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别被归零的心态打倒(1 / 1)

重新开始。第一次成功相对比较容易,但第二次却不容易,原因是不能归零。往往一个企业的失败是因为他曾经的成功,事物发展的规律总是波浪前进、螺旋上升、周期性变化的,用中国的古话叫“风水轮流转”。经济学讲:资产重组。电视剧有句道白:生活就是不断地重新再来。不归零就不能进入新的财产重组,就不会持续性发展。

1.什么是归零心态

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他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后来,老禅师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

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吗还倒呢?”访客恍然大悟。这就是“归零心态”的起源。其象征意义是,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态,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获得更大的成就,必须定期给自己的内心清零。

归零心态要求我们不能沉迷于过去的业绩,要调整自己去适应新的变化。归零心态的本质就是挑战自我,永不满足。

归零的心态。归零的心态就是空杯、谦虚的心态,就是重新开始。

第一次成功相对比较容易,第二次却不容易了,其原因是不能归零。

联想集团的董事长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采访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往往一个企业的失败,是因为他曾经的成功,过去成功的理由是今天失败的原因。任何事物的发展客观规律都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周期性变化的。

生活就是不断地重新再来。不归零就不能进入新的资产重组。就不会持续性发展。在此之前,你可能有过很高的地位,可能拥有很多的财富,具有渊博的知识,但是你一定要有一个归零的心态。只有心态归零你才能快速成长,才能找到更多成功的方法。如果你要喝一杯咖啡,就必须把杯子里的茶先倒掉。否则把咖啡加进去之后,就茶也不是,咖啡也不是,成了四不像。毛泽东说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归零的心态就是一切从头再来,就像大海一样把自己放在最低点,来吸纳百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有句话说:谦虚是人类最大的成就。谦虚让你得到尊重。越饱满的麦穗越容易弯腰。

归零心态的五大表现:心中无我,眼中无钱,念中无他,朝中无人,学无止境。

【编者小评】

在这个世界上,这种人一直活在过去,其最大的特点是拿原来、拿昨天和今天来比较,沉浸在过去不能自拔。经验固然是好事,是财富,可以避免一些弯路和损失,但是我们不能死死不放,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放下自己。

2.学生领袖与公司助理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小赵,进入了一家外企上班,工作有点像秘书,但大家都叫他“助理”。

从大学的学生领袖到“助理”,小张很难受,特别是老张、小李等人动不动唤他去打杂时,他就有无名火,觉得很没有尊严,自己又不是奴才,凭什么被人使唤。不过,事后他冷静一想,他们做的也没有错,他的工作就是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刚时公司时经理事先对他说过,但一涉及具体事情,小赵的情绪就有点失控,有时咬牙切齿地做,却笑容可掬地向有关人员汇报,有几次还与同事吵起来。从那以后,他的日子更不好过了,孤傲不成倒成孤独了。

一天,秘书不在,经理便叫小赵到他办公室去整理一下办公桌,并为他煮杯咖啡。

小赵硬着头皮去了,经理一眼就看出他的不满,便一针见血地指出:“你觉得很委屈,是不是?你有才华,这点我信,但你必须从起点做起!”

经理说,“心怀不满的人,是永远找不到一把舒适的椅子的”。

手脚忙乱地弄好咖啡后,小赵开始整理经理的桌子。桌子上面有一盆黄沙,细细的、柔柔的,一种阳光般的金色。小赵觉得很奇怪:这干吗用,又不种仙人球,这人真怪!

经理一眼就看出他的心思,伸手抓了一把沙,握拳,沙从指间滑落,很美!他神秘地一笑:“你以为只有你心情不好,有脾气。其实,我跟你一样,但我已学会控制心态。”

原来,那一盆沙是用来消气的,是他的一位研究心理学的朋友送的。一旦他想发火时,就可以抓抓沙子,它会舒缓一个人紧张、激动的情绪。朋友的礼物已伴他从青年走向中年,也教他从一个鲁莽的少年打工仔,成长为一句稳重、老练、理性的管理者。经理说:“先学会管理自己的心态,才会管理好其他人。”

小赵的心一下子爽朗了许多,忍不住抓了一把那黄金般的沙子!

