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助:林家传来噩耗(1 / 1)

父母给了孩子生命,陪着孩子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无论孩子在外面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家永远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

在美国的那段日子里,林徽因源源不断地汲取知识,她凭借自己在建筑和绘画方面的天赋,一跃成为同学们眼中的“女神”,也正是如此,林徽因在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梁思成也在埋头苦读,钻研建筑学,他疯狂地搜集着哈佛图书馆中有关中国建筑的介绍,因为在他的心里一直有着一个宏图——希望回国后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记录、呈现独特的建筑之美。但让人感到惋惜的是,这个偌大的图书馆里并没有多少关于中国建筑的知识,梁思成只好再想其他办法。他开始制作各种各样的注解卡片,记录专业性的术语、测量方法,希望回国之后能派上用场。这些工作都给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建筑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大便利。

终日绘图的梁思成内心之中开始产生忧虑,他担心长此以往自己会变成一个只会画图的画匠。他甚至为此专门写信给自己的父亲梁启超。梁启超是位著名的思想家,更是位慈祥的父亲,他很了解儿子内心的担忧,希望自己的回信能帮助儿子:

“你觉得自己天才不能负你的理想,又觉得这几年专做呆板工夫,生怕会变成画匠。你有这种感觉,便是你的学问在这时期内将发生进步的特征,我听见倒喜欢极了。孟子说:‘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凡学校所教与所学总不外规矩方圆的事,若巧则要离了学校方能发见。规矩不过求巧的一种工具,然而终不能不以此为教、以此为学者,正以能巧之人,习熟规矩之后,乃愈益其巧耳。不能巧者,依着规矩可以无大过。

“你的天才到底怎么样,我想你自己现在也未能测定,因为终日在师长指定的范围与条件内用功,还没有自由发掘自己性灵的余地。况且凡一位大文学家、大美术家之成就,常常还要许多环境与其附带学问的帮助。中国先辈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两三年来蛰居于一个学校的图案室之小天地中,许多潜伏的机能如何便会发育出来,即如此次你到波士顿一趟,便发生许多刺激,区区波士顿算得什么,比起欧洲来真是‘河伯’之与‘海若’,若和自然界的崇高伟丽之美相比,那更不及万分之一了。然而令你触发者已经如此,将来你学成之后,常常找机会转变自己的环境,扩大自己的眼界和胸怀,到那时候或者天才会爆发出来,今尚非其时也。

“今在学校中只有把应学的规矩,尽量学足,不唯如此,将来到欧洲回中国,所有未学的规矩也还须补学,这种工作乃为一生历程所必须经过的,而且有天才的人绝不会因此而阻抑他的天才,你千万别要对此而生厌倦,一厌倦即退步矣。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怎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

“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一席话像一盏明灯,为身心迷惘的梁思成豁然开朗,他立刻塌下心来继续钻研。虽然梁思成的疑惑得到了父亲的指点,可一旁的林徽因内心之中却莫名地然起深深的担忧,因为她已经很久没有收到家里的来信了。哪怕是自己和思成吵架的那段时间没给父亲回信,父亲也从未这么久不和自己联系过,一种莫名的不安在内心之中蔓延,有的时候,她甚至一天去好几次邮局,看看是否有父亲的来信,可每次都是失望而归。

林徽因只好写信给梁启超,终于在梁启超的书信中得知了事情的原委:林长民要去奉军郭松龄部做幕府,如今的国内政治局势不明朗,虽然很多亲朋好友都曾劝阻林长民不要去,可他那倔强的性格向来不听人劝,如今消息不明。

林徽因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她太了解自己的父亲了,性格开朗,不拘小节,可又因为受祖父的影响,政治抱负颇高。在段祺瑞政府期间,他做了3个月司法总长,下台后一直被人嬉笑作“三月司寇”,这将他内心的政治火焰燃烧得更旺了,只是一直没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哪怕在伦敦,林长民也不止一次向林徽因表示,只要有人给他机会,他一定能乘风破浪。林徽因明白,只要是父亲认定了的事,他都会不遗余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等待总是漫长的,林徽因每天都生活在矛盾之中,既希望得到父亲的消息,又害怕听到不幸的消息。无论林徽因如何祈盼,噩耗还是从大洋那头传来了:有消息说郭松龄在滦州召集部将会议,起事倒戈反奉,通电张作霖下野,并遣兵出关。还有消息说郭军在沈阳西南新民屯失利,郭部全军覆没。

但不管是哪个消息,最终的结果都是林长民死了。林徽因感觉自己似乎突然缺失了一个巨大的精神支柱,她的心像是被沉重的棒喝重重敲击着。梁启超在信中写道:

“今天报纸上传出可怕的消息,我不忍告诉你,又不能不告诉你,你要十二分镇定着,看这封信和报纸。我们总还希望这消息是不确的,我见报后,立刻叫王姨入京,到林家探听,且切实安慰徽因的娘。我现在总还存万一的希冀,他能在乱军中逃命出来。万一这希望得不着,我有些话切实嘱咐你。

