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赢还打不输吗(1 / 1)

翻开一个国家的历史,或者打开一部世界史,“尚武精神”无不彰显着民族的强盛和区域性的巨大力量。它像脊梁一样撑起了民族的风向标,这股伟大的精神鼓舞着世界、国家和人民。同样,“尚武精神”也成为商战中最具能量的思想武器。还记得周鸿祎办公室里那两排彰显其“尚武精神”的靶纸吗?还记得靶纸上布满靶心周围的“枪眼”吗?周鸿祎,这个好斗的勇士,从内而外都散发着别具一格的斗志!

外界评价周鸿祎是“圣斗士”。“圣斗士”,就是指那些为了正义、为了道义、更为了仁义的事业而无畏奋战的勇士。而原本的“圣斗士”来自日本漫画作家车田正美20世纪80年代的代表作《圣斗士星矢》,这部作品深受广大青少年的追捧,后期甚至还推出了一系列故事和影视动画作品。周鸿祎的个性,恰恰将“圣斗士”诠释得极为透彻、真实。

周鸿祎是一个颠覆传统、无比自信的“好斗”之人,从小就喜欢跟别人打架,在方圆几里内,算得上是“叱咤风云”的小“战神”。当然,此处的“战神”不是逢战必胜之意,而是对“逢战必战、敌战我战、敌不战我亦战”的经典诠释。

那时,周鸿祎总是打不赢对手,但他又坚决不放弃、不退缩,一定要一战打到底。他骨子里就总想着做点与众不同的事,而其所谓之“与众不同”,又是将“战争”的事端摆在最前沿,故此就上演了一部现实版的血雨腥风的“战争”史。

要在周鸿祎的人生履历上加几个形容词,相信非“革命”与“战争”莫属。

在朋友的眼中,周鸿祎是“江湖好哥们儿”,他随意、大气、时刻充满创新和活力,但凡有周鸿祎“出没”的论坛都很火爆。周鸿祎的言语总是很犀利,可话糙理不糙,赞许与追捧者大有人在。与他聊天,只要开启一个小小的话题,他就不会让话题在自己这儿断片儿。

周鸿祎出生于1970年10月,那是一个互联网人才辈出的年代,与周鸿祎同时代出生的巨头领航者创造的品牌中,有小米、百度、腾讯……这些周鸿祎的“小伙伴们”似乎都参与过他的“战争”。看来,他的革命词典里,断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与其相关联的人物,即便是一起经过波涛汹涌的创业潮的同龄人。

在周鸿祎的价值体系里面,“打仗”是一个充满刺激性的词,他喜欢这种携带着鲜血味道的词,或者说,他喜欢这种时刻充满杀戮的战场。如此看来,这个和平年代真的不适合他,但他自己却并不这样认为,以其滋润的“战争”生活来看,当真不乏精彩和理性的人生。

周鸿祎是那种从小就有理想且为了理想的实现会努力进取之人。2011年5月的一天,周鸿祎回到了阔别23年的母校——郑州九中,为全校师生做了一次精彩纷呈的演讲。演讲中,他为学生们讲述了自己高中时代的一些人生价值观和努力方向,并以“过来人”的身份为学生们草拟了一条踏实的求学之路。

中学时代的周鸿祎,就立下“创建一个自己的软件公司”的宏图大志,这是他的远大理想,也是他多年来始终坚守并踏实布局的写照。那么,如何才能顺利实现远大目标呢?

在周鸿祎看来,这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首先要将远大的目标合理地分解成多个短期可实现的目标,然后将短期可实现的目标逐一实现,这种化整为零,再化零为整的策略不是周鸿祎首创,但他却将这一策略运用得得心应手。

周鸿祎不是完全的成功者,他的人生也有多处拐点,甚至一个曲线就让他远远落后于一个时代。他曾懊悔过,可绝对不会用懊悔为自己找台阶下。他很了解自己,深知习惯决定性格,而性格又决定命运。言外之意,他一直以来“喜欢打仗”的习惯塑造出“好斗”的性格,而“好斗”的性格又使他永远生活在“战争”世界中。

在外界看来,周鸿祎显得有些孤注一掷,但他并不始终以自我为中心,即便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还是会从不同的“战争”中学到更多,也会从竞争对手身上学习、从挫败中提升自己、在困难中重塑“武器”。

周鸿祎的“战争”史,其实用这句话形容最贴切——“打不赢,难道还打不输吗”?

的确,我们所认识的周鸿祎,就是浑身上下安装了无数机关和武器的移动“暗室”,虽然他不喜欢也不会在黑暗中袭击你,但你同样无法在阳光下对其出其不意地一击。在周鸿祎的革命里,既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商场如战场,大家都是出来混的,谁又能保证谁的“真心”不被他人染指呢?就像当初与马云打得热火朝天的周鸿祎,后来在对付微信时,二者不也联起手来“默默”对付了马化腾一把吗?

互联网世界,就是一个“出来混就要想着早晚还回去”的江湖,讲义气并不能带来永久的效益,在这个领域里,利益决定一切,正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有利益就能令“亲者痛仇者快”。话是狠点,可是事实。

周鸿祎自然知道这个领域的生存法则,他不怕四面树敌,也不畏惧与领域巨头的“战争”,因为,他就是要做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做出点不一样的事情来。