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想法呼之欲出:也许时不时经受一些小小的恶意甚至更大的伤害能加强心理防卫能力?还是说它们比想象的更有破坏力?乌尔姆大学附属医院心身科主任哈拉尔德·京德尔说:“恶意本身对任何事情都不好!它们伤害人,会让人生病,但期望生活中不要出现任何伤害就太天真了。冲突和攻击是人性的一部分,关键是学会尽可能有建设性地去处理它们。”有了克服冲突的经验,就能以一个更强的人格从这些情况中走出来。基本上,比起完全没有压力,成功应对一定量的压力体验更能让人经得住之后的生活逆境。
马库斯·席尔腾沃尔夫说:“我们经历的一切、我们能很好地吸收进人格之中的,都促使了个人发展。疾病和伤害是‘危’中有‘机’。但人在特殊情况下能有多少发展相差很大。”依赖性强、完全不信任自己的人在危机之中就很容易被打败,而完全不接受帮助的人可能一开始还信任自己,但之后就无法转换视角,不能采取另一种眼光来看待事情。
迪特尔·弗赖说:“如果‘疫苗理论’是对的就好了——我就用小恶意做疫苗,来让自己对大恶意免疫。但研究表明,这些小恶意会威胁到一个人的自信、个人及社会身份,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从中走出来变成更强的人。”另一方面,必须承认,长期面对侮辱的人,比如矮小、有色、肥胖的人,确实已经习惯了某些恶意,学会了不往心里去,但依然没有人愿意听见那些恶言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