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成交量:不可不知的成交量陷阱(1 / 1)

炒股入门 吴天川 1576 字 2个月前

经典的股市投资或投机的理论都认为成交量是不会骗人的。成交量的大小与股价的上升或下跌成正比关系,这个观点有时是正确的,但在许多情况下是片面的,甚至完全是错误的。实践证明,成交量不仅会骗人,而且是庄家设置陷阱的最佳办法。

投资者在投资实践中,应该睁大双眼,辨别出成交量的真假。

所谓真成交量,是指在个股的当日交易中,并不存在主力或某些大资金持有者通过对倒制造假交易数量;而假成交量则相反,假成交量里含有对倒的“水分”。假成交量混迹于真成交量之间,使投资者很难判断真假。经典成交量理论的一个致命之处就是往往将假成交量当作真成交量来用于研判股价未来的走势,由此可能得到完全错误的结论。

在投资实践中,只有存在真实的交易行为,才能把交易的数量计算进成交量之内,这也是经典的股市投资理论认为成交量是不会骗人的原因所在。虽然,经典的成交量理论在分析是否有主力参与个股时往往结论正确,然而应用到沪深两市的绝大多数个股身上却很难奏效,因为经典成交量理论并没有把“主力”这个对股价走势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考虑进去。而“主力”很有可能利用自身资金、技术、信息等优势操控股市行情。所以说,从科学角度上讲,成交量也有真假之分。市场上的一些主力往往会利用假成交量迷惑散户投资者的眼睛,更有甚者设置一些陷阱等着散户投资者自己跌进去。

那么,具体来说,庄家是如何在成交量方面设置陷阱呢?而散户投资者又应该如何防备和应对呢?

陷阱一:个股成交量在中报或年报公告前突然放大

许多企业的业绩都是在中报或年报公布前就已经做出来了。这样一来,公司董事会、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发表中报或年报的新闻媒体都会领先一步知道消息。股价在中报或年报公布前会因消息的泄漏而出现异常波动。业绩好的公司,其经营状况早就在各券商和大机构的调研之中,其经营业绩也早有可能被预测出来。因而庄家早就入主其中,将股价做到了很高的位置盘整,等待利好公布出货。但也有一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保密工作做得好,直到消息公布前几天才在有关环节泄露出来。这时,庄家要在低价位收集筹码已经来不及了,可是优秀的业绩又确实是做短线的机会。因此,一些资金会迅速进入这些股票,能买多少买多少,股价也不急不火地上升,成交量温和放大。待消息公布时,投资者一致认同该股值得买入时,该股会在涨停板位置高开。然后,先期获得消息的人会将股票全部抛出,做一个漂亮的短线投机。类似这种股票,千万不要在复牌后那天追高买入,应冷静地观察一下,看看有无主力出货的现象。假如该股后来真的涨上去了,你未能在复牌那天买入,也不要后悔,因为你避免了一次风险。

陷阱二:久盘后突然放量突破

这里说的久盘有时是指股价在炒高了相当大的幅度后的高位盘整,有的是炒高后再送配股票除权后的盘整,还有的是中报或年报公告前不久的盘整。仔细研究一下,为什么该股会在突然放量往上突破时又掉头向下,甚至加速下跌呢?这就是庄家利用成交量设置的陷阱。通常的情况是,庄家在久盘以后知道强行上攻难以见效,如果长期盘整下去又找不到做多题材,甚至还有潜在的利空消息已经被庄家知道。为了赶快脱身,庄家在久盘后,采取滚打自己筹码的方式,造成成交量放大的假象,引起短线炒手关注,诱使人们盲目跟进。这时,庄家只是在启动时滚打了自己的股票,在推高的过程中,许多追涨的人接下了庄家的大量卖单。那些在追涨时没有买到股票,然后就将买单挂在那里的人更加强了买盘的力量,并为庄家出货提供了机会。庄家就是这样利用量增价升这一普遍被人认可的原则,制造了假象,达到出货的目的。

