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票市场中,技术分析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体现。但在运用技术分析进行操作时,必须注意遵循合理性原则,否则容易“走火入魔”,陷入技术分析的陷阱,投资者可能输了钱还不知道原因是什么。因此,投资者需要认清以下问题,才能避免落入“技术陷阱”。
1.技术分析只是一种工具,而且不会万试万灵的。在技术分析过程中,往往受各种主客观因素而产生偏差。
2.技术指标有较大的人为性,强庄股往往有反技术操作的特点,目的是将技术派人士尽数洗出或套住。
3.技术分析往往只有短期的效果,表面性较强。而基本面分析发掘的是上市公司内在的潜质具有中长期阶段性的指导意义。
4.市场的规律总在不断变化,技术分析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变换,当大多数人都发现了市场的规律或技术分析的方法时,这个市场往往会发生逆转。
5.市场永远是对的,不要与市场作对。市场的走势往往有其自身的规律,存在这种走势即是合理。
6.避免用单一技术指标进行分析,每一个技术指标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陷。高水平的技术分析还要结合波浪理论、江恩循环论、经济周期等作为指导性分析工具。
在了解了技术分析中的陷阱之后,相信很多投资者不再“痴迷”于技术分析了。因为,有了技术分析并不一定能够得出合理的分析结果,还需要存在一个大前提,这个大前提是,市场有产生这个结果的可能性。例如,大盘经过长期调整后,产生反弹还是反转,要视乎整个市场在这个位置阶段是否有反转的可能性,如果无反转可能性,则只能是反弹。
技术分析不是万能的,在运用它时,投资者一定要睁大自己的眼睛,运用智慧看穿其中的陷阱。在具体的炒股实践中,要密切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站在一个高的起点运用技术分析,而不是受技术分析所局限,产生错误引导。
2.不要忽略基本面分析,而只进行单纯的技术分析。
3.当市场未发生明显反转的技术信号时,尽量不操作,在市场产生一个趋势(上升或下跌)时进行操作。
4.不要逆市而为,要顺应市场的方向去操作。
5.在进行技术分析的时候,要考虑多项技术指标的走势,同时结合短期走势进行分析理解。
中长期的投资别太迷信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是大多数投资者,尤其是趋势投资者经常使用的。作为买卖决策最重要参考依据的分析方法,技术分析的作用很大。然而,在投资实践中,很多投资者尤其是中长线投资者把技术分析神化了,认为技术分析是万能的,于是在进行投资决策时,片面追求技术分析力的增强,整日地沉溺于各种指标、技术形态的钻研中,最后造成了“为了技术分析而技术分析”的局面。其实,这走向了一种极端。
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进行适度的技术分析是必要的,但切忌迷信技术分析。尤其是,目前是图书市场上介绍各种技术分析方法的书籍多如牛毛,各种技术指标成百上千,令人眼花缭乱。但绝大多数指标只是换了一个不同的名称,原理大同小异。大体主要可分为:大势型,超买超卖型,趋势型,能量型,成交量型,均线型,图表型,路径型等几大类,当然还有种类繁多的特色指标。
在运用过程中,投资者稍不小心就会陷进去,技术分析也就变成了一种学问研究。所以,在进行技术分析时,投资者一定要秉持一种客观、实用的心态,把技术分析仅仅视为股票投资的手段之一,这样才能不至于把对技术指标、形态的分析演变成一种“迷信”。
具体来说,投资者在进行技术分析时,要避免出现以下几项错误:
1.着眼点较浅较短。即过于注意太短期的走势,而忽略较大趋势的主导性和稳定性的问题,只是就当天的分时走势,最多仅仅看到近几天的K线组合情况,经常频繁做出趋势改变的判断,体现在实际操作的指导中,就会经常给人无所适从的感觉,不具备太大的实际指导意义。正确的分析方法应该是首先判断较长一段时间(一般在十天至两个月的范围内)的大趋势究竟是向上、向下,还是区间震**,随后再分析较短期的走势。如:若判断一个月内的趋势是向上的,而最近几天却有较大跌幅,且离预期目标位还较远。那么,只要较大级别的趋势没有遭到破坏,那就不应止损离场,而应该是逢低买入才对。目光过于短浅,必然会频繁发出前后矛盾的趋势判断,因为此种分析法就是仅仅以最短期的走势作为分析对象的,而过于短期的市场走势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方向改变的频繁性,判断的准确程度和指导作用自然就难以令人满意了。
2.分析方法或指标选用不当。由于各种分析法和指标太多,除了在极少数情况下,几乎同一周期参数的绝大部分指标及分析法的买卖信号或指向会一致外,在大部分情况下,只要你选择的不同分析法或不同类指标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往往各种指标之间会出现彼此不同步,甚至完全相反的指向。因此,分析方法和技术指标也应该有优先主次顺序的明确原则,这个原则主要是应尽量多用绝对值类,少用相对值类的分析法和指标。即优先采用如移动平均线,趋势线,速度线,黄金分割线,斐波那契数列周期,江恩角度线及时间周期,K线形态分析,量能分析,资金流向等,而应尽可能少地运用那些多种多样的技术指标。在选择技术指标时不易种类过多,且应是趋势型、超买超卖、均线型、路径型大体均配,以保持较全面的分析。在现实中,大部分人却过分依赖于相对值类的各种技术指标和分析方法。
