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综复杂的林家(1 / 1)

虽然林徽因的祖籍是福建闽县(现今的福州),但是林徽因在《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一文当中称杭州是她的“一半家乡”。这份“故乡情”和她自幼出生在杭州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祖父给予她的恩情。“徽因”就是祖父为她取下的。

中国有句俗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最为著名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也都是江南人士。

1904年6月10日,晴天丽日,林徽因出生在浙江杭州陆官巷的祖父林孝恂的家中。“徽因”二字原本是“徽音”,是按照诗经所取,《诗经》曰: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其祖父便取其中“徽音”二字为她命名,寄希望她可以如明镜般美好。直到1935年,林徽因开始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为了和当时一个叫“林微因”的男性作家把名字分开,改“徽音”为“徽因”。

小徽因的祖父林孝恂是个勤勤恳恳的知识分子,有着一身的铮铮傲骨,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林氏早年间是福建一带的名门望族,只可惜后代人不思进取,终致家道中落,沦为布衣,林孝恂甚至曾经到富人家中做过家塾先生。儿子林长民曾说过:“爹在别人家教读,与年所入不过数十千制钱,家计贫苦”,虽然如此,微薄的收入也无法支付全家的开销。

家族的衰败让林孝恂看透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孩子们可怜巴巴的小脸浮现在他眼前,他夜以继日挑灯夜读,为的就是发扬门楣。功夫不负有心人,林孝悌一举考取了进士,和康有为通科,之后在翰林院任编修,终于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了捉襟见肘的生活,让林家再度迎来辉煌。

当时考虑到自己家境寒微,在京为官压力大,于是有意请求外放。所以,在翰林院年度甄别考试时故意写错一个字,在当时,可以入翰林院的一定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这种事根本不可能发生,出现此类情况,通常是暗示上级官员自己有离京之意。之后林孝恂离京来到南方,担任金华、海宁等地方官长,最后落居杭州,任杭州知府。林孝恂虽然是封建旧朝的官员,但为人开明。晚清时期,社会风气逐渐开放,林孝恂更是中外兼学,注重后辈教育,而且男女不分。

经历了这么多事之后,让林孝恂深知读书的重要性,他鼓励子孙们不断读书,多到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只有从井底走出去,才知道当时的自己是多么渺小。

林孝恂非常支持自己儿子林长民的决定,而且在他的争取下,把林长民送到国外读书。林长民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后投入官场,他的才华和胆略在众多同僚中受到了推崇。但是,林长民和父亲一样,不愿意和贪官污秽同流合污,性格高傲,导致林长民最终未能完全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林长民一共娶了三房妻子,原配叶氏和林长民指腹为婚,但是还没来得及给他留下儿女就去世了。之后林长民续娶何雪媛,她为林长民生下两女一子,后来的幼子和幺女接连夭折,只有长女林徽因长大成人。何雪媛虽然容貌甚佳,可由于出身商贾小家,不善女工和持家,没文化,性情乖张,和林长民甚为不合,导致何雪媛嫁入林家十年都没能诞下男丁,林长民因此娶了第三房妻子——程桂林。

程桂林入门之后,为林长民诞下一女四子,深得林长民宠爱,这对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而言是沉重的打击,导致她的脾气更加暴烈,和女儿的关系也变得不和睦,给林徽因的童年留下了阴影。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在忆念母亲的文章中曾提道:“她爱父亲,却恨他对自己母亲的无情;她爱自己的母亲,却又恨她不争气;她以长姊真挚的感情,爱着几个异母的弟妹,然而,那个半封建家庭中扭曲了的人际关系却在精神上深深伤害过她。”写得让人哀伤。但不管成长在怎样的环境下,林徽因的内心仍然保持着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