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络休闲时代(1 / 1)

世界发展不会倒退,像脸谱网位置、增强现实技术和定位服务这样的服务还会继续存在下去,并且会广泛应用,当然他们同时不会被看作是新鲜的产品,褪下奇妙的光环而回归正常。今天那些所谓的“早起的鸟儿”,到明天可能会对那些多余的应用避之不及,如果你明天还想成为赢家,那么你今天就要关注能给顾客带来什么附加价值。

清单:这样你就可以超越今天的Web 2.0

你建立一个自己的信息中心,主要包括那些对你、你的企业和营销真正重要的新闻,避免在各种账户和时间轴之间点来点去浪费时间,你要更多的关注个性化的信息源,比如Google Reader(www.google.de/reader),有了这些应用你就可以把那些与你相关的内容,如新闻和博客点击出来并使用。

定期检查所有与你产品和用户群体相关的社交网络和在线平台。比如说要是50岁以上的人和60岁~90岁的人越来越多的倾向于去各自的社交平台上交流,那么再在Facebook上针对这些人群做产品广告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而是应该把目光转移到这些目标人群和利益团体的平台上去。

规划一下社交网络上的活动,确定一些目标人群感兴趣的主题,使用Google Insights等搜索引擎寻找分析当前有哪些热门话题,把这些添加到活动当中。

定期为(潜在)客户寻找相关的社交网络活动,像Klout.com这类的服务可以帮上忙,它可以测算出某个推特账户的影响程度。

少即是多。越是经常使些骗人的把戏展示些没有意义和没用的东西,那就会失去越多的朋友和粉丝。所以请事先想想,你的言论是否能找到受众,是否对于你来说只是又一次单纯的为说而说,如果是这样,那你还是别这么做了。

提供附加价值。Casual Web是趋势,要利用这一点,把自己变成一个能提供附加价值的商家。在不久的将来又会有新的趋势出现,不过那时你的言论依旧会有听众。

营销的新责任

我认为,上面提到的四个大趋势(见第五章)不仅提供给了营销3.0无可争议的巨大机遇,同时对于我们营销也意味着责任,它们对我们的价值取向有了新的要求,包括信任、尊重、可靠、真性情。我要说的是,我们必须为我们自己设定一些界限:并非所有利用营销数据可以做的事情,都应该去做。

寻找方向

想要寻找信任和方向,可结果让人绝望:全球货物流变得愈发复杂,不同的观点一片混乱,网络平台上的讨论路径,有些事有利益集团驱动、或者说的内容都是假的,有些是真诚且透明的,这种新的价值取向大大提升了私人用户和商业用户的不安全感。如果今天价格已经不是决定购买的决定因素,那么该什么时候去买某件产品呢?这里就需要信任,信任那些有良好声誉的企业,信任那些可以当顾问的营销人员,信任那些熟悉自己产品和品牌,并且了解用户3.0以及客户要求的卖家。

没有必要在本书中去介绍那些社交媒体平台精彩纷呈的成功案例,当你正读此书时,他们已经对这个世界了然于心,日复一日地跟着向前进,今天对互联网说的话,其实也是对脸谱网说的,以后依旧如此。

2011年春天Facebook美国的活跃用户下降了600万说明了市场已经过度饱和,需要进行调整,也许许多顾客已经开始寻找新的表达和交流的途径,那么可能明天就会有一个新的平台来满足这些需求,将用户连接起来,因为历史的车轮是不会倒退的。社交网络不再是“是”或“否”的问题,而是你如何为你自己和你的客户赌上一把,你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事实就是如此!用户3.0是一种解放,赞、分享、关注、评价以及推荐都是自然而然的。

下一批技术发展趋势已经出现:“软件服务”“租房软件”。所有的数据都被保存在“云”上,个人消费者会越来越经常的把数据放到“云”,也就是中央服务器中,让我们过几年看看这对于交流、网络、数据使用、广告和消费到底意味着什么吧!

几年以后,如今的这些趋势至少在工业国家会成为用户生活和企业文化中很常见的一部分,对于他们来说这不在是什么令人激动和新奇的事物了,背景已经撤下,一切都回归常态化。但是网络的质量和基础将与以往不同,网络上的账号都将被验证和识别,“H??nschenklein1978”“freakyfred”这类的账号将不再出现,新的账号会是像“Wolfgang Maier,K??ln”和“Freddy Roth,Los Angeles”这样让人可以相信的名字。

Google+等于网络识别?

像脸谱网、 XING和其他平台也逐渐需要用户验证,而Google+从一开始都很重视账户的认证。当有人在某张图片上做了标记,进行了面部识别,或在社交平台上记录他全部的生活,那么新的认证信息将会出现在他所有网站账户上,我们就可以使用这些常用且负责的信息了。这种在社交媒体上出现的用户3.0成为一种常态,也会适用于之前的趋势之中。就像今天Vinyl又重新属于“精英团体”,带着一个大号的耳机,耳机上带一个迷你小按钮,并开到最大声音,这就是时尚。但同时复古风也是一种时尚,这就像那个老话题一样——屋里到底要不要装烟囱。这才是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想被别人联系到这种简单的愿望现在已经变得很奢侈,但这种愿望越来越强烈,并且已经根植于人们心中。这是很好的愿景,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