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1 / 1)

老板突然从香港飞回北京。

当晚,卢晶被老板留下密谈。

谈话从晚上8点,进行到深夜3点。谈话的中心议题是老板决定对G公司驻京办事处进行改组。办事处的首席代表孙小姐和代表米先生将被解聘,卢晶将由代表提升为首席代表。办事处的财权、人权将全部交给卢晶,薪金待遇优厚。

卢晶对老板的信任表现出诚挚的感谢,但对老板的重托却推托再三。

在整夜长达七个小时的谈话中,他一直很矛盾。其实,办事处落到今天的结果完全在他的意料之中。他似乎一直在等待自己的预言应验。今天果然应验了,他该选择自己的出路了,却不料老板如此器重他,把力挽狂澜的重任放到了他的肩上,倒让他一晚上“走”字噎在喉咙里吐不出来。

从感情上说,他应该留下。他对这个办事处有感情。为了这个“孩子”的出生,他付出了多少时间和精力。这半年多,为了这个“孩子”能健康成长,他付出了心血和艰苦。但是,“孩子”却没有养好。在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和辛苦后,“孩子”却病病泱泱,如今即将夭折。

原因自然非常复杂。主要是老板用人不当。任人唯亲在资本主义社会依然非常普遍。首席代表是老板的远亲。挂着办事处最高长官的名份,却除了打电话、发传真什么都不懂。做生意,应报价1万5,她非不服气要报3万。卢晶在旁边阻止,孙小姐不听。结果离谱的报价,让客户退避三舍。如此三番之后,孙小姐才算明白这做生意大有讲究。看看一时间自己也学不会,也太累,干脆把工作全部推给两位代表,自个儿每天看看书、磕磕瓜子、聊聊天,干脆做她的大小姐。

那位米先生更绝。办事处成了他风流的场所。找他的女孩每天都不重样。常常办事处套间的里间一关,他与小姐在里面密谈,孙小姐在外面酸溜溜。生意没做成,女孩子电话每天响个不停。

说实话,论私交,卢晶和孙小姐、米先生都不错。卢晶本人也是米先生介绍来的。之前,卢晶在一家国营大公司做业务员。出于对国营单位体制上弊端的不满和对外企西方管理方法的好奇,他辞了职,来到了香港G公司,受聘为月薪四百美元、饭补两千外汇的代表。

但卢晶来外企,是想好好干一番事业的。他想利用外商办事处这个窗口,做一些国际性商务活动。因为G公司是一家投资公司,如果在国内能找到合适的项目,做起来也是很有意思的事。但不料两位同事对投资一窍不通,根本无法与之合作。于是改做贸易。但不是孙小姐拆台,就是于先生不合作。总之花了时间,费了精力,但生意却没做成一笔。

却花了老板近80万元人民币。

在做生意上,他觉得自己很失败。

但值得欣慰的是,他觉得这半年没有白过。他通过G公司驻京办事处练就了自己独挡一面的能力,认识了不少生意上的朋友,也学会了如何操作一个办事处的运转。

更重要的是,他明白了在外国商社他最终的发展是什么。

如今,老板把这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最终发展结果放在了他的面前,但是他却不想接受。

即便是首席代表,也不过是一个高级“打工仔”。而卢晶,却是一个想做元帅的士兵。“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这是他一贯的名言。所以在看到办事处混乱的管理下黯淡的前景后,他便开始为自己寻找后路。他有意识地去接触大的项目,让自己在一种宏观思维中受到测试和锻炼。虽然项目最终未成,但他发现了自己身上的潜能。他认为自己能够做老板。他想做老板。

而既然要做老板,那再留在外商驻京办事处便毫无意义。无论你再做多少年,你永远是拿工资的“打工仔”。哪天公司不需要你了,你就会像狗一样地被踢出门,同样地一无所有。

所以,其实在老板来京之前,他已经准备向老板提出辞职。但在老板的盛情下,他“走”字难以出口,只好答应再考虑考虑。

考虑的结果还是一个字“走”。

于是,G公司驻京办事处暂时关闭了。

而在东单某条街上却多了一个中港合资的服装公司。公司二楼的老板桌后,坐着沉稳、矜持的卢晶。他现在是这家服装公司的总经理。

他花了近50万人民币租了这个两层小楼并精心修缮,专门买香港服装。由于服装款式新颖且牌子正宗,虽然公司开业时是淡季,但生意却颇不错。

现在,已是老板了的卢晶很为自己迈出的这一步感到满意。他说:“虽然我的公司目前还很小,但这是我的。虽然我只是个小老板,但毕竟是老板。何况这公司可以由小做大,老板也可以由小做大。我的公司以服装起家,但很快我要从事进出口贸易。我希望将来能搞成集团公司。”

