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不断地在各个领域取代人类的工作,面对人工智能的各种挑战,很多人举目四望,感到一片茫然。
从现在开始,人类和机器必须分道扬镳。人类负责思考,机器负责运算和执行。
如果人类依然还是按照机器的性质去发展,到最后就会形成“人”和“机器”的竞争。很显然,如果跟机器比逻辑和运算,人类很快就会败下阵来。在未来,人和机器必然是世上两种性质不同但能力相当的物种。这两种物种要想并存,就要有差异。
工业时代,人的理性被充分激发,那些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总是能成为单位里重要的人。而人的感性被不自觉地掩藏,因为它总是成为一种累赘。而在未来,在机器人高智商的对比下,人类情感的珍贵性开始凸显。
机器人超越我们的,是运算层面,而人的理解、同情心、共鸣性等软实力,是机器无法取代的。我们需要激发大脑的这些潜能,才能继续做地球的主人。
未来社会的创新和进步将越来越多地来自人的感性思考,而不会来自一行行机械的代码。这种感性的创新会更加柔软并富有灵性,也只有这种创新才能让机器和设备依附于人类。
未来的社会风尚容易由那些具有人文关怀的人去引领,这些人包括艺术家、发明家、设计师、小说家、护理员、咨询师等,他们将会获得最大的社会回报,并享受到极大的快乐。我们必须在优秀的高科技能力之外,培养符合高感性和高体会的工作能力。
世界价值创造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世纪的工业时代,主角是工厂工人;第二阶段,是20世纪的互联网时代,主角是知识工作者;第三阶段,就是当前开始的智能时代,主角是创作者。
未来的世界,属于那些能够将各种知识系统化、智慧化,甚至艺术化的人,他们属于高感性群体——有创造力、同理心,能观察世界发展趋势,为各种事物赋予意义。
我们正从一个讲求逻辑与计算效能的信息时代,转向一个重视创新、同理心与整合力的感性时代。未来,我们全都属于艺术产业。
人们从单纯的物质世界获取满足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我们必须在精神世界寻找满足。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挣脱营生桎梏,去追求更深层次的生命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