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湿热在胃(1 / 1)

胃肠道的湿热跟胃相关——胃主受纳,胃有热它就不受纳,不受纳就是往外吐,胸闷恶心。但是,它的湿热毒会沿着胃的经络往上走,走鼻子,走咽喉,走牙龈。

因为阳明经是多气多血的经络,它对病邪入侵的反应是比较激烈的,所以阳明胃经发的烧一定是比较高的。

胃的湿热主要是以胃的反应为主,往往伴有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口臭、呕吐、眼屎多及鼻塞的症状。胃经是经过鼻子的,患者鼻子呼气是热的。

表面上看起来,湿热在胃的患者没有像湿热在肺的患者有那种咳嗽,不过后期可能会发展成咳嗽,这种类型的发烧开始的时候是没有咳嗽的。

这种类型的感冒(发烧)跟胃相关——胃是主受纳饮食的,所以它跟饮食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在发病之前,他吃得很多很杂,可能吃了大量甜、烘烤煎炸、辛辣类的食物,然后食物沤在胃里面。正因为是胃里面的问题,患者可能有比较严重的口臭,晚上睡着了会磨牙。

因为胃络入脑,所以胃的湿热上攻大脑的时候,患者就会有一点想睡觉的感觉,这就是足阳明胃经有疾病的反应。

在患者有上述三个湿热感冒共性的情况下,我们判断湿热是否在胃的时候,一定要问他的饮食史。在发病前的几天到一个星期左右期间吃什么东西了,杂不杂。如果患者饮食很杂,不节制,或被撑到了,那基本上可以定位湿热在胃。

如果患者的湿热在胃,那我们就用甘露消毒丹(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本书文章涉及的药物和药方),这个是最常用的。仅用甘露消毒丹还不够,还要加上焦三仙、鸡矢藤消食化积,这类消食化积药物可以酌情添加。

前文已经讲述过甘露消毒丹,这里还是再简略地讲述下。

甘露消毒丹

出处:《医效秘传》。

成分:飞滑石、淡黄芩、绵茵陈、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连翘、白蔻仁(2)、薄荷、射干。

功效: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

常用于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痛,身目发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泄泻淋浊,舌苔白或厚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临床常用于治疗肠伤寒、急性胃肠炎、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胆囊炎等证属湿热并重者。

我个人的经验用方用量:

枇杷叶10克,郁金10克,淡豆豉10克,藿香10克,白豆蔻10克,石菖蒲10克,连翘10克,薄荷5克,射干10克,绵茵陈12克,滑石10克,通草3克,黄芩10克,浙贝母(3)10克,焦山楂10克,焦麦芽10克,焦神曲10克,鸡矢藤10克。

只要结合脏腑各自的功能,根据患者出现的问题,来断定湿热的位置,那么相对应的处方就出来了,用对药,退烧的效果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