦人家;有的人没有怎么努力,过得很惬意,可有的人为了想和他人一样过得很富有,硬是撑着面子拼了一生,到老还是三餐不继。唯一能解释这种现象的说法是:“人各有命”,也就是说,人的一生当中都会遇到许多力所不能及的事,对于自己无法改变或力所不能及的事,不要去忧虑,要拿得起,放得下,今天的放弃也是为了明天能够得到更多。不做自己目前力所不能及的事。条条大道通罗马,行行都能出状元。只要目标找准了,退一步海阔天宽,放下面子,你的人生就会变得快乐起来。

8.大丈夫能屈能伸

《水浒传》中写到武松上景阳冈打虎之前曾有一段细节描写: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有大虫。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到:“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如此一想,便说道:“怕什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这个武松明知山有虎,却因上山前跟店老板夸下海口,碍于自己的面子问题,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继续上山。武松在明知山有虎的情况下,为了面子,性命也顾不了那么多了,说明他把面子跟气节一样看得比性命还要重要、值钱;结果武松打死了老虎,可以说这对他来说是幸运的,但我们却不可效仿这种精神。

面子不能当饭吃,能屈能伸才可称得上是真汉子。大丈夫能屈能伸,伸不代表张扬,屈不代表懦弱。尤其对于身在异国的人,就更得让人瞧得起。但要强调一下的是尊严不等于爱面子,死要面子的人最被人瞧不起,而且自己还活受罪!在当生命受到威胁时是生命重要还是面子重要?

古往今来,成大事的人就必定是能屈能伸的伟丈夫。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上有两种境界:一是逆境,二是顺境。在逆境中,在当困难和压力逼迫自己身心的时候,应懂得一个“屈”字,委曲求全,保存实力,以等待转机的降临。而在顺境中,幸运和环境皆有利于自身,那么在这个时候应当懂得一个“伸”字,乘风万里,扶摇直上,以顺势应时使得自己更上一层楼。

一个人从做人方面来讲,必需要做到有屈又有伸。一个人如果太过于伸,遇到一点事情就会不顾后果,迎难而上,这样的人就最容易会遭受挫折,人生苦短,又有谁能忍受几多挫折?与之相反,一个人如果太过于柔弱,遇到事情优柔寡断,就很容易错失良机,这样的人很难成就大事,一味软弱,终究是扶不起的阿斗。做人必须要做到能屈能伸,当刚则刚,当柔则柔,屈伸有度。

屈与伸对一个人是十分重要的,是一个人身上的最可贵品质,然而,屈伸也会存在一定的限度,遇到了一点困难与挫折宁折不弯是十分可贵的,但绝对不可为了脸面而不问原因一味地伸到底,要知道太过伸的人不能持久。更何况太刚强的人都是心劲足、血性大的一类人,他们一遇到困难都会耗尽自己的心血,硬撑死撑,直到精血耗尽为止,等到无可再撑,如此下去一旦折服就很难会有重新站起来的机会,因此,作为一个人应当做到该屈则屈,该伸则伸。

卓文君出生在一个富豪的家庭里,许多王公贵族的公子都接连前来提亲,她却连一个也没看上,到后来却偏偏爱上了穷光蛋司马相如。

卓文君的父亲为此而被气的什么陪嫁也不给。婚后,俩人穷的在成都实在生活不下去了,就只好回到了临邛,变卖车马,盘下了一个小酒店,做起了卖酒的小生意。千金小姐当垆卖酒,文弱书生当佣人酒保。

生活所迫,身份,面子是根本不值钱的。正是有了卖酒的生活,才成就出了他们才子佳人的一段佳话尺蠖之屈,以求伸也。人生活在这个世间要吃饭,要生存,往往不得不委曲求全,以期找出新的出路。放下面子,能屈能伸才是一个人真正的立身之本。

对于一个做大事的人来讲,能屈能伸可称得上是成就事业所必须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困乏其身……”。能在各种困境中忍受屈辱是一种能力,而能在忍受屈辱中负重拼搏更是做人的一种本领。小不忍则乱大谋,凡成就大业者莫非如此。