第一,你自己要十分镇静,不可因刺激太剧,致伤自己的身体。因为一年以来,我对你的身体,始终没有放心,直到你到阿图利后,姐姐来信,我才算没有什么挂念。现在又要挂起来了,你不要令万里外的老父为着你寝食不安,这是第一层。徽因遭此惨痛,唯一的伴侣,唯一的安慰,就只靠你。你要自己镇静着,才能安慰她,这是第二层。

第二,这种消息,谅来瞒不过徽因。万一不幸,消息若确,我也无法用别的话解劝她,但你可以将我的话告诉她:我和林叔的关系,她是知道的,林叔的女儿,就是我的女儿,何况更加以你们两个的关系。我从今以后,把她和思庄一样看待,在无可慰藉之中,我愿意她领受我这种十二分的同情,度过她目前的苦境。她要鼓起勇气,发挥她的天才,完成她的学习,将来和你共同努力,替中国艺术界做点儿贡献,才不愧为林叔的好孩子。这些话你要用尽你的力量来开解她。”

梁启超的来信无异于晴天霹雳,几乎将她所有的希望尽毁于一旦。林徽因和梁思成留学的这两年,先是二人冷战半年之久,随后梁思成的母亲离世,他才刚刚从悲恸中恢复过来,林徽因的父亲那边就传来了可能遇难的不幸消息。

林徽因开始不断梦到父亲,梦到自己回到了小时候,父亲牵着自己的手站在池塘边的石桥上,父亲轻轻将她抱起,站在夕阳下,看着河里随风轻曳的莲花,小徽因发出响亮而清脆的笑声……后来她和梁思成远赴美国,父亲的信总是一封挨着一封,从未中断……

对于林徽因来说,父亲就是自己的精神导师,他如同夜空的明星,给予她光明和方向。父亲的爱是那么深沉、内敛,可是她知道,只要自己需要,父亲一直都在身边。一切疑难问题经过父亲之手都会变得迎刃而解,经过几年的父女相处,父亲在林徽因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高大。

如今,有人告知她父亲遇难的消息,她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可是林徽因也明白,自己的父亲是个敢作敢为的男子汉,他敢于不顾一切追逐内心的渴望,亲手触摸自己向往的政治天堂,伸展政治抱负。在林徽因收到飘过大西洋寄来的“确认信”的一刹那,她几乎昏厥过去了。梁启超在信中写道:

“我初二进城,因林家事奔走三天,至今尚未返清华。前星期因有营口安电,我们安慰一会儿。初二晨,得续电又复绝望。昨晚彼中脱难之人,到京面述情形,希望全绝,今日已发丧了。

遭难情形,我也不忍详报,只报告两句话:(一)系中流弹而死,死时当无大痛苦。(二)遗骸已被焚烧,无从运回了。我们这几天奔走后事,昨日上午我在王熙农家连四位姑太太都见着了,今日到雪池见着两位姨太太。

现在林家只有现钱三百余元,营口公司被张作霖监视中。实则此公司即能保全,前途办法亦甚困难。字画一时不能脱手,亲友赙奠数恐亦甚微。目前家境已难支持,此后儿女教育费更不知从何说起。现在唯一的办法,仅有一条路,即国际联盟会长一职,每月可有两千元收入。我昨日下午和汪年伯商量,请他接手,而将所入仍归林家,汪年伯慷慨答应了。现在与政府交涉,请其立即发表。此事若办到,而能继续一两年,则稍为积储,可以充将来家计之一部分。

我们拟联合几位朋友,连同他家兄弟亲戚,组织一个抚养遗族评议会,托林醒楼及王熙农、卓君庸三人专司执行。因为他们家里问题很复杂,兄弟亲戚们或有见得到,而不便主张者,则朋友们代为主张。这些事过几天我打算约齐各人,当着两位姨太太面前宣布办法,分担责成。但现在唯一希望,在联盟会事成功,若不成,我们也束手无策了。

徽音的娘,除自己悲痛外,最挂念的是徽音要急杀。我告诉她,我已经有很长的信给你们了。徽音好孩子,谅来还能信我的话。我问她还有什么话要我转告徽音没有?她说:‘没有,只有盼望徽音安命,自己保养身体,此时不必回国。’

我的话前两封信都已说过了,现在也没有别的话说,只要你认真解慰便好了。徽音学费现在还有多少,还能支持几个月,可立刻告我,我日内当极力设法,筹多少寄来。我现在虽然也很困难,只好对付一天是一天,倘若家里那几种股票还有利息可分,今年总可勉强支持,明年再说明年的话。

天下大乱之时,今天谁也料不到明天的事,只好随遇而安罢了。你们现在着急也无益,只有努力把自己学问学够了回来,创造世界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