【编者小评】

一个能控制和管理自己的心态的人,才可以把工作做好,把人做好,进而才有发展的空间。

3.先下山才能再上山

如果你已经爬到了一座山的山顶,又想站在另一座山的山顶,那么你就必须先从这座山上下来,才能再去攀登另外一座山。

若是真的爬山倒无所谓了,反正这座山的风景看过了,下山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会郁闷什么。若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就不一样了。

比如你好不容易在一个领域作出了一点成绩,爬到了山顶,看到了梦寐以求的风景,还没来得及享受一下,忽然让你放弃这一切,到在另一个领域从零开始,你肯定不会一脸灿烂地“下山”再“上山”,你会感觉自己以前的付出都被否定了,你会因此而心痛不已。

这是因为害怕失去,害怕失去自己千辛万苦挣来的东西,比如荣誉、高薪。失去这一切,我们的心情自然不会好。如果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有时候把自己归零重新开始并不是一件坏事,至少我们有机会攀登上另一座更高的山。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事事如意,生命总是在起起落落中完成升华的。问题是,我们如何看待生命的起落。对于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失意和得意,其实就是一个上山下山的过程,就是一个磨炼的过程。

对于这样的过程,我们只要注意调节一下自己的情绪和思路,就能从低谷中跳出来,重新开始自己的旅程,走向更大的成功。

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为了往前跳跃,我们往往要先后退一步;为了使自己出拳更有力,我们得先把拳头收回来。先下山后上山,其实就是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唯一的区别就是,我们下山有时候是被动的,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做不到刘墉这般洒脱。但是我们必须接受事实,有将自己的人生归零的勇气,然后在最短的时间内转变心情,全力以赴地攀登另一座高山。

其实,人生也是需要常常归零的。一季庄稼收获了,收拾收拾,又是一块崭新的土地;一段感情结束了,虽然带着许多的不舍,终究还是把它深埋心里,整理整理心情,又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一次创业失败了,总结经验,为下一次冲刺作好准备。对于每个人而言,最要命的不是面临低谷,而是面临人生的低谷时却不知道如何走出来,不知道如何重新起步,重新获取自信和勇气。

从事过数控机械设备设计或操作的人都知道,当一个程序结束的时候,设定的所有坐标系必须归零,以便下一个程序的开始运行。人生如同数控设备的程序,人生的一个程序结束了,就会有另一个程序等待运行。结束后的程序,必须归零,新的程序才能开始。学会归零,并不是对以前的全盘否定,而是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以前的得失成败。

【编者小评】

记得一首歌中唱道: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有从头再来的勇气,我们就能攀上一座又一座高山。

4.保持“归零”心态

一个落魄的篮球明星来到一家洗车店里打工。老板要求他在擦车时摘下冠军戒指,以免将车划伤,但遭到了他的拒绝。他说,那枚戒指是他剩下的唯一荣耀,如果把它拿走,他就会崩溃。结果,他被洗车店解雇了。

这个故事让人认识到:保持一种归零心态对于一个人长期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中国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说,我们主张产品零库存,同样主张成功零库存。只有把成功忘掉,才能面对新的挑战。海尔的年销售额数百亿元,张瑞敏从未有一丝飘飘然的感觉;相反,他时时处处向员工灌输危机意识,要求大家面对成功始终保持一种如履薄冰的谨慎。

成功仅代表过去,如果一个人沉迷于以往成功的回忆,那他就再也不会进步。对于有远大志向的追求者来说,成功永远在下一次。保持“归零”心态,才能不断地发展创造新的辉煌。人们问球王贝利哪一个进球是最精彩、最漂亮的,他的回答永远是“下一个”!在全球华人读者圈中拥有很高知名度的金庸先生在被浙江大学聘为教授时说:“以前写小说、办报纸,觉得自己的学问还应付得来,但现在当大学教授,跟其他教授相比,就觉得自己的学问不够了。我现在正在研究五代十国时的历史,希望可以写一些好的历史书。”冰心说:“冠冕,是暂时的光辉,是永久的束缚。”一个人只有摆脱了历史的束缚,才能不断地迈步向前。

归零心态,其实就是一种虚怀若谷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人才能够不断进步,企业才能不断发展。

【编者小语】

归零——在人生中的许多时候,甚至在我们的人生字典里都将这两个字给忽略了。失败时,我们忘记归零或没有能力归零;成功时,我们不愿归零,没有勇气归零。然而,并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一直累加下去的。计算器和算盘需要时常归零,人生亦如此。