三国时期的司马懿,他抵御诸葛亮进攻的方法就是坚守不出。任凭对方在营前叫骂,他仍是闭寨不出。即使诸葛亮送给他女子的服装,以刺激他出战,司马懿还是坚守不出,还高兴地收下了礼物。司马懿想的是等到蜀军由于粮道崎岖难行,而断粮的时候,再出去赢战,蜀军必败无疑。

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他自己统率一支人马,驻扎在五丈原,一再派人挑战,魏兵绝不出营应战。当时孔明把所有的招数都用完了,司马懿就是闭门不出,孔明突然想起羞辱他一翻,击怒他出兵,于是孔明便取来一套妇人穿的服装,放在一个大盒子里,并附上一封书信,派人送到魏军大营。魏国的将领不敢隐瞒,便将来人引入去见司马懿。

司马懿当众打开盒子一看,里面装有妇女服装一套,还有一封信,拆开信一看,见上面写道:

你既出身为大将,统帅中原的大军,不敢武力相斗,以决胜负,却安于躲在土巢之中,小心地防避着刀箭,这与妇人有什么不同?现在我派人送去一套妇女的服装,你如果还不敢出战,便应恭敬地跪拜接受,如果你羞耻之心还没有泯灭,还有点男子汉的气概,便立即批回,定期决战。

司马懿看后,心中大怒,但表面上却故作镇静,笑着说:“孔明把我看成了妇人吗?”当即接受下来,并下令厚待送衣的使者。

魏军的其它将领得知这事情之后,无不气愤,来到大帐对司马懿大都督说:“我们都是魏国的名将,怎么能够忍受蜀军这样的侮辱?

请允许我们立即出战,以决胜负。”马司懿说:“我并不是不敢出战而甘心忍受侮辱,无奈天子早就有了明确的旨意,令我们坚守不战,如果现在轻率出战,便是违抗国君命令了。”众将还是愤怒难平。司马懿说:“你们既要出战,等我向天子申报批准以后,大家同心协力迎敌,你们看怎么样?”众将都答应了。

司马懿便写好表章,派遣使者往合肥军前,奏闻皇帝曹睿。曹睿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臣才能低下,而责任重大,陛下曾经明确指示,令臣坚守不战,等待蜀人自己败亡;无奈诸葛亮送来一身妇人服装,将臣视作妇人,耻辱太重了!臣谨预先奏请陛下:近日臣将拼死一战,以报朝廷之恩,以雪三军之耻。

曹睿看完后,对众大臣说:“司马懿既已坚守不出,为什么又上表求战?”卫尉辛毗说:“司马懿本来不想出战,必定是因为诸葛亮这一番侮辱,众将愤怒,才故意上了这道表章,希望陛下更明确地重申一下坚守不战的旨意,以遏制一下众将求战的心情。”曹睿认为他说得十分有理,便命令辛毗持着皇帝的符节,到渭水北岸司马懿大营传旨,不许出战。司马懿迎接谓书到大帐之中,辛毗当众宣读道:“如果再有人胆敢提出迎战,便以违抗圣旨论处。”众将只好按圣旨的意思去办。

司马懿会忍,抵御住了蜀军的进攻。但魏国的其他将军就没有他这么会忍了。在前几次的交战中,魏军面对蜀军的叫骂,他们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会立即出战,结果不是中计,就是遭到埋伏。不仅自己为国捐躯而且丢掉了许多重要的关口、要塞。

可见,“忍”对一件事情发展的方向起了多么重要的作用。“忍”

可以使你心中气和,静下心来思考和分析问题。能让你看清问题的本质,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

司马懿能忍受侮辱,坚持到底,显示出一个谋略家的卓越见地。

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司马懿为了脸面而奋勇出战,其结果我们可想而知。然而,司马懿却有着非同常人的自控力,做到忍辱负重,若不能做到如此,就可称是愚昧、是懦弱,总之,忍辱负重的后面,必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目标来支撑,有一个远大的前途在照耀,也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在保障。一个人只有做到放下面子,忍辱负重才能使自己最终取得胜利。

兵法上说,不战在我。也就是说,一旦遇到形势于己不利的情况,战与不战的权利在自己手中,此时不能逞一时之勇,而应牢牢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一个成功的英雄应能屈能伸,能刚能柔,要能够“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本色。

