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计 不做职场草莓族(1 / 1)

【适用场合】

跳槽

【适用范围】

所有人

【计谋详解】

年末岁初,又是职场跳槽的旺季。据说,其中跳得最频繁的,是那些被称为“草莓族”的年轻人。

你见过初夏时分新鲜上市的草莓吗?它们颜色鲜艳惹人喜爱,但在营养和美味之余,草莓的过于娇嫩让它显得十分脆弱,一碰就坏,一放就烂。在职场上,也活跃着一批80后 “草莓族”。

“草莓族”一词来源于台湾,最早被食品从业者拿来形容15岁以下的消费者,以草莓来形容这个族群的天真、好奇。后来取其光鲜亮丽、甜中带酸的生涩、在温室中长大及一捏就破的特性,开始以“草莓族”来称呼1980年后出生的新鲜人。他们和草莓一样,表面疙疙瘩瘩挺有个性,相处拿捏时要十分小心。他们的特色是缺乏定性,稍遇挫折就频繁辞职跳槽,外表光鲜而实际的竞争力并不足,如同营养美味却又娇嫩脆弱的草莓。你愿意做颗草莓吗?“草莓族”如何让自己在职场中坚强起来呢?

【案例1】

缺乏定性,频繁跳槽

珍妮,24岁,大学毕业,两年内跳槽4次。

珍妮坦言自己高中时就想从事广告创意设计,所以报考了广告系。但在毕业前夕,为了赶在5月31日前签下三方协议,珍妮便草率地与实习的房产杂志签了约,可不久她就后悔了。“我根本就不喜欢做媒体,当时就想先留下来再说,其他的事以后慢慢解决,可后来才发现有些事情是不能将就的。”临毕业前,珍妮最终和该杂志社毁约,去了一家知名的台湾公司做公关。

可是还没过试用期,就被公司裁了员。这时,当广告设计师的想法又冒了出来,于是,珍妮去了一家电视广告制作公司。“去之前,我知道做的事情挺无聊的,可是转念又一想,起码可以接触到这个圈子里的人,积累一点人脉也好,后来才知道,根本就是个剧务加场记,有时还要当人贩子,找群众演员。”熬了半年,珍妮又失业了。

后来在同学的介绍下,珍妮终于如愿进入了一家大型广告公司,但美好的期望很快又破灭了。“现在很多广告是全球同步发行的,国外直接弄好发过来,我们这边就是本土化一下,原创的东西很少。”工作两年,身边的有些同学已经得到了晋升,而珍妮却至今没弄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真的没法混下去了,感觉未来没什么指望,也许再去读个研究生,会好一点吧。”

【专家点评】

要防止这种情形的发生,关键在于要明确自己的性格和优势,了解各个行业的现实情况,尽可能多地去实习体验一下,还要多和别人交流,听听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看清楚哪一行更适合自己,选定目标以后就不要轻易动摇。另外,像珍妮这样缺乏定性的“草莓族”,要努力培养自己的职业定性,尽可能在现有职位上保持稳定,这是决定她能否再次成功择业的前提。

从我们所接触的大量职场案例来看,任何一个圆满的跳槽理由都不及一段长期稳定的工作经历。因而,只有着眼长远规划未来,才能避免眼前的浮躁心态,脚踏实地地做好当前的工作,这才是脱离“草莓族”的根本。

【案例2】

心理脆弱难堪挫折

王丽,25岁,怕吃苦,容易负气。

会计学本科毕业后,王丽通过亲戚介绍,进入了一家国有公司当会计。可没多久,她就耐不住工作的“清闲”,央求父母再觅一份刺激一点的工作。不久,王丽就去了一家会展策划公司。“那工作简直不是人干的,开展会的时候,从早站到晚,还要不停地叫,每天回家,我整个人就瘫了。”心疼女儿的父母很快又安排王丽去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做销售,这也是王丽唯一一份做满一年的工作。

由于得到公司领导赏识,王丽很快得到了晋升的机会,却引来了一些老员工的排挤,领导为了平息“众怒”,最终没有晋升她。王丽十分委屈,她觉得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于是不顾老板的再三挽留,一气之下辞了职。之后,王丽又在食品公司干过销售,运输公司做过物流,甚至当过酒店领班,但每次工作时间都没有超过一年。2008年底,第七次失业后的她迷上了股票投资,开始消极怠工,不久就被老板婉转地劝退了。

