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产重组中寻找个股机会(1 / 1)

炒股入门 吴天川 1094 字 2个月前

资产重组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股市的潮流之一。通过资产的重组,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局面,从而壮大企业的规模,扩大市场的份额,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其实,资产重组的意义远不止这些,还深深地影响着整个股市的发展流向。

资产重组在证券市场几乎是一个永恒的题材,在目前市场持续火爆的行情下,资产重组的价值更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2011年,国资委主任官方发言人强调,“十二五”时期,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改制重组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产权结构更加复杂,产权分布更加广泛,产权流转更加频繁,对企业国有产权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四项重大制度或对央企重组股产生利好的影响。

由此可知,资产的重组将可能会向股市吹来一股和煦的“春风”。

重组股为什么能够引起市场的关注和高度认同呢?重组股的优势在于通过整合重组后,往往会被赋予新的估值标准,从而突破原有的估值束缚,进而连续飙升向新的估值水平靠拢。重组股一方面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了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以及经营的持续性,引发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的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在全流通形势下投资重组股成为遵循价值投资理念的重要趋势之一,重组题材也有望再度成为市场上的主流投资热点。重组股不仅仅包括重组预期相对明朗的个股,而且还包括重组预期处于朦胧阶段的个股。

要想成功地在重组股中淘金,投资者应注意以下准则:

1.要精选可能被重组的个股

目前重组股在公布其重组内容之时,其股价已上升到一定的高位。介入担心已经到顶,自己被套;不介入则只能眼看着股价一天一个高位,“到嘴的鸭子”又飞了。因此如能成功预测或发现哪只个股将会被重组,提前介入,就可尽享股价上升带来的收益,这也是投资者梦寐以求的事情。从目前公布的情况看,一般重组的个股均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1)股本较小。(2)行业前景不明朗。(3)主业不突出。(4)股东结构分散,最大股东也仅10%左右。(5)股本结构集中,大股东占35%以上。(6)业绩连续两年亏损较多。(7)有两年配股资格,业绩又下滑的个股。(8)“三无板块”。(9)保配或保上市资格个股。

另外还可以通过技术上的表现来判断某只个股是否会重组,特别是一些个股莫名其妙地走强,往往预示着机会。还可结合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策。目前各个地方政府均相当重视本地的上市公司,为此会出台一些措施支持本地的上市公司重组,以改善业绩,从而达到融资发展的目的。

2.要遵循“利好出台是利空”的策略

一般来说,一家上市公司在公司公布重组消息时,其股价已离开低位上升了很多,甚至有1~2倍的上升幅度。尽管禁止内幕交易,但是总有一些先知先觉者提前买入。当重组消息公布,其他投资者跟风买入时,先期买入者就会趁机出货或打压,因此在消息一旦公布之时,应出局或观望,等股价回稳之时再行介入往往效果较好。而当消息明朗时才介入,往往就会被套。因此炒作重组股时,应见利好就采取相反策略。

3.应结合公布消息时的相对价位

一般说一只个股有重组题材,则其股价相对于其最低价至少有3~9倍的升幅。因此如果公布消息时,其股价在9~15元时,后市应还有机会,介入相对安全。再高一些,介入相对风险较大。比如“科利华”公布重组消息时价位在8元左右,后来上升到28元左右。在操作重组股时,一定要注意公布消息时的价值与其最低价之比,若低于20%均可介入,且收益也较可观。

4.要注意新介入企业的实力或影响力,最好是知名的民营企业或有实力的高科技企业

这些企业的介入一般均会把股价推到极高价位。由于大部分被重组的个股亏损居多,按照中国证监会配股资格要求,要连续三年净资产收益年平均在10%以上才有配股权。因而这些亏损上市公司进行重组就是为了配股融资(部分是为了知名度)。而三年后才能配股,这对介入企业来说时间太久。因此介入企业收购亏损公司投入的资金成本的收益就会通过二级市场股价差额的收益来体现。所以推升股价是其进行重组后的最直接的利益所在,因此股价大幅上扬就不足为怪。目前上市公司重组股股价升幅最大的均是民营或高科技企业介入的个股,如“合金股份”“湘火炬”“亿安科技”“国嘉实业”“英豪科教”等。一旦发现重组介入方是民营或高科技企业,投资者对股价升幅的期望可适当提高,甚至可长期持有。

5.要注意那些可以不受大盘影响的个股

重组股由于事先已制订好重组计划和二级市场炒作计划,因此市场主力就必须按预先计划进行,即使大盘表现欠佳,它也会尽力进行推高,以便充分利用题材,这与炒作一般主流热点有极大区别。主流热点炒作时受龙头股影响较大,而重组股重点是体现个股特色,可免受大盘影响。

6.应适时了结

因为重组股炒作重点是“重组题材”,因此一旦没有连续重组动作之后,就应准备退出,这与炒作长线绩优股很不一样。炒作绩优股是因为有重要业绩支撑,可做长线投资,而重组题材,也有失败的可能。如“ST粤海发”“凌光实业”等,因此适时可退出。

7.对发生两次以上的更换大股东的重组股,尽可能少碰

因为被重组个股可能由于内在原因,较难有效地进行资产整合,因此第一次重组就已失败,则第二次失败机会也较大。此时这家重组股公司仅有投机价值,不要抱长期打算,除非后来介入的新大股东确实特别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