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导语
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
——高尔基
本节要点
曾国藩的偏才论;对偏才的应用方法。
故事案例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个人资源,只不过所有的资源都需要优化组合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有人的资源,更要有懂得用人之人。
曾国藩对人才任用的智慧在于他对人才的分类观察。人才大约可分下列十种:一是品性正直、道德高尚的清高之士;二是制度观念强、执法刚正的法家;三是深思远虑、能出奇策的术家;四是对德、法、术三类人才都有一定了解的国家栋梁之才;五是能任大臣和地方官的器能之才;六是各具三家之才的智意之才(术家交流);七是善于考察人物,却不善于识别与自己同类型的人的臧否之才;八是追求短期功利、好大喜功的伎俩之才;九是超出三家之外的文儒口辩之才;十是胆略过人的枭雄之才。这种关于人才的划分,决定了十种人才的特殊任用和利弊考虑。
1.曾国藩的偏才论
曾国藩认为上述人才都属于偏才,但在使用时务必要小心谨慎,量才录用。每个人都有优缺点,能发挥优点抓住时机才可能成事。这些偏才只要善加利用,想有所成就都不会是一件难事。
清高之士。
因为自身的品德出众而很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肯定。这种情况没有祸害又有长久显达,因此为世人所尊重。这种人做事能力强,政绩与德行齐名,名声和形象一样,让别人肃然起敬。将他的德行与政绩相比,人们更希望他有高尚的品德。
法家。
倡导法制为天下遵守的人才,不喜欢不守制度、不讲原则的人。为人大多中规中矩,为友无乐趣,为官有人惧。但这种人的默默无闻、不喜张扬是实干家必备的个性,也是值得人学习的。他们的功绩在于能建立法制、安邦定国而不在于人际交往。
国家栋梁。
这样的人才兼备德、法、术三家之才,他的道德可以整顿社会风气,法制足以匡正天下,权术足以制定国策,是国家不可缺少的人才。三才兼具者的才能德行足以代替君主掌管国家,常为将相,总理大事,这类人鲜见更应珍惜。
器能之才。
兼备三才,但是三才都不够精纯,以明哲保身的态度处世。权智有余,公正不足,可撑小局难掌大权,独缺装天下事之胸怀,这是出任大臣、地方官的人才。
智意之士。
这种人容易被一般人所容纳,被欣赏者所推许。但这种人不知进退,关键时刻先想的是保全自身,勇气和行动上不如谋略家强劲,缺少一些奉献精神,声名功绩最终比不上谋略家。
臧否之才。
这种人才在未成功时,被一般人所认识;已经显达,又为一般人称道,敏锐的观察力使他们善辨是非,但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而容易为诽谤者所怨恨。
伎俩之才。
这种人才成功后,被政府授以重任。不好的地方就在于使普通人劳顿,而地位低下者疲惫,好大喜功,爱做表面文章,不是做实事的选择。
文儒人才。
文章写得好,口才好,又可传道授业的人才。这类人才思敏捷,锋芒毕露,针砭时弊但缺含蓄婉转之性情。为人处事过于直接易得人喜欢也易得人厌恶,所以不属于善于交际的类型。
枭雄之才。
此等人才一般胆识过人,但对于人际的心机考虑不够,心地大多淳朴,容易被小人陷害,所以常有怀才不遇之感。
2.对偏才的应用方法
曾国藩就上述主要人才,进一步论述了他们各自在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
第一,“王化之政宜于统大,以之治小则迂”:有远大志向的人必须要有阶段性盼认识,脚踏实地不求一步登天。这就好比高材生找工作,总想找一份好的工作,进大公司很难,小公司又不愿进,时间一长高不成低不就,结果浪费了时间也消磨了自己的意志力,这样的人还会有人认为他是个人才吗?
第二,“器能之政宜于治烦,以之治易则无易”:机智聪明,深思远虑,能出奇策的人才,术谋之人都很喜欢,而且也能认识别人的长处。器能之人善于解决困境与难题。
第三,“策术之政宜于治难,以之治平则无奇”:这种人胸怀奇谋,在任何时期都是一代奇士。但在和平年代,他们难以找到发挥其智慧的用武之地。乱世出英雄,英雄的背后,往往有大智慧的能人。
第四,“法家之政宜于治侈,以之治弊则残”:这种人讲求法制,用法制治理国家的一切,可以富国强兵,整治腐败和歪风邪气,往往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但用这种方法治理贫穷落后的地方,因手段残酷,反而弄得民不聊生。强硬的态度只能对待做错事情的人,不能对待穷苦的人,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第五,“智意之才宜于治”:这种人才善于开创新局面,应该放在最需要发展的地方。在发达的地方,制度设备都完善的地方往往无所收获或者收获很小。
第六,“苛刻之政宜于纠奸,以之治边则失众”:这类人才为人铁面无私,六亲不认,特别适于整顿治安,清除腐败,但不适合安抚灾民,抚慰人心。可以把他比作利剑而不是甜品。
第七,“伎俩之人宜于治富,以之治贫则劳而下困”:这种人追求短期功利,好大喜功。由于智谋多,能对复杂的局面应付自如。经济发达的地方,人民生活很好,心思就会用到其他方面,社会就生出许多问题。他们自己生事要逃避惩罚,因此就千方百计贿赂官员,结果造成生活秩序一片混乱。治理这种地方,必须要用灵活变通的人,光靠实打实干的精神是行不通的。
曾国藩说:“臣以自任为能,君以用人为能;臣以能言为能,君以能听为能;臣以能行为能,君以能赏为能。”话虽不多,却精辟地阐述了人才与使用人才之间应守好各自的权责和本分。
当然,只有用人的理论还不行,必须得付诸实践,实践中还必须小心谨慎,不然,人才的能力非但得不到合理利用,反而会造成失去人才等严重后果。
曾国藩在识人、分才、用人方面十分慎重,凡到他那里投效的人,都设法将之安顿下来,然后一一接见,根据各自的特点安排事情。在幕府中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和了解,对每个人才的特点掌握后,再保以官职,委以重任。
正因为曾国藩对自己的才能有着深刻而清晰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推己及人。他也有把有才之士放在合适位置上的能力。因为其心系国家安危,又有宽广的胸怀,才能做到不嫉才而荐才。
智慧点评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个人资源,只不过所有的资源都需要优化组合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有人的资源,更要有懂得用人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