3.运用时过于僵化。每种技术分析法都有它的不足之处,均有不同的使用条件和环境,股市的走势又波动频繁,变化无穷,若在特定的情况下,选择的分析方法或选取的指标参数不适合,自然由此推断出的结论的准确性也就大打折扣了。比如,一般股票书籍上大多对突破重要阻力位和支撑位的有效性设立了两个判定条件,即突破三天和超越幅度在3%以上。但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才对,不能简单地生搬硬套。出现这生搬硬套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深刻理解突破重要阻力位和支撑位这一句中的“重要”二字的含义,那里是针对较大的中长期趋势而论的,自然不能套用到目前较小的日常波动的走势预测分析中来了。
4.忽略基本面分析,而只进行单纯的技术分析。技术分析往往只有短期的效果,而基本面分析发掘的是上市公司内在的潜质,中长期阶段性的指导意义。高水平的技术分析还要结合波浪理论、江恩循环论、经济周期等作为指导性分析工具。留意技术指标有较大的人为性。强庄股往往有反技术操作的特点。成交量有重大意义,要密切关注。庄家的每一个市场行为均与成交量有关,拉高建仓抢货、短线阶段性派发、阶段性反弹、打压吸筹、规模派发等庄家行为都与成交量有直接联系。如果出现放量,往往是市场发生转变,应果断离场,而在底部放量抢货就应果断介入。
技术分析也有失效的时候
在投资实践中,有的投资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我整整花了一年的时间去学习和研究股票技术分析。自己感觉精通了以后,才投入到股市中,可是我严格按照技术分析进行操作,结果却损失惨重。这是为什么呢?”
技术分析是普通投资者重要的信息来源和入市依据。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众多投资者不断研究和探索各式各样的技术分析理论,以期把握股市涨跌规律的脉搏。但股市主力为成功地把利益留给自己、把风险转移给他人,总是以各种变幻莫测的手段刻意制造各种下跌、涨升趋势形态。运用各式各样的技术图表陷阱,竭力掩饰其真实意图,左右和影响普通投资者的行为决策,以迷惑、打乱普通投资者的心智,刻意诱导市场投资方向。因此,纵然技术分析在某些时刻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也并非万金油,在一些情况下也会失效,特别是在熊市阶段。
技术分析并非灵丹妙药,更非炒股真经。如果你认为依靠所谓的技术分析就能够获得巨额收益,那么这种想法是十分可怕的。它有可能把你领入亏损的深渊,尤其是在大势不好的时候,许多技术指标往往引致相反的效果。
所以说,也许你是一名技术分析专家,但你只是理论方面的专家,而非实践方面的专家。因此,绝对不能尽信技术分析,而只能把它当作参考的依据。
如上所述,在投资实践中,技术分析往往会在某些时刻失效,但投资者又把握不好它究竟会在哪些时刻失效。针对这点,技术分析一旦失效,投资者如何应对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关键。
1.预判风险,远离险地。当投资者从大势研判和技术分析上感知风险后,快速离场,站在另一个角度和高度去观察股市的发展。
2.有信心和耐心,有长远的眼光和远大的理想。投资者应该加强大局观。把短期的目标行为放到一个较长期的运作趋势中去分析,不拘泥于一时的得与失,结合股票的做庄运作周期分析中短K线等技术形态,以正确判断目前庄家所处的形态位置。
3.熟悉市场规律,重视信息处理。虽然普通投资者不具备更多的信息渠道,却可以重视和加强信息处理,从分析主力动向入手找到避开危险的方法。具体来说,普通投资者要熟悉和追踪目标个股,把想要介入的股票分门别类地进行系统研究、长期跟踪。了解庄家的手法和习性,做到知己知彼。
4.不断向庄家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分析能力。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一旦中招,决不补仓,不吊死在一棵树上,快速出局,寻找新的市场机会。
5.正确判断和分析市场的现实状况和主力的意图。投资者应该尽力准确判断庄家的介入时间、成本和目前的心态。比如在正确判断大势的基础上,对次新股的投资价值分析就首先应该考虑其一级市场的发行价格,再结合中签率、换手率等判断庄家的持股成本和市场意愿。
6.总结每一次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比较同类技术走势以及运作手段的种种差异,找出庄家的破绽。在市场中不断提高自己。一旦发现误入陷阱也绝不循常规路线出逃,并在跟踪股票形态完成后进一步深入观察其后的连续性演变以及成交量的差异。在操作上坚持“入境宜缓”的原则,不盲目冒险。
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投资者才能真正利用好技术分析的好处,而非在突遇技术分析的失效时刻时,手足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