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企业,该怎么管(1 / 1)

几乎所有的老板都想做到放手、松手,企图用一套合理的制度去代替自己,用合理的系统去维系企业的运转,这样就可以一直循环下去。所以前些年冒出很多总裁班和管理培训班,各种理论都出来了,但最后都不了了之,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无论企业采用多么先进的管理制度,最终这些条条框框和规则都不实用。制度无法框定人,最后还是需要老板事必躬亲,逐一解决问题,所以老板始终脱不开身。

对企业来说,企图用一套理想的制度来维护企业的运转,永远都是一个最美好的幻想。企业的老板必须要强势。

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读完下面这些客观事实,一切都豁然开朗了。

一是,即便是基层员工,如果条件允许,人人都想做高管,人人都想做老板,但其实绝大多数人的格局和能力是做不了老板的。很多员工愤愤不平,并不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企业的系统性问题,而是因为他们觉得凭什么自己不可以做高管、做老板。

很多基层员工往往斤斤计较,他们不会关注公司的宏观规划和战略蓝图,只会对眼前的小利益趋之若鹜。很多员工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都有自己的个性,有各种想法和欲望。更可怕的是,有些人一旦成为管理者,甚至会变本加厉地压迫其他人。

很多员工都趋向于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大家都想创业自己当老板,有些人去上班的目的就是借助公司的平台,为自己积累社交关系和资源,比如资源渠道、客户,然后机会成熟的时候就去创业了,有的甚至还会拉上公司其他同事。

二是,很多企业存在这样的问题:在老板与员工之间是没有信任度的。老板永远只会相信亲人,关键位置都会留给亲人,比如让夫人当财务(管钱的),让亲戚做采购(花钱的)。不是本家族的人是进不了核心圈层的,这样的企业最后往往都会做成家族企业,造成“圈子”比努力重要,血缘比“圈子”重要的现象。

这种公司的管理不是靠制度和系统,而是靠人。

由于人太聪明,所以很多企业管理的要点是对人的管理,懂人性比懂商业重要。所有的问题最后都会被归结到人的问题。无论人能力多强,多善于做事,如果不懂做人的道理,照样会一败涂地。

对于员工来说,十次做事上的成功,也无法掩盖一次做人的失败。把事做好的同时,还要求能协调上级和下级的关系,同时又不被人排挤。

所以我们就明白了很多企业在管理上有这样的缺陷:基层员工要想往上升职,最核心的往往不是看工作能力,而是看是否善于通过牺牲小利益收获大价值,懂得舍小而取大。当然,有时会做人比会做事更讨巧。

现实中,很多员工把智慧的20%放在做事上,另外的80%都放在做人上。这样一来,这些企业内耗就特别大,因为大家既要把表面文章做足,又得在私下里互相提防。

老板也只能拿出20%的智慧去做事,剩余80%的智慧都会用在解决内耗上,所以他们往往比较心累。他们除了开拓市场之外,必须把大量精力放在对人的治理和管理上。治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在企业里,大家表面上客客气气,恭恭敬敬,私下其实有一套利益机制在掌握着人的各种行为。只要公司能赚到钱,能让大家分到钱,所有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都可以解决和商量。而一旦公司赚不到钱,不能让大家分到钱,没有问题也会生出各种问题。所以公司的核心价值在于帮大家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企业做到一定程度,就是靠品牌、影响力、渠道、流量、团队等去赚钱,但是派系斗争是很多大企业绕不过去的,高层管理者靠路线,中层管理者靠“站队”,基层员工靠喊口号。结果公司核心不再是做业绩,而是互相“斗智斗勇”。这样很多庞大的企业最后都没落了。

小企业(初创企业)的核心在做事,主要看老板个人能力;而大企业的核心在管人,把人管理好就是最大的成功,也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大企业老板必须建立强大的企业文化,用强大而统一的文化去管理和塑造人,把员工从“千人千面”变成“千人一面”,把大家的能量捻成一股合力向前冲,一起实现目标,这也就要求企业老板要强势。

企业发展到了比较大的规模,就会出现瓶颈。解决瓶颈的最好办法就是结构重组,从而形成更与时俱进的商业模式。

企业升级时一定会形成两派对立:保守派和创新派。新兴力量和传统力量的斗争是所有事物进步时无法避免的。

综观以上这些,我有三个结论:

老板的魄力、眼光和格局很重要。如果企业没有一个非常强有力的老板,必定是一盘散沙。

企业必须有一套强有力的决策执行机制,用俗话说就是:指哪打哪。老板要拥有绝对权威,快速、集中地执行决策。

人的平庸,从来就不是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过于聪明和自私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