5.归零心态,是重新开始

相传在很远的古代,知了是不会飞的。一天,它看见一只大雁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十分羡慕。它就请大雁教它学飞。大雁高兴地答应了。学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知了怕吃苦,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跑东窜西,学得很不认真。大雁给它讲怎样飞,它听了几句,就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大雁让它多试着飞一飞,它只飞了几次,就自满地嚷道:知了!知了!秋天到了,大雁要到南方去了。知了很想跟大雁一起展翅高飞,可是,它扑腾着翅膀,怎么也飞不高。这时候,知了望着大雁在万里长空飞翔,十分懊悔自己当初太自满,没有努力练习。可是,已经晚了,它只好叹息道:迟了!迟了!

在我们的身边,有多少这样的“知了”,就有多少这样的“迟了”。

自满使我们目光短浅,安于现状;懈怠使我们故步自封,坐失良机。

归零心态是一种挑战自我的永不满足。随时对自己拥有的知识进行重整,清空过时的知识,为新知识的进入留出空间,保证自己的知识总是最新的,永远不自满,永远在学习,永远保持活力。在攀登者的心目中,下一座山峰,才是最有魅力的;攀越的过程最让人沉醉,因为这个过程充满了新奇和挑战,自己的潜能得到了拓展——还有比这更有**的吗?

归零心态是对自我的不断扬弃和否定。昨天正确的东西,今天不见得正确;过去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在不见得可行。曾子曰:“吾将日三省吾身。”生活中还流行着一句充满智慧的哲言:“认识你自己。”

认识自己很重要,认识自己很困难,否定自己则难上加难。否定自我需要胸襟,需要坦诚,需要胆魄!只有否定自我才能超越自我。归零心态就是忘却过去,特别是忘却成功。受到批评要警惕、警醒,得到赞扬更要警惕、警醒。在鲜花和掌声面前,看到差距;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失信心;这便是成熟和进步,这便是归零心态。

归零心态就是不断清洗自己的大脑和内心。从前有个人叫商汤,他的洗澡盆写了九个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他在洗澡的时候外洗身,内洗心,外去身上污垢,内去内心的渣滓,所以他洗完澡身心都很舒畅。我们现在洗澡,只洗身、不洗心。在洗澡的时候,还怨这个恨那个,不洗也罢。真正的洗澡,应该是外洗身,内洗心,把外在和内在的过时的东西、内心的杂草、大脑的垃圾等等,通通一洗了之,把身体洗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归零心态就是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企业花钱培训员工,有的员工学到了东西,而有的员工则抱怨没的学。其实,有的学没的学,关键在于自己想不想学,有无“归零心态”。连起码的学习心态都没有,能学到真正的学问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加快,如果不虚心学习新的知识和方法,即使你原来的专业知识很扎实,也一样会被社会的进步潮流所淘汰。所以,要活到老,学到老!

【编者小评】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能尊重别人,爱戴别人,从而从别人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心态归零要求我们要有一颗坚持的心,坚持才能胜利。有了一颗坚持的心,我们才能放弃过去的包袱,勇敢地面对现实。摔倒了站起来,失败了挺起来,坚持下去,就会胜利。

6.你现在什么都不是!

现在我依然清楚地记得,当我背上重重的背包来到公司报到的那一天,在这里我以一个准职场人的身份接受了走向社会的第一课。

我这个背包很重,除了一些衣物和书籍之外,其他的东西都是我从初中到大学时期获得的“三好学生”、“优秀班委”、“优秀学生干部”

等一摞摞证书。当我有意无意地在同事面前展示炫耀这些证书时,我听到他们发出羡慕或是嫉妒的声音,只有办公室王主任没有任何表示。

当办公室只剩下我和王主任时,李主任向我走了过来,给我讲了一个她上学时候的故事:

