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是个好高尔夫球手,千万不要在场上伪装。
——杰夫·里文斯通
好举止是由那些不起眼的细节组成的。
——爱默生
威利·马与他的英国同事尼奥陪同一位来伦敦访问的中国商界名人方总打高尔夫球。在伦敦曼特莫尔高尔夫球场的第一个洞的开球处,三个人正在等待着发球。
这时,方总的手提电话响了起来。电话铃声使得前面一组正在挥杆的人停住了挥杆动作。方总打开了电话,热情地说:“你好,我在伦敦打高尔夫呢!这里好极了……”前面一组的人回头观望着方总,等待着他关机,以便再发球。方总并没有意识到英国人眼光背后的内容,继续聊天。开球处一位管理人员走过来对威利说:“先生,球场的规矩,你们了解吗?”威利尴尬地说:“对不起,我请他马上关机。”方总不高兴地关了手机。
打球开始了,方总的技术并不像他自己描述的那样高超。第一杆下去,他的球就非常不理想地落进了草丛。他毫不介意地说了声:“重来一次!”就再次发球。连发几次,他的球不是落在草丛中,就是落在沙坑里。他都要求“重来”,但是却不在自己的计分单上加上杆数。
由于他常常要求重打不理想的球,影响了他们的速度。缓慢的速度使威利不得不按规矩两次让后面一组先超越他们。每次打完球,方总都会把球杆递给威利,由威利替他放回包中,击球前又向威利发号施令:“三号木杆”或者“七号铁杆”。每当他的球打丢失了,他就把手伸向威利:“再来一个球。”每当威利要找球,他都会豪爽地说:“别找了,别浪费时间。”一场球下来他丢了十几个球。威利的同伴英国人尼奥非常不满地对威利讲:“你应该教会他理解球场上的礼仪。难道他在中国也这么打球?”从此,威利发誓再也不陪同中国的代表打球了。
在我们印象中,在中国能打高尔夫的人都是事业上非常成功的人。如果按朱熹的“循礼而行”是“成大事之人”的第一人性品格的话,这些成功的人应该是最懂得“礼仪反映在我们所从事的任何一项活动中”这句话。然而在那种只有“成大事之人”才能够进行的活动中,这些“成大事之人”的行为却与他们应该具有的第一品质不相符合。
的确,高尔夫在全世界都拥有“贵族的运动”的美誉。美国作家艾丽斯·卢丽把高尔夫描述成高级运动,因为:“一项高级别的运动项目,从定义上来说,就是要求大批昂贵的用具,或者昂贵的设施,或二者兼备的运动。最理想的是,这项运动应该能够迅速消耗物品和各种服务。例如,高尔夫就要求许多亩未经耕种、建筑,或用于商业目的的宝贵土地。完善的高尔夫球场还需要经常除草、浇水、修剪,并且用价格昂贵的机器对草地滚轧。”在这样昂贵的运动中,我们认为,一个人能够出现在高尔夫场上,他至少是个有产阶级,他一定能够支付得起昂贵的高尔夫的费用,他一定事业有成,他还有品位和修养,他的举止应该和他的成就一样让我们敬佩。
但是,出现在高尔夫球场的人并不意味着就进入了所谓的“贵族”阶层,并不是能够挥杆就是“绅士”了。所谓的“贵族”,并不是有钱之族。“贵族”是需要一定的精神品质和文明修养的。因此,“贵族的运动”的真正含义,也并不仅仅局限于它昂贵的场地费及运动器械,更重要的是,进行这样的运动,需要运动者有一定的“贵族品质”。它要求运动者心平气和、全神贯注及周密的策略、冷静的头脑,任何杂念和外界的扰乱都会破坏运动者的心绪,而导致打球者出杆失败。任何懂得高尔夫技术的人都知道,这项运动的取胜在于能有稳定、祥和、自信、沉着的心理,排除焦躁、好胜、争斗、恐惧、多变的情绪,能够从容镇定地处理不理想的状态。依靠体力、爆发力、**、冲动和冒险在高尔夫场上并不能给你带来优势,相反,它可能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
正是打球者必须修炼的“绅士”品质,使高尔夫被列入“贵族运动”。只要焦躁,你的球一定进入草丛;只要你望着前方的水池时缺乏自信,祈祷“千万别落到水里”,你的球一定落入水中;只要你大脑不专注,距球洞半英寸的球也不会进洞。没有比这个小小的球更能够考验你的心理素质了!没有高度的自我修养,就无法达到这种平静祥和的境界,也无法成为一个出色的球手。
高尔夫在西方又被称作“绿色鸦片”,很多人开始接触它之后,就情不自禁、不能自拔地爱上了它。那挥杆的动作看起来如此简单,但是它却让你体会到了:你永远也达不到完美!你永远需要超越!你的不良心态是你最大的敌人!但是,它又在不断地鼓励你。因为,你会发现,你每天都在进步、提高!只要你努力,你总能够战胜自己!这个一转身、一挥杆的动作几乎包括了成功学所探讨的一切人生的内容。它教会了你什么是领悟,什么是提高,什么是超越,什么是专注,什么是和谐,你深深地懂得了平和、松弛、自信的心态会如何地回报你。就在这样的专注投入、静心的领悟中,你修炼了平静,你成了“贵族”。它就这样让你上了瘾,有时一天能练几百个球,依然觉得不满意。一位英国的老绅士说:“高尔夫球,是自己战胜自己的活动,是追求个人完美的运动。我在打球中学会了平静与祥和,这是我唯一可以打好球的原则。”这正是它被称为“贵族”运动的真正原因,我们必须记住,狂妄、焦躁、粗鲁、气盛的心理不能产生“绅士”的举止。