【专家点评】

草莓娇嫩的特点表现在“草莓族”的身上就是心理脆弱,对待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差,容易埋怨周围的环境,而对自己却约束不够,因此要让他们在职场中能够适应环境,改善自己的境况,学会约束自己是首要任务。

80后和90后一代大多喜欢追求快乐人生,认为人生就是为了享受,并不太愿意受苦。抱着这种生活态度的人进入职场之后,便如王丽一样,碰到不满意的事情,就会受不了,既然无法改变环境,只好一走了之,以轻率的跳槽来对抗。

其实,这种类型的“草莓族”并不是在专业知识积累上不够,因此通过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无法让他们得到改善,他们更需要的是学会心理的调试,学会如何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工作中的种种挫折,像王丽这样“高兴就做,不高兴就走人”的做法是相当不成熟的表现,长此以往,肯定要付出沉痛的代价。

【案例3】

外表光鲜实力不足

杨玲,23岁,名牌大学毕业,实际工作能力差。

杨玲毕业于某市一所名校,学的也是当前的热门专业——国际金融,而且手中拥有不少证书,在金融业快速发展的现今,应该是她大展拳脚的时候,但实际情形并非如此。因为她毕业后已经历了两次跳槽,现在在第三家公司还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而郁郁寡欢。

杨玲大学毕业之后顺利进入一家银行工作,但她的实际动手能力极差,在办理简单的银行结算业务时还出错,因此在试用期间也未给这家银行留下良好的印象,试用期结束之后,这家银行虽然愿意给她提供一个岗位,却是最基层的职位,杨玲觉得像自己这样“师出名门”却要做柜台,于是选择了离开。

杨玲在大学期间通过了英语八级考试,而且口语不错,因此很容易就进入了一家外资公司。进入公司之后,杨玲发现自己不管怎么努力,都就是无法完成上司安排的任务,最后因不堪工作压力,又一次选择了离开。

【专家点评】

目前有不少毕业生从外表看来拥有高学历,但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很容易成为职场上中看不中用的“草莓族”。

在职场生涯中,学历和证书固然能吸引人的眼球,成为进入一个高薪行当或好岗位的“敲门砖”,但是入了门之后,便需要以经验、技能、职位等因素做基础,来换取今后职业生涯的高职位和高薪。因此,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换成实际的工作能力,需要自身不断积累。

【案例4】

白小姐是标准的80后独生女。从某高校毕业后,她应聘成为某私营企业的总经理助理。由于工作业务能力突出,她时常受到上司的褒奖,这让心高气傲的她更觉得意,常在同事面前表现出高人一等的傲气。不料,在一次重要谈判中,白小姐漏带了一份重要材料,致使公司差点蒙受重大损失。会后,一向赏识她的上司忍不住责备了她几句,陪同开会的同事也抱怨了几声。为此,白小姐大发脾气,认为公司上下都和她过不去,于是当场辞职走人。

【专家点评】

及时调整心态,笑对压力和挫折。

职场专家分析指出,“草莓族”大多家庭物质条件较为富足,许多还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呵护备至,因此很少有真正不顺心的事。他们大多拥有高学历和各种证书,对生活和工作的期望值较高。一旦涉足职场,发现现实与期望值并不相符时,“草莓族”就会产生心理落差,表现不尽如人意,也更容易因为工作环境、薪水福利、工作强度等问题而频繁跳槽。

职场专家认为,职场新人要及时调整心态,笑对压力和挫折。白小姐没干好工作被上司批评后,心情会很低落。但只要找个合理的方式,让自己发泄一下情绪,然后再投入工作当中,应该很快就忘记当初的不愉快了。

【案例5 】

小张2007年高校毕业后进入市区一家公司担任文员,有一次,她和同事一起处理文件,她几次弄错文件内容,同事指出她的错误后,她觉得自己受批评了,面子挂不住,竟在办公室哭了起来。同事们一片茫然,大家劝了半天都没用。最后,大家只得加班帮她完成工作。