任何人的一生,无不跟屈与伸有着密切联系。

人要走路前进,就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双腿一屈一伸才能前进。拾取东西得弯腰伸手。吃饭得通过手的屈伸把食物送进口中。劳动工作更是由无数多个屈伸动作组合从而来完成的。这就是一个人生存与屈伸的关系。

人生中,一般都认为屈与伸代表着进与退,屈意味失意,伸则为得意,这只是从表面上去理解的。实际上,人生中的屈与伸远远不止这样简单。《后汉书·班固传》说:“虽屈伸无常,所因时异。”也就是说,人生中的屈与伸是应该顺从时势与环境的变化,不可盲目胡来。

曾有两位名牌学府的高材生,一起到南方某经济特区打工。甲被安排搞统计,天天和报表打交道,所学的知识派不上用场。他感到太委屈,便跳槽到别的单位,结果连跳十多次槽,十年之后也未被重用。

而乙进公司时也是统计员,他安心工作,十年后是这家公司的副总经理。同样是高材生,甲是弃屈图伸,结果一事无成。而乙则是以屈求伸,最终而获得成功。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当今的高材生可谓比比皆是,用人单位不是先在屈中考验你的本事和品德,又如何敢一开始就重用使得让你伸呢?

人的一生是极为复杂的,屈与伸也是多方面的。在工作中受到领导批评,不妨先屈一屈,冷静下来找出差距和不足,及时改正,然后再图伸,切不可意气用事与领导顶撞或匆匆辞职,以免铸成大错。与朋友同事发生矛盾,也不妨先采取屈势退让,待矛盾化解后自会和好如初,蔺相如以屈待廉颇就是很好的例子。

【编者小评】

面子就是人们的脸面,固然重要,但也要学会能屈能伸。古人有言:“大丈夫能屈能伸。”愿每个人都能够善待自己生命中的屈与伸,从而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9.知错能改有面子,浪子回头金不换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不肯承认错误、“保全面子”的做法,最容易使人错上加错,让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

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懂,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当别人犯错误时,我们总是希望他们能够承认并加以改正,可是当这种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很多人都会采取回避态度:或者为保全颜面,或者出于承认错误则有不如人的感觉。于是很多时候,人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这就造成了人们相互交往的障碍,因为每个人都坚持自己做得是对的,然而各自的观点是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从而便留下了埋怨、不满和争执,不但影响到了相互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影响了自己的形象,损害了自己的面子。

其实,承认错误并不是什么丢脸之事,与之相反,一个人如果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才会帮你在成功的道路上有所获得。掩饰错误往往要比承认错误花费更大的代价。对于每个人来说,最大的错误,就是不承认错误。当你准备坚持任何事情时,最好先仔细想想你的坚持,是否因为你确实存在有毫无瑕疵的理由?还是你在为“保全面子”而已?如果你觉察出有保全面子的因素在内,那么就请你尽快抛弃你的坚持。

承认自身的缺点与错误会增进自我了解,进而使人产生自信心。

有时候我们要等到自己看见并接受自己所犯的错,才能真正认识我们自己的能力。当我们肯冒险承认错误时,其实这是很安全的一件事。

因为我们借助于承认错误而表现更人性化,使别人对我们的看法也比较具有人性的一面,如此去做别人的批评自然就会少些。如果顽固地不承认过失,便是将韧性用错了地方,正所谓“固执不能择善”。这就是一个最大的特点。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于 1912年在新泽西州的一个小镇集会上,向文化层次较低的乡下人发表了一篇演讲。当他在这篇演讲中说到女子也应踊跃参加选举时,听众中忽然有人大声喊道:“先生!这句话与你五年前的意见不是大相径庭了吗?”罗斯福不是回避或者掩饰,然而却是十分聪明地回答道:“可不是吗?五年前,我确实存有另外一种主张,现在我已深悟我那时的主张是错误的!”