他上高中的时候,有一天他们的班主任李老师从一个黄色袋子里拿出一个透明的塑料盒。大家都疑惑不解地说:“老师拿塑料盒干什么呀?”接着,老师从另外一个袋子里拿了一袋石头,大把大把地放到盒子里。过了一会儿,石头堆露出了小脑袋,李老师还是小心翼翼地一个一个往上垒,边放边问我们:“满了吗?”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满!”老师接着往上垒,又问:“满了吗?”这回我们的回答不一致。有的说:“满了!”有的说:“没满!”李老师让几个不服气的同学上来放石头,李老师先让吴淞上来放石头,他在罐子四周好好打量了一番,皱了皱眉头,垂头丧气地走了。老师又让贺隆来放。贺隆在石头边观察了半天,在石头的最顶端放了一颗石子,只见石头安安稳稳地“站”在上面,她又在罐子边的一个落脚点放了一颗小石子,旁边的石子微微颤抖起来。我们也吓得心惊肉跳,大气儿都不敢喘,就怕把石头震得掉下来。李老师又说:“我们的调皮鬼刘明本事最大,让他来试试吧!”刘明拿了一块石头,在盒子的边缘放了一颗石头,石头抖了起来,这块石头和它旁边的几块石头都掉了下来。老师说:“满了吗?”我们说:“满了!”“真的满了吗?”老师说。“真的满了!”

我们说。

可李老师又拿出一小袋沙子,抓起一把,朝缝隙里撒了进去。大家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惊奇地说:“真是太神奇了。”不一会儿,沙子把缝填平了。这下还能再装吗?

李老师从袋子里又取出一瓶水,慢慢地倒入了罐子。倒了一会水溢出来,李老师问我们:“满了吗?”我们回答说:“满了!”可李老师却说:“沙子是吸水的,过一会儿沙子就会被水吸了进去。”过了一会儿,果然不出老师所料,水被沙子吸走了。李老师接着又说:“沙子吸了水可以再倒,倒满了水又会被蒸发、吸收,所以是装不满的。

其实这个罐子就像我们的大脑,里面的东西是知识,怎么装也装不满,现在你们想想这次实验的感受。”

李主任看着我一脸困惑的表情,意味深长地说道:“当一个人自己心中已装满了东西,哪里还有空间来容纳其他事物呢?你的这些证书代表了过去你努力后的成果,但它只属于过去。如果背着这些“荣誉”,它只会成为你的包袱。面对未来的时候,你将无法轻装上阵。记住,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团队、新的挑战,你现在什么都不是,必须重新开始。”

李主任的这一席话像是给我的当头一棒,把我从自满、自大的状态中敲醒。后来,我当着李主任的面把这些证书一把火烧掉了。我知道,我烧掉的不仅是那些证书,还有我自满与自大的情结。

看着一地的灰烬,李主任问了我一个问题:“你知道为什么是江河湖泊的水流向大海而不是大海,的水流向江河湖泊吗?”

“为什么呢?”

“因为大海把自己的位置放得最低!”“在一个团队里同样如此,如果你能够保持归零的心态,保持谦虚的态度,那么你就能够有机会吸引团队成员对你的源源不断的支持和帮助,你就能获得最快的成长。相反,一个自满自大的人将失去他的团队支援。”

当我成长到现在,回顾过去每一次人生际遇的发展,都得到一些优秀的贵人提携指引时,我就知道受益于我的职场第一课。感谢李主任!

【编者小评】

在人生的路上,没有风雨,没有彩虹,没有昔日的奋斗,不会有成功(真正意义上的)感觉。在这坎坷遍地的社会上,如何从中坚忍地爬出来,走上康庄大道,没有坚强的毅力和耐心确实是不行的。作者的经历不是传奇,只是每个从象牙塔走出来的新人类必须面临的、经历的,也都会得到的,同时享受着的过程。

7.空杯与满杯

一个小有成就但心气颇高的年轻人去大师那里求道。大师要他倒水,并且不要停下来,结果自然是水倒了一地。大师由此说出禅机。

“既然你知道杯子是满的,水怎么还能倒得进去呢?”年轻人于是大悟,深刻认识到,大圆满还需要“空杯心态”。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版本:如果一个杯子有些浑水,不管加多少纯净水,仍然浑浊;但若是一个空杯,不论倒入多少清水,它始终清澈如一。学习也是如此。

这些故事听起来颇有道理,也经常被拿来作为教育员工的工具。

不过这样的故事听多了,不免让人有些疑惑——人的脑子和心态真的能像一杯水一样,倒进倒出吗?