【专家点评】

家庭和社会给“草莓族”理解和宽容的时间,自己也要尽快提高工作能力。

专家分析指出,“草莓族”在成长过程中,多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以致他们的应试能力强,社会适应能力弱。当一些年轻人从摩擦较少的校园走上压力重重的社会,性格中“草莓”的一面就凸显了出来。他们普遍心理素质较差,碰到压力甚至是很小的挫折就会像草莓一压就扁。

职场专家认为,小张心理素质差,碰到压力甚至是很小的挫折都不行,这是典型的“草莓族”。她要摆脱“草莓”漩涡,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要家庭与社会的配合。

首先要求她必须提高自身能力,加强修养,适应环境。多在岗位上锻炼,多向他人请教,总结经验,实在不能解决就寻求同事帮助而不要自我逼迫。

其次,对家庭来说,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切不可太娇纵孩子,以免他们养成自我、专横的“皇帝”脾气。孩子遇到困难时,要鼓励他们自已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处事、应变能力。

再次,社会应给他们一份理解和宽容,尽量为职场新人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并能够更好地维护他们的利益,给他们从“草莓”成长为“榴莲”的时间。

【案例6】

应届毕业生杨凤霞陈述了自己的一段求职历程:她一直喜欢新闻,大学曾经多次在大报社实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出过一些不错的选题。因此,她对自己的前途始终充满信心。

临近毕业时,曾经实习过的报社说目前没有招聘计划,她觉得自己被老师“忽悠”了。但凭借经验,她很快进入一家新杂志社,很受重视,马上参与了一个大策划。工作中,她因某些原因与主管领导发生了激烈冲突,领导当面说了一些很难听的话,她觉得这是歧视自己是个新人,嫉妒自己能干,一生气就辞职了。

其实在辞职前她已经私下另找了工作,因为她觉得那个新杂志影响力不够大,正规程度不高。这次,她进了一家很不错的杂志社,但是因为其中一个选题没有通过,她觉得这家杂志社欣赏不了自己的才华,又辞职。

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她又成为一家专业类报纸的采编人员。但没隔两天,她又发现自己所学专业不对口,有被编辑歧视的感觉,觉得不如以前大报社的编辑那样会带她……结果还是辞职。

最后,她终于找了一家报社,依然不大,也不是很对口,她又想辞职,但是形势所迫,只能在这里干下去,她心头一片迷茫……

【专家点评】

求职不是向外求,而是先向内求

从杨凤霞的经历看出,她很能干,对前途也充满信心,可是她的缺点很致命,这足以影响她的职业生命。很多像她那样的大学毕业生,都有深深的怀才不遇的感觉,认为自己智慧过人,为什么到了单位却受到歧视,不被重用呢?

在这个案例里,就业歧视是不存在的。像领导当面说很难听的话、因为选题没有通过、因为所学专业不对口等等原因就觉得被歧视,在我们看来是有失偏颇的,这些情况是任何职场中人在任何时候都能遇到的。这个女孩会认为自己受到了歧视,主要还是源于她的心态,“如果一个年轻人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不能发现任何机会,而他认为自己可以在其他地方做得更好,那么他会感到非常的灰心失望。”这是著名成功学家奥格森?马登给年轻人的忠告。

很多求职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成长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市场说了算。很多求职者对外界要求的很多,例如要求单位给自己何种福利、多少工资奖金、何种职位待遇,却从来没有对自己提出过要求,尤其是成长的要求。没有去积极主动适应和改变自己,没有审视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求职者向内求的过程会引起向外求的结果,但现在往往本末倒置。

单纯向外求必然导致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还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失衡,感觉到自己生不逢时,等到升到一个顶点时就会一蹶不振。比如,一个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毕业生甚至敢开出8000元月薪的高要求。这样自然会被用人单位拒绝,继而使求职者觉得自己遭到了“就业歧视”,继而陷入自怨自艾的状态。

专家们提醒,对一个职业人,良性的发展路径应该首先必须有要求自己、反省自己、调适自己的意识,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能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做好了向内求的过程,其他诸如工资待遇相应提高、希望得到认可、职位提高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法官心态使“人才变人灾”

“一些求职者往往有一种‘法官心态’,使原本的‘人才’成了‘人灾’,”张琼文说道。这群求职者认为自己是正义的化身,想为社会“主持公道”,替各位员工向企业“讨个说法”,他们往往不好好上班,用极具煽动性的语言在企业里散布各种说法,挑拨企业与员工的关系,还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而满腹委屈,最后因为无法在单位再待下去而选择跳槽。这种类型的员工对于单位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