对于这种技术骗线不容易提防,但值得特别提醒的是,一旦股价跌破它带量上攻的那一天的开盘价,就应该止损出场,以防吃大亏。

陷阱三:逆势而行

有些股票长时期在一个平台或一个箱形内盘整。但是,有一天在大势放量下跌、个股纷纷翻绿、市场一片哀叹之时,该股逆势飘红,放量上攻,造成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市场效果。这时候,许多人会认为,该股敢逆势而为,一定是有潜在的利好待公布,或者有大量新资金入驻其中,于是大胆跟进。谁料该股往往只有一两天的行情,随后反而加速下跌,使许多在放量上攻那天跟进的人套牢。

显然,该股的庄家利用了人们反向操作的心理,在大势下跌时逆势而为,吸引市场广泛的关注,然后在拉抬之中达到出货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庄家常常是孤注一掷,拼死一搏,设下陷阱,而许多短线炒手正好也想孤注一掷,舍命追高,正好符合了庄家的心愿。老实说这种陷阱很容易使那些颇有短线炒股实践经验的人上当受骗。

庄家在吸筹的时候,成交量不要太大,只要有耐心,在底部多盘整一段时间就行。庄家要出货的时候,由于手中筹码太多,总是想方设法,设置成交量的陷阱。因此,我们在研究量价关系时,应全面考察一只股票长时间(半年或一年以上)的运行轨迹,了解它所处的价位和它的业绩之间的关系,摸清庄家的活动迹象及其规律,以避免在庄家放量出货时盲目跟进。

陷阱四:高送配除权后的成交量放大

某股有大比例的送配消息是庄股炒作的一条铁的规律。在大比例送红股、用公积金转送和配股消息公布前,庄股通常都炒得很高了。这时候,一般稍有买卖股票经验的人都不会在高位买进。而股价大幅上升后,庄家拉抬也没有什么意义。所以股价要在高位企稳一段时间,等待送红股或公积金转送的消息。一旦消息公布,炒高了的股票大幅除权,使价位降到很低。这时候,庄家利用广大中小散户追涨的心理,在除权日大幅拉抬股价,造成巨大的成交量。道理和手法和上述两个陷阱设置时如出一辙。当散户幻想填权行情到来时,庄家却乘机大肆出货。

值得指出的是,庄家利用除权后的成交量放大制造陷阱,有可能在除权当天进行,也可能要过几天,要根据当时的大局而定。有的一次出货不尽,就在除权后多次震**,设置各种看似筑底成功的假象,在放量上攻途中出货。

对于大幅除权后的股票,投资者要仔细研究其股本扩张速度是否能和业绩增长保持同步,还要考察除权后流通股数量的大小及有无后续炒作题材。切不可见放量就跟,见价涨就追。

总的来说,投资者如能熟记以下6条规律,就容易避免上当受骗。

1.成交金额(股市收市以后的总金额)除以总的交易次数,数值小预示着入市股民是散户,数值大预示有机构或大户在入市。

2.成交金额除以总股票数,数值小表示行情最近几天要下跌,因为大户都不肯入市,数值大预示机构和大户看涨行情。

3.成交金额除以股票数量,如果每一股的平均价等于或接近于最高价,预示行情看涨,反之预示行情看跌。因为当天成交的大部分都在低价位,小部分在高价位。

4.成交和股价连续3天背道而驰,预示股价到底。

5.进入牛市最后一个阶段,股价上涨一天比一天减弱,成交量也随之减少,预示股价到顶。

6.股价跌幅较少,低价股几乎不跌,成交量增加,预示股价近底。

当股指、股价进行箱形整理时,若股指、股价突破上档阻力或下档支撑位时,成交量较小(如沪市日成交股数5000万股左右,热门股换手率5%),当心是机构大户的“多头陷阱”或“空头陷阱”。

若破上档阻力位时成交量巨大(如沪市日成交股数2亿股左右,热门股日换手率30%~100%),当心是机构大户的“多头陷阱”。

若以大成交量(如沪市日成交量股数1亿股左右,热门股换手率5%~10%)配合,以收盘股指(股价)有效突破上档阻力位,下档支撑位,当心“多头行情”或“空头行情”。

需要强调的是:股指、股价在“股票箱”底部、顶部徘徊时,应特别留意有无重大“利多”“利空”消息,留意成交变化的情况,随时准备应付股指、股价的突破。有效突破为“多头行情”“空头行情”,无效突破为“多头陷阱”“空头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