我们可以看看现今大呼大叫“空杯心态”的都是一些什么企业。

这些企业大多还算不上一流,老板虽然也知道“求贤若渴”,但真正懂得如何用才的恐怕寥寥无几。

真正优秀的人才是不可能完全抱着“空杯心态”的,他们过去的经验和智慧也必将会带到现有的企业中去。这是构成他们市场价值的重要原因,也是雇主招聘他们的真正理由。否则,那些雇主为什么不去找那些可以说是“一张白纸”的大学毕业生呢?

这些号召“空杯心态”的企业,本质上是出于人才雇用的需要,却不懂得如何尊重与使用人才。那些口口声声要求新员工要有“空杯心态”的企业,说到底是借此压低人才的市场价格,减少自己在人力资源领域的投资。这样的企业通常离优秀的雇主差距很远。

在被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就已经是优秀人才了。刘备放低了“民营企业家”的身份,“三顾茅庐”,求贤若渴,不仅没有要求诸葛亮有“空杯心态”,还承认诸葛亮原来的价值,委以重任,即便自己的“创业伙伴”关羽、张飞提意见也在所不惜。

据考证,诸葛亮是刘表的姻亲,而刘备曾经寄居刘表篱下,因此他们很早就认识了,而且颇具战略眼光的诸葛亮也早就看好刘备,希望把自己的职业前途与刘备绑在一起。当初诸葛亮之所以不愿意投入刘备门下,是因为刘备也曾要求诸葛亮有“空杯心态”的缘故。

如果诸葛亮当初真的保持所谓的“空杯心态”,从一般谋臣做起,恐怕诸葛亮就没有后来成功的职业生涯了。诸葛亮的成功在于他有一个很好的职业生涯起点,以不到而立之年做了“刘备集团”的战略规划导师,一个正确的职位上保持了正确的姿态,做了正确的事。

历史证明,诸葛亮高调进入“刘备集团”是好处多于坏处的。虽然初期“刘备集团”的“创业伙伴”不满诸葛亮的高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诸葛亮的业绩表现,这些都不是问题了。如果诸葛亮初期是保持“空杯心态”低调进入的话,他最终的命运很可能就是被埋没了。

三国是个乱世,颇像现今中国企业界的竞争格局。同样的,三国的这些教训也能给我们启示。三国是在汉末的军阀混战中胜出的三家集团,他们的领导者无一不是尊重人才、善用人才的人,他们也都同样不会以“空杯心态”去压抑人才的智力发挥。

“空杯心态”的本质是不懂得用才,以及不懂得如何平衡新进人才与老员工之间的利益。新进人才与老员工之间的利益的平衡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正是因为这个问题的难于协调,才迫使很多企业炮制出诸如“空杯心态”之类的洗脑文化,其用意是迫使新进人才接受一个“冷冻期”,没冻死的继续用,冻死的就只好放弃。

这些发展中的企业为了求才,往往会开出高于公司薪酬制度的薪酬来吸引人才。猎头公司的人都知道,一般这样的企业,“价格都是可以谈的”。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只要是老板相中的人,公司原本有的薪酬制度就可以放在一边。老板也有老板的考虑:如果不打破旧有的薪酬体系,新的人才就进不来;但如果为了迁就新人,把旧的薪酬水平全部抬高,这样就更犯不着,一则成本增加太多,二则“老人”

也未必就值这个钱。

很少有老板敢于把公司的原有人马全部清洗一遍的,这样做着实没有太大的把握。“空杯心态”就成了这样的一种折中文化——“新人”你可以进来,也可以拿得多,但是要先低头,学会和“老人”打成一片。老板们对此的解释是:先放下十八般武艺,完成学习与改造。

这样的“空杯心态”实在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这好比让诸葛亮放弃军师的位置,去做个低级参谋——尽管拿着高薪,却毫无指挥千军万马的权力。纵然诸葛亮有卧龙之才,当这个卧龙被去掉爪子之后,恐怕也只能是困龙了。

【编者小评】

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人们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实践只能是接近真理的过程。昨天正确的东西,今天不见得正确;过去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在不见得可行。由于一个人的知识不可能无限,信息不可能无限,修养也不可能无限,这都决定了他难免作出错误的判断,导致犯下错误。不论组织还是个人,不犯错误都是美好的愿望,犯错误才是客观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