他的这种坦白、忠实、诚恳、亲切的回答,不但使那位问话的人获得了满意的答复,就是其他听众也丝毫觉察不出他有什么不安的情绪。

一个人对待错误的态度可以直接反映出他的敬业精神和道德品行,敢于承认错误可以使人更伟大,而不能说是丢面子,相反,不肯认错,死守“面子”的人则迟早要被公司清除出去。

许聪是一家建筑公司的工程估价部主任,专门估算各项工程所需的价款。有一次,他的一项结算被一个核算员发现估算错了3万元。

老板便把他找来,给他点明了出错的地方,请他拿回去更正,并希望他在以后的工作中更细心些。

而许聪呢?他却不肯认错,也不愿接受批评,反而大发雷霆。他责怪那个核算员没有权力复核他的估算,没有权力越级报告。孰不知,他的这一行为恰恰折损了他的“面子”。

老板见他既不肯接受批评,又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本想愤怒地批评他,可念在他平时工作成绩不错,便压低怒气和蔼地对许聪说:“这次就算了,以后这点要注意!”

不久后,许聪又有一个估算项目被那名核算员查出错误,这次他又没有承认自己的错误,还是像前次那样态度恶劣得很,并且说是那名核算员有意跟他过不去,故意找他的岔。等他请别的专家重新检验后,他才发现确实是由于自己的失误造成的。

老板这次并没有像上次一样原谅他,因为他已经忍无可忍了:“你现在就另谋高就吧。我不能让一个永远都不知承认自己错误的人来损害公司的利益。”

为“保全面子”而采取的任何行动,都只能使你处在最容易受到攻击的地位,被动地采取守势。能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弱点,有足够的勇气承认错误、面对错误,不仅能弥补错误所带来的不良结果,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谨慎行事,别人会很痛快地原谅你的错误,而且这样做更能有效地挽回了自己的“面子”,何乐而不为呢?

智者改过而迁善,愚者文过而饰非。愚者只要一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就马上做出反对,其结果是“迁善则德日新,饰非则恶日积。”时下社会上有一些人,就常常容不得别人说他一点不对,只要一说,他马上就会举出一大堆借口。比方说:约会迟到,他全然不怪自己,反而说:我刚要出门,电话就来了;“我出门时正逢交通阻塞;我刚刚走出大门,就下雨啦……”总之,他无论什么时候,都有千百个理由,就是不肯承认自己的错。其实,那些所谓的借口只不过是为了保全“面子”而自圆其说,这就是无明的愚人。修持佛法而破戒的人,每每把罪恶隐藏起来,不肯如法发露忏悔,改过迁善,却常常想假造理由,自圆其说,可是结果终掩盖不了所作的罪恶,受了种种的苦恼。

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从表面上来讲,虽然有失颜面,却能对己对人无愧。其实绝大部分人都是宽大的,只要你真诚地说“我错了”,把真相告诉大家,大家是会原谅和接受的。倘若拒不认错,别人虽然无奈,但终必将之唾弃。你不承认错误,本想保存面子,却反而颜面尽失,成千夫所指……因此,知错就改并非有失面子。

曾已逝世二十多年的台湾经济领航人尹仲容,在他生前曾有着守有为、能于担当、特立独行的作风,以至于死后仍然为老一辈工商界人士念念不忘。

前交通部长沈怡评论尹仲容,说他为人锋芒毕露,但待人宽厚;不肯服输,却又从善如流;懂权术,但从不玩弄手段;有高度智慧,却从不用小聪明的人。

除了所有这些之外,至到今天则仍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是尹仲容勇于认错的故事。

在民国四十九年八月期间,尹仲容一人担任外贸会主任委员、美援会副主任委员、台湾银行董事长等三要职。他根据外贸会部属的签报知悉,中药药材中的甘草,以伊朗价格最低廉;黄花、红参等,以韩国价格最低廉。为了节省外汇计,他立刻制订出了限定采购地区的规定。

自从此规定公布出来之后,由于伊朗与韩国的船期不定,而且他们不肯小批出售;可是本省需要量不大,如果大批采购,势必增加业者资金与利息的负担,结果买卖双方进入了一种僵局。双方的这一对峙,导致了中药价格的暴涨。

尹仲容发现了这一错误之后,立刻取消前令,而这一新办法的公布才只有三天就恢复了原来的办法,而且尹仲容还公开向报界承认自己的错误。

当时有记者问他:“您这不是朝令夕改吗?”

尹仲容率直地回答道:“知错了还不改,那还了得!”

