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在讲《庄子心得》时,曾经说过一句话:“冠军永远跑在掌声之前。”不错,作为赢家,作为冠军,在他成功之前没有人知道他会成功。与其说他跑在竞赛的跑道上,不如说他跑在我们无法体会的无边寂寞里。
一场比赛,不管是百米短跑还是马拉松长跑,冠军跑到终点之前,观众席上是没有掌声的。只有冠军冲过了线,才会赢得掌声。而后面更多的掌声是为后进者加油的,是因为他们落伍了,在鼓励他们。所以落后的人听到的掌声比冠军要多,其实冠军是在寂寞中第一个冲到终点的人,而这种寂寞最终会带来辉煌。所以这句话也很耐人寻味,叫作冠军永远跑在掌声之前。其实这句话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启发,就是古人的散淡、古人的恬静、古人的辞让在于什么呢?在于他们留一份寂寞给生命,让生命可以更加开阔。
李安26岁时,决定去美国电影学院学习,但是父亲坚决反对这件事并对他说:纽约百老汇每年有几万人去争几个角色,电影这条路根本行不通。他丝毫未动摇,义无反顾地漂洋过海去了美国。离开时,他只是一个羞涩、腼腆的青年,而如今呢?
作为一个男人,在毕业后的整整六年时间里,他不但没有工作,反而待在家里做饭带小孩。为此,他的岳父岳母非常生气,于是委婉地对自己的女儿说:“整天无所事事,我们不如资助你丈夫一笔钱,让他开个餐馆。”他自知如果一直这样拖下去,最终将一事无成,但也不愿拿别人的钱来开展自己的事业。于是,他决定去社区大学上计算机课,争取找一份安稳的工作。他怕妻子知道这件事,一个人悄悄地去社区大学报名。一天下午,他的妻子在收拾衣物时,无意间发现了他的计算机课程表。她并不高兴,反而顺手把这个课程表撕掉了,并对他说:“你一定要坚持你的理想。”
有这样一位明事理的妻子,李安感到十分高兴,因此他放弃了学习计算机。
六年后,当李安带着自己第一部独立执导的电影《推手》闯进人们的视野时,人们看到的不是初出茅庐的青涩,而是《推手》中稳健而独立的关于中西文化碰撞的观点。这就是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华人李安。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但如果耐得住寂寞,生命的精彩却是无限的。谁都想成为下一个李安,但是又能有几个人耐得住六年的寂寞,最终走向成功。要知道,六年的寂寞足以削平一个人的斗志,即便我们有李安一样的才华,又有几个人有足够的耐性,能够一直等到成功。有这么一句话:“我什么都能抵制,除了**。”一直以来,坚持的头号大敌就是**,很多人就是禁不起**、耐不住寂寞,而最终走向失败的。因为耐不住寂寞和**,常常令我们丧失了斗志,偏离了方向,始终登不上成功之船。因此,一个人想成功,一定要经过一段艰苦的过程。任何一个想在春花秋月中轻松获得成功的人,都是在痴人说梦。这寂寞的过程正是你积蓄力量、在开花前奋力汲取营养的过程。如果你不甘于寂寞,成功永远不会降临在你身上。
跑在掌声之前,也就是跑在寂寞中,让自己感知寂寞的存在。当然,这才是冠军的意义,只有我们真正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才能明白成功的真正含义和内涵。生活中,很多人被功名利禄迷失方向,常常忘了人生真正的意义;而那些能够淡泊名利的人却能在淡泊中参透人生的玄机,悟出人生哲理。庄子就是这样的例子。楚国请他回朝做官他不肯去,宁愿守着心田,静静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这就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在守住寂寞的同时,也守住了自己的内心,给自己的生命以更加开阔的天地,才最终成为有名的哲学家。
大自然的规律也是一样的,要想生存就要学会捕食,就要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努力,这样才能够得到自己的猎物,才可能生存下来。人生同样如此,要想获得成功,首先要耐得住寂寞,学会在寂寞中成长。
对于生活来说,成功者总是先学会努力地奔跑,再学会享受掌声。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很多人都渴望辉煌,追逐熙熙攘攘的热闹,追求繁华背后的灿烂,结果在不断地追逐中迷失自我。
我们忘了自己的坚持,忘了自己的选择,却记住了忙忙碌碌,记住了为行走人间的疲于奔命。每个人都不可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在浮躁、功利、奢华、喧嚣面前,能够保持清醒和理智、平和与淡然是非常可贵的。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有许多。钱钟书先生不被虚名所**,不当“焦点”,谢绝出镜,一门心思著书立说,人淡如菊,心静若水。如此为人为文,想在学界中不为人所称道也难。
要成就一番事业,实现人生追求,一定要有这种“八风吹不动,独坐紫金台”的冷静与执着、平淡与坚守。板凳要坐十年冷,话语不说半句空,远离**,敬谢浮名,认真做事,清白做人。这不是消极处世,而是取不一样的姿态和别样情怀处世。学会从喧嚣中突围,在**前自律,耐得寂寞,求真务实,独善其身,积极进取,我们应该提倡这种精神,更要保持这种清醒。
如果你想要做一个冠军,想摘取成功的桂冠,就要跑在掌声之前,跑在寂寞之中,做一个耐得住寂寞的默默耕耘者。不要惧怕艰辛,更不要畏惧成功道路上的寂寞,要知道只有你享受了寂寞,你才能够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成功。也只有你获得了成功,你才能够享有别人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