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裔美国精神病医生埃尔温·施特劳斯在其1930年的文章《事件与经历》(德语:Geschehnis und Erlebnis)中就已指出,不是所有伤害都必然会对身体和心灵造成严重后果。书名中的“事件”指的是实际的行为,包括父母的否定、老师的批评、朋友的排挤等,但人如何经历和处理这些事取决于个人的情况,也就是心理有多稳定、有什么可用来激励自己和抵御伤害,以及事情发生在生命的哪个阶段。
事件与结果的关联惊人地不紧密,非常严重的辱骂也可以被抛在脑后,轻微责怪的影响有时却会持续很久。谁又能说清楚,童年早期遭受过严重情感暴力的人到底会怎么样?他们是否会发觉自己在一个没有爱、没有关怀的环境中长大?之后又是否会把批评视为对心灵的折磨?
无法准确地说究竟有多少人承受了情感暴力,专业研究通常表示约有60%的人曾有“嫌恶”(aversive,即“敌对性的”)经历,这不仅包括冒犯、侮辱,还包括经历严重事故、失去亲爱之人等重大体验,遭受身体暴力或性暴力之后积累起来的情感负担也算在内。
冒犯、忽视等心理伤害什么时候可算作情感暴力尚无定论。受害者的主观感受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些心理医生认为,负面经历反复出现在日常生活中4周或以上,相关回忆也不消散,这种伤害就可算作情感暴力。多次的冒犯可以在几周的繁重工作后被覆盖,几乎不留什么痕迹;而某段个人经历可能会在心中越刻越深,产生持久的影响。
就算在精神病学、心身医学、心理学中,“情感暴力”也较少被重视,被关注的也多是关于战争、虐待、边缘化的后果,以及遭受严重事故、残暴行为、关爱缺失等方面,比如在叙利亚内战中失去双亲然后逃亡数月、颠沛流离的儿童。又或者是系统性虐待方面,比如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统治时期的罗马尼亚孤儿院的案例。有时也会因重大罪案被提起,比如娜塔莎·卡姆普什绑架案,其残酷、隐秘,让大众关注了数月。1998年,年仅10岁的卡姆普什被绑架,罪犯将其囚禁在车库下的地下室中8年多,准确地说是3096天。这些创伤经历往往会留下深刻的印记和伤痕,但还好并不多见,将它们与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暴力相比较对二者都不公平。日常中生活常见的是无心冒犯、嘲讽、忽视,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这些小小的精神折磨,它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出现,尤其是在团体中、一个人需要依靠另一个人的时候或权力不对等的时候,但我们经常不予重视,一带而过。
尽管情感暴力对身心健康可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但还是会有人刻意中伤、欺负、侮辱别人。有针对性的出口伤人、发怒、仇恨对心灵特别有杀伤力,因为这体现了说话者到底有多么鄙夷、不认可对方。如果高要求的父母、其他亲近的亲属或重要的榜样人物以这种具有破坏性的方式表达不满,那对受害者来说伤害尤其重。
尽管人能做出大大小小的刻薄、残忍行为,且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得如此频繁,但情感暴力仍被讨论得太少,有时很快就被遗忘,尤其是打着“打是亲骂是爱”“刀子嘴豆腐心”“都是为你好”之类的幌子的时候,它们很容易就被放过。有时尽管它们造成了相当深重的伤害,受害者却只是逆来顺受,默默认命。
本书就是要谈谈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暴力,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曾再三经历各种尖刻、贬损、欺凌、排斥,频率十分惊人。这些对心灵的攻击确实会影响到我们,不仅伤害我们的感情,有时还会让我们生病,是正在缓缓渗入并破坏许多家庭和情侣关系的毒药,也会让职场变得让人受不了。
但情感暴力究竟是什么?有什么表现形式?不客气、不友好的行为什么时候会变成有破坏性的攻击?及早识别并阻止情感暴力才是最好的防护。但如何能从一开始就保护好自己,以抵抗这种攻击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