记者追问:“这岂非有损政府威信吗?”

他说道:“知错而不改,才是真正的有损于政府威信,而且还很有可能会害死众多病人。”

这就是尹仲容勇于抛弃“面子”,坦然认错改过的真实故事。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如果一个人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为了“面子”

问题而不愿去承认与改正,这才是真正地丢失了“面子”。

如果人不会犯错的话,铅笔后面也不会有那块橡皮擦了。难道不是这样的道理吗?

敢于承认自己错误的人,可以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满足感。这不只可以清除罪恶感和自我维护的气氛,而且有助于解决这项错误所导致的问题。

新墨西哥州阿布库克市的庚尼,在核准付给一位请病假的员工全薪时出现了错误。在他发现这项错误之后,就告诉这位员工并且解释说必须纠正这项错误,他要在下次薪水支票中减去多付的薪水金额。

这位员工说这样做会给他带来严重的财务问题,因此请求分期扣回多领的薪水。如果这样做,首先就要获得上级的核准。庚尼说:“我知道这样做一定会使老板大为不满。在我考虑如何以更好的方式来处理这种状况时,我了解到这一切混乱都是由于我的失误,我必须在老板面前承认我的过错。”

于是,庚尼来了老板的办公室,详细地说明情况并承认了错误。

老板听后大发脾气,先是指责人事部门和会计部门的疏忽,后又责怪办公室的另外两个同事,这期间,庚尼则反复解释说这是他的错误,与别人无关。最后老板看着他说:“好吧,这是你的错误。现在把这个问题解决吧。”这项错误改正过来,没有给任何人带来麻烦。从那以后,老板对庚尼更加器重了。

敢于承认错误,不仅体现了一种美德,还会让你赢得别人更大的尊重,夺得曾因做错事情而丢失的面子。

大家都知道,即使是傻瓜也会为自己的过错而死要“面子”去辩护,但能承认自己错误的人,则会显得高人一筹,给人一种高贵怡然的感觉。

自省,简而言之就是自我反省,自我检查,以能“自知己短”,从而达到弥补短处,纠正过失。

孔子曾经教导他的弟子说,能否这样是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君子救诸己,小人求诸人。”即君子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严格要求别人。又说:“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即我没有见过能发现自己的过失并且在心里自我批评的人。“求诸己”与“内自讼”指的就是自我反省的意思。

孟子又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意思是说,我爱别人而别人不亲近我,应反问自己的仁爱之心够不够;我管理别人而未能管理好,应反问自己的知识能力够不够;我礼貌待人而得不到回应,要反问自己的态度够不够恭敬;任何行为得不到预期效果,都应该做到反躬自问,首先对自己认真检查一番才行。

人都非常重视自省。因为他们知道,自省是认识自己、改正错误、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径,自省使人格不断趋于完善,让人走向成熟。孔子的学生曾参说,他每天从三方面反复检查自己:替人办事有未曾竭尽心力之处吗?与朋友交往有未能诚实相待之时吗?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有尚未认真温习的部分吗?他就是这样天天自省,长处继续发扬,对不足之处及时改正,最终成为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贤人。

自省是道德完善的最佳途径,是治愈错误的良药,它能给人们浑沌的心灵带来一缕光芒。在人们迷路时,在人们的灵魂遭到扭曲时,在人们掉进了罪恶的陷阱时,在人们自以为是沾沾自喜时,自省就像一道清泉,将思想里的浅薄、浮躁、消沉、阴险、自满、狂傲等污垢涤**干净,重现清新、昂扬、雄浑和高雅的旋律,再一次让生命焕发异彩,生气勃勃。

夏朝时期,有一位背叛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他的部下为此而感到十分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伯启说:“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及他的缘故。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从此以后,伯启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饭,照顾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

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发现自己的错误后,假如能像伯启这样,肯虚心地检讨自己,而不是死要“面子”不肯改,那么最后的成功,一定会不延期地到来。

自省的主要目的是找出过失并及时纠正,所以自省决不可以陶醉于成绩,更不可以文过饰非。“静坐常思己过”,以安静的心境自查自省,才能克服意气情感的干扰,发现自己的本来面目,捕捉到平时还自以为是的过失。