卢晶的路似乎是一部分在外企“潇洒地走了一回”的离职者们的路。

凡离开外企的人,百分之九十九已不可能回到国营单位去工作。他们已不能容忍人浮于事,不能容忍低收入。于是他们只好投身社会,或哥们几个拉出一个公司;或干脆自己干公司,当老板。就像他们当初敢于丢掉“铁饭碗”一样,他们今天连“泥饭碗”也看不上了。所以那些敢于扔掉“泥饭碗”的外企雇员,往往具有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和魄力。

尽管他们在丢掉“泥饭碗”以后十分地艰苦,十分地不容易。但是,他们都觉得很值得。

“我感觉好极了。”柴林小姐说:“虽然目前生意不太好做,但我很自由。我所挣的便是属于我的。我不想干了,也没人管我。”柴小姐今年24岁。白净秀气的脸上戴着一副近视眼镜,说话声音不大,但一板一眼。做事不急不慌,但透出稳重。很难想象这个有着一副娇小身躯的小女子竟有魄力“炒”掉了老板,然后“揭竿而起”,自己拉出一个公司,当了老板。

“其实,一开始,我并没有当老板的念头。我很想在外国公司做事,练练本事。我当老板其实完全是被我的老板逼出来的。”柴林小姐说。

柴林小姐是大连姑娘。她的老板和她在香港长期工作的父亲有过业务联系。老板想在京开办事处,需要一个秘书兼销售人员,为父亲的便推荐了大连外语学院毕业的女儿。于是,柴小姐随香港老板来到了北京。

这家公司是做通讯设备生意的。每台设备至少几万美元。柴小姐凭着自己一口纯正的英语和良好的服务,在进办事处不久,就为老板做成了一笔生意。老板很高兴,聘她做业务代表,说好卖出一台机器就给她一定比例的提成。她很高兴、很卖力地工作,在两个月之内又卖出三台。但老板却违约,不愿按事先说好的提成比例,而是百般克扣。到了柴小姐手里,已是零头的零头了。

几次三番如此,柴小姐烦了,就想换公司。但一个外地女孩子,人生地不熟,找个好公司也不容易。折腾了一个月,她也急了。一咬牙闪出一个念头,自己干!

她于是跟在香港的父亲联系。父亲为她投资20万元支助她开公司,又为她联系了一家香港公司,专门为她提供产品。她于是租了办公室,聘了秘书小姐,然后开始做生意。为了做好生意,她借用了这家香港公司的名义,以代表的身份出现,而实际上她是这家公司的代理。

公司开业半年来,她做成了几笔生意。虽然赚得不太多,但也赚了一些。

而自由却是全方位的。

“我看重的是这个工作自由。这种自由能让我全方位发挥自己的能力。”柴小姐说:“所以我很满足我现在的生活方式。尽管生意不好做,但我在努力开拓。”和卢晶、柴林相比,邵力的离职是和自己过不去。他在美国公司做代表做得不错,其实绝无当老板的意思,但命运却把他推上了当老板的路。

邵力是清华大学硕士,获得会计师资格。在上海的美国M公司做代表已经两年了。受老板之托,到北京开设办事处。又是工商注册,又是招聘员工,好一阵忙乎。待办事处一切走上正轨了,他突然给国外发了传真,向老板提出辞职。老板纳闷,干得好好的干吗辞职?他的理由是父母身体不好,他想回上海照顾父母一段时间。为了伯老板不批准,他发出传真后连电话都不敢接,生伯是老板的电话。两天后,他安排好办事处的一切事务后,回了上海。

其实,他父母身体不好是假,真正的理由是他的两个大学朋友想和他合伙搞一个公司,并说一台湾老板愿投资。而邵力其实内心很想继续在美国M公司好好干几年,练足了本事再自己干。但他又深知朋友们需要他的能力和经验。邵力为人很讲义气,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他毅然离开了美国公司。

不料台湾老板却爽约了,拒绝投资。一时间把邵力和他的朋友们逼上了窘境。邵力一咬牙对哥们说:“自己干吧!”三个人集资带借款,凑了几万元,租了一个办公室,安上传真、电话,注册了一家公司。

邵力凭着他这几年在美国M公司练出的进出口贸易方面的本事,依靠以前打过交道的客户,做起了机械、服装方面的进出口贸易。几笔童装生意做成后,公司小有了一笔资金。小公司终于活了。

一家香港公司老板主动提出为他们投资,他们便利用这家公司的名义,扩大了进出口贸易业务。

现在,邵力的公司生意越做越大,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如果有可能,我也想试试做大老板。”邵力说他想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

对于外国商社那些想当元帅的士兵们来说,邵力、卢晶、柴林们正在走一条探索者的路。

尽管这条路上满是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