从另一个角度说,很多大学毕业生的角色转化慢,而导致了一种对职场的不适应。在大学里,学生和学校的关系是一种投资消费型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一个学生一两天迟到甚至不去上课,并不会对学校、老师、同学造成什么影响。步入社会后,单位与员工的关系是一纸协议基础上的利益对等关系。员工一旦迟到,旷工,跳槽,就会给企业带来不便,形成不好的影响甚至造成极大的损失。

作为公司,运营要考虑利润,从员工的招聘到管理,都在耗费很大的成本,员工流动过大,该员工走后留下的工作交接问题以及诸多问题,是让企业很头疼的。作为员工,觉得自己创造了价值,公司也从自己身上“榨取”了利润,但并未给予自己足够的利益,于是选择不停跳槽,最后会发现所有公司都是这样,开始骂“天下乌鸦一般黑”。

专家解释道:“其实,从公司管理的角度来说,企业是没有必要歧视员工的。员工会觉得被歧视了,是双方面对利益不同取向的差异性导致的。公司在讲求人性化管理的过程中,只能要求员工来适应公司,而不能要求公司来适应员工。”

摆脱“被歧视感”需要建立“自我雇佣”心态

不难看出,在现实职场中,就业歧视也许并没有2/3如此大的比例,只是求职者的心态问题。对于这一点,张琼文建议:“努力与社会融合,求职者要根据自己的性格选择职业。”求职者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这就是与社会、与单位、与同事不断磨合和融合的过程。

自身性格较为内向的职业人员,通常都有很强的自我管理与自我要求意识,他们更愿意在一个相对稳定而较少挑战型的团队里工作。所以应该倾向于选择诸如与数字、机器、库管、科研等相关的工作岗位,企业的管理氛围应该是管理严格而不过多讲求自由与轻松。选择合适岗位,力求避免跳槽,减少过分的欲求,才能使自己的价值最大化。

建议求职者应该建立“自我雇佣”的心态。“这是一种不要只认为帮企业或老板打工,要树立自己为自己打工的心态。把企业当作自己锻炼和收获的平台,你的付出在这个免费搭建的平台上有了收获就行了。”平凡的工作,并不等于平庸的人生。大家都想成为李开复,都想拥有上亿元的身价,可是很多人都忘了,他们如今拥有的一切正是以前辛苦积累的结果。应该一步步踏踏实实地从低处做起,首先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甘于平凡的工作,才能有以后的辉煌。

【案例7】

小张一年前大学毕业,在目前的公司从事设计工作。大学期间习惯了考试前突击,工作以后常常拖延,不到最后时间不能完成任务。最近三个月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并且突发状况不断。小张感到时间总是安排不好,工作效率很低,每天疲惫不堪,还总是挨批评,深感苦恼,产生了跳槽的念头。

【专家点评】

很多职场新人刚刚离开校园,习惯了“放羊一学期,突击两星期”的学习方式,踏上工作岗位以后,还无法适应自主安排时间和工作节奏。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就是把要做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区分和排队,把急的事情排在前面优先完成,重要的事情分配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要善于将工作“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同时改变拖延的坏习惯,可以借助一些外部手段来给自己必要的提醒,比如列出时间计划表等。同时可以灵活调整工作节奏。比如可以将列出的最为棘手的问题安排在一天中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段,也可以在自己长时间工作感到疲倦时适当停下来,进行一些“松散的休息”。通过这些节奏的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缓解连续长时工作带来的紧张和厌烦情绪。

职场新人对单位并无过多留恋,很容易频繁跳槽,但是需要明白,这也许只是逃避困难的一种方式,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作为新人,需要积累经验和人脉,尽快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如果遇到困难就跳槽,几年之后,能力没有任何提高,年龄优势也不再,恐怕就要面临失业的风险了。

【编者小评】

1980年后出生的女生像草莓一样,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却承受不了挫折,一碰即烂,不善于团队合作,主动性及积极性均较上一代人差。开始投入职场的“草莓族”,工作时往往没什么定性,只要有更好玩的工作,或是较高的薪水,就会见异思迁。专家提醒,年轻人应尽快认识自我,找准定位,尽量避免成为“草莓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