只有善于发现并且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才可以进一步纠正过失。

也有很多时候。人们自身的缺点都是通过旁人的指出才使自己知道的。此时就要求我们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别人善意的规劝和指责,反省自己的过失。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那些逆耳忠言常常能将人们不易察觉到的一面给照亮。

唐朝宰相魏征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一面镜子。借助于这位忠臣的当面进谏,唐太宗改下了自己身上的许多缺点,同时也完善了治国之道,从而迎来了国家的前所未有的繁荣。这个辉煌业绩的取得,不仅得益于魏征的敢于直言性格,更应归功于李世民的宽宏胸怀。试想一下,如果作为皇上的他只会死要面子而不听取对自己好的建议,魏征可能早就人头落地了。正是由于他在听了魏征的谏言之后,能够认真地检讨他自己、反省自身,使得表面上听起来很刺耳的意见变成了治国安邦的金玉良言,才使李世民自身的人格也由此而变得更加崇高了。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亡羊补牢未为迟。”自省对于那些曾经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的人来说,真可谓是一盏照亮心灵的航标灯。

自省就是做到了长时期的警示自己。每当你第一天在自省之时,你也许只发现自己问题的冰山一角,在第二天,也许你会发现另一角。

所以,问题总在发生,显露,自省便可以每天发现它,消灭它。朱元璋便是例子,戎马半生,一统江山后,他没有懈怠,没有沉迷,敢于自省自己的错误,总结教训,并让人编了祖训,这便是成功之举。

当然,我们要做到适当的自省,然而却不能过于把自己贬的太低,当然也不能过于抬高自己,这样都是错误的。

曾有一位朋友,他以前是个体户,而且他还拥有一位十分漂亮的妻子。日子也就这样平静地过着,直到有一天他不小心染上了毒瘤,不论怎么戒都戒不掉。他为了能够有足够的钱满足于自己越来越大的毒愿,他从变卖家当和妻子的首饰,发展到去偷去抢,就这样他踏上了不归之路,结果到最后在铁窗里蹲了几年。后来,他在释放回家之后,他的妻子向他提出了离婚,亲戚朋友对于他十分的冷淡,左邻右舍也对他极不欢迎,为此他感到极其的失望。

一天,他找到他以前的一个好友说,活着真没意思。好友就劝他说,不要放弃对自己对生活的信心,首先,你已经戒了毒,这就是一个巨大胜利,其次,只要你遵纪守法,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就一定能赢得众人们对你的尊敬。后来,他凭着一股重新做人的坚强毅力,断绝了和以前毒友的来往,做了一个出租车司机。每天不论顶风冒雨地从早上6点钟一直忙到晚上12点奔波劳碌着。日子虽然过得有些艰难,然而,在他的脸上非但没有疲倦的表情,而且还显得神采奕奕。

他告诉自己的好朋友,周围的人对他已经刮目相看,他们都为他的改过自新而高兴,他的家里人还对他为此事情而感到骄傲。后来,他终于依靠着自身的努力,赢来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广阔世界。

每个人的面子都是由自己争回来了,如果当你做错事的时候,为了保全自身的面子,一味地错下去,只能使他的面子丢得更大。自省就如同是自我解剖。一个人亲手拿起刀割掉身上的毒瘤,需要十分巨大的勇气。虽然过程是痛苦的,可能会有一些难忍的疼痛,也会留下一些疤痕,但结果却是令人感到甜蜜与美好的。只有懂得自省,才是大智;只有敢于自省,才能算得上是大勇。一个人如果硬是死要“面子”而不去自省,那么毒瘤就只能会在他的身体不如继续地存在下去,至到有一天侵蚀掉他的整个身体,最终的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古人曾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也就是说:日蚀过后,太阳就会变得更加灿烂辉煌;月蚀复明,月亮更加皎洁明媚。君子的过错就像日蚀和月蚀,人人都看得见,但是改过之后,会得到人们更崇高的尊敬。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走错了路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能否赶快回到正确的路上来。过了冬天之后就是春天,这一点可以是不容置疑的。

【编者小评】

一个人不应该太要“面子”,不然,其结果就只能会使你失去“面子”。知错就改有面子,浪子回头金不换。对于每个人来说,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为了所谓的面子,而一直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