在现代商业交往中,很多商业的谈判、前期接触及保持客户关系都在高尔夫球场地进行,而不是在足球场、网球场上进行。因为高尔夫球场为承受高压的商人们提供了一个轻松的交流环境。但是,和餐桌上的礼仪一样,球场上的礼仪和行为是检验一个人的情绪、思想状态、性格、修养的最好时刻。这时,公司和个人的形象,是通过你对高尔夫的礼仪的遵循和球艺来表现的。这使得西方的金融、保险、高级销售界及客户关系的经理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球场上,他们对高尔夫的精通,不亚于职业高尔夫球手,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礼貌风度、修养才是保持客户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贵族运动”意味着“有钱人的运动”,“贵族”意味着是物质成就上的标志。“物质贵族”产生的时间,只有几年,甚至更短。许多“贵族的活动”是暴发户们显示自己物质实力和身份的最好时刻,而活动本身所包含的修养和内涵对他们而言毫无意义。
然而,在西方,“贵族”的含义包含了对一个人品行的描述,对礼仪的精通。只有财富上的成就,没有优雅的举止,没有绅士和淑女般的风度,也不能算是贵族。在英国人观念中,贵族是指那一群不但有钱,而且深谙贵族礼仪的人们。正如在英国,伦敦人称南肯辛顿区为“老贵族”区,指的是在那里生活的是英国遗留下的贵族、皇室。因为人们相信那些高雅的举止是由豪门家庭长期熏陶培养的结果,这种优雅和高尚是用金钱买不来的。因此,那些非“贵族”出身的新贵们都会在成功之后或之前,为自己的举止、礼仪付出卓越的努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美国的新贵族们去英国学习礼仪,甚至出重金去买“爵位”,以区别自己与众不同的“高雅”和“高贵”。
所谓的“贵族运动”,也是文化的沉积。早年这些运动用其昂贵的消费和繁琐的礼仪把贵族与平民区分开来,现代社会民主制度的发展,让平民和贵族都可以平等地参加这些贵族运动,然而运动的精华——礼仪,却依然保留着。无论你是什么人,到高尔夫球场上都要遵守场上的礼仪。前面已经讲过,比尔·盖茨由于穿着不得体,球场的管理人员可以不让他进场。
在英国很多私立的高尔夫俱乐部都有着严格的推荐和考试制度,想要入会的新会员,必须要由了解他的三个老会员推荐,并且通过了“沟通”技能的面试和高尔夫球场上的礼仪考核才能入会,其目的是保持其俱乐部成员“绅士”素质的纯度。对于一个真正的“贵族”和绅士而言,他们参加贵族活动已经习惯成自然,自觉地遵守球场的礼仪,不用在场地上设置“不许开手提电话”“不许大声喧哗”的标牌。
经历过这种考验的英国阿比银行的比尔说:“在这个俱乐部打球的人的素质和行为让我明白了他们为什么设立考试入会制度。在那个球场上,人人都是绅士。他们彬彬有礼,友好而优雅,没有手提电话声,连说话的声音都很小。”他曾在中国青岛打过一次球,领教了身后的“贵族”们的喧哗和显赫。很多人参加所谓“贵族运动”的目的是为了显示身份,把自己纳入“高消费”“有钱人”的行列,为的是附庸风雅,假装精神贵族。不提高个人的修养和素养,只能够停滞在“土大款”的阶层,永远无法走进真正的“贵族”行列。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虽然无穷多的“物质成功者”摆脱了贫穷的威胁,但是他们没有摆脱“心理贫穷”的阶段,长期形成的不安全、不自信,使他们感到,只有通过参加这种“贵族运动”来展示自己已经步入“富豪之列”,这样他们才会被人刮目相看!他们的内在世界缺乏作为一个成功者拥有的真正的自信,这种自信产生于内心深处对自己的满意,对生活的信任,对他人的尊重。这些,是用金钱无法买到的。
英格丽建议:
1.学习高尔夫的规则和礼仪(本书不细讲)。
2.穿着规范的服装入场,穿高尔夫专用鞋。
3.对别人打出的好球要由衷地赞赏。
4.要善待球童,他们是你的伙伴,而不是你的奴隶。对于球童的态度,能够看出一个人的修养。
5.做个诚实的人,诚实地计分。
自我提升形象设问
Enhance self-image Q
1.我打高尔夫是为了什么?为了显示自己属于高贵阶层还是真心喜欢?
2.我懂得高尔夫场上的基本规则吗?即使没有人监督,我是否能自觉遵守这些规则?
3.我在场地上能打电话吗?别人打电话时我如何看待他们?
4.打高尔夫,除了提高技术之外我还学会了什么?
5.我的高尔夫哲学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