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管理学专家罗伯特·S·卡普兰等人选择了在传统绩效测评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12家企业,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平衡计分测评法”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卡普兰认为,管理一个复杂性的企业组织,要求经营者能同时从几个方面来考察绩效。卡普兰的平衡计分测评法使经营者从最关键的4个测评指标来观察企业:
(1)顾客如何看我们?(顾客角度);
(2)我们必须擅长什么?(业务内部角度);
(3)我们能否继续提高并创造价值?(创新和学习角度);
(4)我们怎样满足股东?(财务角度)。
卡普兰将顾客角度的指标视为第一位,并认为顾客绩效指标来自组织中所发生的程序、决策和行为。以顾客为基础的测评指标,必须转化为企业内部做什么的指标,因此要求新经理人能从内部角度考察绩效。
卡普兰的“内部业务角度”指的是:“平衡计分测评法的内部测量指标,应当来自对顾客满意度有最大影响的业务程序,包括影响循环期、质量、雇员技能和生产率的各种因素。公司还应努力确定和测量自己的核心能力,即为保证持久的市场领先地位所需的关键技术。”
卡普兰将“创新和学习角度”绩效指标列于第三位,是针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影响股东价值而提出来的。卡普兰指出:“公司创新、提高和学习的能力,是与公司的价值直接相连的。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持续不断地开发新产品,为顾客提供更多价值并提高经营效率,公司才能打入新市场,增加收入和毛利,才能发展壮大,从而增加股东价值。”也就是因为市场竞争,企业不得不考虑竞争者对企业绩效(股东利益)的影响。于是,卡普兰将战略而不是控制放在了企业绩效指标的中心位置。
卡普兰最后从股东角度给出了绩效指标,并指出传统的财务绩效指标是从股东利益角度提出的。
不难发现,卡普兰的“平衡计分测评法”,已经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思考企业管理绩效指标体系问题,但是卡普兰的指标体系中,缺乏经营者角度、债权人角度、供应商角度以及国家角度的指标;同时,除了股东外,并没有给出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收益指标。由此可以看到,卡普兰的“平衡计分测评法”指标体系,仍然反映股东价值最大化思想。随着工业经济时代的结束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从“股东利益最大化”到“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企业管理绩效指标体系应该体现这一发展趋势。
为此,我们将卡普兰的绩效指标体系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角度重新分类并将其扩充,得到了企业管理绩效的利益相关者指标体系。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经营者、雇员、债权人、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和国家。
1.经营者角度的绩效指标
经营者角度的绩效指标是综合性指标,我们所分析的企业管理绩效就是经营者的管理活动的绩效。从现代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特征上考虑,经营者的满意度影响企业整体绩效,所以经营者角度的指标应该单独突出出来。
(1)经营者满意度:经营者的工资和福利;对经营者的股权激励。
(2)经营者管理协调能力:经营者的努力程度;经营者的学历以及领导能力;经营者的知名度、名誉、社会地位以及社会责任感;经营者的信息系统功能。
2.竞争者角度的绩效指标
(1)竞争强度:行业集中度;行业利润率。
(2)竞争优势与获利能力:市场份额;现金流量;增值额;研究与开发;团队学习状况。
3.顾客角度绩效指标
(1)顾客满意度:质量方面;设计方面;数量方面;价格方面;服务方面;品位等。
(2)获得可盈利顾客能力指标:市场份额;留住客户(率)能力;保持现有的客户的能力和顾客的忠诚性;从客户处获取利润(率)能力。
4.股东角度的绩效指标
(1)股东满意度:净收益和每股收益额;剩余收益;市场价值;经济增加值。
(2)股东获利能力:投资报酬率和销售利润率;市场价值比率——市盈率、净资产倍率;股东对经营者的控制能力。
5.雇员角度绩效指标
(1)雇员满意度:生理满意指标;安全满意指标;社交满意指标;尊重满意指标;自我实现满意指标。
(2)雇员创造价值能力:雇员的劳动生产率;雇用期限;雇员培训率。
6.债权人角度的绩效指标
(1)债权人满意度:利息或项目利润率;还贷及时性。
(2)财务杠杆的获利能力:资本成本;投资密度;负债率与还债能力。
7.供应商角度的绩效指标
(1)供应商满意度:订货数量和频率;货款支付及时性。
(2)材料供应的获利能力:与供应商的侃价能力;对供应商所提供原材料的规格、性能谈判能力(关系)。
8.国家角度的绩效指标
(1)国家满意度:税率与纳税额;纳税及时性。
(2)减免税能力:合理避税能力;向税务机关申请减免税的能力(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