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自诞生以来,个股的强势行情都需要题材和概念的催化,认识概念对把握牛股投资机会非常重要。
中国股市,题材与概念可谓五花八门,异彩纷呈,花样翻新。什么“配送题材”“并购题材”“重组题材”“资产置换题材”“民族概念”“高科技概念”“西部概念”“新经济概念”“名校概念”“网络概念”“纳米概念”“奥运概念”,等等,不一而足。
对于概念的认识要从概念的来源来把握,不同来源形成的概念,市场作用是不同的。
股市中的概念大致可以分为四种:
1.问题引发概念
有的概念产生来源于市场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也许人人都知道,但关键在于市场想出新的办法去解决问题,由此而产生新的概念。例如以前的“认股权证”“增发新股”等概念。
以资产重组概念为例,中国的证券市场发展很快,短短15年的时间,上市A股已有1400余家,但部分上市公司业绩不断滑坡却也是不争的事实,资产经营、资本运作急需迅速展开。于是,亏损股、微利股纷纷通过资本运营寻求出路,从而形成各种概念。
2.重大事件引发概念
有的概念往往与重大经济政治事件有关,对于这种概念的投资要紧紧把握住事件的发展进程,注意操作上的进出时机。例如:航天电器(002025)公司主营产品为电子继电器,广泛用于导弹、航空航天和舰船等武器系统的速度、温度和时间控制,公司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在盘面上实力资金运作迹象明显。
该股具有航天和军工概念。公司产品目前大多达到美国军用标准要求,产品定位一直专注于高中端市场,其中80%以上销往航天、航空、电子、舰船等领域的高端客户,高端产品的行业排名一直稳居国内榜首,市场占有率达20%,并一直保持较好的赢利水平,近三年高端产品销售毛利率保持在65%以上。
2005年中国“神六”飞天,该股的航天概念促使其股价与“神六”一起腾飞。
3.政策引发概念
政策与制度的动向对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对于这类概念的投资要注意紧跟政策的方向,调整自己的投资结构。
例如:2004年消费升级类股票开始吸引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们的视线,贵州茅台作为消费升级概念的典型代表,自然得到万般宠爱。
2004年的上半年股市整体行情走势较强,而下半年大盘走势较弱,而贵州茅台则能够保持震**盘升的逆市涨升行情,2004年初向上突破了中期压力线,在90周均线上方整固一个月后再次持续上行,4月初创新高后步入中期整理,7月除权后则再现强势上攻态势。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外资并购板块成为2002年贯穿市场的主线之一,也成为年内主要的赢利机会所在。在这种背景下,长安汽车(000625)年度涨幅59.8%,换手率420.3%,振幅100.08%,12月31日收盘价8.10元。
4.突发消息引发的概念
突发消息有多种情况,有上市公司的个股利好,也有类似禽流感疫情等消息的刺激。对于这类概念一般只能中短线操作,因为相关股票的涨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息的变化。有时因为消息的作用会使得股价虽然能瞬间冲高,但往往是昙花一现。
例如,上海医药在2005年年末因为禽流感疫情而出现一波强势行情,但持续时间并不长,随即出现回落走势。
各种各样的概念虽然离不开想象和渲染、夸张,但真正有生命力、经得起市场考验的概念题材是国家政策、市场观念的反映。概念要有号召力,概念本身的想象力和一定的时间跨度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的概念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号召力。
对于概念的投资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预热阶段。
在行情引发的初期,市场中所有与概念相联系的股票都可能出现联动。由于概念的朦胧性,市场投机气氛浓厚,当随着时间的推延,没有实质性内涵的概念会导致个股股价回落,散户投资者往往在短促的行情中被套。
第二阶段为投资阶段。
市场在淘汰了一批跟风的概念股之后,那些经过精心策划的概念股则会脱颖而出。在价值回归的驱动下,人们更加关注引发质变的概念。投资者应根据概念产生的时间和内容判断概念的真实性和行情大小。
新颖的概念是催化剂,能改变某些股票甚至大盘的运行轨迹。挖掘新概念、把握出击时机已经成为市场主力资金介入个股之前的重要准备工作。投资者也应该学会辨明概念的实质效应进行选股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